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8卷总目次(卷终)

2022-02-2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探析研究

·卷首语·

中医药创新体系之构建

孟庆云(1):1

·专家论坛·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王永炎(1):3

守疗效之正,创共识之新——对中医理论现代传承创新发展研究的思考

杨金生(1):6

伏邪理论指导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体系的构建

谢春光(8):1205

·专题·

2021年度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

梁 媛,赵 晖,王俊文,杜 松,岳广欣(3):313

2020—2021年中医理论方法论研究进展

吴 朦,李 菲,呼思乐,江丽杰(10):1549

2020—2021年度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李玉波,杜 松,彭 鑫,苗 苗,杨金生(11):1729

2020—2021年度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进展

郑 齐,黄玉燕,张立平,汤尔群,陈 曦,于 峥(11):1733

2020—2021年度中医历代名家病证治法研究进展

李志更,陈小蓉,刘理想(11):1740

2020—2021年度中医养生学研究进展

张玉辉,赵凯维,张 敏,刘理想(11):1747

2020—2021年度中医药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孙志波,杨金生,李 铁,徐晓红,张以涛,

耿 涛,王俊文,马嘉轶,王云峰,于 波(11):1752

2020—2021年度《黄帝内经》研究进展

黄玉燕,郑 齐,汤尔群,张立平,陈 曦(12):1909

2020—2022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研究进展

卢红蓉,刘孚嘉,贾海骅,李海玉,于智敏(12):1915

·理论探讨·

中医阴阳学说探析

张宇鹏(1):9

中医常见病机分类探讨

江丽杰,胡镜清,林明欣,佟 旭,杨 燕(1):13

肺系疫病的概念、理论演进及诊疗要点

郑 齐,杜 松,杨 威,于 峥(1):18

传统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神明”通释

臧守虎(1):23

《黄帝内经》骨的理论框架探析

刘 斌,张向东,苏晓川,赵明宇(1):27

“年少则求之于经”含义探析

丁旭晖,于智敏(1):30

简帛踝部诊脉法发微

李海峰(1):33

唐以前五色诊研究

丁 媛(1):36

《望诊遵经》面部色诊学术特色

王章林,詹 杰,赵 文,丁珊珊,李灿东(1):41

唐以前产后中风病机及证治方药探析

黄诗雅,王天麟,陈思婷,张晓轩,杨志敏,许家栋(1):44

两宋伤寒学派快速发展之成因探析

孟 玺,季 强,杨金萍(1):47

从《伤寒论》附子的运用探讨张仲景扶阳之旨

刘 念,尹 飞,王伟强,彭江云,狄朋桃(1):50

《女科折衷纂要》学术特点探析

乔宗惠,雷 磊(1):53

基于“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探讨妊娠病用药思路

霍 磊,张大伟,马丽亚,梁 媛(1):56

香附在《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的运用分析

吕 霄,张建伟(1):59

基于“肾精纯粹”探讨胎停育之男性相关病机与治法

贾海骅,李志更,李海玉,翟志光,刘大胜,申传莱,

李英利,韩 旭,李玉波,姜 琳(1):62

伏燥与湿疹发病相关性探赜

胡紫腾,王斯曼,黄小圆,杨正钊,袁卫玲(1):65

情绪:生机的度量

陈小野,彭 鑫(2):165

基于《黄帝内经》“胞”的记载谈“阴火”认识

李 波,张天翼,邓晋超,王广建,申玉行(2):167

伤神的分类研究

马鹏飞,于智敏(2):170

“目运于肺”探析

陈 莹,郑永征,潘铭东,刘光辉(2):173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余 涛,丁 明,喻强强,薛汉荣(2):177

《三合集》辨治血证特色探析

谢珊珊,苏 鑫(2):180

岭南医家吕安卿医疗经验述略

林振坤,宋文集,李乙根(2):183

疫病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探析

徐倩霞,张洪钧(2):187

历代医家对中医老年饮食养生的理论认知探析

张若诗,金香兰(2):191

温病学派汁药应用探讨

柳凯文,张雪亮(2):194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张岑炜,于 峥,刘寨华,韩 桢,郑 齐,杜 松(2):197

女贞子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的中医理论探讨

陈儒骜,郭雨霏,董慧静,杨 璐,郑玉敏,

李 蕊,陈贝贝,王丽丽,张东伟(2):201

《黄帝内经》中积、聚、结含义探析

周禄荣,鞠宝兆(3):320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探析三焦实质与功能

范继东,谷 松(3):323

以声论证——中医声诊源流探析

商 双,李 赣,杨奕望(3):326

张仲景临床试探性诊疗特色探微

朱晨阳,童 雪,于天赫,廖华君,朱章志(3):329

论《金匮要略》辨证体系中的明线与暗线

孙肇阳,马铭泽,孟静岩(3):333

《养老奉亲书》学术思想探析

张 洁,张宗明(3):336

李东垣“胃气喜升浮”论探析

宋文鑫,张雪亮(3):340

调节脾胃阳气在“治未病”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具体应用探讨

姚 渊,马晓北(3):343

《瘟疫发源》瘟疫治疗特色探析

高 宇,高 玲,胡亚男(3):347

试论“因痰致痫”机理及其应用

张 宇,李鸿涛,张华敏,佟 琳,陈广坤(3):350

基于肾“主蛰守位”浅析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发生的机制

代 渊,徐世军(3):354

基于《伤寒论》“反”字条文的辨证策略研究

韩 颖,刘 刃,霍 金,王拓然,王莹莹,刘宇桐,杨金洪(4):493

《金匮要略》之黄汗、历节合考

殷 鸣,张 琦(4):497

《饮膳正要》养生思想的历史诠释

安 宏,徐世杰,高 雅(4):500

基于“心为火脏”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发病机制

王琪格,丁思元,王 洋,孔德昭,李 佳,

张 哲,刘 悦,杨关林(4):503

基于环境毒邪论荨麻疹病因探赜

康 帅,李悠然,李 冰,袁卫玲(4):507

络病理论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性探赜

陈继鑫,周沁心,王 慈,刘午阳,王 上,袁卫玲(4):510

湿疫治则治法探析

吴佳琳,许华冲,陈孝银(4):513

论带脉主司带下理论的形成

周苗苗,魏 盛,耿希文,吴建林,马月香(4):518

王好古六合汤治疗妊妇伤寒、内伤病的方药经验探讨

刘舒悦,李 媛,焦 媛,张若诗,徐世杰(4):521

柳宝诒治疗妇人病特色

焦 媛,张若诗,李志更(4):524

叶天士《幼科要略》吐泻证治探析

邱文然,柳凯文,焦薇薇,许莉莉,李 怡,国 华(4):528

刘英锋论“六经提纲”活用之法

贾冬冬,黄 波,刘英锋(4):530

《黄帝内经》“中气”理论的渊源与构建

彭 鑫,杜 松,于 峥,张治国(5):665

中医疾病的命名规则研究

李 明,周 强,杨丽娜,祖亮华,罗晓兰,朱邦贤(5):669

中医病势理论的古代文献研究

詹 杰,傅巧瑜,李明珠,王章林,李书楠,李灿东(5):673

“阳不入阴”不寐病机涵义探讨

杨 磊,岳广欣,樊新荣,梁 媛(5):676

“鼻息肉”源流考述

张建兰,高新颜(5):679

试论《伤寒论》中桂枝剂的腹诊依据及其临床应用

李盼飞,高星晨,谭天阳,王 艳,苏庆民(5):682

《金匮要略》下瘀血汤证探析

桑红灵,赵 敏(5):686

王孟英治疗闭经学术思想探析

方雨萱,周 玄,张大伟(5):689

国医大师阮士怡育心保脉理论辨治冠心病临证经验

漆仲文,严志鹏,施 琦,李 萌,周 欢,

杨潇雅,冀 楠,王玥瑶,张军平(5):692

张怀亮眩晕病中医诊治精要

范晓飞,刘飞祥,徐 进,林子璇,杨克勤,张怀亮(5):695

陈扬荣运用虫类药从“络”论治慢性肾衰竭

范丽妃,吴 竞,陈扬荣(5):698

糖尿病肝脾失和病机与四逆散现代新用

吴 倩,倪 青(5):701

高海拔视网膜病中医病性特征辨识

杨 坤,辛晓蓉(5):704

试论“引火归元”

