APP下载

高填方多级挡土墙路基沉降规律与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2022-02-28刘源姝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加固措施裂缝

刘源姝

摘要 山区公路的建设受地形限制会出现高填深挖的路基,这种路基稳定性较差,沉降量较大。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该地区在进行施工时应保证足够的压实度,并进行沉降观测等。文章针对高填方路基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通过实际工程对高填路堤进行沉降试验,并设置沉降桩进行沉降观测。通过D-P模型对高填路基进行分析,得到了有限元模型的局限性。以上内容的分析为治理高填方路基沉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交通荷载等级;空心板;裂缝;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2-0120-03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向山区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了相关的技术问题,如高填方路基出现沉降,稳定性不足等。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地质变化多样、交通运输困难,所以路基填高的石料主要来源于山体开挖和隧道爆破[1]。而这些材料主要是土石混合料,为遵循文明施工、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宗旨,移挖做填已经成为路基施工常用的土方调配方法。所以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高填方路段是不可避免的[2]。这种地区仍然存在施工技術和施工控制问题,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和沉降预测以及施工控制仍然是重点待解决问题。

1 案例分析

1.1 工程概况

该文所依托工程为某三级公路,公路全长为50 km,设计速度为30 km/h,路基宽度为8.5 m,设计标准采用双向两车道。公路所在地区海拔140~626 m。该地区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变化,路线范围内沟壑纵横。地貌形态可划分为构造剥侵蚀中低山、构造剥侵丘陵、剥侵堆积河谷。地表岩石风化程度较大,下部岩石完整性较好。

项目所在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

1.2 超高填方路基沉降试验方案

项目K32+670断面路基形式为半填半挖路基,填方路基边坡高度为51.56 m,路基一侧靠近山体,一侧为农田。因此填方部位放坡受到限制,为降低边坡的滑动力,增加边坡稳定性,设计了多级挡土墙进行支挡,如图1所示。

项目进行沉降观测时,采用CJY80系列沉降仪与DS水准仪结合观测。沉降导管沿道路横向进行埋设。由于施工过程对沉降管的破坏,最终导致监测管只剩下2#和6#。2#监测管对应道路桩号为K32+670,监测管位置位于三级挡墙墙身4.05 m高度处。与墙背距离为34.5 m。监测管总长为22.8 m。6#监测管对应道路桩号为K32+670,监测管长为9.84 m。路基施工完成后,应对其进行沉降观测。2#监测点共设置7个磁环,6#监测点共设置4个磁环。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对沉降监测仪和元件的埋设有以下要求:

(1)将最下方的沉降管端部进行密封,埋设山体内,同时浇筑混凝土与山体形成整体,保证不发生较大沉降。

(2)填方路基施工时,填土高度接近沉降管管顶时,继续连接第二根沉降管,直到沉降管漏出路基顶。

(3)管外2~4 m间距套上磁环,保证磁环随该地层而变化。

1.3 试验结果分析

(1)2#观测点沉降规律。沉降曲线以58天为界限,58天前沉降变化剧烈,58天后沉降变化趋于稳定。累计沉降量与高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高填路基沉降表现为正沉降,路基向上隆起。

(2)6#观测点沉降规律。6#观测点沉降变化曲线同样以58天为界限,分为剧烈变化和稳定沉降两个过程。58天后,沉降量趋于稳定,表明填方路基沉降完成。

高填路基沉降量预测曲线为S=−Alnt+B,其中S表示总的沉降量,单位为mm,A、B为常数,t为时间,单位为d。

1.4 全填方路基沉降试验方案

全填方路基沉降试验依据K29+400~500,路基填土最大高度为27.5 m。在K29+435桩号处,路基顶下面20 m处设置第一层沉降管,然后以4 m间距布置,共布置5层。沉降观测如图2所示。

为保证试验效果,施工时,沉降管埋设按如下设计:

