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影视弹幕中的文化生产力与社会历史实践

2022-02-15张雪晶孙丹丹

电影评介 2022年15期
关键词:弹幕文本内容

张雪晶 孙丹丹

“弹幕”一词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出的像子弹一样从视频中间平行滚动的评论性字幕。在最初兴起弹幕文化的日本,这一词语最初与动画网站密切相关,众多喜欢在互联网上观看动画视频的观众以这一类似小说“夹批”①的形式进行文字吐槽;而在影视作品相对动画的文化影响力更加强势的中文语境中,弹幕的使用、流行与网络上的电影与电视剧集紧密相关,其中电视剧集中弹幕文化的生产力最为强大。随着众多弹幕网站实践参与者的剧增,弹幕从一种评论模式演进成一种网络文化,网络影视弹幕也开始具备独立于剧集本身的内容价值。

一、互文场域中的即时自主性文化生产行为

在当下,无主体、无中心的互联网间性思维已经深刻影响并改变了影视剧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视频行业革命性交互体验带动的强大文化生产力下,传统影视剧的放映与播出也在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背景下经历了广泛而深入的转型与重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弹幕”②功能与弹幕文化带来的巨大变革。虽然这项功能看似非常简单,只允许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以动态字幕的方式发送自己的评论,但它在自由而广阔的互联网文化生产空间中却不断被赋予新的功能与意义,最后甚至形成了独立于作品本身的文本群与弹幕文化。“弹幕在无形中构成了另一个即时的、全新的屏幕,并且覆盖于网剧屏幕之上。如今弹幕在网剧的拍摄、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很多网剧在开拍之初就非常注重‘弹幕思维,剧组会关心网民如何评论、吐槽,编剧也会根据网民的弹幕来更改剧情的下一步发展,可见,弹幕对网剧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1]“原作”③的声音与二次创作的声音产生了冲突,“原作”的作者不再是唯一的内容生产者,也无法再完全控制文本内容与作品意义的生产,这就引出了文本意义的互文性生产机制。

网络剧集弹幕与传统的电影电视评论相比,更加强调即时性和用户的强自主性特征。首先,彈幕功能的实现紧密依赖着视频播放的时间点,因此为本来独立于电影与电视剧集的作品评论增加了新的时间维度,使得弹幕内容与视听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弹幕网站出现前,用户对网络视频的评论只能在内容主体下方的评论区进行,对象指向内容整体,缺乏精确的评论针对性;如果想就特定的内容主体发表评论,评论者还需要在评论中主动引用相关内容,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方便,它不仅增加了用户的内容生产成本,而且也不适合多人讨论的集体创造氛围的形成。相比之下,弹幕剧集中的参与者可以就某一特定场景或画面有感而发,将被视频某一瞬间触动的感受定格在视频的精确时间点上,与视频内容共存甚至融合。例如在《闯关东》(张新建、孔笙,2008)中,山东人朱开山一家受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向广袤的东北黑土地走去。一家人登上船时,被扬起的船桨在特定的摄影机角度下,看起来特别像自拍杆。于是,弹幕里出现了“闯关东为什么要带自拍杆”的“吐槽”。如果在观看剧集时没有屏蔽弹幕,观众就能在看到视频内容的同时获取这位“吐槽者”在当下时间点对于视频内容的独特感受。尽管这个镜头只有短短几秒,这条在许多人看来都很有趣的弹幕却可以有效地让整个观剧体验更精彩、更有趣。船桨与自拍杆之间的相似性引发了一场愉快的文本活动,阅读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观影意义在文本活动中不断地自行生产,画面中的这一杆状物作为滑动的“能指”无止境地在互文场域中自由游动。