顾翀颖,吴梦蝶,王文佳,曹 阳,陆佳婧,李 璟(6):837

《金匮要略》相反相成配伍法及其临床运用初探

杨 军,屈 杰,陈丽名,张小君(6):840

探析《竹林寺女科证治》之嗣育-种子观

于晓娜,连 方,相 珊,郑明明,王艺绚(6):844

《洗冤集录》避秽法探析

康欣欣(6):847

《本草衍义补遗》学术特色探赜

陈 超,吴世彩(6):850

翟良《脉诀类编说统》学术特色及价值

赵雨薇,韩 诚,秦亚莉,高玉亭(6):853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证治探析

叶卫东,方向明(6):856

叶天士药用四气理论辨治外感热病规律探析

郭永胜,李良松,黄书婷,张思超(6):859

论王孟英“夹痰温病”的治疗思想

夏新意,张 晶,王一婷,冯全生(6):862

关于建立中医疫病学理论体系的思路及方法探讨

何 伟,胡 勇,张惜燕(6):865

当代中医病势概念的演变

詹 杰,傅巧瑜,王章林,李明珠,李 永,李书楠,李灿东(6):868

丁元庆中风病机理论阐释与临证经验总结

陈 哲,赵 哲,丁玉洁,赵丽丽,丁元庆(6):872

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

张立志,许能贵,杨小林,孙 健(6):875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考释二则

徐松元,沈澍农(7):1017

《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

狄舒男,桑希生,于 淼,周妍妍,徐世杰(7):1020

试论中医玄府理论的演变及影响

张凯文,陈家旭,王 君,李同同,刘玥芸(7):1022

从“肾主生殖”谈证候的非定位性

陈小野(7):1026

敦煌脉书《玄感脉经》“精识之主”考辨

刘 冉,李铁华(7):1029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舌诊特色探析

侯森泷,张福利(7):1032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的诊疗特色与学术溯源

周登威,胡天祥,顾 漫,高燕翔(7):1035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从肝脾论治月经病探析

许梦白,刘雁峰,陈家旭(7):1039

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思想探析

宋 鑫,蒋维昱,朱 朕,蒋维晏,蒋力生(7):1042

论基于正气为本“生生之道”研究治未病理论体系的意义

赵凯维,宋 阳,张玉辉,张 敏,刘理想(7):1046

老年痴呆历代治法演变考

夏乐旋,谭爱华,王 平,胡玉萍,陈 炜,石和元(7):1049

基于“调和阴阳”探究张仲景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

孟庆鸿,刘姝伶,张泽涵,连雅君,汤菲菲,程发峰,王雪茜(7):1052

基于络病学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和治疗的理论探析

李彬彬,冯楚文,孙忠人,陈 涛,屈媛媛,

王玉琳,王庆勇,李超然,杨添淞(7):1056

扶阳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理论探讨

孙语男,李 军(7):1060

基于运气理论研究岁运主时对粉刺病发病的影响

张 普,张 硕,陈羽佩,马文静,陈震霖(7):1064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宗文静,赵凯维,张玉辉,杜 松(8):1210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宋 婷,唐赛雪(8):1213

《金匮要略》气血水三分论治心力衰竭探究

温 玉,胡琨建,邓林华,李 欧,赵英强(8):1217

《养生三要》的精神养生思想探析

陈双进,王河宝,叶明花,蒋力生(8):1220

唐以前中医学“中气”概念考辨

彭 鑫(8):1222

张灿玾时疫之学术思想探析

张诗敏,李玉清(8):1226

慢病的中医防治观

张 傲,施 琦,漆仲文,付焕杰,王铭扬,严志鹏,张军平(8):1229

从“因虚致瘀”理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

周 莹,刘军彤,杨宇峰,石 岩(8):1231

基于“郁热虚损”探讨情志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张 娜,付 星,营在道,阴永辉,杜 渐(8):1234

基于干血劳理论探讨肾脏纤维化的诊治

齐振强,胡洪贞,樊静娜(8):1236

从水气病论治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水肿

刘宇飞,安 甜,刘 青,陈冬梅,裴晓华,万冬桂(8):1239

基于“小便不利”理论探讨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的治疗

蔡斌斌,李 丁,陈豪特,蒋 筱(8):1242

目体阴而用阳释析

张明明,亢泽峰,李书娇,侯昕玥,王健全,曹珂儿(9):1385

肺风考辨

李彩红,杨丽娜,尚 力(9):1388

《伤寒论》236条“瘀热”涵义的探讨

陈妙琪,刘松林,岳滢滢,陈 雨,周 贤,许乐思,林云崖(9):1391

《伤寒论》“去滓再煎”法探讨

赵桂芝,于兴娟,赵晓旻,王 秀,祖 琦(9):1394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疫病证治探析

周 颖,魏俊伶,王婷婷,刘 波(9):1397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运用温法探析

马作峰(9):1399

喻嘉言“治伤寒当以救阴为主”理论探析

江昀峰,金 钊(9):1402

广西名医刘六桥伤寒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探析

宁 玲,黄贵华,林武红,彭玲玲(9):1405

李萍萍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析

李同达,韩丹阳,付雪松,王晨莉,杜宝珍(9):1407

从痰湿瘀兼化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

曾 勤,闫 蕾,余仁欢,胡镜清(9):1410

基于“血中伏火”理论探讨糖尿病及其微循环障碍

李嘉鑫,杨宇峰,王金曦,付子珊,周方圆,石 岩(9):1413

中医方剂配伍方法探析

宋 玮,潘颖营,饶响书,陈高杨,周 昕,张小波,沈 涛(9):1416

《黄帝内经》色脉诊理论探析

王 娇,顾 漫(10):1553

《黄帝内经》逆从思维在色诊和脉诊中的应用

杜颖初,鲁明源(10):1559

从《黄帝内经》致“百病”内涵探讨中医发病机制

陈广坤,高宏杰,张 磊,佟 琳,张 宇,李鸿涛,张华敏(10):1563

《伤寒杂病论》中“大则病进”思想探讨

肖刘成,曾思宇,陈伟业,王慧颖,谢雪姣(10):1566

《武威汉代医简》痹证类方药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色探讨

蔺健春,段永强,罗 强,段 祯,杨晓轶,袁仁智,马 骏(10):1568

从《局方发挥》评议朱丹溪的疾病观

陈 超,刘更生(10):1572

《养病庸言》学术思想探析

宋文鑫,张 敏,张雪亮(10):1576

王雨三脉学思想荟萃

刘飞祥,张怀亮,张运克,林子璇,杨克勤,

张道培,徐 进,任 飞,兰 瑞,王永涛(10):1580

神之内涵及病机演绎

唐健伟,贾海骅,李志更,

孙志波,翟志光,薛 凯,李玉波(10):1583

“郁燥”理论发微

金芳梅,肖勇洪,杨会军,刘雪君,王海东(10):1586

基于“少阳为枢”探讨抑郁症从胆论治

李同同,薛 哲,梁 媛,陈家旭(10):1590

从“厥阴有余”辨治精索静脉曲张

邓嘉帅,江 泳(10):1593

《黄帝内经》中“七损八益”理论探析

高家铭,宿端洋,

周苗苗,刘艺凯,梁彦博,姜 俊,吴建林(11):1757

古代损脉探析

孙文静,刘更生(11):1760

基于古代文献探析月囷肉内涵及其临床意义

吴云云,钟 悦,贾小萌,喻瑞芳,张 宏(11):1764

伤寒“下不厌迟”与温病“下不嫌早”析疑

张 航,谢长生(11):1767

基于“少阴为枢”理论探析《伤寒论》方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谭 令,龙霖梓,曲 华,于子凯,

