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探析❋

2022-02-25张宇鹏王国为黄晓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医学内涵理论

张宇鹏, 佟 旭, 王国为, 彭 鑫, 黄晓华, 于 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中医学是起源发展于中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产生,是研究人体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中医学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人文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典范。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医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不仅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本质与特色,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发展。

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迄今已经有上百种概念界定,它们各有所长,又足以使人莫衷一是。

关于文化,最常引用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就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然而,这实际上只是对诸多文化现象的描述,而并没有对文化本身作出严格的定义。相类似者如我国学者张岱年提出的“所谓文化包含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等”[2]。显然,用列举的方法来定义文化过于粗糙,不能令人满意。

另一类定义方法则试图通过对文化的功能或价值等方面做出界定。如康德认为:“文化乃是人作为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效地创造。[3]”孙中山提出:“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4],这是对文化之功用的认定。梁启超亦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5],则是从文化对于人类之价值的方面做出的认定。其余还有从结构分析、历史探源的角度对文化之概念给出的定义。但这一类定义的缺点大多只抓住文化的一定典型的性质,但其实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人类文化现象,往往有以偏概全之嫌。

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文化”的:“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6],这一定义在我国思想界影响很大,曾被广泛引用,然而细究起来实际上也并不确切。《辞海》使得文化被认为规定了广义与狭义之别,然而其广义显然太广似乎只要与人有关的无不可谓之“文化”,这显然扩大了文化的范围;而狭义者又过狭,仅只包括了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显然也并不适用。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文化呢?笔者无力比肩先贤,自然也提不出更加精准的概念,然而综合多位学者对“文化”的概念定义与内容论述,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两点各家共识。这两点共识虽非严格的定义,但也能对我们正确地理解文化概念有所帮助。

首先,文化是人类主动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文化源于人的创造而非天然,这是各家的共识,然而是不是左右的物质与精神成果都属于文化呢?这实际上是需要仔细分析的。如我们常说“酒文化”,但并非所有与酒有关的都属于文化,如粮食中的糖类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是属于自然的化学变化,只要条件适合就会发生,并不属于文化范畴;而酿造某种酒类所需要的粮食配方、酿造程序、饮用方法以及其历史传承的仪式、习俗、掌故、文物等,才是由人类所主动创造,属于文化范畴。

其次,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人群中是有差别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唯一的特征,其根据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积淀而出现。差别是文化的主要特征,同样是人类创造的成果,各民族、国家或人群之间无差别的事物是不具有文化价值的。如绝大多数民族都独立发明了轮子,但全世界所有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这是物理学所决定的,其中并不包含文化,只有制作轮子的工艺以及与之相配的车辆才具有文化属性与文化价值。又如所有的裤子都有两条裤腿,这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也并不能称之为文化,但裤子的形状样式以及上面的花纹装饰则是人们可以自由设计的,具有文化属性。这种文化属性又往往受到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社会阶层、从事职业等各种人群团体的不同观念所左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2 中医文化与中医学的文化内涵

由上可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文化研究所包含的范围之内。

近年来“中医文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报刊等媒体上,俨然已成热点,然而细究起来,其大约包括中医药基本知识的普及、中医药历史典故和传说、中医药相关文物遗迹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医疗与养生知识与方法介绍等。这些内容虽冠之以“中医文化”,但实际上是知识中医药文化属性中的一个侧面,其内容更接近“中医科普”,而远不能涵盖“中医文化”的全部。而我们所说的中医文化,则更多的是指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文化属性的内容。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科学和文化背景。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融会了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说,而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其不仅具有医学与科学的属性,更是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几种属性的相互融合正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之处。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核心观念,则构成了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认识论基础,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这三者分别构成中医学理论“医学”“科学”与“文化”多重属性的源头。其中,“医学”与“科学”属性保证了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而其“文化”属性则成为构建中医学体系的理论工具,并引领着中医学的发展。

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内涵”呢?所谓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从以上对文化概念的两点共识出发,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文化内涵”并不是指那些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而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与思想,亦即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中,所蕴含的有别于他种文化的思想理念。因而,正是由于人类所创造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才可以对彼此进行区分,人类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多彩而非千篇一律,人类的对物质与精神的创造与传承才真正具有了意义。

因此,当我们在探讨中医学的文化内涵时,我们谈论的不是中医临床中的具体经验,也不会关注中医学的传统习俗、行为规范、方法与技艺、人物、事件、历史文物等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对于中医学而言,所谓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是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中数千年来一以贯之,从而能够使中医成其为中医,并可以区别于他种医学的内容。中医学理论是对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反过来又对中医的医疗与养生等实践活动起到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在中医学临床实践中所积累医疗经验是其医学与科学属性的体现,保证了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所必须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而中医学理论,则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故通常当我们探讨中医学的文化内涵时,其实际所意指的是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亦即为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这也正是中医学有别于他种医学的根本,是确保中医学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传承不绝的渊源所在。

3 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的内容范畴

中医学理论是中华民族基于长期的实践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吸收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生命活动、人与环境、健康与疾病及其调控规律、原理、法则的系统理性认识。因此,中医学理论是中医药学术的灵魂,是中医养生、预防、治疗的指导思想和规矩准绳,凝聚着中华民族有关生命认知和健康维护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于中医学理论而言,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为临床医学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其中临床医学经验源自对各种人体生理与疾病现象的观察,如感受风寒会出现恶寒发热之症状,服用麻黄会发汗等,长期积累的临床实践成就无疑是中医学发展的原动力,但其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与文化无关。然而,医学并不是众多散在经验的集合,只有在主动接受并系统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哲学思想之后,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才成为可能。在中医学理论创生之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方式就已经与中医理论相互融合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医学的理论,正是由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成就与传统文化不断互动的产物。这一过程是中国先民基于临床医学现象观察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具有着有别于他种医学的文化属性。

