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研究

2022-02-27陈亦晨陈华周弋曲晓滨孙良红陈涵一李小攀杨琛肖绍坦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心脑血管慢性病

陈亦晨,陈华,周弋,曲晓滨,孙良红,陈涵一,李小攀,杨琛,肖绍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是继传染病之后,人类健康面对的又一重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指出与针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相比,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的防控工作依然进展缓慢[1]。据估计,2016年全球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计导致4 100万人的死亡,占人群死亡总数的71%,其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导致的危害最为严重[2]。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与2030年我国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应在2015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0%与30%[3]。浦东新区隶属于上海市,是上海市最大的市辖区,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所导致的危害得到了广泛关注[4]。为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浦东新区居民的危害并为浦东新区及时调整慢性病防控策略实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提供数据参考,现对2002—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资料开展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5月,将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死亡日期在2002-01-01至2020-12-31因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数据进行分析。浦东新区死因监测工作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死亡证为基础,卫生、公安及民政等多个部门参与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月开展浦东新区居民死亡证的收集工作,并对致死疾病进行疾病编码及死因复核,构建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本研究中人口学资料由浦东新区公安局提供。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对居民死因进行编码及归类,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的编码范围为I00-I99,恶性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00-C97,糖尿病的编码范围为E10-E1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编码范围为J30-J9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3.5.0软件整理资料,以死亡率及早死概率为主要分析指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作为标准人口计算4类主要慢性病的标化死亡率。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Joinpoint 4.0.4进行计算并检验趋势的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因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314 806例,占同期居民死亡总数的81.06%,粗死亡率为600.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5.96/10万;男性居民因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171 482例,占男性死亡总数的82.97%,粗死亡率为654.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3.67/10万;女性居民因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14 334例,占女性死亡总数的78.89%,粗死亡率为545.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0.59/10万。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与标化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988、132.105,P均<0.001)。全人群、男性居民与女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1.56%、1.68%、1.41%(Z值分别为 13.715、16.286、10.307,P均<0.001);全人群、男性居民与女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2.09%、2.15%、2.24%(Z值分别为-12.428、-12.709、-12.300,P均<0.001),见表1。

2.2 分病种分析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累计报告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39 367、120 523、376 88、17 228例,分别占居民死亡总数的35.89%、31.03%、4.44%、9.70%,粗死亡率分别为265.75/10万、229.82/10万、4.49/10万及71.8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3.61/10万、133.22/10万、16.61/10万及32.52/10万。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2.66%、1.11%、4.49%(Z值分别为20.455、13.482、16.768,P均<0.00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逐年下降(APC=-2.17%,Z=-6.451,P<0.00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54%、1.85%、6.27%(Z值分别为-8.092、-17.693、-16.276,P<0.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0.80%,Z=2.685,P=0.016),见表2。

表2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趋势分析(1/10万)Table 2 The trend analysis of the mortality of four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mong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20

2.3 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析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9.93%,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为2.63%,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为6.56%,糖尿病早死概率为0.5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为0.48%。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以每年2.31%的速度下降(Z=-15.847,P<0.001),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每年分别下降2.21%、2.24%、7.23%(Z值分别为-9.739、-19.476、-13.326,P<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Z=-0.395,P=0.698);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3.02%,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为3.66%,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为8.51%,糖尿病早死概率为0.6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0.69%。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以每年1.87%的速度下降(Z=-11.270,P<0.001),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每年分别下降1.02%、2.21%、6.59%(Z值分别为-4.432、-15.799、-10.606,P<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以每年2.43%的速度,呈上升趋势(Z=-5.194,P<0.001);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6.70%,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为1.60%,恶性肿瘤早死概率为4.55%,糖尿病早死概率为0.40%,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为0.27%;女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以每年3.21%的速度下降(Z=-20.202,P<0.001),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每年分别下降4.83%、2.31%、3.70%、9.24%(Z值分别为-15.527、-15.960、-8.502、-11.565,P 均 <0.001),见表 3。

表3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趋势分析(%)Table 3 The trend analysis of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mortality caused by four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mong resident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2002—2020