邓 秘,黄明艳,付长庚(11):1769

以《圣济总录》为例解构宋以前肾脏辨证论治特点

谷建军,任 路(11):1773

《内外伤辨惑论》“从里治外感”思想探析

王一婷,王也民,夏新意,张 晶,冯全生(11):1777

《推篷寤语》中医养生文化内涵探析

高艺书,王萌萌,韩路拓,赵 阳,郭宏伟(11):1781

黄元御辨治目病学术思想探析

张诗敏,李玉清(11):1784

基于“五志过极”探讨缺血性中风与情志的关系

卢欣迟,胡传宇,曹亚丽,杜 渐(11):1788

从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探析男性“天癸”内涵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甘温除热法

李梓宁,李海霞(11):1794

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探析

张宇鹏,佟 旭,王国为,彭 鑫,黄晓华,于 峥(12):1921

主气起于大寒之考辨

陈 曦,张立平(12):1925

战国至宋金元时期“风温”辨治考略

陈 韵,陈仁寿(12):1928

半夏泻心汤证“木乘土”病机探析

邓 菊,马俊杰,王紫薇,周春祥(12):1932

《金匮要略》虚劳证治探析

邵 状,张 诏(12):1934

《脉法赞》“官”“府”“神门”本义考析

许民栋,刘佳惠,易 玮,许能贵,王 琳(12):1938

基于“以方测证”法解析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特色

吴香文,王文靖,郭海燕,翟志光,史欣德(12):1941

陈鸿猷《管见医案》证治经验探颐

卜菲菲,王 鹏(12):1944

陈士铎论治心悸特色探析

杜宜航,胡元会,周 玉,张雪松,朱雪萍,段城林,杨亦含(12):1947

曹颖甫经方辨治咳喘探析

陈毅恒,许二平,谢忠礼(12):1951

从寒论治湿疹

杨正钊,王斯曼,胡紫腾,李 冰,袁卫玲(12):1954

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夏宁俊,王国方,章永红,田永立(12):1957

·中医方法学·

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和评价技术指导建议

杨思红,赵 晖,梁 宁,

赵 晨,王志飞,刘 杰,刘 昱,谈钰濛,向兴华,车前子,

刘小雨,柴嘉琪,白卫国,王燕平,史楠楠,廖 星(10):1595

中医优势病种专方专药本草文献研究的若干思考

张岑炜,郑 齐,余秋慧,于 峥,杜 松(10):1602

基于“态靶因果”理论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新思维

何彦虎,金 华,刘志军,司美龙,张俊鹏,

刘双芳,凌必时,胡芝霞,朱飞飞(12):1961

·实验研究·

肝郁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建立及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黄曾艳,彭春丽,黄曼萍,刘永源,李春燕,梁东辉(1):68

益脑康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研究

彭丽霖,邓敏贞,高志杰,孙景波,程 骁(1):74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参麦注射液干预高血压心衰大鼠的生物学机制

钟森杰,李 静,胡思远,黄淑敏,杨 梦,李 琳,胡志希(1):80

温胆汤治疗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肝脏代谢组学研究

孙明谦,杨会珍,彭 勍,张 颖,苗 兰,

胡 广,于 峥,范晓迪,林 力,杜 松(1):85

化浊开郁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REBP-1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钰铭,靳露露,苗 静,贾建伟,徐 懂,

张翟轶,崔换天,温伟波,王洪武(1):91

乳香与醋乳香对2型糖尿病大鼠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

宋志前,刘振丽,彭诗涛,万晓莹,王 淳,宁张弛(1):98

肾上腺素致慢性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杨会珍,胡 广,苗 兰,彭 勍,任常英,孙明谦,林 力(2):205

芪归紫草油干预大鼠Ⅳ期压力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程 红,马希佳,任 娟,邵 帅,陈梦利,马纯政(2):210

“自身清”双向调节JAK2/STATs信号通路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肺间质病变的研究

谈欣怡,谭奚扬,曹左媛,陈晓云(2):213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VEGF、NGF、MBP表达的影响

刘 燕,王陈妮,兰 崴,唐 巍(2):218

调神益气针法对睡眠剥夺大鼠ADMA/DDAH/NO途径及认知障碍的影响

张玉环,巩 骞,张慎芳,王永泉,王 君(2):224

基于NLRP3/Caspase-1/IL-1β炎症通路探讨越婢汤和真武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影响

刘慧丹,宋纯东, 宋 丹,陈 瑶,丁 樱,贾评评, 花淑婷(3):357

基于“肠道菌群-黏膜屏障”探讨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牧亚峰,左新河,向 楠,赵 勇,华 川,陈继东(3):362

活血散结方对PDGF干预下兔RPE细胞凋亡及caspase-3、P53表达的影响

刘晓清,李建超,谭涵宇,彭 俊,彭清华,吴权龙(3):370

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肠道尿酸排泄影响的研究

陈杰伟,戴 号,叶博闻,张 璟,陈觅蜜(3):375

建立直肠脱垂模型的动物选择与常用造模方法分析

李志鹏,柯敏辉(4):533

酸枣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DKK-1与β-catenin、GSK-3β的影响

张 浩,孙田昊泽,张 策,

刘沐垚,张小芳,王超颖,田旭升(4):536

葆青颗粒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和Bax、Bcl-2、VEGF的影响

林光耀,张米佳,叶 涛,聂 红,甯海燕,王永周(4):540

乳香醋炙前后对血瘀模型大鼠改善作用的对比研究

张琳琳,刘振丽,王 淳,彭诗涛,宁张弛,宋志前(4):545

高成模率和高稳定性的小鼠2型糖尿病阴证创面模型制备方法

侯铖宇,陈 丽,周忠志,刘 泽,胡荣耀,

扶 凯,周佳俞,宋艳雯,叶永鑫,张欢欢,奉水华(5):709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

刘建鑫,揭珊珊,赵雨坤,张立石,曾 辉,马雅銮(5):714

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NGF、p75NTR表达的影响

张 铮,洪妙莹,蓝敏敏,陈 嫒,郑于林,肖华业,李晓红(5):718

加味温胆汤对抑郁大鼠HMGB1/TLR4/NFκB通路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戴建业,张 齐,张 曼,武 丽,覃 倩(5):723

生地黄及其多糖对焦虑小鼠的影响

余万冰,潘 贝,崔 璨,刘雅琳,崔 瑛(5):728

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制备气滞血瘀证大鼠中医症状及生物学指标的动态观察

赖潇筱,陈兰英,苏博超,张 妮,罗颖颖,崔亚茹(6):878

茯苓-泽泻药对对高脂血症痰浊证ApoE-/-小鼠肝、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的作用研究

周小文,王雅欣,闫振乾,任 琦,方 格,李先涛(6):886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赵莎彤,肖小娟, 魏 星,张天华,黎晓宇,彭 艳(6):892

