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公共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证研究

2022-02-21王海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排球选项

王海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21)

一、研究目的

当前,全国各院校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精神引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力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与有效推进有着独特的优势,自然要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者”、“试验者”和“改革者”,近年来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课程设计层面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本文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理清“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和“谁来做”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干预来验证排球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以利于更好的达到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提升以体育人,立德树人的成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排球选项课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包括2个选项课班级(8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47人),实验班包括2个选项课班级(83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48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实验干预一个学期(2021年9月-2022年1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排球课程”、“课程思政”、“女排精神”、“身体活动”、“体质健康”、“生活方式”等关键词进行文献的收集与归类,在阅读与整理的过程中确立了研究主题,并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2.实验测试法

(1)学生课程考核测试方法:排球课程考核包含课程考勤(10%)、课堂表现(10%)、理论考核(10%)、技能考核(50%)和素质考核(20%)五类内容,其中技能考核包括两人正面对垫(15%)、对传(15%)和教学对抗赛(20%)三项内容,素质考核包括原地纵跳摸高(10%)和左右横跨(10%)两项内容,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分,具体考核方式见表1。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排球课程考核方式比对统计表

(2)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及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进行,具体包含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7项[1]。所有项目的测试严格按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制作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范测试方法视频》中的要求进行测试。本研究共进行了2次身体素质测试,一次为实验干预前,另一次为实验干预后。

(3)学生身体活动跟踪监测方法:运用MIO(迈欧)手环对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实时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包括:①步数,②每秒钟实时心率,③能量总消耗。测量时间:为一周,包含5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根据监测采集的心率进行身体活动强度等级转换,具体转换标准如下:大强度:(220-年龄)×70%-79%;中等强度:(220-年龄)×60%-69%;小强度:(220-年龄)×50%-59%。

3.问卷调查法

(1)本研究在借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身体活动调查表》(2013年)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测量与能量消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1年)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排球课程思政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包含生活方式、身体活动、体育认知、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5个方面。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97.0%。

(2)运用Bouchard体力活动日记记录学生7天身体活动数据,与MIO(迈欧)手环监测数据进行结合分析,确定一周学生身体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和强度。

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0.0和excel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各指标用M±SD进行描述,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意义定义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构建

根据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排球课程的特点,依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标准,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后,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整体课程构建,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等5个方面,实验班按照此课程设计进行课程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课程设计进行课程教学,具体见表2。

表2 排球课程教学设计比对统计表

表3结果显示:在课程考核方面,实验班学生无论是课程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理论考核成绩,还是技能考核成绩、素质考核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各项成绩,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课堂表现、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的分数均值相差10分以上,并且在课程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总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标准差,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离散程度不大,成绩相对集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

表3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比对统计表

3.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比较分析

表4结果显示,在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方面,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无论男女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基本持平,无显著性差异,但经过一学期干预实验之后,呈现出3种变化样态:

表4 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比对统计表

注:“#”代表与实验前比P<0.05;“##”代表与实验前比P<0.01;“*”代表与对照班比P<0.05;“**”代表与对照班比P<0.01。

第一,对照班男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所提升,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只有男生的力量素质(引体向上)和女生的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成绩提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提升了1.20个和4.0厘米。

第二,实验班男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均显著提升,其中,男生的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和力量素质(引体向上)成绩提升极其明显,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分别提升了11.0厘米和1.97个,男生的速度素质(50米)、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和耐力素质(1000米)成绩提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提升0.48秒、2.9厘米和17.83秒;女生的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成绩提升极其明显,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提升了10.0厘米,女生的速度素质(50米)、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力量素质(一分钟仰卧起坐)和耐力素质(800米)成绩提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提升0.36秒、3.7厘米、5.33个和13.30秒。

第三,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均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其中,实验班男生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相差8.0厘米,实验班男生速度素质(50米)、力量素质(引体向上)和耐力素质(1000米)成绩好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相差0.38秒、0.80个和13.08秒;实验班女生速度素质(50米)、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力量素质(一分钟仰卧起坐)和耐力素质(800米)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相差0.30秒、2.7厘米、5.0厘米、4.10个和9.10秒。

