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2-02-26张丽君

乡村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随州市村庄红色

张丽君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湖北 随州 4413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202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推动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

湖北省随州市曾是我国南北方历史文化的交融地带。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这里拥有九口堰新四军五师纪念馆、大洪山革命陈列馆、张体学纪念馆、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广水市吴店镇浆溪店、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和红军纪念馆等大批红色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随州市打造红色美丽村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 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现状

1.1 起步早,成效明显

202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部署开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工作,随州市委、市政府聚焦重点任务、重点事项,迅速组织各地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先后有5 个村(祝林店村、塘畈村、浆溪店村、九口堰村和胡家河村)进入国家试点名单、2 个村(王店村、温泉村)进入省级试点名单。近2 a,随州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红色文化主基调,彰显美丽村庄主色调,不断建强红色村党组织,健全红色村治理体系,创建红色文化品牌等。目前,7 个红色美丽试点村已成为随州市“红色”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

1.2 布局准,集聚成势

为精准布局,防止过度市场化、商业化,随州市委组织部、随州市文旅局、随州市档案局、随州市委党校等单位对市内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和价值阐释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将7 个红色美丽试点村划为全市领导干部现场教学点,并邀请省级规划部门按照典型性、示范性、带动性原则对7 个红色美丽试点村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同时,随州市以国家、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为牵引,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2 亿多元,打造了5 个政治生活体验馆,修复了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战地医院等红色遗址十余处,新建和改建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局、江汉军区等纪念馆、陈列馆8 处。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已逐步呈现出“星罗棋布、连线成片、示范带动”的良好趋势,如九口堰村、胡家河村通过挖掘新四军第五师建军地红色资源,与广水市浆溪点、塘畈村的新五师根据地红色资源开发遥相呼应,在形成时间轴线的基础上串联红色革命故事,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入选湖北省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塘畈尹家湾革命旧址被授牌“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1.3 禀赋好,潜力较大

随州市是一块红色土地,是鄂豫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随州市先后形成了白兆山、四望山、桐柏山3 块抗日根据地,建立十多个县级党政军政领导机构,李先念、贺龙、徐向前、陶铸等革命先辈先后在随州市革命和战斗,2.5 万先烈献身于此,留下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除已开发的红色资源外,随州市还有大量革命遗址、红色故事等待挖掘。尤其部分红色资源所在地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良好,如洛阳镇小岭冲村(鄂豫挺进纵队在此建立兵工厂、新五师义和店会师)、洪山镇周家湾村(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环潭镇齐家冲村(中共随枣地委遗址)等,为建立红色美丽村庄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2 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科学规划不足致同质化问题突出

一方面,随州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地方党史研究与规划、文物保护、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联动不足,不能突出地方特色,导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场馆的建设缺少亮点、特点,以简单复制、模仿热门红色场馆为主,如部分乡愁记忆馆、政治生活馆在建筑、布展等方面雷同,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部分村庄没有形成固定、规范的游览路线,大量红色遗址缺少相应的文字标志,更没有相应的红色旅游文化街、红色旅游商品等衍生链条,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导致其驻足率、回头率较低。

2.2 资源挖掘不深致价值转化乏力

一方面,少数地方简单地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拆分为“红色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在这种思路下,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变成了简单的红色点位打造,“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缺少结合和互动,未能与该类资源所在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资源和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导致价值转化乏力,村庄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红色美丽村庄“资源丰富、产业弱小”的特征非常明显。部分乡村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尚未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尤其是住宿、土特产品、代表本土特色的红色文旅纪念品等严重短缺,出现游客想消费却无处消费的现象。

2.3 资金投入不足致运维保障乏力

随州市部分偏远村庄尽管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资金投入巨大,但资金来源单一,面对大量遗址遗迹损坏破坏严重、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足、专业人员不足、修缮维护难度巨大等实际困难,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例如,王店村红二十五军纪念馆由私人投资建设,2020年底获批4A 景区,设计规模大,但投入资金不足,截至2022年5月部分功能区仍未完成建设,22 名员工近5 个月未发工资,加之住宿低于20 人不接待,导致景区因成本高、负荷大而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浆溪店村因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场馆维护、人员保障、周边运维等难以持续,场馆空置时段较长,大量红色遗址、遗迹处于未开发或半开发状态。总体而言,资金投入不足是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4 干群能动不足致建设进度缓慢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个别红色美丽村庄村“两委”班子因人手不足、工作任务繁重、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仅仅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开发、轻规划,重建设、轻维护,重管理、轻群众参与,在建设中仅仅依靠村民理事会发挥有限作用,导致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等。也有部分干部、群众对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随州市红色资源分量不足,与红安、洪湖等红色资源富集地区相差太远,更无法与井冈山、延安等革命摇篮和革命圣地媲美,开发难度大;有的认为随州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上级党委、政府的事情,一味等待上级拨款建设;有的村、镇干部不愿、不能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设,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3 随州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建议

中国革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红色美丽村庄承载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记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产业,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需要。

3.1 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严把红色发展路径

红色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且因形成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态。对于村、镇而言,如何建设好、运营好红色美丽村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和模式,是一项全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既要坚持红色文化资源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又要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还要兼顾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与整体性,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