内热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

陈耘东,田心保,张金晨,赖喆蓥,李小龙,

田富宝,林瑞珠,许建峰(6):898

痰瘀同治方的处方优化及验证研究

杨湘蕃,张华敏,唐丹丽,李 想,李盈盈,吴浩南,刘思鸿(7):1067

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李雯洁,巩子汉,黄 颖,孙明杰(7):1072

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蒋 恬,朱婉华,彭江云,何东仪,徐智敏,何 峰,

沙 滨,孙飞虎,王鹤潼(7):1077

风流草黄酮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研究

孙雅嘉,孙九许,燕梦云,丁 凌,裴凌鹏(7):1081

青蒿鳖甲汤合西北燥证经验方对阴虚内燥型围绝经期焦虑大鼠的影响

刘爱玲,马 丽,周 光(7):1085

生脉饮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崔海峰,彭 博,冯淑怡,黄 颖,石晓路,

武 乾,孙明杰,孙丽华(8):1245

黄芪介导PGC-1α/Nrf2通路对年龄相关听力损失保护作用的研究

谢 慧,赵小君,张玉箫,邓新星(8):1249

不同时机电针对卵巢损伤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俞舒丹,何 欣,史航毓,刘志顺,王伟明(8):1254

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Akt/GSK3β通路及痛觉过敏的影响

郑丽娅,贾松涛,乔兆辉,朱学亮,牟成林,沈向楠,武佐元(8):1259

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叶嘉豪,李 琳,钟森杰,杨 梦,胡志希(9):1419

四君子汤对高乳糖饲喂脾虚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卢梦雄,黄金科,王一帆,薛 红,王凤云,唐旭东(9):1423

基于JAK-STAT3信号通路探讨右归丸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包程公,杨永菊,马贤德,郑 曲,张 宇,关雪峰(9):1428

戟天健脑方介导CREB/BDNF通路调节低糖低氧条件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研究

王添全,欧阳竞锋,荆志伟,

刘 蔚,胡金涛,曹俊岭,郭明冬(9):1433

电针“太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MDA、SOD、GSH-Px含量的影响

薛艳君,吴娇娟,张旭东,蔚鹏程,吴小丽,刘清国(9):1439

电针对营养性肥胖雌性生长期大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及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

刘莉莉,阎国强,梁 震,李 兰,段芳芳,万乃君(9):1443

代谢综合征痰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研究

魏 佳,曾华霖,林书颖,高碧珍,李灿东(10):1606

一种脾虚肌萎证小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钱 梦,朱巳旲,史 拓,李文飞,谢 鸣(10):1610

针刀调节Ca2+抑制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陈 倩,黄小双,杨永晖,耿 凯,刘存斌,李 韬,

吴亮亮,林秀华,施婧婧(10):1616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慢性血瘀证大鼠的发病机理

胡 广,李 瑛,杨会珍,张国瑗,盛 雪,

苗 兰,孙明谦,林 力(11):1796

基于氧化应激-炎症-衰老探讨当归四逆汤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紫微,王振亮,王 兵(11):1802

自拟安神方对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的作用研究

李 雪,徐 雅,杜庆红,白俊杰,王 旭,李 靖(11):1806

从“脾之液为涎”探讨岭南特色炮制枳壳的减燥作用及机制研究

龙江玲,黄莹莹,杨 婷,李沁如,徐启键,赵婷秀,夏 荃(12):1964

电针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Beclin1、LC3B、PI3K及Akt的影响

游明灿,陈新旺,游言文,郝 莉(12):1969

针刺疗法对衰老大鼠腰肌组织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林建平,郭明玲,金 京,王 浩,王诗忠,陈少清(12):1975

·中医多学科研究·

基于人脸检测技术的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色部界定法

李佳佳,陈仁波,曹紫嫣,盖国忠(1):103

泄泻湿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李 琪,孙 悦,丁成华,潘华平,齐城成,

石国栋,董艳玉,李石林,袁丽霞(1):108

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

刘 成,钟海桥,王小芳,陈 易,朱建平(1):114

基于文献的中医思维方式基本特征研究分析

尼露露,闫国立,潘万旗,陈晓辉,包海燕,李艳坤,吕翠田(2):228

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源流关系探微

蔡立伟,付 琨,苏 颖,徐方易(2):232

敦煌佛道医方刍考

葛 政,万 芳(3):379

气郁质“淡红舌、薄白苔”舌象特征新认识

杨珺涵,咸楠星,依秋霞,李玉锋,尹 妮,

李相泽,王思佳,段佳荠,杨关林,张 哲(3):383

阴虚体质人群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宋诗博,安二匣,樊西倩,王星雅,刘 跞,刘 佳,汪南玥(3):387

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先天运气禀赋与心系疾病罹患相关性研究

付 琨,蔡佳丽,金正浩,苏 颖,王 焱(3):391

“祛湿法”的发生学原理

张 超,张效霞(4):550

新安医家程鉴生平考及其学术成就探析

邓 勇,梁 媛,王旭光,王梦雅,陈德超,程 新(4):556

帕金森病肾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探讨

王 鹏,李 敏,王 亮,陈 旸,李绍旦,杨明会(4):559

从伏邪理论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张轶斐,于 淼,杨乔瑞,张 含,桑希生,

张雪卓,张忠绵,李志红,郭志玲(4):562

宋代巫医及政府禁巫对医学的影响

袁 倩,崔 为(5):734

基于半结构式访谈与扎根理论构建名老中医原创思维方法的应用体系

杨 凤,白雪芳,胡佳卉,黄兆涵,王 琦,钱会南(5):738

ICU获得性肌无力中医证型与股直肌肌肉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彭志龙,邓 熙,梁 勇,徐象辉,

陈 静,林新锋,张 宇,陈伟焘(5):741

历史地理学视域下的吴门医派学术探究

卞雅莉,范崇峰(7):1089

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指标量化标准模型的建立

曹 姗,陈美仪,魏世博,饶雨晴,庄淑涵,

田之魁,李云海,王泓午(7):1092

中医辨识健康状态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 馨,王东军,王泓午,田之魁,关媛媛(7):1096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可视化分析

熊 坚,陈子雯,叶香吟,罗新叶,齐文川,梁繁荣(7):1102

张仲景体质理论窥析

王忠敏,丁文婧,任嘉彦,尚晓玲(8):1264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胡小玉,任玉兰,徐钰棋,林小丁(8):1268

中医术语“揪痧法”考证

杨 莉,王莹莹,陈淑敏,吉 佳,杨金生(8):1274

《金匮要略》“尊荣人”考

张承坤,崔 为(9):1447

基于藏象理论对老年人出生时段五运六气因素与体质分布特点的关联性研究

王诗洋,邢天野,王志宏,尚晓玲(9):1450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视角下我国医疗伦理的改造与完善

王家亮(10):1624

民国中医巢念修稿本《习医晬语》研究

黄晓华,段逸山(11):1812

从脾肾相关探讨肠道微生态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关系

司美龙,金 华,张俊鹏,何彦虎,凌必时,刘双芳,叶路亮(11):1816

中医术语标准化刍议

张淑娜,陈丽云,严世芸(12):1980

宋明理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探析

张玉辉,张 敏,刘理想,赵凯维(12):1986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脾对细胞自噬和艾滋病的影响

陈晓宇,张 淼,刘 飒,马素娜,

王 娟,于桢钰,巩铭钰,谢世平(12):1989

·临床基础·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分布及思考

张明明,亢泽峰(1):11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BIL、UA的相关性分析

朱飞飞,金 华,靳利梅,刘志军,刘敏科,苏莉莉,

刘双芳,张俊鹏,俞晓英,徐兴华(1):120

2016~2020年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于靖文,卢泰成,李 萌,刘 震,王少丽(1):126

