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165例脾虚泻患儿的疗效观察及家长满意度评价※

2022-02-27李艳静刘志伟刘梅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4期
关键词:食后布依灯火

李艳静,陈 竹,刘志伟,陈 娜,刘梅玲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小儿泄泻是儿科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主要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世界儿童四大疾病之一。本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小儿泄泻的重要发病病因,常由患儿素体脾虚,或暴泻后失治而成,临床以大便稀溏、食后作泻、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为主要表现。泄泻迁延日久,会形成迁延性或慢性泄泻,同时也是导致患儿面色萎黄、头发干枯发黄、身材瘦小、神疲倦怠、烦躁不安的主要原因,病情加重时还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重度脱水甚至危及生命。爆灯火疗法属于少数民族特色诊疗技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使用安全,是一种通过对穴位进行适当高热、快速的热刺激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该法施术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疗效较好,可广泛运用于各科。本疗法在不同民族的应用中,使用器具、操作过程、疾病类型、经验传承等又各具特色。布依族应用该法治疗小儿疾病居多,且具有独到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布依医爆灯火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烧灸穴位的一种外治疗法,常用于小儿腹泻等病证,其治疗原理是通过灯心草点燃后对皮肤、穴位的热刺激,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对疾病起到“内病外治”之功,以促进患儿康复。本研究应用布依医爆灯火治疗脾虚泻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满意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5例患儿均来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且诊断为泄泻(脾虚泻)的患儿,其中女童93例,男童72例,平均年龄(2.03±0.31)岁,平均病程(11.22±2.31)d。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1]。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小儿腹泻诊断[2]。必备条件: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辅助条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次。必须具备必备条件,辅助条件只要大便性质异常,每日1次即纳入。如果大便性质正常,即便每日大便3次以上也不属于该病。

(2)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中医儿科学》[4]中泄泻及脾虚泻的内容进行诊断。①泄泻诊断标准: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大便镜检时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②脾虚泻证候诊断标准: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为3个月(含3个月)至8岁(含8岁);性别不限;无重大脏器疾病者;皮肤无破损、瘀伤且能接受治疗者;凝血功能正常者;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伴发热,体温>38℃者;伴中度以上脱水者;有明显中毒表现、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或合并其他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者;有霍乱、痢疾等传染性腹泻疾病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者,或治疗中途使用本治疗方案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者;严重营养不良,或合并心脑血管系统、肝肾系统等原发疾病及出血性疾病或皮肤有出血倾向者;严重的肠道憩室、直肠炎、肠套叠、肠息肉等引起的急性腹泻者。

2 治疗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准备治疗车、治疗盘,灯心草长约100 mm,酒精灯1个,点火器1个,弯盘1个,陶瓷油碟1个,桐油,棉签、纱布各数包等。施术者穿戴整洁,取下饰品,修剪指甲,做好手卫生,戴口罩,核对医嘱,床旁评估患儿,态度和蔼地向患儿和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取得其配合。患儿主要取仰卧位,暴露施术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施术者采用同身寸法取患儿天枢、中脘、关元等穴,并用记号笔标识。

