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

2022-02-25李庆岭张恒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李庆岭,张恒营

(商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1600)

近些年受环境污染加重、吸烟人群扩大等因素影响,肺部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例如常见的肺部病变表现:肺结节。肺结节目前病因不明,属于多器官、多系统肉芽肿性表现,以肺部病变为主[1],其次还会累及其他多个器官,例如皮肤、眼部等。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非常关键[2],MRI、CT以及X线等是常用的诊断技术,各有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分析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肺结节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共选择48例肺癌高危人群展开分析,详细情况见正文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癌高危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体检时被筛查出,男女比例为32∶16;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5.34±5.10)岁;体质量指数为20~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19±1.10)kg/m2。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②烟龄20年以上者;③存在肺部疾病史、家族肺癌史者;④存在咯血、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者;⑤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听觉、视觉障碍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③因其他疾病损伤肺部的病例;④以往接受过肺部手术的病例。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参数设定。低剂量扫描:电压、电流、旋转时间、层间距、扫描厚度、肺窗图像窗宽、窗位、纵隔图像窗宽、窗位依次是120 kV、25 mA、0.5 s、0.7 mm、1.0 mm、1500 HU、-600 HU、500 HU、40 HU。常规剂量扫描的上述参数依次是120 kV、120 mA、0.5 s、1 mm、2.5 mm、1500 HU、-700 HU、410 HU、30 HU。由两位阅片经验五年以上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早期肺癌、肺结节检出率;②比较肺结节征象检出情况以及结节直径;③比较CT放射检查指标:权重CT剂量指数、有效扫描总电流时间积、扫描总电流时间积、剂量长度乘积、最小红斑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比较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早期肺癌、肺结节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的检出率比较[n(%)]

2.2 肺结节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平均结节直径为(2.48±0.81) mm,常规剂量扫描为(2.49±0.8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982>0.05);两种剂量扫描肺结节各征象显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的肺结节征象检出率比较[n(%)]

2.3 CT放射检查指标比较

两种剂量CT放射检查各项指标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剂量螺旋CT放射检查指标(±s)

表3 不同剂量螺旋CT放射检查指标(±s)

方法 例数 权重CT剂量指数(mGTY·cm)有效扫描总电流时间积 扫描总电流时间积 剂量长度乘积(mGTY·cm)最小红斑量(mGTY·cm)低剂量 48 1.59±0.27 88.34±6.13 512.34±48.54 41.43±3.12 0.69±0.09常规剂量 48 7.13±1.12 56.54±5.34 1298.45±125.65 56.54±3.24 1.29±0.18 t 33.315 27.100 40.433 23.274 20.65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肺结节不是一种病,是一种影像学概念,其中良性炎症可导致肺结节,肿大的淋巴结可表现出肺结节,肺结节可能是恶性的,也可能是良性的,若早期发现肺结节,且通过一系列手段确诊为肺癌,需要尽早进行治疗,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3-4],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良。肺癌发病和家族恶性肿瘤史、主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因素有关,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肺癌发生率相比高出20倍之多[5],因此发现肺结节或者有肺部病变症状时,要及时进一步接受相关检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目前关于肺结节的病因尚未明确,曾经有一项研究[6]对感染因素进行观察,包括真菌类、支原体、病毒以及细菌等,但最终获得的结论不够确切,也有研究对遗传因素进行了研究,也无法证实肺结节和遗传因素有关[7]。近些年有学者通过PCR技术发现,结节病患者结核杆菌NDA阳性率在50%,初步认定分枝杆菌侵入组织是导致肺结节的原因[8],但结论一致的研究尚少。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其无创、操作简单、普及面广等多种优势使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占有较高地位[9]。

肺结节检查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磁共振、X线、CT等,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CT设备逐渐更新,分辨率提高,目前高分辨率CT的普及度已经非常广泛,通过高分辨率CT能够发现传统普通CT无法看见的小结节[10]。深入分析螺旋CT,其优势明显,例如可以预防不良反应,使患者检查过程更加舒适,螺旋CT检查可连续扫描,层薄,并且获得的图像立体直观[11-12],其诊断优势多于X线,此外螺旋CT扫描时间短,患者更容易接受。本文研究结果数据显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早期肺癌、肺结节及肺结节征象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低剂量扫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基本一致的诊断效果,两组CT放射检查指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且数据显示低剂量扫描的辐射损害更轻微[13]。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相比,获取的图像清晰度都较高,低剂量相对而言由于辐射少,可以更好地保护医患,推广价值更高[14-16]。

多排螺旋CT属于影像科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种高精尖医疗设备,应用范围广泛,其可以将病灶大小、形态、解剖位置、内部结构乃至密度边缘特征、周围病变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17-19]。低剂量多排螺旋CT与常规剂量相比,一样可以获得清晰图像度,多方位获得多切面图像,清晰显示精细结构,并且辐射更小,值得在肺结节诊断中应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掌握检查适应证、禁忌证[20],检查期间患者保持固定体位,屏气、呼吸平静,减少伪影,有任何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视情况暂停检查,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扫描图像、数据。

总之,螺旋CT扫描诊断肺结节中,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以达到常规剂量扫描的准确性,并且辐射更小,因此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