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榆汉代砖瓦纹饰初探

2022-02-23张小树

东方收藏 2022年1期
关键词:砖瓦赣榆纹饰

摘要:赣榆秦代置县,境内中西部地区分布有大量古代墓葬、遗址。因长期的社会生产、基本建设等活动,这一地区地表的田埂边、灌渠中时常能够发现汉代的残砖断瓦。这些残砖断瓦上有的还带有各种各样的图形纹饰,如圆形、菱形、人形等,它们是推断历史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赣榆地方文化延续的重要痕迹。通过收集赣榆发现的汉代砖瓦并对其纹饰进行研究和系统梳理,能够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研究赣榆汉代的丧葬制度、生产发展状况提供实物依据,同时也是对赣榆汉代砖瓦纹饰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这一工作对丰富赣榆考古基础资料,研究赣榆古代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赣榆;砖瓦;纹饰;文化

砖瓦是以泥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全国各地出土的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已经出现。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上。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和栏杆砖等建筑用砖,品种繁多。条砖和方砖用模压成型,外饰花纹,瓦有板瓦、筒瓦、瓦当等。真正大量使用砖瓦开始于秦朝,秦统一中国后,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烧制和使用了大量的砖瓦。到汉代时,砖瓦材料的使用更为广泛,汉代的砖瓦多为青色,质量较高,砖瓦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理图案,文字、传说故事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西汉中期以前,无论贵族还是百姓之墓多为土坑墓,砖室墓尚未大面积流行,西汉中后期逐渐增多,东汉时期砖室墓全国普及,成为墓葬主流。

一、赣榆发现的汉代砖瓦

赣榆秦代设县,独立的县域经济体系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这为赣榆能够较早被开发提供了行政上的优势。赣榆与山东接壤,深受齐鲁文化熏陶一直延续至今。汉代墓葬、遗址的发现地大部分位于该区接近山东的中西部丘陵地带,主要集中在班庄、厉庄、金山、石桥、黑林等几个镇,其他地方发现较少。当地村民在生产活动中时常发现砖室墓葬,汉代遗址周边也经常出土汉代筒瓦。从目前采集的标本分析,赣榆发现的砖瓦年代主要集中在汉代,少部分为六朝时期,六朝以后及唐宋的砖瓦发现较少。汉代赣榆属琅琊郡管辖,尽管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根据赣榆隔壁东海县尹弯汉墓出土的简牍看,赣榆县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在当时属上等县之列。目前,赣榆发现的汉代砖瓦种类主要有以下几款:

子母口砖:砖的侧面为席纹,一端呈凹凸状。这类砖是用于墓葬的发卷而专门烧制的。完整的砖室墓在赣榆地区均没有通过正规的考古发掘出土过,发现的砖室墓墓砖多是被破坏后遗弃于沟壑内、田埂上的残砖。赣榆境内的汉代砖室墓墓室结构、造型、规模尚不清晰。

长条大砖:长110 、宽27、厚9厘米,正面为菱形几何纹。由菱形几何纹组成四块正方形图案构成,图案之间由线条分割,模制,做工相对较粗糙。这类大砖主要发现于班庄镇境内的汉墓中,铺设于墓室底部,作为地砖使用。

画像砖:长110、宽26、厚8厘米,正面为狩猎采桑图,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图案较浅又不是考古现场出土,保存较差,图案不十分清晰。这类砖质量较高,发现数量较少,用于墓室何处不得而知。

小片砖:发现于塔山镇庄留村的汉代古井内。古井的井壁均由此类的小片砖砌成,长30.5、宽12、厚4厘米,侧面有菱形几何纹饰。此类砖较薄,纹饰也较浅,质量一般,保存尚好。赣榆汉代墓葬内尚未发现使用这类小片砖。

大片砖:多数发现于墓葬内,这类砖长34、宽14、厚5厘米,侧面印有穿币纹、菱形纹等装饰,花纹清晰,质量较高。此类墓砖是赣榆汉墓的主要用砖,带有纹饰的部分面向棺内,以此装饰墓室,也有汉墓当作墓室地砖铺地使用。

陶井圈:多为黄泥烧制,胎内含有粗砂砾,呈浅红色,外壁有席纹。井圈直径80、厚2、高27厘米。此类井圈赣榆境内也多有发现,井圈形制基本一致,烧制温度低,内壁素面,外壁印有席纹。虽为陶制,但保存状况较好。

