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相关指标的构建

2022-02-23季玉娣

护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科咨询口腔

岑 琼,俞 娟,季玉娣,吕 韵

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 200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口腔诊疗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口腔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2016 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并且将专科护士发展计划作为护士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在发达国家,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相对完善,而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口腔专科护士准入、培养、考核和评价指标。确定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符合本土现状、具有可实践性的口腔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确定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培养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1 方法

1.1 初步构建指标体系

1.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8 名,其中副高级职称2 名,中级职称6 名;博士1 名,硕士1 名,本科6 名;工作领域涵盖口腔护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临床口腔治疗等。

1.1.2 初步拟定专家咨询表

1.1.2.1 文献查阅 课题研究小组以“specialized nurse”“oral”“dental”“core competency”“stomatology”“dentistry”“training”“education”“course”“index”“indicator system”为英文检索词,以“专科护士”“专科护理”“口腔”“口腔医学”“牙科”“培训”“教育”“课程”“指标”“指标体系”为中文检索词,采用题名、关键词、主题词、摘要等方式,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平台等数据库,初步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42 篇,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最终纳入文献48篇,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考核评价3 个方面提取和总结口腔专科护士培养体系相关指标。

1.1.2.2 半结构式访谈 课题研究小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25 名从事口腔专科诊疗或护理工作5 年以上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包括医生8 名,护士17 名。访谈内容:①您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解是什么?②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有哪些?③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内容有哪些?④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有哪些?⑤您认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方式有哪些?

1.1.2.3 形成专家咨询问卷 运用Colaizzi 现象学分析法将访谈内容进行阅读、编码、归纳和提炼,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初步形成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式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问卷。咨询问卷由3 部分组成。①致专家信:介绍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填表说明和要求。②咨询问卷主体:初步形成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 项、二级指标15 项、三级指标38 项。初步形成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 项、二级指标10项。初步形成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2 项、二级指标5 项。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请专家对每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计为1~5 分。指标后分别设置“建议增加”“赋值”“删除”“修改意见”栏。③专家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所属领域、职称等以及专家对问卷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其中,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主要分为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文献、直观感受4 个选项,实践经验选项按照大、中、小程度依次计0.50,0.40,0.30,理论分析选项按照大、中、小程度依次计0.30,0.20,0.10,参考国内外文献选项按照大、中、小程度依次计0.10,0.08,0.05,直观感受选项按照大、中、小程度依次计0.10,0.07,0.05;熟悉程度按照很熟悉、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依次计1.0,0.8,0.6,0.4,0.2。

1.2 遴选咨询专家 2020 年10 月—2020 年12 月从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5 个地理方位的三级甲等口腔医院和大学院校邀请口腔医学、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专家共21 名作为咨询专家。纳入标准:①专业性方面,为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或高校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②工作经验方面,从事口腔专业诊疗或护理、教学、管理等专业性工作10年以上。③工作成就方面,在口腔专业诊疗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等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成就。

1.3 实施专家咨询 以电子问卷方式发放并回收问卷,共进行2 轮专家咨询。第1 轮问卷回收后,对专家评分和指标增减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修改、完善后,形成第2 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专家反馈和增减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指标筛选标准:变异系数<0.25,重要性均分≥4.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2、SPSSAU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采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衡量咨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采用专家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对问卷判断依据+熟悉程度)/2,专家权威系数越大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越可靠,专家权威系数≥0.7,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变异系数越小,专家意见越趋于一致;Kendall's W系数的P<0.05 说明具有一致性,Kendall's W 系数为0~1,越接近1 说明一致性水平越高[1]。计算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变异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一般资料 21 名专家中,男3 名,女18名;31~40 岁7 名,41~50 岁7 名,51~60 岁6 名,≥61岁1 名;本 科9 名,硕 士8 名,博 士4 名;口 腔 医 学 领 域12 名,临床护理领域7 名,护理教育领域1 名,护理管理领域1 名;中级职称6 名,副高级职称7 名,正高级职称8 名;工作于口腔专科医院19 名,高等院校2 名。

2.2 专家可靠性

2.2.1 专家积极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30%,有9 名专家提出14 条修改意见;第2 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1 份,回收有效问卷2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有2 名专家提出3 条修改意见。

2.2.2 专家权威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的专家对问卷判断依据为0.898,熟悉程度为0.819,专家权威系数为0.859;第2 轮专家咨询的专家对问卷判断依据为0.900,熟悉程度为0.829,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

2.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得分的变异系数为0.04~0.40,Kendall's W 系数为0.24(χ2=418.74,P<0.001);第2 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得分的变异系数为0.04~0.20,Kendall's W 系数为0.27(χ2=451.55,P<0.001)。

2.3 指标修订 依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德尔菲法条目筛选标准,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集体评议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增减与修订。