与此同时,弹幕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随着国内弹幕网站参与者的剧增与诸多传统视频平台内弹幕功能的上线和完善,弹幕从一种评论模式演进为一种网络文化,并在大量积极的文本生产参与中开始具备内容价值。当下大众流行文化中的许多流行词语的流行用法,最初都是在弹幕剧集的实践中兴起的。譬如,提示前方会有重要信息的“前方高能”或类似的“前方核能打击”“开头高能”;或表达对视频内容的赞赏,将其称作“宝藏”的“恭喜你发现了宝藏”以及其衍生的“恭喜我又发现了宝藏/怎么又是宝藏?”等,许多年轻人也会将自己喜爱的物品或人形容为“宝藏化妆品”“宝藏歌单”“宝藏男孩”等。在这样的文化风潮下,不少视频网站的使用者甚至养成了只看弹幕版剧集的观看习惯,这无疑是对弹幕文化最好的“背书”①。观众根据自身对内容的独特理解发送弹幕,并接受其他人发送的文本信息本身是一个动态实践的过程。怎样在集体语境中进行自我意见的合理表述、在文本空间中寻找新的意义生产都需要个人积极的思考。“包括对剧中角色和形象的讽刺、科普及影片分析、剧透等源文本衍生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合都使这些衍生的‘附加文本构成了‘原生文本的同构体。一条足够‘经典的弹幕内容可能随着原文本共同传播出去,这也凸显了电影观众的文化生产实践意义。”[2]事实上,弹幕已然成为独立于视频内容、并与原作具有同等意义的积极再创造。弹幕真正做到了在互联网思维下用户决定内容、用户创造内容的积极生产方式。

这样一来,许多经典影视作品也在弹幕的文化“再生产”模式中具有了新的意义。这种以用户为本的内容创造,拓宽了视频观看者的角色扮演,深化了其参与视频内容创作的程度,同时降低了网络内容供给者维护客户关系的成本。例如,在备受中外观众喜欢的电视剧《甄嬛传》(郑晓龙,2011)中,敬妃由于曾自述久居深宫,内心寂寞,宫墙里有几块砖她都数得清清楚楚,被弹幕戏称为“砖妃”;甄嬛在长街被齐妃喝令其侍女翠果掌嘴,弹幕对齐妃的台词“翠果,打烂她的嘴”进行了二次生产,衍生出了“翠嘴,打烂她的果”“翠嘴,果烂她的打”“翠打,果烂他的嘴”等版本;甄嬛生下双胞胎后众人商议着给女孩起名,提到了李商隐诗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最后给孩子起名“灵犀”,此时有弹幕令人啼笑皆非地点评“那就叫一点通吧”……这些结合了弹幕的剧集已经是完全独立于原作的新文本,而新文本的意义生产过程是用户通过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向自己喜好的方向重写原作的过程,也是作者由不在场到在场的显现不断强化的过程。无论影视剧集在情感上是否接受“互联网化”带来的体验改变,互联网思维对网络影视播放的影响业已形成,并必将深刻改变传统视频网站的功能定位,重塑影视剧集网络播放的价值模型。

二、亚文化领域中的社会文化实践

弹幕这一功能最早流行于日本著名ACG主题网站——Niconico,它经历了从亚文化向主流大众文化的迅速扩散,弹幕的内容也从原本的小面积受众向社会大众转变。由于大量涌现的弹幕效果非常壮观,弹幕在形式上的密集滚动也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一些爱好者发送的彩色图形弹幕在视觉效果上甚至可以说非常有景观性,于是一部分弹幕使用者便萌发出使用弹幕创作图形的念头。这样做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文化生产特征。这样的弹幕在专门的弹幕网站上较为常见,经常伴随较为小众或保留了亚文化特质的动画剧集出现,十分具有辨识度。一般用户习惯性地将其称为“神级弹幕”。这些需要较高网站等级或借助特殊工具才能发送的弹幕以内容与变化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文字、字母、符号,改变其颜色、排序和出现时间,而组成各式各样的画面,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区别于普通弹幕的高级弹幕mode7及其“升级版”mode8便是如此。mode7通过特定的播放器系统,使弹幕不再局限于字体字号、颜色、方向、定位变化和运动延迟。最早引入mode7的国内视频网站也直接将这一视频播放器系统搬过来,因此国内的弹幕网站也具备了发送特殊弹幕的条件,还在2011年专门针对这些高级弹幕设立了比赛——“蓝白合战”。在“蓝白合战”中,专门以弹幕为工具进行视频创作的“up主”即网站上的自媒体视频信息发布者在各视频中利用这些高级弹幕进行艺术加工,组成不同的图像,增添视频的观赏性和互动性,使得弹幕场景逐渐艺术化与专业化。