其他残砖:这类带有各种纹饰的残砖发现较多,是赣榆汉代墓砖纹饰的主要代表。它们多是早年被破坏的汉墓的墓砖,经过多年土地耕作,风吹雨淋几乎无完整的砖块,大小无法判定,仅能看出部分砖有一定的厚度,约5—8厘米不等,纹饰残缺。这也是采集到的赣榆汉代墓砖纹饰大部分残缺不全的主要原因。

汉代筒瓦:赣榆盐仓城遗址内出土较多,大小不一。因时期不同,造型、尺寸各异,筒瓦表面均布有席纹,纹路清晰,质量较好。

汉代瓦当:赣榆出土的瓦当均为汉代,有圆瓦当、半瓦当。圆瓦当直径14.5、厚4.5厘米,半瓦当直径8.5、底部边长17.5厘米,以汉代典型的卷云纹、草叶纹装饰。

二、赣榆汉代砖瓦的主要纹饰

古代砖瓦的使用有一定规则,汉代时期砖基本上是用于砌墓,少数用于砌井壁。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多用于庙宇、官署等建筑之上,平民百姓较少使用。筑墓使用花纹砖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多寡有关。花纹砖的种类很多,规格也不同。砖上花纹组合有一定的艺术性,根据需要,有的在正面,有的在砖块一端,有的在砖的侧面,但花纹均是朝向墓内,对墓室起到装饰作用,使墓室华丽美观,其也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一种表现。根据砖瓦纹饰的不同,由于条件限制,目前搜集发现的汉代砖瓦纹饰主要有10种类型。

1.半圈纹。有单半圈、有双圈,在砖的一侧,双排,大小间隔有规律地分布,与米字线条、菱形等组合成花紋图案,这类砖纹饰发现较少。

2.穿币纹。穿币纹汉砖在赣榆地区墓砖内发现最多,不同规格的砖上都印有这样的纹饰,有的制作精良,有的则较为粗糙。圆圈一般认为是铜钱的象征,线条相互交织、分割,形成有规则的纹饰。

3.菱形几何纹。这类纹饰在赣榆汉墓墓砖内有较多发现,有单排、双排或多菱形纹与三角、矩尺、斜格等组合纹。还有叶脉纹、斜线三角纹、斜十字纹、网格纹等。此类菱形几何纹砖多制作粗糙,线条粗犷。

4.席纹砖。席纹砖瓦在赣榆出土的古代砖瓦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正反双面均为席纹,厚度较薄,质量较差。席纹是故意为之,还是因制作工艺在草席上晾晒砖坯造成,有待业内专家指教。

5.灯形纹。这种砖因是在地表发现并非墓葬发掘所得标本,同一墓葬是否都用此类砖块尚不明确。砖的侧面有形似点燃的油灯,三层心形火苗,灯下左右各配有一类似人形的舞者,似乎是在为亡者的灵魂所祈祷。整体纹饰表现较为诡异与神秘,是赣榆汉墓墓砖纹饰较高层次的一类。此类砖厚10厘米,质量较好。

6.柿形纹。砖残,有类似于汉代漆盒盒盖顶部镶嵌的柿形纹饰,中心和四周空白处各有一点。边缘配以卷云纹,因砖残,纹饰仅存局部,整体分布结构不详。

7. 几何太阳纹。实心圆外配一圈或两三圈的圆圈,寓意光芒四射,配以几何线条形成间隔。这类纹饰发现两个类型,图案完整清晰,与其他单纯线条形纹饰相比显得较为厚重沉稳。

8. 疑似文字几何纹。砖的一侧有网纹和疑似文字的纹饰,看似“吉”字,但又不是,是否是文字还需业内专家指正。两边分别配有网状纹饰和某种符号,整个纹饰表现出神秘的气息。

9. 卷云纹。主要是赣榆出土的汉代瓦当,结构复杂,绘有典型的汉代卷云纹。基本结构由线条分割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饰有不同造型的卷云纹,配以不同线条,圆圈辅衬。瓦当纹饰清晰,质量上乘。

10.草叶纹。草叶纹也是汉代瓦当比较常见的纹饰。此块瓦当以中间突出圆钮为中心放射出双线条线将瓦当分割成规则区域,每个区域内勾勒出有银杏叶状线条,纹饰简朴庄重。

三、赣榆汉代砖瓦纹饰呈现的主要特点

总体梳理,赣榆出土的汉代砖瓦纹饰较为简单,少细腻,多粗犷,这些特征与赣榆地方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取向、民风民俗息息相关。纹饰主要有穿币纹、席纹、菱形纹、卷云纹、柿形纹等,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砖瓦的纹饰。这些纹饰也是汉代墓葬用砖较为普遍流行的纹饰,带花纹的砖面向墓内达到装饰墓穴的目的。相比规格较高的同期墓葬,墓砖纹饰考究,有的还组合成传说故事,有的还有彩绘,勾勒出衣食住行、生产活动等图画。赣榆发现的墓砖制作相对粗糙,纹饰间组合也无一定规律可循。

