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数据分析

2022-02-21薛海平孙慧敏

当代教育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业主观课外

● 薛海平 孙慧敏

一、引言

近年来,各地深入开展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目前中小学生负担重依旧是义务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2021 年7 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教育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着眼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各地区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有关规定,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在此背景下,有研究者指出过重的学业负担会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我国开展“双减”政策的重要原因。[1]也有人认为,只要有学习就必然存在负担,必要的学业负担是学生学业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前提。[2]人们应当如何准确认识学业负担与学生身体健康的关系?当前,学术界关于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主要聚焦在学业负担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方面。身体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学业负担对身体健康实证研究的缺乏使我们不能全面地看待学业负担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5 大规模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在广大初中生身体健康问题频发的情形下,探讨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身体健康的内涵

在不同时期,身体健康的内涵会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在相关的研究中,身体健康主要是指微观角度的个体健康,衡量个体身体健康的主要指标为患病率,测算的数据主要来自医疗机构的诊断记录。欧盟的儿童健康指标体系来自“儿童生活与发展健康指标”项目(CHILD)。CHILD 项目属于欧盟健康监测计划的一部分,是唯一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项目,该项目覆盖了四个年龄群体,包括婴儿(0-1 岁)、年幼儿童(1-4 岁和5-9 岁)、年长儿童(10-14 岁)和青少年(15-17 岁)。CHILD 报告最终确定了儿童健康状况(包括儿童发病率、特定原因死亡率等)为衡量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3]Shao J(2007)认为在目前衡量儿童是否健康的三种指标中(一是临床指标,如儿童死亡率、儿童患病率、是否受伤;二是儿童对健康的自我衡量;三是人体测量指标,如BMI),患病率这一指标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而且也比自评健康指标更加准确,能减少自评健康估计的偏差,同时也是由于儿童的BMI 并不和成人BMI 一样有固定的标准,因此用儿童的BMI 作为儿童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并不十分合适,而高度与年龄比所能得出的经济含义较低。[4]任大杨(2017)在对上海市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中把生病状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衡量健康素养。[5]身体没有疾病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的身体健康主要是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且没有疾病的身体状态。

(二)学业负担的界定

目前在学术界中,人们对学业负担的含义尚未达成共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视角:第一,学生主观压力的视角。持有这个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学业负担是学生对待作业、课程、考试等学习任务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是学生心理层面的感受。[6]如娄立志(1999)认为“学业负担”就是指学生应该承担的有关学业的任务和责任。[7]肖建彬(2001)认为学业负担是学生在理解适应学校生活和学校环境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学校教育目标、任务和责任带来的压力。[8]第二,客观存在的视角。这个视角的研究者认为作为客观存在的学业负担,并不针对某个具体的承担者,它是教育实施者(如学校)施加到学生身上统一的可以量化的客观物,如规定的学习科目、上课时间、作业及考试等,对学业负担本身不进行价值判断。[9]扈中平(2002)认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为学习时间过长、课时过长、作业过多以及对简单认知型知识的重复训练。[10]第三,主观压力和客观存在的综合视角。顾志跃(2004)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既包括学习时间量这种客观负荷,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喜好程度这种主观感受。[11]马建生、吴佳妮(2016)认为学业负担不仅是学生所承受的主观压力,而且是学生为完成学业目标和任务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减轻学业负担不仅可以减轻主观的学业压力,也可以减少客观的时间和精力消耗。[12]陈丽华(2017)认为,学业负担可以概括为因与家人、学校和社会互动而花费的学习时间触发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反应。负担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生理反应上,而且还出现在学生的心理反应上。[13]第三种观点对学业负担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即包括中小学生主观上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和感受,也包括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作业上的客观学业负担,因此,本研究将学业负担分为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三)关于学业负担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关于学业负担和学生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发现过重的学业负担会给学生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课题组(1994)对全市8 个区35 所小学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学习时间太长,会因此导致身心状况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即使休息后这种状况也难以调整与恢复,此时学业负担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14]刘丹(2011)指出,过重的学业负担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学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比如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和一些不适的生理症状。[15]张舒(2018)以数理方法分析了学生课外学业负担的成因,并依据心理资本和稀缺理论深入地剖析了课外学业负担会禁锢学生思想、影响学生心智,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会导致学生的睡眠不足,并导致“轻度前额功能紊乱”。身体会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压力不断增大,自控力和免疫力就会不断下降。[16]陈佳琪(2019)基于锦州市四所中学600 多份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补课负担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由于学业负担会导致学生生理和情绪发生一些不良的改变。[17]

