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8段沉积储层特征*

2022-02-25白金莉李文厚刘江斌闻金华李兆雨

地质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物性砂岩孔隙

白金莉 李文厚 刘江斌 闻金华 李兆雨

(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2.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3.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郑州 450016)

1 区域地质背景

延长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生油层位,一直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油藏类型为致密油藏(王勇等,2008;贾承造等,2012a,2012b;姚泾利等,2013;刘高红等,2014;任战利等,2014)。研究区旬邑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北部,且北与伊陕斜坡相接,构造较为复杂(师清高等,2014)(图1),在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主体上为大型的内陆湖盆,在长8期为湖盆扩张期,发育有河流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浅湖亚相等(李文厚等2001,2009,2019;陈全红等,2007;闻金华,2016;郭艳琴等,2019)。研究区长8总体上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有西南、南、东南3支水下分流河道。研究区岩石致密,储层砂岩主要类型是以灰色、浅灰色粉-细为主的岩屑长石砂岩,且低孔、特超低渗的特点形成致密油藏。但在研究区的目的层段对沉积储层特征研究较少(袁凯涛,2014;闻金华,2016),试油试采效果较差。为了解本区目的层沉积储层特征,本文利用了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扫描电镜、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以期对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图1 旬邑地区位置图Fig.1 Location of Xunyi area

2 沉积特征

刘江斌(2017)、李文厚等(2019)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主体上为大型的内陆湖盆,在长8期,为湖盆扩张期,河流、三角洲发育。在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古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本文确定了研究区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有3支西南、南、东南水下分流河道。

2.1 岩石特征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野外露头、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等方法,并且依据石油行业标准采用三角图解法将研究区长8储层组砂岩进行分类(图2),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粉-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图3a、图3b)。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石英含量平均为38.13%,长石为33.40%,岩屑为28.47%。分选中等—好,砂岩样品颗粒多为次棱状,磨圆度中等—差,孔隙式(约占样品的49.27%)、加大—孔隙式(约占样品的24.91%)胶结方式为长8储层的主要类型,胶结物含量为18.16%(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及硅质),含量最高的是方解石占4.34%,其次是伊利石,为4.28%,铁方解石含量为3.29%,硅质1.29%。

图2 旬邑地区长8储层砂岩分类图Fig.2 The sandstone type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Xunyi area

2.2 沉积构造及古生物标志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22口钻井岩心的观察,可见灰绿色、浅灰色细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底部可见泥砾(图3c~图3g),反映相对高能的水动力条件,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粉-细砂岩主要发育砂纹层理,反映水动力相对较弱的浅湖及分流间湾沉积环境。

图3 旬邑地区长8段岩石主要类型及典型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a.Z81,长82,1 602.5 m,灰绿色细砂岩;b.Z46,长81,871.19 m,灰白色细砂岩;c.Z65,1 369.0 m,长81,槽状交错层理;d.Z9,1 404.7 m,长82,平行层理;e.Z48,1 234.8 m,长81,泥砾;f.Z46,873.7 m,长81,砂纹层理;g.Z61,1 213.5 m,长81,砂纹层理;h.Z26,1 380.5 m,长81,双壳化石;i.Z49,1 242.7 m,长81,植物茎干;j.Z48,1 236.1 m,长81,炭化植物;k.Z82,1 442.1 m,长81,植物茎叶;l.Z81,1 599.5 m,长82,虫孔Fig.3 Rock types and typical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biomarkers of Chang 8 member in Xunyi area

通过对研究区长8段岩心观察,可见植物茎干和植物茎叶(图3i、图3k)、双壳类化石(图3h)、虫孔(图3l)、炭化植物(图3j)等典型古生物标志,这些古生物标志进一步表明研究区长8期整体上处于浅水沉积环境。

2.3 沉积相平面展布

单井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相特征的重要依据,本次分别选取研究区东南方向和北部的Z11井和Z13井进行单井分析(图4a、图4b),进一步绘制出研究区长8期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图5)。

图4 旬邑地区Z11长8油层组浅湖亚相岩性岩相综合柱状图(a);旬邑地区Z13井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岩相综合柱状图(b)Fig.4 The lithology and lithofacies of shallow-lake of Chang 8 member of Z11(a);the lithology and lithofacies of delta front of Chang 8 member of Z13(b)

图5 旬邑地区长8段沉积相展布图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 8 member in Xunyi area

Z11井长8厚度为84 m,其中长81厚度约为41 m,岩性以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黑色泥岩为主。长82厚度约为43 m,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灰黑色泥。通过岩心观察,可见砂纹层理、虫孔、植物碎屑等沉积构造。Z13井目的层长8厚度约为85 m,以灰绿色细砂岩为主,其中长81厚度为41 m,岩性以发育灰绿色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夹薄层深灰色粉砂岩质泥岩为主。长82厚度约为44 m,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褐色细砂岩、灰黑色、深灰色泥岩互层。岩心观察中可见明显槽状交错层理、植物碎片等沉积构造。