(1)开挖沟槽:沿路基横断面进行沟槽的开挖,沟槽尺寸为(0.5×0.3)m。然后对槽底进行整平,避免施工造成沉降管顶损害。

(2)沟槽垫土:利用细土铺设沉降管垫层,细土厚度应>15 cm。

(3)将沉降管放于沟槽内,通过螺丝连接,保证沉降管轴线的水平度。

(4)填平:沉降管连接后,将沟槽填平,并进行压实,保证压实度大于96%。

1.5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全填方沉降观测发现,路基沉降规律为中部沉降量较大,路基边缘沉降量较小。沉降变化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增长阶段。从路基横断面分析,边坡到路基10 m深位置,沉降量增加较快,然后沉降量增加速率降低。施工时应注意,路基边1/12宽度范围内,应避免欠压现象。中部位置应增大压实功率,避免出现裂缝。

1.6 沉降桩监测试验方案

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不均匀沉降带来危害,在强夯压实后的路基表面埋设沉降桩进行沉降断面观测,每层的观测装布置点为左侧路肩和右侧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具体布置如图3所示。

1.7 试验结果分析

由于路基的填筑等可能导致地基出现较大沉降。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沉降一般分为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个阶段。在外荷载作用下路基的3种变形模式皆有可能出现,其中,初始沉降是在路基加载的瞬时出现的,路基内的空隙水无法及时排出,发生剪切变形,使得土体只发生形状的变化而无体积变化;固结沉降是路基沉降变形的主体组成部分,此时路基往往是由于土颗粒在外荷载作用下出现蠕变现象所引起的。路基的总沉降变形[3]:

S=Sd+Ss+Sc                                                                                                           (1)

式中:Sd为初始沉降,Ss为固结沉降,Sc为次固结沉降。

填方路基沉降变化发生过程主要为:发生、发展、成熟、极限四个阶段。

施工前期,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对土体施加压力,土中孔隙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发生侧向变形。同时土体发生剪切变形,当荷载增加时,沉降量呈线性增长。

施工中后期,荷载继续增加,高填路基承受荷载越来越大。当填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路基中的孔隙水被挤出,超静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压缩变形,基底变形量减小,土体进入弹塑性状态。

工后前期,荷载不再增加,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固结过程尚未完成,沉降继续发生,但沉降速率降低。

2 有限元分析

2.1 半填半挖高填路基分析

2.1.1 模型建立

所依托工程为半填半挖路基,中心桩號为K32+670。高路段最大填土高度为51.56 m,填方路基靠近山体。因此填方部位放坡受到限制,为降低边坡的滑动力,增加边坡稳定性,设计了多级挡土墙进行支挡。

2.1.2 材料参数选取

模型建立过程材料参数选取如表1所示。

2.1.3 计算结果分析

为保证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现将全填方的模拟值与路基施工后7个月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知:不同监测点处的试验值大于模拟值,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为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不足;模型不能较好体现土体侧向流动,对固结度计算、边界条件的设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产生一定程度误差。

2.2 全填方路基分析

2.2.1 模型建立

对全填方路基进行模拟分析时,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利用方法为总应力法。模拟过程中忽略土体排水固结和土体应力[4]。通过D-P模型分析土体非线性变化。对分层填土和分层压实进行模拟时,计算单元按填高1 m设置。固结计算时,孔隙水压力变化依据一维渗流问题来解决。模型底部为链杆,对垂直位移进行约束。路床边界为水平链杆,对水平方向位移进行约束。其他边界为自由边界。

2.2.2 材料参数选取

模型建立过程材料参数选取如表3所示。

2.2.3 计算结果分析

为保证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现将全填方的模拟值与路基施工后7个月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知:全填方路基试验值与模拟值变化情况与2.1.3分析结果相同。且压实度不足表现最显著的位置为靠近道路中心线处。

3 结语

通过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化及稳定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半填半挖高填路基和全填方路基进行分析可知,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满足公式:S=−Alnt+B。

(2)通过模型对高填路基进行分析时,由于D-P模型不能较好体现土体侧向流动,对固结度计算、边界条件的设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产生一定程度误差。

参考文献

[1]邓爽,魏述和.公路软土路基的加固处理及沉降观测[J].四川水泥,2021(2):265-266.

[2]魏翔.软土路基斜交构筑物过渡段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0(4):50-52+98.

[3]常文.浅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控制要点[J].甘肃科技,2020(24):90-92.

[4]霍雨佳.公路高填方路基处理工艺实践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23):152-153.

猜你喜欢

加固措施裂缝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裂缝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措施
裂缝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与施工方法
公路桥梁墩(台)基础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