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深度学习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以《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为例

2022-02-16姚连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6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

陈 静 姚连军

(1.铜陵市第四中学 2.铜陵市郊区教育局教研室 安徽铜陵 244000)

引言

语文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使命,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在推进章回体白话小说整本书阅读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立足文化视角,利用其体量庞大、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优势,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中借助教材、整合资源、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从此类小说的体式、结构、内容角度,去理解其被作者寄予的精神与寄托,引领学生多维思辨,进行深度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精髓的自觉意识,进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内省与再造。

美国学者艾德勒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划分为四种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根据这种理论,笔者把文化视角下指导学生对《儒林外史》进行整本书深度学习的学程设计分为三个层次——通读(基础阅读)、研读(检视阅读加分析阅读)和联读(主题阅读),分别对应让学生从低阶通读感知走向中阶研读理解,再通往高阶联读拓展,形成一个阶梯状的阅读思维框架。

一、通读开局,以人物形象分析引出对“士子与科举文化”的讽刺批判

概念的建立需要创设情境,规律的探寻需要创设问题,问题情境蕴含着语文知识的本质、联系与结构,能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小说阅读方法,是展开小说阅读学习的开端,也是通读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儒林外史》“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他通过描绘周进、范进、严贡生、严监生、匡超人、牛浦郎这些士林人士“群丑图”,细致描绘了一幅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戕害的生动画卷。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书中的“知识内容”,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学习任务”,是第一阶段通读的重难点。

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认识客观世界,生活在自己的语文现实中,在通读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现实,尽最大可能在多数学生的语文现实上,用学生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眼中的名著特别是古典章回体白话小说,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关联度和可行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备课和模拟推演。

为此,笔者设计了制作“《儒林外史》复习专刊”活动,通过摘录跟每个主人公有关的回目中的关键词,概括其主要的情节,如匡超人。

概括情节的任务完成后,笔者结合流行的及时交流软件微信,继续围绕匡超人设计了发布匡超人“替人考试”情节“朋友圈”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为匡超人设计微信头像,建立联系人群组,选择发布朋友圈的配图。朋友圈发布后,学生及时点评,从表情包到手势,从责骂到挖苦,也有的以友人口吻提出了担忧,希望他能及时悬崖勒马。在教师的引领下,问题情境的解决多维度且贴近现实,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匡超人的心路转变过程渐渐清晰起来,吴敬梓设计这个故事情节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

这样,基于深度学习的章回体白话小说阅读便是将以知识为主线的学习翻转改造为以问题为主线的学习。不经意间,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了小说“情节、人物、环境”这三要素和主题达成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这种方式阅读、理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方法。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评价、思辨、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激活,为进一步批判士人堕落背后的封建道德与政治文化制度因素做好铺垫。

二、研读进阶,以活动任务设计理解对“道德与政治文化”的徒劳挽救

吴敬梓是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他在书中批判的士林群丑所追寻的道德与政治文化并不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士志于道”,其核心是仁义。《儒林外史》展示的士林学子们道德败坏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吴敬梓对于现实的极大愤懑与不满。

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基础通读阶段的目标完成之后,就进入通过以检视和分析为手段的研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站在更高的思想维度,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潜藏在吴敬梓心中值得追寻的以“礼乐兵农”为核心的崇高的道德与政治文化,引导学生透过“礼乐兵农”理想的破灭看到现象背后是仁、义、礼、智、信的沦丧与流逝,更要深度理解这种对“道德与政治文化”的挽救注定是徒劳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晚期政治的腐朽与堕落。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吴敬梓身为那个时代的先进士人,虽然指出问题所在,但毕竟不能跳出时代局限性表示理解。

按照这一思路,笔者结合九年级下册学习的戏剧知识,设计了编写剧本和表演戏剧活动,让学生以书中人物的经历、言行举止为原型编写剧本情节,学习探究作者如何达到讽刺效果,并在剧本中艺术化处理加以体现,如严监生。

