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小球“碰撞”出科学知识

2022-02-19陆佳音

教育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碰撞萱萱吹气

陆佳音

一次,我执教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相亲相爱的小球”。活动开始,我提出了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每个人用一根吸管对着两个小球的中间从上方往下吹气,看看两个小球会有什么现象?”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萱萱拿着吸管慢慢对准了两个小球的中间的位置,用力吹了一口气,惊讶地说:“老师,你看,小球吸在一起啦,怎么回事?”一旁的彦彦也大声地说:“我的也吸在一起啦,太有趣了!”“是吗?你们再试试看,小球是不是真的会抱在一起?”我在一旁淡定地说道。

萱萱把小球放回原来的位置,又试了一次,发现结果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一样,两个小球相亲相爱地抱在一起了。不一会儿,教室里的惊讶声此起彼伏,“瞧,我的两个小球也碰在一起了”“为什么我的两个小球会靠在一起呢?”……萱萱率先向我发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请萱萱把她的发现跟大家完整地讲述了一遍,接着问道:“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玩呀?”“要玩。”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孩子们根据实验要求,把小球分次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并向小球中间吹气。动作最快的洋洋说:“小球靠得近时,还是抱在一起的,但两个小球离得比较远时,位置没有变化。”我鼓励他:“可以再试试看,检验一下你刚才的发现,科学家们要尝试多次才能找到真正的结果哦。”于是,洋洋再一次投入实验。小天说道:“老师,我跟洋洋的实验结果一样。”随着做完实验的孩子越来越多,教室里充满了讨论实验结果的声音。

这时,萱萱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并问道:“老师,两个球不是应该被气吹开吗?怎么会抱在一起?”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神情,我放了一段“飛机起飞”的视频,和孩子们解释说,这个现象与气流和压强的作用相关。听完我的解释后,孩子们的眼神里“写满”了迷惑。面对孩子们茫然的神情,我既尴尬,又不知道该怎么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于是,我只能草草结束了整个活动。

基于近阶段孩子们对“弹力球”实验非常感兴趣,我们开展了“相亲相爱的小球”活动。活动过程中,孩子展现了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是明显可见的。操作过程结束,我通过播放“飞机起飞”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解释伯努利原理,努力回答孩子们的“为什么”。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反而逐渐消退,显得很迷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气流和压强等概念,使孩子了解活动原理的同时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为方便孩子理解原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选择源于生活的材料,该活动是否需要改变选材?

猜你喜欢

碰撞萱萱吹气
吹气龙
我家的多肉
乌云
你的脸像水蜜桃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为什么说大话叫吹牛?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当金牛座的父亲与汽车发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