(四)文献述评

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关注到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国内关于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且国内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地区性调查数据,缺乏基于全国性的权威的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二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主观学业负担或者客观学业负担的其中一个维度去探讨,较少在区分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将两者联合起来研究其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5 全国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主观客观学业负担以及校内校外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变量说明及描述

本文中所使用的是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5 的学生、家长、校领导调查数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12 所学校、438 个班级、约2 万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本文涉及变量见表1:

本文因变量“生病频率”根据CEPS 学生问卷中“过去一年中,你经常生病吗?(例如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获得。生病频率反映了某地区某个时间段内人们患病的频率,或者某种疾病出现的频率,是初中生衡量身体健康的主要指标。

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为:主观学业负担,客观学业负担。主观学业负担包括数学主观负担、语文主观负担和英语主观负担,根据学生问卷中“你现在学数学/语文/英语感觉吃力吗?”获得的等级变量。客观学业负担包括周中周末校内作业时长、校外作业时长、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长和非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长,根据学生问卷中“周一到周五,你通常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在周末,你通常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获得的等级变量。其他影响因素为控制变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个人因素(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SES),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对父母教育最高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最高职业等级三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获得,数据越大,代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学校因素(学校质量、学校所在地区)。

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

四、初中生学业负担和身体健康描述统计分析

我国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主要包括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身体健康主要指没有身体疾病,由于每个人压力承受能力和体质的不同,每个人的学业负担、身体健康的水平和结构存在差异。

(一)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水平分析

1.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水平分析

由图1 可知,在语数英学习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八年级学生对于语数英的学习都处于吃力状态,总体来说学生语数英的主观学业负担较重。具体来说,语文的学习感受整体上是三科特别吃力中最小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负担感。另外,特别吃力中,英语的学习感受是三科中最大的,因此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主观学业负担感最重的一科。

图1 初中生对语数英三科的学习感受

(二)初中生客观学业负担水平分析

通常衡量学生客观学业负担最直接的指标是课业学习时间,本文主要通过校内作业完成时间、校外补习时间以及校外作业完成时间来衡量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水平。

1.初中生周中客观学业负担水平分析

2018 年12 月28 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简称“减负三十条”)中明确要求了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 分钟。[18]由图2 可知,初中生校内家庭作业的时间超出政策规定的情况比较普遍,大约一半学生超出政策规定。另外,有将近五成的学生存在校外作业,周中有23.9%的学生会去上与课业有关的辅导班,有18.3%的学生去参加兴趣班。这些与课业有关的辅导班和与课业无关的兴趣班会在沉重的校内作业之余增加初中生的学习时间,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图2 初中生周中学习时间分布

2.初中生周末客观学业负担水平分析

由图3 可知,周末每天完成校内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学生有66.9%,而且有25.2%的学生周末完成校内作业的时间在4 小时以上;44%的学生周末需要做校外作业,11.4%的学生周末校外作业完成时间在2小时以上;超过三成的学生周末会上与课业有关的辅导班,超过两成的学生周末上与课业无关的兴趣班。所有指标均高于周中的比例,可知周末负担比周中更重。

图3 初中生周末学习时间分布

(三)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学业负担差异分析

1.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表2 是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差异的卡方检验结果,表中变量皆在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表2 可知,相较于家庭社会地位低的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语的压力感受中感到不吃力的比例较大,感到特别吃力的所占比重较小。在语文感到不吃力的维度中,学生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占比重区别不大,在语文感到特别吃力的维度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说明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主观学业负担较轻,这与王玥[19]、许庆红[20]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体现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的主观学业负担具有减压效应,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本身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可以直接参与和指导初中生的学习,另一方面,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拥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来缓解校内学习所产生的吃力感。