4.学生体育活动认知与态度情况比较分析

表5结果显示,在学生体育活动认知与态度方面,经过一个学期实验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体育活动认知与态度均有大幅度提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表5 学生体育活动认知与态度情况比对统计表

“*”代表与对照班比P<0.05;“**”代表与对照班比P<0.01;

在知识关注度方面,实验班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学生“经常”选项比例最高(52.25%),其次为“有时”选项(31.25%),最后为“不经常”选项(16.25%),而对照班学生是“有时”选项比例最高(46.25%),其次为“经常”选项(30.00%),最后为“不经常”选项(23.75%)。实验班学生“经常”选项比例为52.25%,比对照班学生高出22.2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的差异性明显大于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男生高出32.01个百分点,女生高出15.96个百分点;实验班学生“不经常”选项比例为16.25%,比对照班学生低了7.50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的差异性明显大于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男生低了14.67个百分点,女生低了2.48个百分点。

在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宽泛,并且各选项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学生各选项比例均高于60.0%,其中“课程教学”选项比例最高(90.00%),其次为“网络媒体”选项(78.75%),第三为“报刊杂志”选项(67.50%),最后为“同学交流”选项(60.00%),而对照班学生仅有“网络媒体”选项比例高于60.0%,其余选项比例依次为:“课程教学”(51.06%)、“报刊杂志”(38.30%)和“同学交流”(25.53%)。其中,“课程教学”选项比例,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差异最大,实验班为90.00%,比对照班高出36.2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基本持平,无显著性差异,男生相差36.17个百分点,女生相差36.44个百分点。

在体育课态度方面,实验班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学生“感兴趣”选项比例最高(53.75%),其次为“一般”选项(32.50%),最后为“不感兴趣”选项(13.75%),而对照班学生则是“一般”选项比例最高(47.50%),其次是“感兴趣”选项(32.50%),最后为“不感兴趣”选项(20.00%)。实验班学生“感兴趣”选项比例为53.75%,比对照班学生高出21.2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男生高出19.89个百分点,女生高出22.29个百分点;实验班学生“不感兴趣”选项比例为13.75%,比对照班学生低了6.2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的差异性明显大于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男生低了8.71个百分点,女生低了4.57个百分点。

在课外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实验班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学生“感兴趣”选项比例最高(51.25%),其次为“一般”选项(38.75%),最后为“不感兴趣”选项(10.00%),而对照班学生则是“一般”选项比例最高(46.25%),其次是“感兴趣”选项(27.50%),最后为“不感兴趣”选项(26.25%)。实验班学生“感兴趣”选项比例为51.25%,比对照班学生高出23.7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男生高出22.83个百分点,女生高出24.48个百分点;实验班学生“不感兴趣”选项比例为10.00%,比对照班学生低了16.25个百分点,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男生低了14.86个百分点,女生低了17.24个百分点。

5.学生生活方式情况比较分析

表6结果显示,在学生生活方式方面,经过一个学期实验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一周的总时间角度划分,实验班学生的“身体活动(32.32%)、静态活动(33.64%)和睡眠(32.02%)”时间呈现均分的样态,而对照班学生则是“静态活动(49.57%)”时间较长,“身体活动(20.27%)和睡眠(28.20%)”时间严重不足。在“睡眠”时间方面,实验班学生一周总时间为53.79小时,平均每天为7.68小时,已达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对成年人睡眠时间的倡导性要求(7-8小时/天)[2],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47.37小时/周,6.77小时/天),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实验班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身体活动”时间方面,实验班学生一周总时间为54.29小时,平均每天为7.76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34.06小时/周,4.87小时/天),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实验班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静态活动”时间方面,实验班学生一周总时间为56.52小时,平均每天为8.07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83.28小时/周,11.89小时/天),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实验班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表6 学生生活方式情况比对统计表(单位:小时/周)