2.4 “健康中国2030”目标分析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8.45%,实现了2020年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较2015年下降10%的目标;男性居民2020年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1.48%,高于2020年11.39%的目标值;女性居民2020年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5.35%,低于2020年的目标值5.59%。2020年浦东新区全人群、男性居民及女性居民恶性肿瘤及糖尿病早死概率均高于2020年目标值。根据2015—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进行估算,至2030年浦东新区女性人群将达到“健康中国2030”早死概率下降目标,但全人群及男性居民距离目标尚有差距,见表4。

表4 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中国2030”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分析(%)Table 4 The analysis ofthetarget in Health China 2030 plan of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mortalitycaused by four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Pudong New Area of Shanghai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死亡总数的81.09%,高于全国2013年的平均水平[7],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为526.82/10万~678.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4.05/10万~260.87/10万,粗死亡率高于同时期邻近的浙江省舟山市以及同为直辖市的重庆市,但标化死亡率低于两地[8-9]。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与天津河西区的情况一致,与邻近的杭州余杭区存在差异,余杭区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10-11]。病种分析结果显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北京天津的报道存在差异,两地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保持稳定[10,12]。2002—2020年上海市男性居民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与国内开展的研究结果一致[8-12]。男性、女性居民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且男性粗死亡率上升速度快于女性,标化死亡率下降速度低于女性。该结果与邻近的舟山市及同属上海市金山区的报道一致,但与天津东丽区及重庆市的结果存在差异,天津东丽区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保持稳定,重庆地区2010—2017年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保持稳定[9,13-15]。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报告中将发生于30~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占慢性病死亡的绝大部分,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不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可以在不同地区及不同时期间进行比较,故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比较慢性病防控水平的重要指标[5]。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均将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并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6,16]。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3.09%下降至8.45%,低于同时期北京市、天津市及广州市的报道[10,12,17],也低于邻近江苏省无锡市及常州市的水平[18-19]。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居民,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居民下降速度慢于女性居民,与全国的情况一致[6]。既往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女性居民上海市男性居民超重、腹型肥胖率、吸烟率、缺乏运动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更为普遍[20]。因此男性居民应被列为浦东新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着重加强该人群的行为因素干预,减少慢性病的危害。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中以恶性肿瘤最高,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这一结果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存在差异,全国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高于恶性肿瘤[6]。重庆市、安徽省及江苏省无锡市3个地区的情况与浦东相同,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高于其他三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8,19,2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无明显下降,其中男性居民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居民糖尿病早死概率逐年下降。浦东新区的情况与天津市1999—2015年的情况及浙江省舟山市2009—2018年的情况存在差异,天津市及舟山市糖尿病早死概率均保持下降[9,22]。研究显示,浦东新区所在的上海地区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且近年来糖尿病前期患者也逐渐增多[23-24]。糖尿病患病人群尤其是男性糖尿病患者应获得进一步关注。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对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提出下降目标:2020年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亡概率应在2015年的水平上下降10%;2030年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亡概率应在2015年的水平上下降3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人群、男性居民、女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为8.45%、9.44%、3.98%,均实现了规划中2020年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的控制目标(8.56%、11.39%、5.59%)。根据2015—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年均增长率估算,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人群、男性居民及女性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将分别降至6.67%、9.44%、3.98%,女性居民可以实现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亡概率控制目标值(4.35%),但总人群与男性居民与目标值尚有差距(6.67%、8.86%)。根据目前下降速度,到203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早死概率将高于2015水平的70%,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2002—2020年浦东新区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逐年下降,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浦东新区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男性居民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均大于女性。随着浦东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的稳步增长,慢性病已成为居民影响健康的主要威胁,浦东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挑战,虽然浦东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防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25]。重庆市开展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可以显著改善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降低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6]。浦东新区作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之一,应继续加强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保护人群健康;推进大肠癌筛查、肺癌筛查、糖尿病筛查等慢性病筛查项目,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如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设定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

作者贡献:陈亦晨负责论文撰写;陈华负责死因质量控制与编码汇总;周弋负责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全文负责;曲晓滨、孙良红、陈涵一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本研究不足之处:

(1)由于资料限制,本研究仅将浦东新区户籍居民纳入研究,未能将辖区内常住非户籍居民纳入,无法反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浦东新区全部居民的健康危害,导致本研究结果的存在限制。

(2)浦东新区地域广大,辖区内各区域城乡差异明显,本研究未对各街镇的慢性病过早死亡的现状进行探讨,无法为各街镇的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李小攀负责指标计算与数据处理;杨琛提供技术指导;肖绍坦负责最终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心脑血管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