表2 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2.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客观学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表3 是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我国初中生周中客观学业负担差异的卡方检验结果,表中变量皆在1%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表3 可知,在周中校内外作业时长和周中学科类及非学科类课外补习中,没有和不到1 小时的维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所占比例远远小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在2 个小时以上的维度上,周中学科类及非学科类课外补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所占比例更大。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其周中学业负担更重。

表4 是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我国初中生周末客观学业负担差异的卡方检验结果,表中变量皆在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表4 可知,在周末校内外作业时长和周末学科类及非学科类课外补习中,在没有的维度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所占比例远远小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在2 个小时以上的维度上,周末校外作业时长和周末学科类及非学科类课外补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所占比例更大。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其周末学业负担更重,这个结果与王玥[21]等学者的结论相符。体现了家庭地位对初中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具有加压效应,对于高家庭社会地位的父母来说,他们在指导初中生学习和购买课外补习缓解初中生校内主观学业负担的过程中,延长了初中生的客观学习时间,增加了初中生的客观学业负担。

表3 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周中客观学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表4 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初中生周末客观学业负担的差异分析

五、学业负担对初中生身体健康影响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多层线性模型适宜在进行不同层次分析时,充分利用各层信息,将影响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因素在各相关层面进行分解,估计因此更准确、解释更合理,它适宜对广泛存在的多层嵌套性数据进行恰当的、深入的分析和解释。[22]

在学业负担影响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分析中引入多层线性模型,原因是中国教育追踪数据(CEPS)中学生样本嵌套于不同学校之中,且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同,学校所在地和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有差异。对于这种具有嵌套结构的数据,采用两层线性模型(HLM2)可以考察学生层面变量和学校层面变量对初中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模型建构之初,首先对零模型进行估计,来说明因变量的总方差可以被组间差异解释的百分比及其显著性。以学生的生病频率为因变量,第二层的预测变量对因变量的变异有显著影响,故构建两层线性模型。(HLM2)

其中,因变量Healthy 代表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变量生病频率,自变量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个体水平变量,包括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第二层是学校水平变量,包括学校质量和学校所在地。

(一)零模型分析

零模型主要用于观察因变量在学校水平上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对学生生病频率做了零模型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零模型参数分析

从零模型可以看出,以学生生病频率为因变量,P<0.01,也就是说第二层的预测变量对因变量的变异有显著影响。从多层线性分析模型来看,组间方差为0.012,组内方差为0.189,进一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即ICC=0.060,为中度组内相关,因此不可忽略组内差异,这代表着学生生病频率中来自学校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变异程度为0.012,大概占方差的6%。一方面,第二层的预测变量对因变量的变异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根据ICC 的估计结果,因变量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因此适合建构多层线性模型。

(二)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影响的两层线性模型分析

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两层线性模型结果见表6。其中模型1 是基准模型,估计控制变量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影响。数据显示,性别、学校质量和学校所在地的系数均显著。也就是说,女生生病的概率高于男生;学校质量越高,学生生病的可能性越大;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学生生病的概率越低。

表6 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影响分析

模型2 探讨主观各学科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影响。数据显示,控制了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三个影响层面的前提下,模型2 中主观各学科学业负担均对初中生生病频率有显著正影响,即相对于主观学业负担较轻的学生,其患病的概率越高。

模型3 探讨周中客观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影响。周中校内作业时长对初中生身体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周中校内作业时间越长,初中生患病的概率越大。

模型4 探讨周末客观学业负担对初中生生病频率的影响。周末校内作业时长和周末学科类辅导时长对初中生生病频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周末非学科类辅导时长对初中生生病频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周末的校内作业和学科类辅导时间越长,初中生患病的概率越大;相反,学生在非学科类辅导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可以减少学生患病的概率。在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学校课业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其自身爱好,适当地参与兴趣类特长班会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六、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与讨论

1.初中生的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都较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较重,其中主观学业负担水平在语数英三科中存在差异,英语主观学业负担最重,数学次之,语文较轻。我国初中生客观学业负担也较重,接近一半的初中生校内作业完成时间超过“减负三十条”政策规定的90分钟,超过四成的学生还需要完成家长和培训班布置的校外作业,在此基础上,有超过三成的学生去参加了学科类课外补习,近两成的学生去参加了非学科课外补习。