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形式、内在结构与基本框架构建的影响。其最初的来源是中医学理论形成之初对中国传统哲学之思维方式与核心观念的主动吸纳,再结合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框架,这是中医文化之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而不变的根基。细究之,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为中医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联系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分别作为农耕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其在最底层的思维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这也是中西医学不同发展道路的主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象思维来概括,这是不同于西方逻辑思维的中国原创思维方式,是由中国典型的农耕文明特点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医学发展道路的不同。“象”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鲜明的思想特征,是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核心。与排除个体内容的逻辑思维相比,象思维的方法以涉身的、具体的类比类推,避免了形式逻辑与抽象概念对具体事物的过滤与切割,从而获得更大的开放性与普适性,保留更多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失哲学的深度与广度,更加适应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7]。

其二,为中医学之核心观念。观念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总体综合认识的集合体,是决定人们生产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所谓中医学之核心观念,即是中医学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对于天地、宇宙、人与生命、疾病与健康的根本看法。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医学领域的体现。华夏先民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博物活动与生存经验的积累中,对在世的自然、生命与人事形成独特的生存体验和认识方式,促进了中医哲学的形成和系统化,从而交织了中医学的核心观念。中医学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从中医学角度全面理解人与生命之本质的生命观、身体观,理解人与天地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天人观,解释与把握人的健康、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等。中医学的核心观念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元观念,具有理解上的条理性和影响上的根本性,直接决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方向选择以及中医学理论形态与价值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根本保证。

其三,为中医理论中所借用的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文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体现,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割不断的历史传统性质。哲学是文化中最为深层次的内容,它是文化存在的根基,是文化存在的灵魂之所在。哲学产生新的思想和概念,进而产生新的人文教化,影响文化的发展,而社会主流哲学思想的变迁,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时期文化的不同风格与表现形式。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同样也必然受到社会哲学思潮的影响,这是由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学发展的奠基期,通过对传统哲学思想与理论的主动吸纳,中医学借用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结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核心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框架,这是中医哲学的核心内容。在此后的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社会主流学术思想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也必然会影响到医学理论的发展,并在其中留下痕迹。从历次中医理论的发展来看,都是在中医临床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从时代主流学术思想中寻找到适合的理论工具而完成创新。在中医理论的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几次变革莫不如此,如《黄帝内经》参照汉初黄老道家思想与两汉经学建立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宋代理学思想影响下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的革新等,又如在历史上道教、儒学、易学等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有着长期的影响,并为众多的理论创新提供灵感。

4 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医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征,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的医学科学。对于大力开展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之研究,其目的并不仅在于弘扬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其更具有阐明中医学术之根本传承、引导中医未来之发展方向、彰显中医文化之时代价值的重大意义。

对于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而言,其研究之首要目的在于阐明中医学术之根本传承。众所周知,中医学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文化理念已与中医理论相互融合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果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不研究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联系,也难以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医学理论,更谈不上运用中医学理论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故所谓中医学理论之文化内涵,实际就是中医学有别于他种医学之核心思想与理念,是为中医学历数千年而不衰的根本传承所在,亦即所谓“守正创新”所守之“正”。我们大力开展之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可以为当代中医之学术正本清源,从而实现中医学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其次,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研究的有助于探索与引导中医学术未来发展之方向。我们知道,中医学并不是一个仅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死科学,而是至今仍然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乃至世界性医疗危机的解决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使得中医学理论本身在语言与思维方式方面出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脉络性”断裂,为当代人全面客观正确地理解中医药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当前行业内外及社会对于中医学理论的种种误解与质疑,究其本质,往往都源于对中医理论中“医学”“科学”与“文化”多种属性的混淆认知所致。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属性,如何正确解读中医理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医学中“医学”“科学”与“文化”多种属性的相互影响,是当前中医药理论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医学源远流长,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西方医学与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思维及其文化观念深入人心,中医学术之现代发展必须与现代科学相互协调包容,方能为现代社会所接纳。而只有首先明确什么是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才能使中医学在现代科技浪潮面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在立足本体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坚持“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发展与创新。

此外,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研究之目的还在于彰显中医文化之时代价值。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中华文化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充分运用文化力量,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与交流,在多元中求共识、差异中求会通则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然而,由于近代西方文化的入侵,随之带来的观念变化撞击渗透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自信,被日益边缘化。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重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共识凝练、普及推广与国际传播,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中医是当今现代社会唯一仍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实际应用的传统医学,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理念不仅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现实中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中医的根本精神不仅与中国文化完全一致,而且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念,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因此,对中医学理论文化内涵之研究,不仅能唤醒国人的文化认同,而且还能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

5 结语

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方式,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科学和文化背景。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为中医学理论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是确保中医学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传承不绝的渊源所在。

正如北京大学哲学大家楼宇烈所言:“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和承载者,认识中医的根本特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恢复中国文化的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要得到重新认识,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赖于中医的复兴。[8]”

因此,中医影响世界的不仅仅只是在治病的技术层面,而更多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层面。对于中医学理论的文化内涵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术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可以为中国传统文明的复兴开拓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中医学内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活出精致内涵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