原文摘录艺术鉴赏剧本撰写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段场景描写运用到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描写的场景中,显示严监生因为点了两根灯芯而不肯咽气,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严监生极为吝啬的性格特点,讽刺效果极为明显,是中外文学史中“吝啬鬼”形象的典型代表之一。[时间]晚间[地点]严监生卧室[严监生]眉头紧锁,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颤颤巍巍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抖动地伸出两个指头。(赵氏出场)[赵氏]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快速走去挑掉一茎。)[严监生]点一点头,突然间手没了力气垂下,在床上一摊,登时就没了气。

探究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指导分小组展开剧本评价,按照意见完成剧本片段创作并现场表演。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

从人物形象分析到围绕人物形象进行剧本创作和表演,这是由静到动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从表象到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欢笑中走向深思,从片段聚焦走向对整本书的关注,指出这种非个案的吝啬贪婪、虚伪狡诈等现象批量在社会精英阶层中产生,绝不仅仅是疏于礼乐教化的原因所致,而是封建社会末期,当时社会道德与政治文化螺旋式下跌造就的社会整体精神的堕落,人被裹挟其中不能自拔,即使有像王冕、杜少卿、迟衡山、萧云仙这些被作者寄予厚望的具有正统儒家思想的先进士人,也终究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淹没。

从剧本编写到表演到评价到深思,这一环节的四项活动,使学生逐渐从形象感知走向内在思索,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彰显了结构化设计的递进内涵,让学生在书本与现实的互动中由浅入深地理解了事物的本质,也为下一步联读不同的作品,进而拓展对人性与人本文化的深度挖掘做好了铺垫。

三、联读提升,以思维深度融合打开对“人性与人本文化”的拓展深思

在《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强调要树立批判意识。这里的批判不仅仅是批评的意思,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时所坚持的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

经过通读和研读,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文本的情节与思想主旨,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封建社会的没落有了初步理解与认识,此时就要采取批判的思想进一步挖掘文本的“人性与人本文化”内涵,即不仅要关注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还要研究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最后还要学会联想——自己曾经阅读过哪些名著?与《儒林外史》有哪些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是纯属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如果是我身处其中会怎样?与我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反求诸己”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阅读成果联系起来,建立起“不同书目之间、书中内容和学生自身生活体验之间、书中内容和学生所处世界之间”这三个思维关联,进入诸定国所说的“同化、顺化信息——调整认知结构——分析辨别新问题——建构崭新的认知序列”思维认知领域。这一高阶认知过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与理解,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深度融合中打开新的思维领域。

为此,笔者设计了“书海泛舟”推介活动,对讽刺类文学名著进行类文比读。学生从栏目说明、版面设计到推介词撰写,全程自主完成。经过仔细查找、认真思考,学生通过联读、比读,运用情节梳理、群像分类、探究主题、质疑批判等阅读策略,查找到讽刺作品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作家们常常都会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来达成讽刺效果,小说主题也常常跟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等。

此时,“通读——研读——联读”三层阅读教学的大部分任务已经完成,笔者趁热打铁,在鞭挞这些丑恶现象的同时直击学生心灵,设计问题:如果是你,身处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都疯狂浸染于追逐名利的氛围中,该如何处理?有的学生会归纳为“社会命定论”,有的学生提出“自我沉沦论”,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充分讨论后,最终明确人性总有弱点,这种弱点处在不同的社会会有不同的显现形式,封建王朝通过科举制度像毒品一样毒害知识分子的人格,诱导他们撰写空洞的八股文攫取功名富贵,榨取他们的灵魂与进取心。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是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初心,应该是秉承“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念,应该是继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这种心性的锤炼,需要通过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更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思索,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滋润下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做到。

最后,笔者指导学生不能一味谴责书中士人的荒谬,要站在时空的角度去体验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在人生的意味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慈悲。在布置作业环节,笔者要求学生通过选取一个人物续写故事,指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实现“人性与人本文化”的进一步拓展深思。

从文化视角对《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进行深度思考,是提升初中语文深度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掌握了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对初中生未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进程不断深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不断进行名著专题化探究,依据学生语文现实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挖掘名著的深刻内涵,锤炼学生的感受力与思辨力,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积累、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
论《儒林外史》序跋的批评价值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儒林中的“美”与“丑”
《儒林外史》所见乐清士风与世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