2.各学科主观学业负担对初中生患病率有显著正影响,即各学科主观学业负担越重,初中生患病的概率越大。各学科主观学业负担主要指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和负担。当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到过重的吃力感,会比较容易对学习产生紧张与恐惧心理。种吃力感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的心理努力和精力去调节,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神经衰弱和心情忧郁,出现厌学症、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严重时学生难以再投入正常学习。

3.周中周末校内作业时长对初中生患病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和日常生活情况比较相符。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一些学校在作业数量和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业过多、功能异化是大部分学校的通病。这样的作业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首先,作业数量过多、作业时间过长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在长时间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常常伴有身体疲劳、无法集中精力等问题,这对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如果学生经常处于学业负担过重的环境里,体内的能量也将大量被消耗,此时,学生的生理功能水平会下降,如果体内能量不能及时得到修复,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感冒、发烧等患病的可能性会增大。同时,校内作业负担过重侵占了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学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心率的变异度降低,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会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免疫系统减弱,增加患病的风险。[23]

4.周末学科类辅导时长对初中生患病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评价与筛选机制下,以及学科类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虚假宣传中,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科培训班。他们对在重重压力下身心疲倦的孩子依然不断地进行“教育加码”,期望提升子女在升学考试中的竞争力。事实上,多项关于学科类培训的权威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类培训与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不确定的,甚至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首先,周末是学生休息放松、参加体育锻炼和公益活动的良好时机,高强度的学科类培训会直接导致学生身体能量过度消耗,不断增加的辅导时长剥夺了青少年属于自己的休息、娱乐和锻炼的时间,从而增加患病的概率。同时,相对于周中而言,学生周末和假期参加学科类培训时间较长,频率更大,密度更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其次,研究表明,过度参加学科类培训会增加抑郁症状,而抑郁症状不仅体现在学生焦虑、恐慌的心理问题上,更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患病频率增加。[24]

5.周末非学科类学习时长对初中生患病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初中生参加校外兴趣类课程时间越长,患病的概率越小。非学科类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在学术考试科目以外的其他素质,如身体素质、运动体能、艺术素养等。身体素质和运动体能的增强有利于中学生提升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保证身体健康。其次,学生多方面的爱好特长可以带来消化学业负担的内部力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感,这也有利于减少患病的概率。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主观和客观学业负担一起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我国当前的减负政策着重减轻的是学生客观负担,如减轻学生在校的学习任务量、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等。随着双减”政策推进,我国学生重复性、机械性的家庭作业数量正在稳步减少,但学生的负担仍可能处于较重水平。原因是现在政策主要关注的是与减轻作业量相关的客观学业负担,较少关注到学生主观承受力方面的主观学业负担。通过分析可知,主观学业负担也会损害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政府在实施政策时要兼顾到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学校的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避免超前学习和填鸭式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有爱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科学设计校内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对于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来说,校内减负起到关键作用。首先,学校作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发生场所,是减负政策执行中的重点。不可否认,学校在切实执行精准减负政策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减少了机械性作业,提供了弹性作业,增加了选修课程和丰富多样的课后活动等。但是随着减负政策的深入推进,学校要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首先,校内作业时长作为影响初中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要真正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相关政策,不只是控制作业总量,更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性作业,同时要加强老师作业设计的艺术,帮助老师认真科学地设计符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学习任务。其次,学校要强化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坚持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

3.区分不同类型的课外补习,采取分类治理、精准施策

由结论可知,与学科类课外补习不同,非学科类课外补习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作用。首先,政府在制定政策规范校外机构的过程中,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课外补习,分类治理精准施策,切勿“一刀切”。另外,要从严治理学科类课外补习,在培训时间方面要进行严格把控,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培训机构禁止进行学科类培训活动。其次,对于非学科类课外补习,要采取积极引导规范的方法,严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防止其课程内容变异。最后,在寒暑假期间,学校教育开展的课后服务要积极纳入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非学科类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培训机构优秀的有资质的课程和师资吸纳到学校的课后及暑假托管服务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业主观课外
艰苦的学业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小满课外班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35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