真实世界中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与用药特点

潘 丽,张利丹,赵凤英,谢雁鸣,吕 健,贾萍萍(1):132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用药规律研究

李艳阳, 王云姣, 韩德军, 吕仕超(1):13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方用药规律研究

宋修道,王国为,杨 威(2):23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疾病用药规律

姜 楠,潘赐明,韩利震,李应红,董昌武(2):239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晗语,陈琳雯,冯沁祺,张洪春(2):243

豁痰通络汤联合择时敷贴法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石 李,李 文(2):247

苗药开喉剑治疗成人急性喉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卢 烨, 陈 慧, 辛忠海, 信 莉,

李 漫, 刘 瑞, 杨 翼, 冯 炜(2):250

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和辨证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王岩玲,任 明,张翔宇,赵慧怡,侯晓凤,徐宗佩(3):394

胆管癌中医证候与方药分布规律文献研究

余 宋,郭玉玉,洪 靖,冯秋婷,姚 曼,翟笑枫(3):398

食管癌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的临床研究

吕翠田,陈佳星,闫国立,陈玉龙(3):402

基于中医脾虚量表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闫蕴孜,孙凌云,闫韶花,吴 娜,宁春晖,杨宇飞(3):405

基于数据挖掘的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中药应用规律研究

陈叶青,李晓琳,陈子睿,唐东昕,

吴勉华,程海波,范欣生,孙东东(3):412

扶正消癥方对乙肝相关肝癌TACE术后患者血清HIF-1α、E-cadherin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贾 攀,马素平,陈欣菊,陈晓琦(3):417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合并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分析

马 冲,陶 庄,刘 颖,邹 雯,董继鹏,高国建,王 健(3):422

运脾化痰通窍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脾虚痰阻证的临床观察

王明晶,刘秀秀,毛黎明,李俊霞,

顾静雯,杨周剑,姜之炎,肖 臻(3):428

基于德尔菲法的《结直肠癌化疗期中医诊疗指南》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收集与确定

李高彪,何 斌,梁昌昊,刘丽颖,张 彤,

王 磊,阴毅然,翟嘉威,费宇彤,杨宇飞(4):565

基于文献回顾的肠道菌群失调疾病-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单心觉,孙肇阳,周 鹏,谢 伟(4):571

泄泻患者腻苔与平人薄白苔舌面菌群差异性研究

李 琪,孙 悦,丁成华,潘华平,齐城成,

石国栋,董艳玉,李石林,袁丽霞(4):575

基于“从肺治肝”理论探讨干预细胞焦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

尚东方,刘鸣昊,张丽慧,马庆亮,赵文霞(4):582

3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IL-17的表达

王 涛,王 钢,王 佳,魏 勇,田杰祥,

杨 芳,王丽琴,刘海龙(4):586

壮医立体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庞宇舟,张青槐,尚昱志,唐秀松,刘辉华,吴金玉,谢学光,

郭 礼,陈延强,陈甲秀,周 伟(4):590

过早搏动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的相关性分析

武圆圆,孙 乾,王振涛(5):747

艾滋病咳嗽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

贾皇超,许前磊,金艳涛,李鹏宇,姜 琦,郭会军(5):752

泻肺定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型患者血清MMP-2、TGF-β1、SOD及肺功能的影响

冯 超,王秀兰,李春盈(5):757

6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脂肪肝患者证候要素特征的隐结构分析

余 钦,余 宋,洪 靖,鲁 健,梁淑芳,刘 群,

程彬彬,陈建国,郭晓冬,翟笑枫(5):762

扶正抗癌方通过miR155-C/EBP-β途径逆转M2型巨噬细胞极化

李龙妹,王苏美,唐 青,廖桂雅,吴万垠(5):768

真实世界痹证临床诊疗信息采集表研究

田少磊,李敬华,于 琦,

高殿璞,黄 燕,刘欣源,王映辉,吴中朝(5):774

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病证候辨证规则量化研究

刘方方,许玉龙,段 涛,焦晓敏,马锦地,吕雅丽(6):903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文献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

谢铱子,纪树亮,詹少锋,庄轰发,黄慧婷,杨柳柳,刘小虹(6):909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分析

麦聪英,樊巧玲,李 星,吴 丹(6):919

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

杨锐锋,侯靖萱,刘惠平,谢雅颖,

许洪彬,黄楚瑶,綦向军,修宗昌(6):926

中药干预卵巢过度刺激征的文献分析

李小薇,毛浩萍(6):932

基于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12619例骨折患者治疗结局影响的临床实效研究

孙粼希,黎元元,谢雁鸣,郭政亿(6):937

8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

李云虎,田凤艳,王春勇,李 东,李焕芹(6):944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性研究

彭秋伟,姜 泉,巩 勋,夏聪敏,王 建,李克嵩(7):1110

基于CiteSpace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药研究可视化分析

杜 松,张岑炜,王 霜,余秋慧,于 峥,杨 威(7):1114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抑制胃癌细胞干样特性的作用及机制

李乡南,杨宇峰,郭胜男,张越时,郭隽馥(7):1120

化肝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IL-6、GP73的作用研究

袁 芳,石 俊,高 倩,周轶群,

薛 芳,汤海林,管玉洁,高月求(7):1126

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高眼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李红艳,郑鹏飞,闵 婕,张亚利,王 维,张静文,李 红(7):1130

从火热论治鼻鼽古文献用药规律的发掘研究

张青青,王 敏,刘午阳,李承贤,张 炬,王 上,袁卫玲(8):1278

肥胖2型糖尿病瘅热证候研究

姜 旻,毕伟博,娄锡恩,胡域锋,韩 梅,王 锐(8):1283

2型糖尿病“郁-热”病机与肠道菌群关系的思考

张博荀,赵林华,金籽杉,仝小林(8):1286

补阳还五汤合参芪地黄汤化裁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郭 帅,方 敬,郭立芳,王月华,潘利敏(8):1290

清热止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及其对血清sFlt-1、vWF的影响

代彦林,韩姗姗,丁 樱,张 霞,高 敏,徐闪闪(8):1296

清热利湿方坐浴联合手术治疗混合痔伴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

丁晓红,范从畑,汤景杰(8):1300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治疗崩漏研究可视化分析

崔昊然,邹元君(8):1304

止嗽散加味治疗变应性咳嗽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王 朋,梅 嵘,朱文婷,李求兵(9):1457

中医治疗艾滋病ART后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张洪岐,马 冲,刘 颖(9):1460

新风胶囊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曹云祥,刘 健,陶艳红,黄传兵,黄 旦,徐昌萍(9):1466

黄花双解汤灌肠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张 骁,马淑霞,闫永彬,孙晓旭,

赵倩义,李向峰,陈文霞,丁 樱(9):1471

基于医疗电子数据的脉络舒通丸对疑似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成冯镜茗,谢雁鸣,厉将斌,王连心,苗 雨(9):1474

特发性膜性肾病痰瘀互结证诊断条目筛选与分析

王殿文,张逸雯,张佳乐,闫 蕾,

王新慧,王孟秋,江丽杰,郎 睿,余仁欢(10):1628

基于文献系统评价探讨胃肠气滞证诊断条目

范星宇,方 格,钟森杰,廖晓倩,邱 宏,胡志希(10):1632

基于不同数理统计方法的肺痿用药规律探析

张宛秋,张 瑞,许玉龙,李 轲,王 省(10):1637

基于代谢组学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刘妍彤,吕晓东,庞立健,臧凝子,刘勇明,张浩洋(10):1643

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积分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段文华,金 金,于 鑫,何生奇(10):1647