3.1.1 在“思路与规划”上下功夫,赓续红色传承。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其与消费型文化资源、娱乐型文化资源、鉴赏型文化资源、学术型文化资源不同,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避免过度市场化、产业化、形式化、工具化甚至低俗化,不能因过度的、扭曲的包装和开发,消解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因此,在以红色资源开发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随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征集党史专家、学者等多方意见,严把政治方向,严审史料文字,严肃研学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思路,逐步修缮重点遗址遗迹、修建展馆场所;再由点及面,推进改造展馆周边环境,完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及休闲娱乐等设施,逐步实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人文熏陶、生态休闲等方面的结合。随州市红色资源富集村往往是地处偏远、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不仅承担着乡村振兴的重任,而且承担着红色文化的传承重任。随州市在突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同时,应坚持把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宜居城乡、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乡村旅游等规划有效对接,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以示范点、示范村逐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3.1.2 在“本土与本色”上下功夫,感受红色乡愁。乡村建设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由于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基础、人文环境和农民意愿的不同,随州市应根据“因村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在规划上,随州市要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符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用活本土资源,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而不是对城市化的照搬照抄。在保护利用红色资源过程中,随州市应始终注重本土、本来与本色,在项目建设上尽量少用钢筋、水泥,以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风味和农村生态,尽力保留原本的革命遗址与遗迹,按照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经济水平、村民期盼等,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并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课程、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组织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把人们带入历史情景、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以还原真实历史、还原乡村本质,留住“儿时记忆”,留住“红色乡愁”,留住精神故乡。

3.2 坚持高水平价值转化,发挥红色杠杆作用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战。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红色文化资源在旅游吸引上普遍存在“引流不引财”的问题,这可能是造成红色文化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形成红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或比较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3]。因此,对于红色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来说,要想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有富足,需要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推动资源融合,活跃要素配置,让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全面赋能。

3.2.1 打造红色文旅。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旅游是形式,红色是内涵、是底色[4]。红色旅游既有利于带动红色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区财政收入、就业竞争力及人们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一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助推作用[5]。随州市要通过大力修缮红色遗址遗迹,修建红色展馆,开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方式,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从而让参观者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和缅怀,进行精神上的洗礼,获取精神上的动力。在红色文旅打造上,应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吃、穿、住、行、娱等方面,打造集文化、旅游、体验、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元红色旅游景点,让村民参与就业,让游客获得体验,实现双方共享共赢。

3.2.2 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资源是一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高度集中的资源,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是抱负信念、爱国情怀、道德情操和优良传统的高度凝聚。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可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从而有助于涵养文明乡风、社会新风、廉洁政风[6]。例如,把革命先烈感人的事迹讲出来、把革命遗址的厚重历史说出来,可以让广大群众时刻接受红色思想的熏陶,引发群众的思想共鸣,从而为乡村发展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3.2.3 壮大红色产业。随州市应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利用、盘活存量、异地发展、产业带动、市场经营型等“八型”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级绿色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富裕。随州市应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方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等绿色生态资源以及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等业态;支持村集体通过收购、置换等方式,对废旧厂房、废弃宅基地、存量建设用地等进行盘活;对受规划限制、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庄,可以通过内“挖”、上“跑”、外“引”等渠道筹措资金,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以“红”带“绿”发展产业,实现以“绿”富民。同时,随州市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村集体抓住“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产业等契机,支持红色景区所在村通过自主、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家乐、民宿、度假村、电子商务等产业,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动产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富民兴村。

3.3 坚持多元化资金投入,激活红色发展活力

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促进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不仅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一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红色旅游特殊的性质决定其建设和发展决不能完全交于市场,需要政府适度介入[7]。在兑现落实政策投入的同时,随州市政府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对纳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可以按照创建的等次、取得的成效、人口的规模实行“以奖代补”,并定期进行跟踪考察,以确定合理的拨款额度。二是要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好政府、企业、民间资本、银行等投资主体,倡导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赞助投资等方式进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例如,九口堰村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百美村宿”项目建设,曾都区乡投公司、洛阳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投资有限公司、九口堰乡村人民公司等三级“乡村人民公司”及民宿运营企业大乐之野共同成立新的市场主体运作该项目,统筹解决了策划运营、项目出资、集体收益等各项问题,实现了以资源入股、与市场主体共享发展红利。

3.4 坚持高质量党建推动,打造红色发展队伍

3.4.1 强化红色引领,构筑核心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力量。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要想挖掘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就必须当好“主心骨”,把好“方向盘”,画好“同心圆”。基层党组织要当好“主心骨”,采取本土培养为主、引进流入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有激情的工作队伍,从而带领全村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色周边产业等,构筑起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核心力量;要把好“方向盘”,结合镇、村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继承发扬党在农村红色根据地以基层党建、政府治理、动员群众等方式开展工作的良好传统,让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要画好“同心圆”,创新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商务营销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专业型人才和乡贤,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3.4.2 建好前哨阵地,推动群众参与。随州市应着力建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红色驿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成为引领群众的精神食粮。随州市应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向善、向上、向好,推动新的文明风尚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村民参与的有效机制。对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有序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如完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建议表达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等,实现共建共享。

3.4.3 强化利益联结,推动共建共治。例如,随州市探索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有效途径,鼓励村民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发展民宿等产业。同时,当地可将农民纳入村庄建设运营全过程的生产劳动中,对投资规模限定以内、施工技术含量不高的建设项目,大胆探索“村级工程集体建”模式,让有技术条件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并充分参与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使其获取稳定工资性收入。随州市可通过加强利益联结的方式,推动村民共同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从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随州市村庄红色
红色是什么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我的小村庄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村庄,你好
红色在哪里?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追忆红色浪漫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