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经过一个学期实验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锻炼频率”方面,实验班学生为5.30次/周,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2.88次/周),相差2.42次/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无论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均是男生好于女生,并且实验班男女生明显高于对照班,分别相差2.60和2.23次/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实验班学生为6.25小时/周,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3.47小时/周),相差2.78小时/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无论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均是男生好于女生,并且实验班男女生明显高于对照班,分别相差2.90和2.65小时/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锻炼强度”方面,实验班学生中高强度时间为2.61小时/周,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1.02小时/周),相差1.59小时/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性别角度看,无论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实验班男女生明显高于对照班,分别相差1.70和1.47小时/周,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二)分析

1.课程思政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成绩

与传统教学相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排球课程思政教学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出发,明显提高了课程的地位,学生或教师的投入度明显增强。另外,在整个排球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强化竞赛)、方法(情景、启发、循环和翻转课堂)、模式(线下+线上、课上+课下)和考核方式(过程+终结、教师+学生)的改变,使思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实际,让学生有了全新的课程体验,形成了“脑力活动+身体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塑”相融合的课堂体验样态,让学生从自我走向了团队,从课上走向了课下,达到了通过体育课带动体育锻炼、通过排球技能学习带动价值观转变的目标,构建了“知识+技能”学习和“精神+情感”升华的双向互相促进模式,进而表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排球课程思政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2.课程思政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不仅是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前提保障,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直观反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3],《江苏省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指标要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0%以上,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要明显提高。”[4]在整个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身体素质练习,针对学生的薄弱项目,每次排球课均安排15分钟左右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并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不断给学生灌输女排的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加之课外作业及跟踪式的身体活动水平监测,形成了“课上学习+课下练习+跟踪反馈干预”闭环式的促进模式,进而表明排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都明显改善。

3.课程思政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活动认知,端正了体育活动态度

教育部吴岩司长2018年11月24日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的全面建设中国“金课”课堂改革中强调:“要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5]”体育教学需要回归本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批判性反思,深度处理知识,力求学用一致化,即灵活运用体育知识能力和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6]。在整个排球课程思政教学中,始终坚持运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采用“课前线上预习(线上打卡)+课堂深度体验(实践运用)+课后反思凝练(提交作业)”的模式,通过“女排辉煌历史+女排名将引领+女排赛事欣赏+女排精神感悟”等方式,以女排精神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排球知识扩充到体育知识,从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运用,从技能学习升华成情感体验,形成一个从“感知认识”到“技能感受”到“总结反思”到“情感提升”到“实践运用”式的螺旋式重复上升的闭环回路,进而表明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体育活动认知水平的提升和体育活动态度的转变效果明显。

4.课程思政教学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强化了体育锻炼行为

《2018~202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总体水平较低[7]。如何有效的控制学生静态生活时间、提高身体活动时间,保障必要的睡眠时间,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困扰我们的难点和需要跨越的重点。在整个排球课程思政教学中,所运用的“课上+课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体育行为从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化,达到了从“他人约束”到“自我约束”的转变;所运用的“课前预习(根据题目发现问题)+课堂体验(针对问题分析问题)+课后运用(反复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从“盲目跟从”到“冷静思考”的变更,达到了优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初衷;所运用的课上“小组练习和小组竞赛”+课下“小组预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促使学生从“独自锻炼”到“团队练习”的变化,形成了稳定的锻炼伙伴,达到了相互督促、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预期;所运用的课上“女排精神的氛围体验”+课下“女排精神的自我感悟”样式,促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学习到“精神情感升华”的蜕变,达到了塑造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所运用的运动手环的身体活动跟踪反馈干预方式,促使学生从“盲目练习”到“科学化锻炼”的变化,实现了体育锻炼行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构建了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通过一个学期实验班的实验干预,与传统教学班级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和身体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

2.排球课程思政教学班级的学生体育认知水平明显提升,体育活动态度明显好转,体育活动行为明显规律,进而促使其生活方式更加健康,达到了实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最大化的预期目标。

(二)建议

1.扩展实验干预面和干预时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重视寒暑假体育教育的缺位现象,有效利用家庭体育作业和社会体育实践的干预杠杆,实现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无缝衔接,构建“大体育”圈的干预体系。

2.从排球课程技能学习视角,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使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完善排球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从“枯燥无味”的技能学习到“痛并快乐”的思想顿悟,为落实以体育人的根本任务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实验班排球选项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