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对外汉字教学传播汉文化
——汉字字形与汉文化

2022-02-18张淑媛

传播力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甲骨文字形汉字

◎张淑媛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6150)

前言

埃及的图画文字、苏马利亚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如今前两种文字已被拼音文字所取代,只有中国的象形文字独存。从文化学角度看,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是一个活化石。

汉字作为意音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在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汉字文化的探索,要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文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汉字,尤其是古汉字,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从古汉字的字形上及其系统中可以窥见当时汉民族文化的一些样态,也可以探讨古代文化对汉字构形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从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古代制度、原始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字与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由母系社会形态到父系社会形态的过渡。这一文化变迁问题,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大约在甲骨文时代已经结束。①

(一)原始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形态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制。可以从姓的角度去得到考证,姓氏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在甲骨文中,“姓”从“女”从“生”,说明作为家族符号的“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说文·女部》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生。”②所谓“感天而生”,意为知母不知父。它清楚地说明了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是母系社会每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皇帝姬姓,炎帝姜姓,少昊嬴姓,禹舜姚姓,夏禹姒姓。

在甲骨文中,称今王为“王”,称先王为“毓”,卜辞有“出于五毓”③。“五毓”指商人或先王。“毓”,从母(或从女、从人),从(倒子之形),象产子时有水液之形,表示生育,这反映了女性部落首领在远古时代居统治地位。

(二)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形成一个以父权为中心的时代。在甲骨文中不少文字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如“男”字,《说文解字》云:“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④这样我们可以推测“男”字构形是在古代社会男子成为农业生产主力的时候,这正是父系氏族社会逐步建立的主要条件。与之相对应的“女”字,《说文解字》云:“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⑤甲骨文的“女”字是一个跪在地上,敛手屈身做行礼状的形象,活画出其柔弱而服从的地位。这反映了这两个字产生的时代,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分工和地位显然不同,那时男人渔猎耕田,成为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女人则只是主持家务,成为男人的附庸。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男尊女卑,连一些表示非礼行为或者带有贬义的字也强加了一个女旁。从“女”得义的汉字,《说文解字·女部》有文237字,重文13字,新附字7字,共计257字,其中有63字表示的是人的某些恶劣行为和品质的⑥。如:“妒,妇妒夫也。从女,户声。”⑦“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⑧“妄,乱也。从女,亡声。”⑨这说明上古社会男性占统治地位之后,妇女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人们(男人)在思想观念中,歧视妇女。身为一代圣贤的孔子也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片面之词。

二、汉字与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产,在世界上各个民族几乎都经历了由渔猎社会到农耕社会的进化过程。古汉字的结构积淀着中华民族远古时代所经历的种种生产方式。

(一)渔猎

捕鱼和狩猎是远古先民在进入农耕社会之前的主要生产方式,是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个时期的文字符号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同时也蕴含有当时社会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信息。

捕捞鱼、蚌等水生动物,是古代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捕鱼方法可能有手抓、箭射、尖棒扎刺等。到了新石器时期,捕鱼的方法更加进步,掌握了鱼镖叉鱼、网捕、钩钓等技术。“渔”在以捕鱼为中心的文化中,是一个核心话题。《说文·渔(输入法中找不到)部》云:“渔,捕鱼也。从鱼,从水。”⑩“从鱼从水”,意为与捕捞的对象和环境有关。《说文·鱼部》云:“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从属皆从鱼。”⑾是说“鱼”是水中生长的族类,同时,既能明白地说明了捕捞的对象“鱼”,又说明了捕捞对象的生存环境。

甲骨文中保留着大量飞禽走兽的字形,如虎、兔、鸟、凤等,同时捕猎飞禽走兽的方式也刻划在汉字字形中。而以狩猎为中心的汉字是“弓”和“矢”。“弓”是古人在猎取动物中与矢相匹配而“以近穷远”的武器之一。《说文·弓部》云:“弓,以近穷远。象形。古者挥作弓。凡弓之属皆从弓”。⑿“矢”是与“弓”向相配的获取远距离猎物的工具。《说文·矢部》云:“矢,弓弩矢也。从入,像镝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属皆从矢。”⒀矢字形上像矢锋。中间的像矢杆,下像矢栝,旁出像羽的弓弩的矢形。汉字是会意性质的符号,真正鲜活显现地反映弓矢之自然形貌的是“射”,《说文·弓部》云:“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⒁从字形上看,像以手拉着著矢弓弦而欲射。著矢之弓小篆讹化生身字,又、寸形近义通,今楷化作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关于“射”的占卜,还有射鹿、射狼的记载。如“射鹿,获一。”这些文字和记载都反映着我们汉族先民的田猎生活。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而中国的五谷之长为“黍”,《说文解字·黍部》云:“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凡黍之属皆从黍。”⒂象黍子之形,字形下部是根,上部为分散下垂的黍穗。黍是原始农业时期的重要弄作物。黍的生长周期短、抗旱、耐寒,并且气味很香。古人祭祀时,一定要献上黍子。尚待的统治者非常重视黍的种植和收获情况,在卜辞中甚至有商王亲子参加种黍收黍劳动的记载,而且当时祭祀的黍子要从商王种的黍子中选取。如:“壬寅卜宾贞;王往以众黍于”(黍,种黍)。春秋以后,稷、麦、禾等农作物的广泛种植,黍的地位降低了。