益气温阳汤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细胞调控机制及GATA-3通路对血小板计数预测价值研究

全日城,王子卿,

许勇钢,杨晓红,胡晓梅,麻 柔,张姗姗(10):1653

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三步腹推”疗法的回顾性研究

王 芳,黄朝萍,马 欣,王 丽,郑莉萍(11):182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分析

许栋涵,罗业浩,方 刚,颜培宇(11):1824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文献计量学研究

戚亚平,李 敏,王仲易,盖 睿,李嘉琦(11):1829

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王 静,关 静,刘少玉,姜 琳,齐文颖,贾 玫(12):1993

基于因子分析的278例艾滋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证候特点分析

张振奎,金艳涛,许前磊,王丹妮,陈莉华,李鹏宇,贾皇超,

姜 琦,王月圆,吴智慧,郭会军(12):1997

真实世界中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张丹丹,韩振蕴,秦绍林,马克信,范吉平,富 苏(12):200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分布规律的研究及OLGA风险分期因素分析

秦文彪,胡金鑫,周秋兵,谢兆华(12):2007

Telocytes作为抗胃癌中药潜在作用靶点的探究

黄庆宝,刘 霞,周红祖,王 雯,杨卓凡,

郑智彬,宣攒威,罗浩鑫,余惠旻(12):2011

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与机制研究

黄玉龙,李枝锦,吴平财(12):2015

·针灸研究·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新识

朱蓉蓉,李海峰(2):254

从胃经穴名角度探义“阳明多气多血”

樊 伟,韩 行,邵晓雪,王 巍(2):256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古代文献曲泉穴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张珍珍,杨旭光,陈晓静,韩方正,薛晶晶,张卫星,刘玫君(2):26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针刺镇痛临床试验注册情况特征分析

高 珍,冀来喜(2):265

近十年中美针刺研究比较

王淑斌,陈子杰(2):270

电针内关预处理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分析

刘雅兰,文 巧,肖清清,王濛琳,曾 芳,兰 蕾(4):59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渚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宋全枚,张学成,贾仰理,贾红玲,张永臣(4):602

近十年海外针灸机制研究的现状和规律分析

宋 凯,王亚婷,熊凡捷,黄爱玲,张 虹(5):780

近十年中药穴位贴敷制剂研究评述

薛 晴,丛竹凤,向泽栋,

于小钧,贺梦媛,高 鹏,代 龙,高树中(5):785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促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文献分析

钟玉梅,陈 洋,罗小超,张淋麟,陆文婷,尚娅男,周海燕(7):1134

穴位埋线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分析

何雯青,李建生,王明航(7):1140

毫火针排针浅刺放血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储心乔,郭玉峰,高 宁,张培初(7):1147

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李 慧,许 磊,何 玲,王 强,王 渊,王文升(8):1310

不同针灸干预措施治疗干眼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陈文黎,张丽霞,魏宇娇,倘孟莹,陈 爽(8):1315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序纠缪一则

戚 端,葛倩倩(9):1480

电针率谷穴任务对偏头痛患者疼痛相关脑网络的影响

罗诗蕾,刘姗姗,魏翔宇,陈义磊,詹松华(9):1483

基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研究得气针感调控机制的思路探讨

周 晨,刘 群,辛娟娟,赵玉雪,吴 爽,

张雯晰,喻晓春,高俊虹(10):1658

回旋灸法联合中药治疗儿童气滞血瘀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费小琴,李 文,刘秀秀,葛丹阳(10):1664

经络诊察法在八纲辨证中的临床应用

伍先明,莫 倩,杨 波,杨孝芳,杨 硕(11):1834

从“一气周流”浅议“十三鬼穴”组穴内涵

庞祖宜,周 悦,黄楚瑶,徐振华(11):1837

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针灸临床探索

刘书坤,马增斌,林 磊,田年秀,倪国栋,郑志坚(11):1841

·方药研究·

《伤寒论》大黄炮制方法及应用探析

谢 君,符德玉,芦 波,姚 磊,李建华,桂明泰,

胡盼盼,赵凌艳,石亚楠,史鑫鑫(2):276

六味地黄丸“三泻”药辨疑

张慧康,于 淼,周计春(2):280

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黄胜男,张 颖,王如然,冯艳华,黄浩然,陈 君(2):283

基于蒙中医学理论探讨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组方原理及特色

陈路遥,佟海英,赵慧辉,杨 桢,张小敏,崔竞文,刘苏槿(2):287

大蒜冻干粉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蒜氨酸含量测定

孙小鑫,苗 青,王瑞海,马小华,吉星月,刘丽梅(2):291

甘草粉蜜汤考

朱石兵,沈澍农(3):445

《温病条辨》运用麦冬撷菁

钱琳琳,马晓北(3):448

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芳香药应用规律研究

师小茜,牛 阳(3):451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徐经世膏方调治不寐病的用药规律

张进军,张 莉,张士福,华元元,张桂芳,忻 凌,张国梁(3):458

1H NMR对烟草甲虫蛀蚀款冬花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徐 博,宋平平,吴 翠,李卓俊,巢志茂(3):463

竹节参的本草考证

王开元,詹志来,廖天月,徐 瑾,

万晶琼,魏 渊,闻崇炜,欧阳臻(4):608

基于医案数据挖掘探讨《金匮要略》乌头汤的应用规律

吴挺超,岳仁宋,何茗苠,吴绍祺(4):614

建立启膈方UPLC指纹图谱并验证启膈方对食管癌转移的影响

史会娟,石冬璇,孙亚琴,于富洋,吴忠冰,张玉双,李 晶(4):619

黄芪建中汤“补气加半夏”新释

付进杰,高 宁,令国兴,郝 征(5):792

从芍药的“去”与“留”谈其在经方中的应用

郭 静,鞠宝兆,刘明阳(5):796

补阳还五汤入脑成分治疗缺血性中风潜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与验证

代雅洁,刘振权,江 洋,于 雪,王淑艳,汤轶波(5):799

《伤寒杂病论》“白术”应用探微

程 程,黄亚双,谢 丽,曾跃琴,成词松(6):948

经方中的知母配伍应用探析

唐尊昊,王一迪,曲 夷(6):952

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温病卫气营血证治中芳香药应用规律研究

师小茜,牛 阳(6):955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基于“心肝同治”理论的宣痹通瘀方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李晓辉,彭广操,闫海峰,刘迎辉,刘爱东(6):96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马增斌,邸学士,袁巧妹,孙悦礼,龙水文,冉 宇,

覃昌龙,张 超,李忠泽,郑志坚,陈 江,王拥军(6):969

苦参碱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

杨帆帆,钟旺景,马玲娣(7):1150

网果酸模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提取物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

王瑞海,许 京,刘丽梅,苗 青,严光俊,郭昌洪,蒋学斌(7):1155

桔梗升降浮沉药性考辨

杨曙光,王 鹏,开 菲(8):1323

藏药安神丸的方药组成及功效考证

尕藏扎西,杨杰才让,才让南加,才让措,盖祥云,龙主多杰(8):1326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组分药理作用研究

巩子汉,刘丽梅,李园白,刘振丽,岳广欣(8):1330

银翘散方源考证及制方理论分析

陈毅恒,许二平,谢忠礼,高静静(9):1488

四逆散方证新识

蒋 里,庞 博,赵进喜,简 婕,张耀夫(9):1492

经典名方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分析

张立平,郑 齐(9):1495

经方中附子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樊茂霞,郭 栋(9):1499

竹茹的本草考证

赵 翀,朱国福,郭晶磊(10):1668

芹菜素对一氧化碳中毒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白美玲,刘星亮,焦 宏(10):1673