根据李文厚等(2019)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研究,以及通过野外露头、岩心的观察,运用岩石学特征、粒度概率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井分析等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环境分析,本文认为研究区旬邑地区发育的沉积相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浅湖亚相为主;长8期,旬邑地区整体上为南部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正北方向流出。

3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特征研究是储层评价和储量评算的重要内容(郭睿,2004),主要体现在孔隙度、渗透率规律的研究,因此本文着重对孔隙度、渗透率相关特征进行定量详细研究。

3.1 储层物性特征

据根旬邑地区长8油层组实测岩心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6),对比各井储层物性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孔隙度最大值为14.99%,最小为2.3%,平均值8.04%。其中长82小层孔隙度介于6%~8%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0.4%,其次为孔隙度介于8%~10%的占24.8%,4%~6%所占数据总数的13.8%;长81孔隙度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集中在4%~6%的占17.8%,6%~8%的占25.6%,0%~4%的占4.63%,8%~10%的占28.47%,10%~12%的占16.73,大于12%的所占比例较小,为6.76%。

图6 旬邑地区长8储层孔渗关系Fig.6 The relationship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rom Chang 8 reservoir in Xunyi area

长8段渗透率最大值为5.82×10-3μm2,最小值为0.01×10-3μm2,平均值为0.42×10-3μm2。长82小 层 渗 透 率 主 要 集 中 在0.1×10-3μm2~1×10-3μm2,渗 透 率 介 于0.01×10-3μm2~0.1×10-3μm2的占30.28%,大于1×10-3μm2占4.59%;长81小层渗透率的分布在0.01×10-3μm2~0.1×10-3μm2之间的所有样品占24.56%,0~0.01×10-3μm2的占0.36%,0.1×10-3μm2~1×10-3μm2的占62.99%,渗透率大于1×10-3μm2占12.1%。

以上数据依据储层分类标准,说明长81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油藏。

3.2 储层物性相关性

根据数理统计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表明(图6):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结合压汞曲线,可以判断曲线平台长短陡缓与渗透率数值大小密切相关,受孔隙喉道影响渗透率敏感程度也较高,这些都表明储层物性受控于微孔孔隙特征。

3.3 孔隙结构特征

众多学者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可知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的综合影响下,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典型特征为孔喉类型多种多样、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孔喉连通性差异大(杨峰等,2013;任大忠,2015;马瑶等,2016)。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发育特征与储层物性密切相关,在储层研究中较为重要,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引导意义。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旬邑地区长8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通过对旬邑地区长8储层采集的23块样进行高压压汞实验,依据实验中的各项特征参数,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可将旬邑地区目的层长8储层孔隙结构分成4种类别(图7),分别为:Ⅰ类低排驱压力(粗喉型)、Ⅱ类中排驱压力(中喉型)、Ⅲ类中排驱压力(细喉型)和Ⅳ类高排驱压力(细喉型),通过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以Ⅱ类曲线为主,其次是Ⅲ类,Ⅰ类曲线不发育。具有渗透率相对较高、孔喉较大但分选性比较差、细歪度、孔喉分布不均且孔喉的连通性一般,总体上表现为较强的孔喉非均质性。

图7 旬邑地区长8毛管压力曲线特征Fig.7 Typical mercury-injection curves from Chang 8 reservoir in Xunyi area

从核磁共振T2谱分布图可以看出(图8a、图8b),两个样品即Z1、Z120都呈现出不明显的双峰态主峰,小于10 000 us的小孔占大部分比例,介于10 000~100 000 us的中孔占小部分比例,而大于100 000 us的大孔隙几乎没有。核磁共振实验的结果同高压压汞实验结果一致,也说明了长8储层砂岩的孔喉分布不均匀,分选较差,具较强的非均质性特点。

图8 Z1井 长81核磁共振T2谱分布图(a);Z120井 长81核磁共振T2谱分布图(b)Fig.8 Distribution of NMR T2 spectra of Z1 well from 81 reservoir in Xunyi area(a);distribution of NMR T2 spectra of Z120 well from 81 reservoir in Xunyi area(b)

3.4 储层成岩作用

通过伊蒙混层比(15%~20%)、镜质体反射率等判断旬邑地区长8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能力的演化(赵小会等,2014),决定了储集性能的优劣,成岩作用类型、强度有所差异,且其时空配置关系影响着储层孔隙发育的垂向分带性(胡宗全等,2002),除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另一重要因素,成岩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长8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

