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彩超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价值分析

2022-02-25王培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左室分级心功能

王培燊

(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 广东 江门 52903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绝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最终归宿,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脏搏出血液不足,静脉回流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该病的病理基础多为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心瓣膜疾病、内分泌疾病、其他慢性肺病等,且呈进行性发展,一旦发病后,即使未发生新的心肌损害,其病情也会不断进展,威胁患者生命[1]。有研究指出[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患者较为接近,即病死率较高,可达到50%以上。因此,早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心脏彩超)是诊断心脏瓣膜病变的常用诊断技术,对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也具有较高价值。为分析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本文将对患者应用心脏彩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者;②无医学影像检查禁忌证,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者;③窦性心律患者;④血流动力学稳定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⑤有二尖瓣手术史患者;⑥重度二尖瓣狭窄、钙化、反流患者;⑦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等。80例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34例,年龄52~79岁,平均(67.58±7.78)岁。基础疾病: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29例。NYHA:Ⅱ级24例,Ⅲ级36例,Ⅳ级20 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51~80岁,平均(68.05±6.94)岁。两组对象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使用仪器:Vivid E9彩超仪器(美国通用电器),探头频率为2 MHz~5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在探头上涂抹适量耦合剂,使左胸充分暴露,使用探头扫描左胸,对心尖冲动情况进行探查,观察心尖四腔切面,进行纵切、横切、斜切扫描,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保存图像。检测患者血尿酸(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对象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包括LAD、LVDD、LVEF。根据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HFpEF组及HFrEF组,HFpEF组LVEF≥50%,HFrEF组LVEF< 50%。分析HFpEF组、HFrEF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包括LAD、LVDD、IVSD、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 / 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等。分析HFpEF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水平,分析HFpEF与UA、NT-proBNP的相关性。NYHA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标准判断,分为Ⅰ~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LAD、LVDD显著大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脏彩超诊断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心脏彩超诊断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LAD/mm LVDD/mm LVEF/%观察组 80 48.68±4.2660.62±4.0245.45±5.90对照组 80 31.02±3.9251.52±3.6870.72±4.58 t 27.285 14.934 30.261 P<0.05 <0.05 <0.05

2.2 HFpEF与HFrEF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对比

HFpEF组患者LAD、LVDD、E/A均显著小于HFrEF组,IVSD显著大于HFrEF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综合比较(±s)

组别 例数 LAD/mm LVDD/mm HFpEF组 32 43.22±4.42 48.59±5.45 HFrEF组 48 50.16±3.77 64.49±4.72 t 7.525 13.871 P<0.05 <0.05组别 例数 IVSD/mm E/A HFpEF组 32 15.42±1.89 1.08±0.23 HFrEF组 48 9.97±1.68 1.52±0.37 t 13.519 5.992 P<0.05 <0.05

2.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HFpEF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表3 不同NYHA分级HFpEF患者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Ⅱ级对比:aP<0.05;与Ⅲ级对比:bP<0.05。

NYHA 例数 UA/(μmol·L-1)NT-proBNP(pg·mL-1)Ⅱ级 14 477.67±43.43 1856.56±90.89Ⅲ级 10 511.51±38.29a 2008.90±91.92aⅣ级 8 589.90±41.24ab 2278.80±87.59ab

2.4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分级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同时,研究发现[3],右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肝淤血,而左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肺淤血,导致其病情更为复杂,诊断难度更大。一般认为,左心力衰竭多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初始状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可导致肺内淤血,肺活量较低,因此咳嗽频繁。此外,对于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诱发病因至少有2种,严重可达到10余种,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候群,不仅心脏受损严重,且诊断难度更大。在临床诊断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全面了解,结合病因进行综合诊断。

近年来,随着心脏彩超技术的成熟,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能力也明显增强,通过显示心脏室壁厚度、室壁运动、室间隔、心瓣膜结构等情况,可为其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心脏彩超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不仅能够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且安全性良好,心脏影像清晰、全面,有助于判断患者病因,显示其左室松弛、僵硬程度,了解其心肌损伤情况。此外,在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能够显示瓣膜病理学变化,有助于医师判断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有研究指出[4],当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后,LVEF显著下降,舒张期左室血流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提高,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时限减少,肺静脉频谱A峰延长,且与健康人群相比,患者Pad-Ad值更高。从整体上看,心脏彩超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心室重构诊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代偿机制被激活,可引起心腔扩大、室壁增厚,导致心室重构。第二,心功能诊断:心肌收缩乏力、射血分数下降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分析患者心脏功能及容积改变有助于其病情诊断及治疗。

有研究显示[5],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AD、LVDD更高,LVEF更低,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其病情的诊断。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LAD、LVDD显著大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与以往报道基本相符。在心脏彩超诊断时,主要可获取心脏各瓣膜开启及关闭信息,同时可显示其心脏舒张期、收缩期情况及左室射血能力,即覆盖心脏运动、结构、功能等信息。有研究指出[6],在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可显示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提示患者存在局部心肌缺血,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心功能分级是临床上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标准,但存在一定的限制,而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获取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生物能量学信息可更好地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研究显示,心脏彩超检查参数与NYHA分级、血浆BNP水平具有相关性,LVEF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同样呈负相关[7]。从整体上看,心脏彩超不仅能够显示心脏结构与血流信息,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能够显示心房与心室内径情况、室间隔与室壁结构等情况、室壁厚度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获取全面的、清晰的心脏影像,有助于判断左室肌肉收缩能力,从而判断其损伤情况[8]。此外,通过显示瓣膜病理学变化情况,能够有效分析其病变严重程度,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从本次研究可见,HFpEF组患者LAD、LVDD、E/A均显著低于HFrEF组,IVSD显著大于HFrEF组(P<0.05);HFpEF组中,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UA、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分级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P<0.05),可见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HFpEF情况,了解其心功能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50%左右均为HFpEF,由于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诊断难度更大,猝死风险更高,预后更差[9]。因此,了解HFpE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非常重要。研究发现,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及UA、NT-proBNP水平有助于判断舒张功能不全情况及严重程度[10]。心功能不全是HFpEF病情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早期识别及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HFpEF多为轻微心力衰竭,为向心性重构,且伴有舒张功能异常、心肌肥厚,而HFrEF患者主要为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离心性重构。由此可见,心肌缺血、肥厚更容易引起HFpEF。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患者NYHA与UA、NT-proBNP存在正相关,可见患者心功能损伤越严重,其心室主动松弛、顺应性下降更明显,且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加重,导致UA、NT-proBNP水平升高。

但应注意的是,虽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心脏彩超应用价值较高,但对于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并无明显特异性,因此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估手段,在诊断中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影像学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于合并多种基础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提高重视程度[11-12]。此外,对于合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其冠状动可能存在斑块,血压搏动较大,并在病程进展过程中造成肾、脑、心脏损害,应结合其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他常规诊断手段进行综合诊断,避免造成误诊、漏诊。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诊断率较高,同时能够显示HFpE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心功能损伤情况,为其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左室分级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