基于气质联用技术的乳香醋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分析

郑立红,刘振丽,宋志前,王 淳,

彭诗涛,李林福,宁张弛(10):1677

治疫名方升降散制方特色探析

张林枝,崔 迪,岳冬辉(11):184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青蒿琥酯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马 冲,张洪岐,刘 颖(11):1848

基于生物网络探究愈溃凉血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姜 璐,陈 婷,郭良清,郭 栋(11):1855

女贞子本草考证

周 彤,张 欣,尚 坤(12):2018

毒性中药水蛭增效减毒的临床配伍探究

邵译莹,张 功,于 莹,莫颖宁(12):202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益肾达络饮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作用机制

任嘉彦,丁文婧,王忠敏,何静文,尚晓玲(12):2026

·中医写作与翻译·

阐译“取象比类”:中医外译之变通

陈 媛,黄忠廉(4):62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英语语料库的构建与研究

潘海鸥(4):630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神农本草经》的英译研究

赵丽梅,汪 剑(8):1335

翻译协调论在中医文本英译中的应用探析

于 洋,高 峰,贾爱明,董妍妍,李 响,尹雪梅(10):1682

《黄帝内经》“摹状”修辞格英译研究

程 颜,吴文华,王培松(6):975

中医妇科学术语英译对比研究

胡双全,王茗涵,刘 成(6):979

《伤寒论》英译本的海外传播现状与启示——基于Amazon和WorldCat的统计与分析

张一茹,石 慧,张宗明(12):2035

·临证验案·

贺松其基于“岭南湿热理论”治疗胆石症经验探讨

杨雪梅, 孙海涛, 陈炜聪, 孙嘉玲,

招文婷, 吕志平, 贺松其(1):142

陈瑞雪应用温胆汤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

隋 娟,徐 慧,陈瑞雪,侯梓桐,

周天一,孟云霄,秦瑜玲,王娜娜(1):145

岭南罗氏妇科朱玲分期论治RVVC经验

叶金飞, 李茂飞, 王松露, 朱 玲(1):148

甘味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刘南阳,马丽娜,张 帅,李 浩(1):151

升清降浊法治疗脾土亏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胡炜圣,靖 媛(1):154

韩氏妇科诊治先兆流产合并子宫内血肿经验

韩延华,康针珍,耿甜甜,韩 晗(2):297

从“热伏营血,毒瘀骨髓”辨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赵伟鹏,李 鹤,姜 欣,黄金昶(2):300

“治湿辅以活血”刍议

魏稚力,简胜男,沈 涛(3):468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理论在艾滋病中晚期治疗中的应用

裴金燕,李鹏宇,郭会军(3):472

基于“寒闭阳郁”探讨麻黄升麻汤论治高血压病

李玉国,崔 渺,张文风(3):475

高景华运用引火汤加减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临床经验

柳博文,王宝剑,杨克新,高春雨,唐广君,高景华(3):478

陈瑞雪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复发性流产经验

隋 娟,侯梓桐,陈瑞雪,孟云霄,周天一,韩东彦(4):635

刘雁峰从“三元不足”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撷菁

奚 婷,刘雁峰,史亚婷(4):638

夏天辨治不明原因不孕症经验

宫 政,马赛花,王梦瑶,张 静,窦 真,夏 天(4):642

从“胞膜络阻”辨治宫腔黏连思路解析

王照迪,樊志鹏,叶 莹,江 泳(4):646

《叶氏医案存真》中“痹”典型医案解析

赵家有,许莉莉,李 怡,国 华(5):807

王振亮经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经验

王润兮,王振亮,张 楠(5):810

肾阳虚型口源性口臭的临床证治探讨

李 垚,王丽亚,郑 玉,胡正进,杨绍丽,刘文莉(5):813

放射性肠炎证治体会

林明生,黄磊娟,杨舒瑾,叶霈智(5):816

新生儿结肠冗长症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杨晓玲,劳慧敏,张葆青(5):819

论四逆汤与封髓丹在阳虚阴寒证辨证运用之异

庄 灿,刘少会,谢荣苑(6):983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论扶阳活血法在冠心病的运用

谭雨晴,李 军,陈恒文(6):986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机理

杨玉娟,金智生,王春媛,杨 菲(6):989

基于周仲瑛“瘀热”理论从心论治风湿病皮肤损害

王 敏,何晓瑾,汤芝荃,周学平(6):992

陈达灿治疗神经性皮炎临证经验

秦 爽,莫秀梅,刘俊峰,李红毅,陈达灿(6):995

早泄之“心-肝-肾”调治观

赵 凡,张春和,孙 迪,黄子彦(6):998

岭南罗氏妇科论治高龄复发性流产合并子宫肌瘤

钟艳兰,余庆英,吕孝丽,周月希,郜 洁(6):1002

从“瘀、毒、痰湿”谈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病机与治疗

王 新,吴建林,石雅馨,张科科,徐 丽,师 伟(7):1160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里急” 治疗盆底肌肌肉紧张性前列腺痛

宋吉祥,王权胜,何 明(7):1164

孙玉信从心、脾、肾论治血汗病经验

殷志禹,杨可斌,孙玉信(7):1168

周亚滨治疗胸痹心痛药对经验举隅

崔莹莹,陈会君,周亚滨,夏兆晨,崔 丽,赵 楠(7):1171

张珍玉论治痞满学术思想探析

尹晓琳, 魏凤琴(7):1175

高瞻从“补托法”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陈豪特, 高 瞻, 蔡斌斌, 杨小琴,

丁家森, 邵魁卿, 李 奇, 李 丁(7):1179

基于“伏痰”理论探讨“培土生金”法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的运用

兰 春, 周 姗, 王孟清, 舒文豪, 邓承果(7):1182

新安王氏内科滋水涵木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郭锦晨,王 茎,冯 烨,黄 辉(8):1339

刘英锋从六经辨治疲劳综合征经验思路采菁

苏搏超,刘 锋,刘英锋(8):1343

杜惠兰小方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

管凤丽,孙 莹,刘杨杰,杜惠兰(8):1347

张振宇基于肌筋膜疼痛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范 肃, 张振宇,冉明山, 胡 芊, 万友红,

苏 红, 张 西, 李美姣(8):1351

基于脾肾阳虚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研究

刘恒志,杨永菊,张 宇,郑 曲,张 帆,关雪峰(8):1355

基于“阳虚毒结”论胃肠道肿瘤治阳五法

曹璐畅, 王新苗, 朱广辉, 许博文, 李 杰(8):1359

基于肝、脾、肾三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证思路

黄念文,王成李,陈小均,张伟涛,王伊光(8):1363

相火学说与IgA肾病

庞欣欣,朱 清,郑 威,商海涛,王学艺,韩佳瑞(9):1503

孟河医派费伯雄辨治痹证经验

常俊杰,戴文昊,高 俊,张 曦(9):1507

基于形神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连文静,傅梦薇,李洪峥,郭玉娜,王 阶(9):1510

周玉萍治疗心悸临证经验

杨亦含,胡元会,杨必安,周玉萍(9):1514

王万林分期辨治瘿病经验

崔利宏,李文诗,程旭锋,姚 涛,高 娜,车志英(9):1518

余瀛鳌运用柴桂消癥饮分期治疗子宫肌瘤经验

高宴梓,李鸿涛,龚燕冰(9):1521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从“伏毒损络”论治探微

