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述扬琴在中国的流变

2022-02-19方元祎李芸

音乐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扬琴传人功用

方元祎 李芸

扬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可以追溯至明代,从起源地波斯传至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改进,它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关于扬琴在中国的流变,目前知网上对此有提及和论述的文章有一百余篇。这些文章都给探析扬琴在中国的流变带来了观点和说法,对扬琴艺术理论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扬琴作为一种外来的乐器,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磨合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曲种和乐种中重要的伴奏輔助乐器。据统计,目前与扬琴主题相关的学术期刊文章有2410篇,学位论文有603篇,其中大多集中在乐器的形制、乐器的改革、作品的分析、乐器的演奏技法、音乐的情感表达等。而关于扬琴在中国的流变主题相关的论著较少,学术期刊文章有3篇,笔者在对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和研究后,归纳其主要观点在扬琴的起源、乐器改革、演奏风格、音乐形态和文化功用。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归纳综述。

(一)扬琴源于外国说

在2000年《中国音乐》期刊发表的《扬琴起源诸说述评》中作者李向颖写到扬琴源于外国说主要有三种见解:一是源于欧洲说;二是源于南亚印度说;三是源于西亚说。

2002年10月作者蒙美嫩发表的《中国扬琴的发展和改革》一文中简要写到中国扬琴是世界扬琴的三大分支之一,扬琴传人中国后,历经300多年的弹奏与发展,逐步与中国民间音乐系统融合,并成为我国民间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弹拨乐器。

在《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一文中,作者姚佳欣叙述了扬琴从国外传入的观点:“扬琴在明末清初就已经通过海路一带传人中国,到了乾隆时期已经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

(二)扬琴源于中国说

中国起源说的观点最早出现于2000年,作者李向颖发表的《扬琴起源诸说述评》一文,其中提出了扬琴源于中国的观点,综其所述,可归纳为下述三种:第一,扬琴源于中国古代乐器“筑”说;第二,扬琴源于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卡农”说;第三,扬琴源于“扬州”说。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得知,在扬琴的起源的探究上,大部分学者赞同扬琴来源于国外的观点。

乐器的改革在于乐器的材质和形制。乐器形制的定义在《扬琴中国化研究》中有所提及,是指器物的外在形状和构造。作者杨佳在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详述了18-19世纪中国的扬琴风格,说明了扬琴的形制,在扬琴传入中国后其外貌特征的改变从梯形到扇面形。在扬琴的材质方面,琴槌的材质从木质到竹质,琴弦的材质从钢弦到铜弦。

扬琴在传人中国的四百多年间经历了发展和演化,此论点的阐述在作者贾晓莉的《扬琴》一文中可见。在乐器改革方面,作者指出:“中国的乐器制作家们不断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扬琴品种,如高低音扬琴、筝扬琴、转调扬琴以及电声扬琴等。”

在《扬琴的传人与流变探析》一文中,作者徐治论述了扬琴引入中国以后,其在形制、演奏特点、琴体、琴槌等方面的变化。在扬琴的形制方面,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民间乐师对扬琴进行的适当调整,使得扬琴能更好地融人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之中。其中一个表现在扬琴的琴体上,它的体形较小,音域较窄,而我国的民间乐手则通过加长琴体的方式,使扬琴便于弹奏五音性的乐曲。其次体现在琴槌上,欧洲的扬琴琴槌是木质的,缺少弹性,槌头是用毡进行包裹的。扬琴传入我国以后,琴槌在民间艺人改造下成为竹槌,竹子的特性使得中国扬琴的琴槌十分具有弹性,同时槌头上覆盖有一层橡胶皮,使得中国扬琴弹奏时与欧洲扬琴在音色方面大为不同。

在乐器的改革方面,作者李晨曦认为是在当前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影响下的形势所然,在其文章《扬琴在我国不同地域民间音乐中的流变考证——以广东、四川、内蒙古、新疆为例》中,他通过举例来论述。他认为扬琴在形制的改革上可以参考欧洲扬琴制造的经验。比如欧洲扬琴的制音器可以通过抬和踏来控制其制音的功用,制音器的运用充分满足了扬琴余音的可控性。他也发现最近几年,中国在扬琴装饰上也越来越重视,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审美装饰展现在琴体外观上。我国专家通过学习借鉴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比如李成文则在琴体受空气环境影响的原因上对扬琴的琴体进行创新,把原本木质的琴体换位了金属框架,从而解决跑音的问题。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到,扬琴在传人中国后一直在改进扬琴的形制设计、材质做工和演奏工具等,研制出了音色丰富、品种多样的扬琴。

在《扬琴的传人与流变探析》这篇文献中,作者徐治论述了扬琴在传人中国后其演奏风格的流变。扬琴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扬琴的四大流派——广东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和江南丝竹。