赣榆出土的汉砖纹饰以几何纹为主。这种纹饰的特点是笔画简单,容易制作。截至目前,非几何纹的纹饰仅发现柿形纹、灯形纹等几例,无论哪种纹饰其制作方式均是模印,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砖作为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加之古代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尽管赣榆境内没有发现过汉代窑址,但基本可以推测赣榆的汉代墓砖应是本地或赣榆周边地区所烧制。

赣榆出土的汉瓦纹饰主要是席纹、卷云纹、草叶纹等。汉代瓦当在赣榆发现的数量较少,赣榆博物馆内存有三件,质量较高,这几类瓦当纹饰是汉代瓦当的典型代表,但形式多少又具有一定的赣榆地方特色,这些纹饰反映了赣榆本土人群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取向。在汉代能够使用瓦当的建筑物多为庙宇或官署,这类建筑在汉代赣榆本身数量不多,因此出土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四、赣榆汉代砖瓦纹饰折射出的思考

赣榆汉代砖瓦纹饰是汉代文化元素在赣榆地区的表现,既有共性一面,也有个性一面。赣榆发现的砖瓦纹饰诸如几何纹、卷云纹在全国其他地方多有发现,是当时墓室、官方建筑上普遍大量使用的纹饰。赣榆发现的砖瓦纹饰与其他地方的纹饰又不完全一样,方寸之间反映的是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对赣榆汉代砖瓦纹饰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赣榆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砖瓦纹饰是汉代赣榆社会进步的表现。汉代时整个国家进入相对稳定期,农民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与积累,社会生产力与前朝相比有了较大进步,这也是赣榆出土汉代砖瓦较多的主要原因。砖的大量应用涉及到原料的选取、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纹饰的出现更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保障后在劳动成果上的集中表现。赣榆气候分明,雨水充足,东临大海,盛产鱼盐,是物产丰富之地。随着王朝更迭的战乱结束,赣榆也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期,其结果自然是物质的丰富和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

砖瓦纹饰是汉代赣榆农业发展的体现。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是每个封建政权的立国之本。汉代赣榆人在农业发展的前提下,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汉代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在政府推动下,流民得到安置,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得到推广。赣榆虽处边远地带,远离政治中心,但农业耕作技术在全国改进的大环境下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从发现的古代砖瓦纹饰看,各种纹饰的绘制所折射出的社会状态是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情况下,财富的分配和人们对物质享受在现实与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砖瓦纹饰是汉代赣榆人思想文化的凸显。赣榆发现的砖瓦纹饰是汉代赣榆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的符号,通过这些纹饰我们可以推测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状态。如穿币纹,为赣榆汉墓中发现最多的一种砖纹飾,这种纹饰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俗,人去世后在阴间也需要钱财,因此用穿币纹墓砖表达对逝者的祝愿,也是家人对自身的一种慰藉。汉代人们“视死如生”,崇尚厚葬,除了陪葬品丰富外,对墓室用材也很重视。墓室中的表现就是现实中的体现,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但确是古代人们思想文化的一种反映。这些砖瓦纹饰都是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家人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赣榆汉代砖瓦纹饰因受诸多因素制约,仅收集到这几种纹饰,但实际应远不止这些。目前发现的几种砖瓦纹饰基本是赣榆汉代砖瓦纹饰的代表,通过对这些砖瓦纹饰的归纳与整理,我们能够对赣榆古代砖瓦纹饰有初步的了解。梳理可以发现,几何纹是赣榆汉代墓砖纹饰的主流;卷云纹是赣榆汉代瓦当的主要纹饰;席纹是赣榆汉代筒瓦的专属。砖瓦纹饰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表现,代表着古代赣榆人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是当时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内在表现。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所以在砖瓦纹饰上造就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赣榆汉代砖瓦纹饰的整理,地方研究者关注度较低,目前所做的梳理尚属对赣榆汉代砖瓦纹饰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专家学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赣榆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赣榆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戴雨林.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J].洛阳大学学报,2003,18(3).

3.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2007(3).

4.李彦雄.浅说砖瓦文字、纹饰的摹刻[J].江苏陶瓷,2018(4).

作者简介:

张小树,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博物馆,硕士研究生、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博及地方史

猜你喜欢

砖瓦赣榆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赣榆与我
陶瓷砖瓦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发布
繁华尽落看古城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My Hometown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捉迷藏的种子
许秦砖汉瓦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