利用弹幕功能进行的群体“狂欢”式文本创作,与视频剪辑等二次创作一起生动地表明了“弹幕职人”的游戏心态和主动与主流文本拉开距离的态度。在花样弹幕的体验背后,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观众利用网络,在共享的文本场域中彼此进行互联、互动甚至类群体意识想象性构建的积极行为。在早期剧集中,高级弹幕主要有两种使用场景:第一种场景是制作片头曲或片尾曲的场景。例如在为动画剧集《鬼灭之刃》(外崎春雄、三宅将典、高桥祐马,2019~2022)片头曲《红莲华》制作的歌曲mv(或按照日本习惯称之为pv)——《[黑屏弹幕]-红莲華(弹幕版)》[3]中,弹幕发送者便配合音乐节奏和主题,不断地在黑色的背景上改变弹幕的各种形式,用几何图形配合动画文字,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在第二届“蓝白合战”开始前,B站对高级弹幕进行了改版,开放了更加高级的mode8。这是一种基于ActionScript语言的代码弹幕,使用难度高,但人们能够利用多帧静止画面来模拟曲线运动或是3D效果,将弹幕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这些字幕弹幕形式简明,内容精彩,垃圾信息少,用户对弹幕内容文化也存在高度认可,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表演性质。在观看弹幕作品的过程中,观众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群体中,并且通过弹幕达成与他人精神的节点连接。原本孤立的个体在这种连接中融入一个共同体团体中,获得被理解和被发现的满足感。第二种场景则是在动画剧集的高潮中伴随着强烈的集体观影情绪出现的。例如,Love Live!Super Star!(京极尚彦,2021)中被设定为中国偶像的角色唐可可在中国观众中获得了极高声誉。在剧中,唐可可因憧憬学院偶像只身来到日本,想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与她一起成为学院偶像。在第三集中,可可为了鼓励志同道合的朋友香音并得到学校的同意,在近郊的代代木学园偶像音乐节上全力演唱了Tiny Stars。在经历了被学校要求停止活動、失去信心、全场断电等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之后,两人进行唱跳表演的画面基本上被满屏的弹幕所覆盖,观众可以在其中看到超大号字的“恭喜发现宝藏!!!”与从画面的各个角度飘出的双语歌词字幕;当可可唱到“一望无际的漆黑夜空里,唯有缤纷如雨的流星”时,星星与破折线组成的“流星”符号从屏幕中划过;在可可回眸一笑时,带有应援支持意味的“kksk”“可可”等弹幕组成圆形,占据了大半个屏幕;两人唱至高潮部分,右下角的“可香”弹幕逐渐淡出并旋转;在可可的独唱部分,一大串由乱码组成的“可可脸”弹幕以文字图形的形式占满了整个屏幕。迥异于一般视频评论的沉浸式感染或移情,这些弹幕完全遮挡了动画原作的内容,追求的并非观众对原作的赞赏或参与,而是从观众或用户体验出发,并在用户之间传递、叠加而形成的集体共享性情绪。“合作共同体将是对契约以及基于契约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超越,它确立了一种合作理念,这种合作理念的根本就在于承认形式理性对于陌生人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又自觉地去寻求实质理性的支持。合作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基于实质理性的支持。”[4]在视频网站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习特殊弹幕的发送方式,或将复杂的乱码排列成一定图像,与其说是一种对视频内容的消费,不如更多地说是一种基予共同体认同产生的文化生产行为,具有情感宣泄与传达的应激性。