2.3.1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修订 将一级指标“领导管理能力”修改为“管理能力”并将其下新增二级指标“时间管理”,再新增三级指标“了解时间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将一级指标“科研及其应用能力”下新增二级指标“评判性思维能力”,再新增三级指标“对于临床复杂护理问题,能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决策”;将一级指标“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下新增二级指标“职业规划能力”,再新增三级指标“了解职业发展的规律,具有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将三级指标“能将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中”修改为“了解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理论”;将三级指标“具有跨文化护理理念,能够尊重文化多样性,了解跨文化需求”修改为“尊重文化多样性,了解跨文化需求”。

2.3.2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指标修订将二级指标“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修改为“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将二级指标“护师职称5 年及以上”修改为“护师职称3 年及以上”;将二级指标“从事口腔护理工作5 年及以上”修改为“从事口腔护理工作3 年及以上”;将二级指标“培训时间6 个月,半脱产和基本业余方式”修改为“理论培训时间6 个月+实践操作培训6 个月,半脱产或基本业余方式”。

2.3.3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修订将二级指标“完成结业论文”修改为“完成结业论文或临床案例分析”。

2.4 咨询结果 经过2 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 项、二级指标18 项、三级指标41 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 项、二级指标10 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2 项、二级指标5 项。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变异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以重要性赋值均数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CR)<0.1,满足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见表1~表3。

表1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

(续表)

表2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指标

表3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质性研究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构建中应用广泛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修订,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研究中运用美国匹茨堡大学运筹学家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使决策分析的方法更具科学性。2 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100.00%,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2 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9 和0.865,均>0.7,表明专家对相关研究内容的判断基于其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2 轮专家咨询Kendall's W 系数分别为0.24 和0.27,均P<0.001,专家评分具有一致性,说明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

3.2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3.2.1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 经过2 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 项、二级指标18 项、三级指标41 项,其中,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教育指导能力,管理能力,科研及其应用能力,与刘明[2]的研究结果相类似。①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权重最高,说明专家一致认为该指标是口腔专科护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与Chan 等[3]研究结果相一致。口腔专科专业性极强,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准确、有效地解决口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专科护士最主要、最基本的核心能力[4],需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以具备专业知识。②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护士除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需要与医生紧密合作,护士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至关重要。③自我、专业发展能力:个体自我、专业发展能力决定专科护士在职业活动中的自我认知、行为取向,对护士临床实践行为具有促进作用[5]。④教育指导能力: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专科护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完整、准确地进行口腔专科健康教育可以使口腔疾病病人由被动接受口腔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预防口腔疾病复发[6];口腔专科护士作为口腔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7-8],其能力直接影响民众口腔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口腔专科护士是专业化人才培养队伍的主要成员,对进修、新入职、实习等护士行使教育指导也是其重要职能之一。⑤管理能力:口腔专科护士应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实施等管理能力,但其岗位职责主要是从事口腔护理临床实践活动,所以咨询专家对此项未做过高要求。⑥科研及其应用能力:科研及其应用能力权重最低,与李薇等[9]研究结果一致。护理研究是用科学方法反复探索、解决护理领域未知问题,可以指导护理实践过程,是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的培养刚刚起步,在此阶段口腔专科护士应关注口腔专科护理相关研究成果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10-11]。口腔专科护士各种核心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贯穿,对口腔专科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意义。

3.2.2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指标 ①准入要求:口腔专科护士资格准入条件除注册护士外,着重考虑工作经历、学历、职称,与国际上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要求[6]相似。②学习形式:口腔专科护士专业性极强,除需要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口腔专科护理理论以及口腔专科操作技能。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形式,要求理论培训时间6 个月+实践操作培训6 个月,以半脱产或者基本业余的培训方式、以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得到咨询专家的一致认可。③师资遴选:师资选择对口腔专科护士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口腔各临床专业以及口腔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领域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作为培训教师,与蒋家翔[12]研究结果相一致,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认可。

3.2.3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考核评价是对培训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反馈,对培训过程起导向和记录作用,是培训模式各要素的中介,能保证培训目标顺利实现。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终结性评价权重值高于形成性评价,二级指标中综合考评权重最高。终结性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其结论具有较高信度;综合考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态度、能力、学习策略的全面评价,反过来可以指导教学过程[13]。

3.3 构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口腔专科护士在适应口腔医学发展及满足人们对口腔健康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腔护理专科化发展体现了口腔护理专业化。建立健全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供与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有关的概括性描述,向社会大众展示口腔专科护士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标准,并为口腔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也可用于评价口腔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2]。本研究聚焦于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口腔专科护士培养特点,培养内容兼顾口腔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技能、教育、团队协作、管理、科研等方面;培养方法指标涵盖准入要求、理论与实践交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遴选口腔医学、临床护理、管理、教育专家作为培训教师,符合现阶段口腔专科护士培养要求[14];基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构建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培养方法指标、考核评价指标具有可实践性。

4 小结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核心能力是评价专科护士能力水平的标准,成为制订培养目标和计划的理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专科护理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水平。本研究构建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实践性,有利于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培养。目前各类指标体系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今后将逐步提高各指标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进一步开发相关评价系统对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实施测评,并验证本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不断完善,进而形成更为科学的构建-验证-应用-完善研究链[1],为我国口腔专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专科咨询口腔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