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2022-02-19俊,刘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专业化

崔 俊,刘 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710000)

一、问题提出

保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场为实现“保教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改革,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早期儿童保育与教育一体化(ECCE)”,强调各国政府应在推动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的统整合并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1]我国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确立了保育的重要地位,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深化保教并重的原则。然而,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保教一体化的贯彻并非易事,其中保育员专业水平低成为制约高质量保育发展的瓶颈。[2]

其一,保育员的专业理念有待改进。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主要的工作人员之一,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自己不仅是幼儿的“生活老师”,而且是教师的“教育助理”。[3]然而,在幼儿园中,不少保育员将自己的专业角色定位于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教学环境中将自己置身于“边缘化”的状态,同时其专业认同水平总体也处于偏下状态。[4]其二,保育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佳。系统学习过保教专业课程,包括幼儿园保育、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保育员占比较小,并且无证上岗较为严重,总体来看保育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掌握不佳。[2]其三,保育员的专业能力片面化。不少保育员虽然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但对于幼儿心理保育的关注度不够,且心理保健的能力欠缺。同时,保育员教学能力普遍不足。缺乏教学知识,不能使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幼儿,既影响保育员参与教学的信心,也阻碍其专业化发展。[5]其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途径单一。据了解,多数幼儿园为保育员提供的专业成长支持主要是保育员集体培训,途径较为单一。同时,培训内容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部分保育员提到自己接受的有关幼儿教育的培训很少。上述突出问题影响着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影响保教一体化程度和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生态系统理论下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因素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四个层次的系统,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micro-system)、中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以及宏系统(macro-system)。[6]微系统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中系统是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外系统是不包括人本身,而对其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宏系统指的是人身处的环境中的文化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7]近年来,生态系统理论也被用来解释民办幼儿园的发展[8],也有研究者运用其对幼儿教师职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9]。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探讨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外部环境及其作用机制,以期能为破解保育员专业化发展问题提供启示。

(一)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微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保育员所处的微系统主要指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和交往的环境,在此系统中,保育员主要交往的主体为幼儿、教师以及园所领导。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保育员与教师、园长的人际关系,教师对保育员的专业支持,幼儿人数等因素在微系统环境中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其一,保育员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待改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双方互动活动的频率和复杂性、双方情感链接的性质等都影响着个体的发展。[10]对于保育员而言,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其专业化形成的土壤。保育员与园长、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首先,幼儿园园长作为领导者,其对保育员的态度和工作安排,会影响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角色定位。据调查,部分幼儿园依旧有“重教轻保”的现象,不尊重保育员在保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其工作局限于卫生消毒、物品管理等细碎的保育工作,从而导致保育员专业化停滞不前。在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下,保育员与教师才能在协作中提高双方专业能力。

其二,保育员的专业成长缺乏教师的支持。在保教工作中,教师是离保育员最近的幼儿教育专业人士,幼儿教师理应为保育员提供相关支持。如果教师协助保育员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其态度支持,会提高保育员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促进保育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在行为支持上,部分保育员所在班级的教师很少主动要求其参与教学活动,存在轻视保育员教育作用的现象。[5]

其三,幼儿的数量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进程。保育员所在班级幼儿数量越多,意味着保育工作越重。部分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导致班额超编,这一方面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会加重保育员的工作压力,影响保教质量。对于保育员来说,为了满足大班额幼儿的保育需要,其要全身心地投入保育工作中,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反思工作以及学习专业技能。

(二)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中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保育员所处的中系统是指影响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的各主要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微环境之间的联系较为积极,就会实现保育员专业发展最优化的目标。反之,则会阻碍保育员的专业化进程。保育员所处的中系统包含家长对幼儿施加的影响、家园互动情况以及幼儿园的组织氛围。

其一,家长对幼儿施加的影响会影响保育员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幼儿表现出较多的负面情绪,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问题,这会加大保育员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家长对保育员的消极态度影响幼儿,继而影响保育员工作的开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保育员的工作内容了解不够,不少家长认为保育员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负责管理幼儿的吃饭、午睡,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保育员根本就不是教育工作者。[11]家长对保育员的认知偏差会无意识地影响保育员在幼儿心中的威信,这会对保育员产生间接影响,降低其专业认同。

其二,良好的家园互动。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能够增强保育员开展工作的信心,激发保育员进行专业学习,反之,则对保育员的工作造成困扰,影响保育员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虽然家长常常主动与幼儿教师互动,但往往会忽略保育员的工作价值。由于保育员与幼儿联系密切,且比较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因此,保育员能够回答家长的疑问。但家长与保育员的沟通次数太少,交流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充分挖掘保育员的教育价值,这样会打击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保育员对自身的专业定位。[11]

其三,幼儿园的组织氛围影响保育员的专业发展。幼儿园组织氛围是一所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并影响其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系列内部心理特征。已有研究表明,民主、支持的组织氛围能增进教师的专业认同感;支持性、研究型的组织氛围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良好的组织氛围能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合作与学习的组织氛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及反思意识和能力。[12]尊重、民主、和谐、支持的组织氛围能够提高保育员的专业认同感。然而,组织氛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形成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氛围需要多因素共同作用,如相互信任、理解的幼儿园文化,有效的沟通制度以及园长卓越的领导等。