从以上文献观点可以得知,扬琴在中国的流变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地方的艺术流派,并且有着弹奏风格上的变化。《扬琴的传人与流变探析》一文对中国四大代表性扬琴流派在音乐风格、节奏旋律特征、演奏与音色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展现了扬琴传人中国后在演奏风格上的流变。

扬琴在传人中国后的流变也体现在音乐形态方面,《扬琴中国化研究》这篇文献中阐述了音乐形态的概念,并且分成两个时期来论述扬琴的音乐形态。扬琴在18世纪至20世纪的传统音乐形态有扬琴传统作品的曲目类型——传统曲目和来源于戏曲、曲艺的器乐曲牌及唱腔开头、连接等音乐素材,也有改编曲目、编创曲目。扬琴传统作品的结构类型是平衡和对称的,扬琴传统作品的演奏技法是击点成线。扬琴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音乐形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多样化。例如在体裁方面,扬琴音乐在继承传统连缀体、循环体等曲体结构的基础上,出现了组曲、叙事曲、协奏曲、幻想曲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在题材方面,20世纪50年代至今,扬琴音乐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创作了大量的扬琴独奏曲目。音色概念的多样化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些现代音乐如《双阙》《觅》等扬琴作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在扬琴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发展,吸收各地的民间音乐材料,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独奏曲目。

在文章《扬琴历史渊源与流变轨迹觅踪》中,作者毛清芳叙述了扬琴在传人中国后的流变特征:中国扬琴尽管其传统形制较小,音域仅一个半八度,多用于民间说唱、戏曲伴奏及参加民间器乐合奏,往昔鲜有独奏演出,通常只能演奏C、G、F、D四個宫调。但由于其便于携带,加之采用琴竹演奏,远比金属或木制棍片灵活多变,演奏技法也较为丰富,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普及程度较高。

作者杨佳在其论文《扬琴中国化研究》中叙述了扬琴在传人中国后在乐器文化功用方面的流变:至民国年间,扬琴在中国三百多年的变迁中,在各地民间曲种、乐种、剧种中较为广泛使用。从民间自娱自乐到有规模的职业化表演,成为一件具有民族符号象征的乐器。

首先,从克路士《中国志》所述的明朝嘉靖时期广州的民间习俗来看,“洋琴”作为一种表现中国传统习俗的重要手段,已经融入中国的传统民俗之中。用于民间说唱音乐的扬琴既发挥了敲击乐器和弹拨乐器的功用,同时作为伴奏乐器,在乐队中具有统领、指挥各乐器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扬琴不仅是民间乐人手中的器物,同时也逐渐被宫廷朝野中的达官贵族所关注,其功用主要发挥娱乐功用。并且明清时期外来扬琴已经成为象征国家民族标志的文化符号,扬琴见证了中国和琉球音乐文化交流的发展史实,以音乐对外交流的方式,发挥政治外交作用。同时,扬琴在生活民俗中的作用体现在扬琴参与到民间风俗中,作为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国民俗的一种文化符号。

由李阳撰写的《明末清初中国扬琴形成学说与流变轨迹探索》叙述了从乐器的社会功用方面来论述了扬琴在传人中国后的流变。作者阐述了扬琴在礼俗文化以及海外邦交中所体现的作用,即扬琴能够应用在中国各种礼乐场合中,成为国家文化符号作为礼物被赋予邦交功用。

如上文所述,扬琴在中国的流变主题相关的文献中,作者们对于扬琴的起源已经基本达成理论上的共识——扬琴起源于国外。扬琴在传人中国后的流变在乐器改革方面可以体现在扬琴的外貌特征从梯形到扇面形,使用的琴槌从木质到竹质。琴体增设了共鸣箱、琴码和琴弦,琴弦的材质从钢弦到铜弦。在乐器功用方面,扬琴在中国的流变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地方艺术流派。在音乐形态上展现为一是音乐形态、音色概念和扬琴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融合,二是扬琴的演奏技巧、表演形式方面。在乐器文化功用方面,扬琴在传人中国后逐渐融人民间音乐中,并且能够应用在礼乐场合中,也能成为国家的文化符号,被赋予邦交功用。

从发表的与扬琴在中国的流变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来看,它们涉及的研究领域还是比较宽泛的,在探讨扬琴艺术形式的同时,还探讨了扬琴的起源、乐器的制作改革、演奏形式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后面的研究中需要加强搜集总结有关于扬琴的传播路径、乐器形制、存在方式、音乐形态等相关的多种文献资料,例如从野史、诗文、方志等资料中去细致研究,并且要对扬琴在中国的流变进行更多元化的详细论述,这需要我们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探访去获得更为详实的现场资料,并从中得到更多的阐述论点和角度方向。

猜你喜欢

扬琴传人功用
宝宝所患的细菌性肺炎“传人”吗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虎鹤门身法八势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花朵的作用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功用遮阳篷
环球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