2.2 爆灯火操作 施术者暖双手,精神专注。①采用明火法操作法:施术者捏住灯心草后三分之一处,将其点燃,灯心草燃烧的一端稍高于未燃烧的一端,迅速将燃烧的灯心草移动至提前做好标志的穴位上端的一拳头高处,待火焰由小变大时,迅速将燃端向穴位点灼,随后爆发出“啪、啪”的爆淬声,然后火熄灭,每穴点灼1次。②采用暗火法操作法:取适量蘸桐油的灯心草并点燃,约几秒后将其熄灭,熄灭后约5 s利用灯心草余热点灼穴位,每穴点灼1次。施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面色、哭声、皮肤情况。施术后协助患儿整理衣物,施术处如有水疱,嘱家长可用烫伤膏涂搽,切勿弄破,以防感染。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2.3 爆灯火健康宣教 利用“317护”健康宣教平台、微信平台,加强家长对小儿泄泻(脾虚泻)的认识及护理,让患儿及家长能掌握泄泻(脾虚泻)的居家延续性护理,同时指导家长辨证施膳。对于脾虚泻且仍接受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继续接受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饮食;对于喂养辅食的患儿,因其脾胃娇嫩,且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消化能力弱,添加的辅食应以固护脾胃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以健运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水湿津液输布畅通,避免泄泻再次发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后对大便次数(次/日)、大便性状等主症和食欲、面色、食后腹胀、精神状态、睡眠状态等次症进行积分。①主症积分。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均分为4个等级:大便次数或性状正常,计为正常(0分);大便次数超过平日1~2次或大便软,不成形,计为轻度(2分);大便次数超过平日3~5次或大便稀溏,糊状或夹有不消化食物,计为中度(4分);大便次数超过平日6次以上或大便如水样,泻下完谷不化,计为重度(6分)。②次症积分。食欲:食欲正常,计为正常(0分);食欲不佳,食量减少低于平日1/3,计为轻度(1分);食欲减少为平日的1/3~1/2,计为中度(2分);拒食或食后则便,计为重度(3分)。面色:面色正常,计为正常(0分);面色稍显淡黄或淡白,计为轻度(1分);面色黄或淡白少华,计为中度(2分);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计为重度(3分)。食后腹胀:无食后腹胀,计为正常(0分);食后轻微腹胀,半小时内可缓解,计为轻度(1分);食后腹胀,半小时到1 h能缓解,计为中度(2分);食后腹胀严重,2 h内不能缓解,计为重度(3分)。精神:神清,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计为正常(0分);精神不振,计为轻度(1分);精神疲乏,少动,计为中度(2分);精神萎靡,少言,四肢倦怠,计为重度(3分)。睡时露睛:若无睡时露睛,睡眠时间正常,计为正常(0分);睡眠时间多于平时2/3,计为轻度(1分);睡眠时间为平时的1/3~2/3,计为中度(2分);睡眠时间少于平时的1/3,计为重度(3分)。

(2)满意度 疗程结束后7 d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技术相关指导满意度、技术操作满意度、人文关怀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每项内容分为5个等级: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总满意=满意+很满意。

3.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若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描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165例患儿的食欲、面色、食后腹胀、精神状态、食后泄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1。

表1 165例脾虚泻患儿采用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分,M(Q 1,Q 3)]

(2)满意度 患儿家长对布依医爆灯火治疗的技术相关指导、技术操作、人文关怀、服务态度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3.94%、93.94%、95.15%、94.55%。见表2。

表2 165例脾虚泻患儿采用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的满意度[例(%)]

(3)临床疗效 布依医爆灯火治疗后,165例脾虚泻患儿痊愈59例,显效51例,有效3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0.30%。