(1)压实—压溶作用

旬邑地区长8储层致密,压实压溶作用明显,镜下特征显著(图9a、图9b):1)碎屑颗粒呈定向排列、多为点—线、线状、锯齿状接触、石英拉长具优选方位;2)云母片等塑性岩屑压扁变形,以假杂基形式充填孔隙;3)刚性颗粒发生破裂,可见颗粒表面裂纹。假定原始砂岩孔隙度为40%(Houseknecht,1988),利用Lundegard(1992)提出的计算公式发现,由压实作用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16.5%~77.5%,平均为59%,致使孔隙度大量减少,因此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度减少的重要原因。

(2)胶结作用

在孔隙度演化过程中,胶结作用影响着孔隙度演化的进程(姚泾利等,2011)。胶结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镜下观察,以及X-衍射粘土定量化分析,研究区长8储层胶结物含量为18.16%,主要有粘土、碳酸盐以及硅质,一方面胶结物早期主要充填孔隙,致使孔隙度大幅减少,根据视胶结率计算公式(宋子齐等,2006),长8储层得出的视胶结率β介于16.25%~83.25%,平均值为35%,胶结程度中等;同时以膜状形式存在矿物颗粒边缘抵抗上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流体存在,碳酸盐(方解石、铁方解石)等胶结物部分发生溶解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

碳酸盐胶结物在旬邑地区长8储层也普遍发育(图9c、图9d),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孔隙致使储层物性变差孔隙度减少量为1.4%~71%,平均值为14%,是造成研究区孔隙度较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旬邑地区长8储层中硅质胶结主要反映的石英的次生加大(图9e、图9f),硅质胶结的作用至少孔隙度减少平均为3%。高岭石胶结物含量为1.68%,造成孔隙减少4%,晚期的高岭石大部分是由于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发生溶解后再沉淀,自形程度高,形态多固定,扫描电镜下多为书页状和蠕虫状(图9g、图9h)。目的层胶结物中含量最高的粘土矿物为伊利石,平均含量为4.28%,晚成岩期压溶和压实作用强,云母水化严重,伊利石产出,主要为发丝状、卷片状(图9i),使得孔隙空间降低11%。

图9 旬邑地区长8储层砂岩成岩现象图版a.黑云母压扁变形,Z48井1 226.12 m;b.板条状长石压实断裂,形成的楔状缝,Z16,长81,1 305.97 m;c.方解石胶,Z48,长81,1 233.8 m;d.方解石胶结隙Z48,长81,1 233.8 m;e.石英次生加大,Z38,长81,1 195.9 m;f.自生石英充填孔隙,Z16,长81,1 305.25 m;g.高岭石充填孔隙,Z68,长81,1 255.7 m;h.书页状高岭石充填,Z49,长81,1 239.14 m;i.卷片状伊利石充填孔隙,Z38,长81,1 195.71 m;j.方解石交代长石,Z81,长81,1 541.7 m;k.方解石颗粒溶蚀,Z49,长81,1 239.14 m;l.长石颗粒的溶蚀,Z49,长81,1 239.14 mFig.9 Photos showing the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from Chang 8 reservoir in Xunyi area

(3)交代作用

研究区长8储层交代作用主要表现在碳酸盐交代作用,其中以方解石交代长石(图9j)、岩屑以及粘土类等为主,可见连晶式方解石充填孔隙,致使孔隙空间大幅度减少。粘土类交代主要是绿泥石、伊利石交代长石颗粒边缘以及部分粒内交代,交代程度相对较低。

(4)溶蚀作用

研究区长8储层次生孔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溶蚀作用,旬邑地区长8储层溶蚀孔隙为主要次生孔隙类型,孔隙体积的面孔率增加了35%,约占次生孔隙的58%,溶蚀孔隙(图9k、图9l)主要为长石溶孔(27%)、岩屑溶孔(4%)、碳酸盐溶孔(2%),其他(杂基、石英、沸石等)溶蚀孔少发育。溶蚀孔的发育极大的改善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对研究区有利区的优选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裂缝在研究区也有发育,微裂缝为较好的渗流通道,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虽然研究区内微裂缝仅使目的层面孔率增加了0.1%,占总孔隙度的2.95%。

4 结 论

(1)旬邑地区长8段主要发育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西南、南、东南3支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类型主要是灰绿色、浅灰色细、粉-细为主的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含量18.16%,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以孔隙式胶结充填孔隙。

(2)长8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小孔隙,孔隙类型多为组合,以发育粒间孔—微孔为主,孔隙结构主要为Ⅱ类曲线为主,其次是Ⅲ类,孔隙度平均为8.04%,平均渗透率为0.42×10-3μm2,长8整体上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油藏。

(3)控制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其中,压实—压溶作用导致原生孔隙减少量为5%,胶结作用减少量为36.28%,其中碳酸盐连晶式胶结充填孔隙,致使孔隙减少14%,溶蚀孔隙体积的面孔率增加了35%,约占次生孔隙的58%。

猜你喜欢

物性砂岩孔隙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林木动态与孔隙研究
小设问,展现细腻感受
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优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高围压条件下低温砂岩的力学试验研究
高围压条件下低温砂岩的力学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