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古典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2-02-22安徽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学校246100胡春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语句人物形象

安徽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学校 (246100)胡春霞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注重选文的经典性,所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特设了古典名著阅读单元。这一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分别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旨在通过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将语文新课标提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目标落到实处。那么,对名著节选的课文该怎样教学才更恰当、更有效呢?

一、掌握理解语句的方法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名著的语言是半文半白形式的,有些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不理解这些语句,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就很难深入。如何理解课文中这些难懂的语句呢?教师可借助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语句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景阳冈》一课的课后练习一,就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在《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阅读提示中,都提出了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去理解。另外,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也以例子的形式,提出了“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以及“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需要大致理解即可的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古典名著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一边读一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然后结合上下文猜测意思;如果实在猜不出来,只需要明白这些语句的描写与什么有关就行了。这样教学,教给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时理解语句的基本方法,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古典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理解语句意思、扫清阅读障碍是阅读名著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借助助学系统教会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名著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文本语言的品味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每一篇都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语言值得学生赏析品味。这些语言,有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烘托,有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还有的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予以特别关注,使学生对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例如,《猴王出世》一文,塑造的猴王是一个集猴、神、人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特点,课文开篇就写猴王是从仙石孕育出来的。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接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就带有传奇色彩。这就为后面写石猴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又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部分语言对仗、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石猴形象。文中像这样的描写还有许多,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古典小说语言的精彩,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古典小说不乏精彩的语言描写。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赏析品味,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掌握作者语言表达的秘妙。

三、关注人物形象的品析

古典名著小说的人物众多且性格特点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古典名著小说节选的作品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品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凸显出古典名著小说的艺术魅力。

例如,《景阳冈》一文,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呢?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本中描写武松语言、动作的语句进行品析感悟。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在武松喝了三碗酒之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武松却连喝了十二碗。从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武松的英雄无畏以及要强豪爽的性格特点。在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中,当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时,作者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式来反映武松的性格特点。如,“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此时心里虽然有所犹豫,但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气。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武松打虎的片段。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时候,作者一连用了三个“闪”字,表明了武松喝酒之后敢于上山并不是一个莽夫,相反他在遇到老虎时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除了三个“闪”字的精彩描写,作者还用“抡”“劈”“揪”“按”“踢”“提”“打”这几个动词,可谓字字珠玑,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表达视角感受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感悟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在《景阳冈》一文教学中,教师从描写武松的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分析人物形象,既注意文本内容的解读,又关注了文本的表达形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四、厘清文中人物的关系

古典名著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且关系较复杂。教学时,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厘清人物关系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这样文本所承载的各种信息就很容易呈现出来,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查找到的资料,把曹操、刘备、周瑜所代表的一方及其关系图绘制出来;再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把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简单地标注在旁边。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人物、事件关系图(见图1)。

图1 《草船借箭》人物、事件关系图

有了人物、事件关系图之后,学生再学习课文就会思路清晰,对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理解更深刻。

再如,《红楼春趣》这篇文章,描绘的人物比较多,有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紫鹃等。这些人物,学生在阅读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所有出场的人物圈画出来,然后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给这些人物进行分类。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要先分清楚哪些人物是主人,哪些人物是丫鬟;然后,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绘制人物关系图时,学生要借助人物的语言、性格、外貌等来确定人物的身份。随着人物关系图的绘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清楚明了。

面对人物众多的古典名著作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人物关系图绘制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脉络,让学生今后在阅读类似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五、加强故事情节的预测

在古典名著单元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的阅读者,他们想知道的信息有时候并不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故事情节去推测、猜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还能诱发学生对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期待。

例如,《草船借箭》一课的结尾处写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成功借箭之后带领全体士兵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听到这句话之后,曹操会做何感想?脸上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课文并没有交代。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测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样,学生结合影视作品与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构建出曹操捶胸顿足的画面,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曹操当时脱口而出的话表达出来。这样的预测使曹操的形象与诸葛亮的形象形成极大的反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预测就应该有验证。在这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带领学生回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的语言、动作描写。此时,学生发现,诸葛亮对此次行动的结果早已胸有成竹,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与掌控之中;他能顺利借来箭不是靠巧合,也不是碰运气,而是神机妙算的结果。在学生明白这一点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怪不得……原来……”的句式把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内容进行表达,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理解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在古典名著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故事情节的预测阅读、验证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诱发学生拓展阅读的期待,帮助学生打开经典阅读的大门,为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由节选文本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六、吸取文本文化的精髓

古典名著是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教学古典名著时,教师要注重对文本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品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的厚重,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这一单元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分别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四大名著都是文化密码,能让人们解读出中国人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生命观等。四大名著从一个侧面展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描绘当时我国不同阶层的人际体系、生活状态、民间风俗等。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出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中获得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古典名著文化意蕴深厚。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教师应适当挖掘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从中汲取文化精髓,以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感受名著的逻辑魅力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人们都会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想一口气把书读完。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古典名著是以章回的形式呈现的,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从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入手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仍以《景阳冈》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武松的哪几件事,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几件事情提炼出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当学生提炼归纳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事情发展顺序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几件事的顺序能不能颠倒?能不能删去其中一两个部分?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武松打虎的经过,打虎的部分也写得最精彩,那‘喝酒’‘上冈’这些内容能不能略写或者删去呢?”在讨论交流之后,学生一致认为这几件事情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不能略写或者删去,否则故事就不完整了,很难让读者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更无法让读者对武松形象形成丰富的认知。

古典名著小说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教师从逻辑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其形式,能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悟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典名著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为学生今后阅读整本书服务的目的,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学方法、用方法的过程中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获得的阅读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语句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重点:语句衔接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