4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点,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和非感染性因素(喂养不当、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受冷等)。腹泻是由肠道吸收水分减少和分泌水分增加所致,上皮细胞排列在肠道内,可促进水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的吸收,感染性病因等损伤上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受损的上皮细胞无法从肠腔吸收水分,导致粪便稀溏[6]。泄泻根据发病机制主要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4种,但在临床中泄泻并不是由单一的病理机制引起,而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导致。临床治疗时主要采用合理调整饮食、补液疗法、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锌制剂)等综合处理,而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多易反复发作,患儿若使用诸多抗生素,可能会破坏其免疫系统,引起不良反应。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从根源上治疗疾病。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明确指出小儿泄泻的根本在于脾胃。《素问·厥论》高度概括了脾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的功能,同时也指出脾失健运,无力运化水谷,则导致津液停聚。因此,治疗脾虚泻患儿时应积极发现小儿泄泻的原因,既要协调营养摄入与患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需关系,又要采用中医药疗法以健胃运脾。泄泻的病因复杂,与先天禀赋、饮食环境、地理气候等相关,但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导致浊清不分,混杂而下。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物的营养需求较高,一方面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小儿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摄入的营养也可能由于脾胃失健而加重脾胃负担。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善,胃酸分泌较少,胃蛋白酶不足且酶活性较低,故小儿易发生泄泻;母乳中含有的乳清蛋白、乳铁蛋白、酪蛋白等成分有利于小儿肠道吸收,而人工喂养的小儿血清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G、sIg A及肠道sIg A较少,易导致小儿免疫功能下降,外邪易侵袭入体,使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正常可抵御外邪侵犯,若肠道菌群紊乱,则导致小儿泄泻加重,次数增多或迁延不愈等。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明确指出“脾主困”,认为脾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湿邪。湿为阴性,主重着黏滞,可损伤脾阳,导致脾主升清功能失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则生飧泄,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泄泻清稀如水样、肠鸣腹痛等,从而进一步加重脾虚,脾虚则阳气温煦不足,形成脾阳虚证候,患儿不仅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还常表现为畏寒怕冷、脘腹冷痛、五更泻、苔白、脉沉细或弱。因此治疗脾虚泻时以温运脾阳为主要原则。

本研究采用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脾虚泻患儿,疗效较好,施术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节约医疗费用,减轻家长焦虑情绪,缩短治疗疗程,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布依医爆灯火疗法主要功效为疏通经脉、祛邪散热、温脾止泻,治疗脾虚泻患儿临床疗效较佳。此法主要利用火的特性,少火生气,能滋养元气,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火属阳,能温煦脏腑,激发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全身气机的运行,使脏腑阴阳平衡,经脉相通,气血和运。布依医爆灯火疗法主要应用的是灯心草和桐油。灯心草又名灯芯草、灯心[7]。灯心草的布依族药名为闷当消(罗甸)、水灯草、业当妇(贵定)[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只记载其正名“灯心草”[9]。其味辛、甘,阳也,无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研究表明,灯心草含有9,10-二氢菲类、菲类、甘油酯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在镇静、抗焦虑、抗氧化、抗癌、抑菌、抗炎、抑藻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临床上以其单方或组方用于各类炎症、胃肠道症状的治疗[10]。桐油色泽呈金黄色或棕黄色,是一种优良的干性油,具有强附着力、强防腐性、强耐冷热性、强密封性、强绝缘性等特点。因此,选择桐油作为爆灯火介质,可以使灯心草燃烧速度比干灯心草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烫伤。

布依医爆灯火疗法利用火的温热与走窜特点,通过火热刺激患儿体表的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机体对代谢产物的吸收,起到疏通经脉、祛邪散热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时同时辨证施膳,加入药食同源的中药,如山药、粳米入脾可发挥健运脾胃的作用,白砂糖可缓和调味,达到健运脾胃的功效[11]。本研究结果显示,165例脾虚泻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30%,食欲、面色、食后腹胀、精神状态、食后泄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确有实效。护理满意度是促进护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是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以患儿健康为中心展开各项护理工作,才能避免护患关系紧张、不信任情况的出现[12]。本研究中患儿家长对布依医爆灯火治疗的技术相关指导、技术操作、人文关怀、服务态度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3.94%、93.94%、95.15%、94.55%。

综上所述,采用布依医爆灯火疗法治疗脾虚泻患儿,并进行辨证施术可促进治疗规范化、合理化,做到个体化护理和治疗。布依医爆灯火治疗脾虚泻患儿具有补元气、温脾胃、助运、止泻的功效,能改善患儿大便性状,提升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今后将继续对布依医爆灯火疗法展开研究,如扩大病种量,增加研究的样本量,增加观察的指标,并进行多组比较分析,以及爆灯火施术时温度的安全阈值研究等,加大研究的深度,让这一古老的中医技术能够传承并推广。

猜你喜欢

食后布依灯火
山水布依
灯火有刺
布依少女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请到布依茶乡来
饭后巧养生
夜校灯火
达里雅布依散记
饭后养生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