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核心素养”新型美术课堂探究

2022-02-23王倩

学习与科普 2022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

王倩

摘要:美术是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美术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发现美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进而开始认真研究和实践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而“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则为该项教育工作的进步提供更丰富的路径和更多的可能。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结合“五环三行为”的立体交互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美术核心素养;新型美术课堂探究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司空见惯。“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在形式和内容上给了美术教师以更多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又有太多良莠不齐的内容,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将“互联网+”与“五环三行为”的立体交互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教师、学生及软件三方面的作用,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以下即展开详细介绍。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美术教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余波仍在,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在持续提升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隐患。比如,一些小学美术教师自己就不太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在美术教学中采取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小学生的眼中逐渐失去了“美”这一特点,压制了他们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创作的灵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还有些小学美术教师虽然没有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加入了较高比例动手实践的内容,但这种实践往往以模仿为主,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至于小学生对于美和优秀美术作品的認识,也就是小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经常被教师所忽视。这种做法与灌输式教学其实并不存在本质的不同,都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审美逐渐变得僵化和单一,美术从艺术表达变成了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不得不有所掌握的工具。

二、“互联网+”给小学美术课堂带来的变化

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给小学美术课堂带来了很多的变化。首先是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使用教材来展开教学,教材本身是静态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静态的,缺少应有的变化,不够丰富多样,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且较为灵活的学习需求。“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打破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收集更多的美术学习资源,而且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对这些资源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展开动态调整,学生也能够通过手机和电脑学习美术知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因此而出现了新的活力。

其次是从“教”到“学”的变化。刚才已经提到,学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自行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师要抛弃过去那种由自己来主导和控制课堂的教学理念,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互联网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而是指教师在做好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如果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尚不足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成果,也可以组织学生之前的合作,互联网已经给学生的合作创造了便利的环境。

三、“互联网+”视角下的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画家凡·高》一课为例

1、提升软件应用水平

上文提到,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互联网+”与“五环三行为”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后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软件的作用。“五环三行为”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软件三方面的行为,每一主体的行为又包括五个环节。其中,教师行为包括分析,讲解,示范,概括,评价;学生行为包括感知,探究,领悟,实践,理解;软件行为则有交互,获取,预测,分析,呈现。显然,想要让软件行为的五个环节产生作用,必须依靠教师较高的软件应用水平。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在课件中加入多种教学资源,制作有趣特效,组织软件行为。

例如,《画家凡·高》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一整节课的欣赏评述很容易枯燥无味。我使用了希沃白板作为教学工具。为了让课件能够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我一直在进行研究和实践。在本课中,我不仅加入了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而且加入了有意思的特效和好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走进了凡高的生平,欣赏了他的作品,学习了美术相关知识,较好的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件的制作简单,教师稍加研究即可掌握。

2、展示丰富直观资源

在以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绘画作品的展示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不过,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成长显然不能仅仅依靠被动的观察,还需要他们去进行实践。这时,就需要学生实现自己五个环节的行为,即针对美术作品去进行感知、探究、领悟、实践和理解。而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其行为并取得良好效果,又要与软件行为结合起来,用软件去展示丰富的直观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回放希沃白板课件,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察具体的美术技法,甚至暂停课件认真分析某个关键细节。

例如,在学习《大师画我也画》的时候,我从互联网搜集了很多有关绘画的视频资料,制作为课件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这些视频课件中,既有大师构思某幅经典作品时的思考过程,又有绘画时的过程,让学生看到一幅经典绘画作品的全部创作流程。这样教师就通过软件行为,使得教师在分析和讲解等方面的行为得以更直观的体现出来。然后再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艺术表达的对象,结合观看感受及教师讲解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行为。三方面主体的行为由此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3、优化创作及其评价

上文已经提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进行美术创作,但创作的质量必然要基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如果学生有较强的美术创作愿望,但是缺少良好且成系统的创作技巧,最后仍然无法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学生自己也不会感到满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去优化他们的自主创作,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而评价领域仍然可以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比如直接在线上指导学生的美术创作,或者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行为的体现。

例如,在《用彩墨画鱼》一课,我会让学生提前预习,并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向学生推荐教材以外的其他网络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尝试一下。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会让学生回去之后根据课堂上的评价完善自己的作品,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观看交给大家的教学课件,或者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向我求助。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展览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看到别人对他们创作成果的评价,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创作兴趣和信心。

总之,“互联网+”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更多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创新教学的形式,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五环三行为”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美术欣赏效果,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尤鲁滨. “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实践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1):2.

[2]刘晓梅. 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探究[J]. 数码设计, 2020, 9(18):1.

[3]王莉. “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实践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6):357.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