随着农作物种类的增多,其耕作方式和种植工具逐渐出现和丰富起来。拿耕作方式来说,甲骨文的“周”字象在田中密密播种的形象。字形中天字格内的点,即割穴下种,由于种子分布有序,“周”又有密、遍、匀的意思;由于种子分布有序,“周”又有挖刻的意思。金文中“周”与“田”通用,周人因善于农作而以“周”名族。

三、汉字与社会制度

(一)奴隶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私有制,生产资料丰富的一部分人逐渐成为奴隶主,另一部分人则成为奴隶。甲骨文的字形勾勒出鲜明的阶级压迫。如“隶”字在金文中呈以手拉禽畜尾巴之形,《说文解字》云:“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凡隶之属皆从隶。”⒃古代奴隶多穿有尾饰的衣服,手拉尾即追捕之意。此字由逮获引申为隶属、奴隶。

古汉字中所反映的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对立是惊人的。最大的奴隶主称为“王”。“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五年》)“臣”字呈竖立的“目”形,呈现奴隶俯身垂首的形象。“仆”字呈手捧粪箕倒垃圾之形,他代表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

(二)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是由原始时代的父系家长制为核心的血缘关系组织演变而来的。纵观整个历史,宗法制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华夏民族一直是以父系的血缘联结的,而若干出于同一男性祖先的家族又组成宗族。称高于父辈的本族先人为“祖”,《说文·示部》云:“始庙也。从示,且声。”⒄许慎认为,“祖”是一个合体形声字。初文为“且”,本无示旁。近来一些学者认为“且实牡器之象形。所谓牡器,意为男性生殖器。先民非常看重生育能力,并由此发展为对象征生育能力的生殖器的崇拜。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考古学家把这种象征牡器的灵物称之为“祖”。用牡器来表示祖先,反映了“祖先”概念和祖先崇拜的产生同父系氏族社会中父家长制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文字与原始艺术

(一)舞蹈

古汉字所反映的原始艺术形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舞蹈。舞蹈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部分,原始人用舞蹈表达对鬼神的信任、忠诚、崇敬、祈求、畏惧和迷茫的感情。《说文·舛部》云:“舞,乐也。用足相背,从舛,无声。”⒅在甲骨文中“舞”字上部是向上的口字,与兄、祝所从之形相同,表示开口而歌。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执牛尾跳舞,并且开口歌唱之形。

在原始社会,模仿猎物的舞蹈,是狩猎生产方式的需要。汉字的构形真实地记录了这一艺术形式,同时,一方面,衍化出一系列的舞蹈语汇,如后代传承的“打鸳鸯场”“双飞燕”“大鹏展翅”“虎跳”等;另一方面,衍化出一系列的舞蹈品种,如后人所见的狮舞、龙舞、鱼龙舞等⒆。汉字的字形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舞蹈艺术形象。

(二)文身

古代,人们在渔猎时往往在身上画出各种图案,称之为“文身”,是人类的一种较早的习俗,表现的是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幻想式的反映。甲骨文中的“文”,《说文解字》云:“文,错画像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⒇正像一个正面而立的人身上画有花纹之形。知其本义为文身,即以丹青文饰人的身体。

人类文身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追根溯源是信鬼神的先民对某些活动如外出打猎、捕鱼,对一些动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惧。后来,先民认为龙虽恶、虎虽毒,他们也不会伤其幼儿,于是在身上纹上鱼鳞状和猛兽图案以及后来的佛碣,既能把自己当成“龙儿”、“虎子”,又能求得神、佛的庇佑。

综上所述,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成分,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广阔背景下进行的。汉民族文化对汉字有着很强的渗透力,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汉字,制约着一些汉字的构形,从而使汉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每一个汉字都成为一定的文化镜像,或者说,一些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不该将汉字看作仅仅是记录汉语的工具,而应把它看作是一块认识汉民族进化史、社会史和精神生活、有待深入挖掘的文化化石,从而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历史中,在这块古老的东方土地上,积淀着深厚的中国文化。通过科学方法计导入汉文化的基本知识内容,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科学传播中国文化等方式来讲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诸多文化因素中可能只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下功夫将其凸显出来的文化和思想精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挖掘出它在促进和完善对外汉语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潜在价值,相信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巩固和提升高校作为面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申小龙. 汉民族古文字的文化历史解读 [N].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2: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

③黎辉亮. 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 [N].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第二期:2.

④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

⑤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8.

⑥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2.

⑦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0.

⑧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

⑨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0.

⑩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8.

⑾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5.

⑿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6.

⒀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0.

⒁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3.

⒂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47.

⒃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8.

⒄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7.

⒅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1.

⒆申小龙. 中国原始文化的结构化呈现-古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 [N]. 汉字文化,1994,2.

⒇姜军. 说文解字一本通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4.

猜你喜欢

甲骨文字形汉字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甲骨文“祸”字新证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三千年甲骨文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添一笔变个字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