三、文化生产潮流的网络化历史变迁

在互联网上播放内容借助弹幕进行文化生产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间性文本,在观众即时发送的弹幕文本之间展开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及共同文化场域的共享。弹幕基于互联网上的内容生产空间展开,其中大部分弹幕由对集体存在想象与依赖的个体“贡献”,但它并不构成严格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或话语,而是与一场交流空间有限的集体观影更为相似。[5]弹幕网站就是通过一行行“前方高能”“恭喜你发现宝藏”“翠嘴,打烂她的果”“up主你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等内容实现了固定内容的虚拟共享;其中围绕“高级弹幕”的发送与讨论也更加彰显出观看弹幕者所携带的内在社交需求。弹幕网站、弹幕功能与弹幕文化的变迁显示出的正是一场互联网影响下的文化生产潮流变迁。

网络影视剧弹幕发展至今,在不同网站上依然存在差异化的表达形式。在优酷、爱奇艺等传统主流视频网站上,主要网站流量由高品质的电视剧和电影贡献,较为大众化的观众群体之间形成共同体的氛围也较差;而在较为小众的弹幕网站上,曾经较少的用户量与文化背景恰恰与较好的内容生产与品质控制机制相联系,产生弹幕视频这一新型的影像表达形式。这也是为何同样一部作品,在不同网站上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弹幕内容与文化氛围。只有在用户活跃且具有共同情感基础的情况下,才能生产为真正的“弹幕影视”。例如,电影《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西浦正记,2015)在弹幕网站中著名的“拜年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童年好友在其中一位名叫本间芽衣子的女孩意外身亡后逐渐分崩离析,他们在升入高中后为了完成芽衣子的心愿再次重聚。在全片的高潮中,芽衣子的幻影出现并一个接一个地呼喊出好友们的名字:仁太、铁道、集、鸣子、知利子……此时一条“给您拜年了”的弹幕出现,瞬间打破了原本催泪的情感氛围。如果在一般视频网站上看这部电影,观众会由于好友们的重聚热泪盈眶,在弹幕视频中则刚好相反。“拜年”弹幕巧妙地化用了中国电视拜年节目文本的独特性,以一种“春晚式风格”形成了与原文本刚好相反的、具有强烈诙谐感与感染力的传播效果。有学者认为,弹幕电影“是一种文本间性的综合,这种综合产生的弹幕电影的整体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这种间性文本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出现的,相反其背后蕴含了中国诗文评论的传统因子,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是吐槽文化、宅文化的变相延伸与显现。”[6]

结语

影视剧在拍摄完成上传至视频网站时,其本身的内容生产已经完成;但网络化的文化生产场域却打破了这层对作品的“封装”,令众声喧哗的网络用户可以以极高的自主性与参与度进入原本“神圣”的内容生产场域中;弹幕与弹幕、作品与作品之间甚至会在广阔的互文空间中形成自身的文本语境,文本空间里语言和语言之间不断产生作用,新的意义也在广阔的网络互文空间中不断涌现。如今,“弹幕”不止在互联网媒介的终端播放或放映方面引起了产品内容的转型,更在影视作品立项之初就以互联网思维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其中的内容。这说明弹幕文化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佐证了情感传播更为普遍的经济效益,它正在逐渐为主流文化接受和利用,成为影视剧宣传与营销的有效手段与新兴的媒介消费形式。

参考文献:

[1]蒲剑,赵梦然.电影产业中的互联网思维[ J ].当代电影,2014(06):21

[2]刘珅.从“旁观”到“参与”:论电影审美模式维度与层次的体验转变[ J ].电影评介,2021(04):62.

[3]艾像一阵风.[黑屏弹幕]-红莲華(弹幕版)[EB/OL].(2020-09-26)[2022-5-1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f4y1D7yQ?p=2&vd_source=6cea157f58908cb3c4011f81f331df33.

[4]張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1.

[5]王宜燕.阅听人研究实践转向理论初探[ J ].新闻学研究,2012(10):7.

[6]贺滟波.弹幕电影:作为间性文本的影像表达[ 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98.

①指在书籍、文稿的文字行间所写的批注。

②指的是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

③指的就是原漫画/小说的作者。

【作者简介】   张雪晶,女,吉林敦化人,吉林动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

孙丹丹,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文艺及其IP作品的艺术接受研究”(编号:JJKH20221192SK)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弹幕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