(三)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外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保育员所处的外系统是指保育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会对其专业化形成施加作用的外层环境。本文主要从幼儿园为保育员制订的相关制度分析保育员所处的外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其一,保育员管理制度包括工资管理制度和工作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影响保育员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保育员在保育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是建立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然而,据调查,保育员收入比较低。[13]工资待遇低影响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专业认同感。此外,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也是保育员要面临的挑战,不少保育员认为“下班时自己总是筋疲力尽”,这种状态极易让保育员产生职业倦怠,很难体会到工作的幸福感,降低保育员的职业认同水平。[13]

其二,保育员的专业化培养制度有待完善。幼儿园是为保育员专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持的主要阵地,可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保育员的教育能力。然而,如今幼儿园多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忽视幼儿教育方面。集体培训是促进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高效方式,对保育员的专业发展具有引领性,容易形成保育员学习共同体,培养保育员的集体荣誉感。但是,集体培训属于正式培训的一种,开展的频率并不高,并且在集体培训中保育员处于被动接受方,很难养成自主搜集信息、主动学习的习惯。保育员专业化的培养体系应该融入更多的方式,如互助小组法、个性化培养方案等,同时培训内容应涉及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

(四)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宏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宏系统是较为广泛的环境,本文从法律政策层面和社会文化观念层面分析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宏观环境。

其一,保育员专业化缺乏相关政策文件指导。目前,保育员专业成长主要依赖幼儿园的培养,因为缺乏相关专业发展的参考性与规范性文件,幼儿园也缺乏培养保育员的经验,所以各幼儿园培养出来的保育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虽然《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保育员等级评定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其并不能作为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纲领性与指导性文件,没有明确的政策引导,保育员专业化举步维艰。[2]

其二,由于对保育工作的认知偏差,人们往往认为保育员不是教育者,认为保育员的地位较低。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同等重要,尽管学者不断呼吁幼儿园重视保育工作,但保育工作始终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14]对保育的价值忽视以及在实践层面缺失合理的回应,使得保育员未能获得合理的福利待遇,这容易导致保育工作实践体系无法充分建构,尤其是保育员队伍建设。[15]这些因素阻碍了保育员的专业成长,影响保教工作质量。

三、结语与建议

在生态系统理论下,保育员专业化受不同层次环境系统与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保育员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受制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的作用。由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为破解保育员专业化中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整体把握、系统设计,同时抓住系统中的主要矛盾,重点出击。

(一)从整体上把握系统与问题的关系,明晰破解之道的可行性与效果显现的即时性

第一,微系统是直接作用于保育员专业化的环境系统,从微系统入手提升保育员专业能力的效果能即时显现出来,如园长对保育员以及保育工作持有正确的态度,能极大改善保育员在幼儿园的生存境况。第二,从保育员工作的宏系统出发,可完善法律政策,这在实践层面的可行性更大。而且,颁布相关政策文件能够指明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方向,完善保育工作的实践体系。因此,制订保育员专业化的指南性文件应该受到重视。第三,中系统主要影响保育员专业化的各个微系统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较复杂,需要逐个击破。第四,外系统对保育员专业化起到间接影响作用,不容易改变,在这一方面幼儿园需要实施长远的实践研究与行动计划。由此,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显现的即时性考虑,要提升保育员的专业水平,应该首先着力于微系统与宏系统的破解之道。

(二)从局部出发理清各个层面的职责分工

第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在明晰保育员专业化发展对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下,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制订可供保育员专业发展参考的指南性文件,回应保育工作的实践问题,构建规范且可操作的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专项拨款,用于保育员的教龄补贴、生活补贴等,弥补保育员的工资短板。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保育员专业化培训体系,以此助力保育员的专业化发展。[2]

第二,幼儿园要致力于解决外层制度问题。一是把好入园关卡,规范保育员的聘任制度。利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公平公正筛选出较为优秀的保育员,为建设高素质保育教师队伍提供保障。[16]二是树立保教并重的理念,特别是园长要重视保育工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保育员。三是建立多元化的保育员园本培养系统,完善入职培训与职后培训体系,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在培训内容上兼顾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培训方式上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小组培训相组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同步开展;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注重保育员在实践中形成个性化反思的能力;定期开展保教研讨会,培养保育员的保育研究能力等。四是完善保育员的管理制度,一方面逐步提高保育员的薪资待遇,定期对保育员工作进行评估,对表现优异的保育员予以奖励,另一方面避免重复、低效的工作,减轻保育员的工作强度。五是注重保教宣传,着力于家园合作。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入园等场合向家长宣传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结合的意义,让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产生新的认识,使家长能够尊重、支持保育员工作,增进与保育员的交流互动,以此改善阻碍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中观问题,并逐步推动保育员社会地位的提升。[2]

第三,幼儿教师要主动构建和谐互助的微环境。首先,教师应认可保育员也是教师,以亲切的态度与保育员交往。在保育员工作繁忙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主动予以理解和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其次,教师应给予保育员专业支持。保育员“教”的能力较为欠缺,在与幼儿沟通方式以及指导方式上还有待改进,对此,教师应与保育员形成专业帮扶关系,促进保育员的专业成长。

第四,保育员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身专业化的重塑。首先,正确定位自身的专业角色;其次,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具有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发挥自己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作用;最后,注重与教师、园长等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保育员专业化受到各个层次环境的影响,同时,这些环境也为摆脱目前保教困境提供了方向指导。基于此,各方面应运用系统思想,整体把握,根据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不同作用重点予以破解。[8]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专业化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