袁振华,任献青,丁 樱,李盼盼(9):1524

从肾论治帕金森病便秘

刘鑫雨, 岳利峰, 马 培, 李志更, 刘 林, 周宇馨,

刘 阳, 吴柔燕, 贾岳津, 胡天时, 陈 颖(9):1528

王国斌“从脾理心”治疗冠心病思路与经验

王浩然,赵 赟,李少康,高 娜,

姚 涛,王园园,车志英(10):1687

郑洪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杨 硕,郑洪新(10):1690

唐雪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角药经验及应用

唐 晓,王 丽,张楠君,李仁杏,唐雪春(10):1693

梅国强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探析

柳 琳,刘松林,

张智华,岳滢滢,周 贤,陈 雨,许乐思(10):1697

高瞻辨治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经验探析

张泽家,高 瞻,陈豪特,

王建文,邵魁卿,孟 军,李 丁(10):1701

从肾论治帕金森病便秘

刘鑫雨,岳利峰,马 培,李志更,刘 林,周宇馨,刘 阳,

吴柔燕,贾岳津,胡天时, 陈 颖(10):1704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内耳眩晕

于金振,张 龙,布福森,司国民(10):1707

调肝法辨治辅助生殖反复种植失败经验采撷

孙之迪,刘雁峰(10):1710

基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辨治

韩莹莹, 李 杰, 吴静远, 许博文(10):1715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幼儿德尔塔变异株新冠肺炎的临证体会

谢 纬, 陈 生, 刘禹翔, 陈志杰, 刘亚峰, 疏欣杨(10):1718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韦江艳,艾 军,刘卓颖,邝达权,杨宗翰,宫文浩(11):1861

李延从肝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赵大鹏,顾欣悦,栾仲秋,李 延,彭 泽,刘力嘉(11):1864

张振宇基于神经卡压理论六步舒筋法精准推拿治疗四边孔综合征经验

张 西, 张振宇, 范 肃, 胡 芊,

苏 红, 万友红, 李美娇(11):1868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辨治

曾 静,吕 品,黄梦文,王稼心,提桂香(11):1872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探讨翘芍方治疗早泄

于文晓,王 福,王 浩,晏 斌,杜冠潮,郭 军(11):1875

“消托并举”论治细菌性肝脓肿

赵 亮,关 溪,白长川,尚 东,张桂信,祁 冰(11):1879

伍炳彩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

梅漫雪,朱 伟,郑绍琴,伍建光,宋健平(12):2040

周惠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探析

钟秋喜,周佳玮,杨 晗,周惠芳(12):2043

禤国维巧用徐长卿药对治疗皮肤病经验拾萃

罗 亚,刘 炽,姚丹霓,熊述清,禤国维,卢传坚(12):2046

杨宇飞基于“情志致病”理论治疗卵巢癌经验

吴 娜, 宁春晖, 丁亚丛, 唐 末, 孙凌云, 杨宇飞(12):2050

孙桂连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

叶关毅, 曲振廷, 孙桂连, 王 倩, 朱 颖, 兰博强, 时 森(12):2053

徐氏儿科温固法治疗遗尿症的经验

马金叶,姜永红(12):2056

基于“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理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治

罗利红,卿 磊,姚承佼,刘东颖,李廷林,

李奕霖,谢凤娇,熊 钦,冯培民(12):2060

从“脾胃不足,痰瘀滞络”辨治耳鸣

任润媛,雷 刚,任全伟,赵颜俐(12):2063

·述评·

近十年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张晓梅,黄木圣,范春娇,林星阳,高松林,黄贵华(1):157

细胞因子风暴及其中药防治的研究

张彬彬,于国华,史渊源(1):161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述评

施 展,史楠楠,王燕平,白卫国,赵学尧(2):302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王 瑜,屠立平,许家佗(2):305

中医病因型证候模型建立的思考

钟森杰,李 琳,胡思远,

杨 梦,方 格,张 倩,熊霞军,胡志希(2):310

敦煌脉书《玄感脉经》研究

刘 冉,李铁华(3):482

近十年《圣济总录》研究

王一花,杨悦娅,张如青(3):486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谢 奇, 杨秋莉, 王子旭,

王 昊, 赵晶晶, 李 洁, 王睿琼, 杜 渐(3):491

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管孟琪,周振薇,幺宝金,冷向阳(4):649

中医特色疗法在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研究

宋美杉,连 方(4):654

1949年以来八段锦论文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陆沈羿,熊 婕,李海燕(4):658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辨治

侯承志, 陈兴娟, 胡哲恺, 冯 玲(4):663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陈乐乐,陈曙光,孙坤坤,孙 鹏,邹艺璇,展照双,王加锋(5):822

从“脾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的研究

刘嘉彬,王 静,叶振昊,钟子劭,郑一沣,黄穗平(5):827

山楂及其有效成分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拓文娟,刘永琦,修明慧,杨馥嘉,和建政(5):831

“胆虚善恐”的研究

宋研博,王新志,孙永康,

徐方飚,李明远,孙田烨,潘媛媛,崔馨月(6):1005

基于“湿、热、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研究

杨家越,杨 恒,代 耀,曾进浩,谭 颖,马 骁(6):1009

中药调控心肌梗死细胞自噬的研究现状

周思远,何浩强,杨 光,谌子诺,惠小珊,白 京,王 阶(6):1014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肝主疏泄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高明周,张 浩,程勋树,安 礼,乔明琦,狄林林,高冬梅(7):1185

基于免疫炎症学说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汤紫薇,谷依檬,薛 梅(7):1192

双相情感障碍中医研究述评

郝闻致,唐凯锐,柳辰玥,侯雅静,黄俊卿,梁 媛,陈家旭(7):1199

中医妇科外治法发展轨迹探析

王尉荧,殷岫绮(7):1203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病因学研究

严如根,刘恭雪,曹焕泽,陈 银,蔡平平,李长忠(8):1367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马锋锋, 范增慧(8):1373

Inflammasomes/caspases通路与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同作用

谷依檬, 汤紫薇, 吴艳艳, 薛 梅(8):1378

近20年五运六气与气象相关性研究

熊为锋,周小涵,贺 娟,梁 峰,张 林,张 轩(8):1383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

王 静,常佩芬,关 静,刘少玉,贾 玫(9):1531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

张 杨,刘 莎,吴 媛,齐紫荆,田淇元,李 雨(9):1535

四妙勇安汤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揭珊珊,刘建鑫,于 峥,曾 辉,马雅銮(9):1539

骨肉瘤化疗多药耐药现象及中药抗耐药研究

潘 雪,石倩玮(9):1543

慢性失眠的证候研究

党娇娇, 于 艺, 雷洪涛, 袁霭凤, 闪增郁, 宋 军(9):1547

民族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研究进展及评述

陈 果,杨 柱,唐东昕(10):1722

miR-33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靶点分析及中药干预研究

张 玮,董缙芸,李雯雯,王新杰,吴建萍(10):1726

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研发现状、不足及展望

杨亦含,胡元会,陈 婷,贾秋蕾,

袁果真,段城林,杜宜航(11):1882

中医药治疗失眠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李珊珊,赵 敏,孙江燕,张 杰,崔智慧,史梦龙(11):1887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抗大肠癌研究

王雅楠,王奇钰,张治宽,邹 敏,屈莲平,石彩冬,高 峰(11):1891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研究

黎秋杞,吴 越,马 可,陆姝余,杨婧娟,马雅鸽,张 希(11):1896

常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刘影哲, 刘冰冰, 张 洋,

邢思宁, 曹钰昉, 夏兆晨, 潘祥宾(11):1901

肺气虚证的现代研究

李文丽,刘红宁,张高传(12):2066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述评

张洪岐,马 冲,刘 颖(12):2071

·书评·

夯实基础 适应当代 面向未来——《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评介

曹洪欣(11):1908

·其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总目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编辑部(12):Ⅰ

猜你喜欢

探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VR阅读探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