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荒诞喜剧电影的现实内涵及意义

2022-02-15赵晓蕾李敏

电影评介 2022年15期
关键词:龙套喜剧电影错位

赵晓蕾 李敏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改编自日本喜剧电影《魔幻时刻》,虽非原创,但在题材的选择、剧本的改编和剧情的设计上相较日版更加复杂。从喜剧电影的类别属性来讲,《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可以归類为“荒诞喜剧电影”。作为喜剧电影的一个分支,荒诞喜剧电影的幽默是“指向深层的自嘲的,而非嘲笑或者讽刺其他对象”[1]。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就恰好契合了这种幽默,其故事梗概是一个跑龙套的十八线小演员在别人的精心设计中,终于做了一回主角,扮演了一个杀手,但这一切并非是多年怀才不遇、一朝喜得贵人相助的人生喜剧,而是一场从头到尾的“骗局”。影片以看似荒诞无厘头的剧情设计,完成了“自嘲式”的幽默,它借由片中主角魏成功的经历表达了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世界观:看似一无是处的小人物缺少的不是他人的赏识,归根结底缺少的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因此,这样一部荒诞喜剧电影在“荒诞”之外便有了更深层的现实内涵和意义,这也是影片的“高级”之处。

一、错位与戏仿:对现实的一种反思

荒诞喜剧电影的“荒诞性”,除了表现在剧情的荒诞之外,也体现于荒诞的人物角色。错位与反差是诸多电影表现人物角色的荒诞性惯用的表达方式。“例如会有身份错位、认知错位、人物关系错位、现实与理想的错位等”[2]。这种错位与反差在增加影片的喜剧色彩之外,最终揭示的是人物现实的悲剧意味,影片中的人物越错位、越荒诞,就越能折射出现实的可悲可叹。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就是典型的运用人物角色的错位来表现荒诞性的荒诞喜剧电影。电影的核心人物魏成功,首先在名字上就是错位与荒诞的,叫“成功”的其实并不成功。作为一名龙套演员的他,不仅毫无名气,甚至毫无演技,常年挣扎在演艺圈的底层;其次是人物性格上的错位与反差,魏成功作为一名处处都“不成功”的十八线龙套演员对于自身却有着异常盲目的自信,他坚信自己一身才华,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演技超群。因此,在接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一号”的角色后,他也坚信这一切是靠他的实力赢来的“出头之日”,是遇到了伯乐;这种盲目乐观和自信的“阿Q精神”与人物实际上的“骗局”遭遇和自身能力欠缺所形成的反差,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荒诞性,也加深了人物的悲剧底色。观众在对魏成功这个小人物发出嘲笑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不由得会多出一分同情与怜悯,这种同情与怜悯继而会扩大到与之有着相同境况的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因此这种错位与反差也带动了人们对于现实的反思。人物角色的错位进一步体现在其与周边人的关系上:一个十八线演技拙劣的龙套演员,被一线女明星米兰点名来演一部电影的男一号,扮演一名技高人胆大的杀手,这名杀手要与黑帮大佬周旋,并用一把道具枪加自己淋漓极致的即兴发挥“折服”黑帮大佬。这其中,女明星和小龙套,真黑帮和假杀手等等构成了一种错位的人物关系,特别是站在全知视角的观众看到魏成功陷入的实际是一场“骗局”,而魏成功本身却沉浸于当“男一号”。魏成功被明星米兰和导演米勒“骗”,却又通过自己的表演“骗”过了黑帮老大,这种真假之间的错位与反差,在增加人物角色的荒诞感和剧情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开怀一笑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的反思。影片借助这种人物角色及与周边关系的错位反差,表达的是现实的荒凉与无奈,诠释的主旨是:荒诞喜剧电影披着喜剧的“外衣”,但其内核实则是悲剧。

除了错位反差之外,本部影片还大量采用“戏仿”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影片的荒诞的色彩。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从片名到经典桥段,都充满了诸多对人类影史上经典电影的戏仿解构,如《教父》《雨中曲》和意大利西部片“镖客”三部曲。这些“戏仿”也并非简单的向经典致敬,其出现不仅体现了导演的巧妙心思,每一处“戏仿”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比如魏成功模仿《教父》的桥段,是在车上模仿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的说话语调,他甚至还抱来了一只猫,将《教父》中的“名场面”还原得很到位。这一方面表现出他沉浸于“杀手”这个主角的欢欣雀跃,另一方面也讽刺了他对于自己拙劣演技的自我憔悴,同时这一行为也与其作为演员的夸张甚至有点癫狂的性格相契合。从更深的层面上看,这何尝不是在告诉现实中的演员:没有一次成功是偶然的,哪怕是日常的自我陶醉与模仿,不也正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吗?《雨中曲》的还原同样含义深刻,这个桥段出现在魏成功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主角后其父母前往探班时,一段唱跳将一位长期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突然迎来人生高光时刻的志得意满表现得淋漓极致,不仅与《雨中曲》原片的这段剧情在精髓上相契合,也更加让人看到了现实中魏成功这种小人物的心酸。总的来讲,“戏仿”虽然是一种影片表现手段,增加了这部喜剧电影的笑料和荒诞色彩,但根本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这些“戏仿”的出现恰恰展现了魏成功这个不成功的龙套演员日常对于演戏的痴迷和坚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痴迷与坚持,他最终才能够从荒诞的剧情中走出,在知道自己“被骗”之后,还能勇于面对现实。

二、荒诞形式与深刻内涵的交融

某种程度上,“荒诞”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范畴。因此,在存在主义哲学的界定之下,荒诞喜剧电影“与其说是喜剧,毋宁说是悲剧”[3]。从这个角度讲,一部喜剧电影,如果只是从剧情设置、人物塑造、语言台词等方面运用技巧“抖包袱”①,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笑料惹来观众一番捧腹大笑,这并非真正的好的喜剧电影。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应该是在惹人发笑中能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的深思,甚至让人们在影片人物身上找到共鸣。从这一点上讲,《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荒诞喜剧电影,它让观众在哄堂大笑中能够找到现实的共鸣,勾连出更多关于现实的启发与思考,让“荒诞”与“喜剧”的内涵和意义都得到了升华。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辛酸历程。以小人物为切入点,讲小人物的奋斗史,是电影市场比较青睐的题材,在人类影史上也诞生了诸多此类经典影片。与过去以正剧为主不同,近几年反映小人物奋斗史的影片多以喜剧的形式出现,如《一出喜剧》《无名之辈》《两只老虎》以及“开心麻花”系列喜剧电影,都是以戏谑、荒诞的形式来展现一个小人物的人生经历。这也正是现代荒诞喜剧电影的一大显著特点,即更加倾向于表现现实中的“一般人”,乃至是比一般人还要差的人,以此类人由逆境转为顺境的一个“逆袭”过程,来表现一个圆满的结局,以迎合普通大众对于“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脱离了此种既定“潜规则”,在该部影片中,平凡的“小人物”最终也并没有逆袭,魏成功这个十八线龙套演员在走出“骗局”之后,并没有从此一举成名、走上演员职业生涯的巅峰,摆在他面前的依然是惨淡的现实:没有戏约,演技不被认可,与一线明星相隔十万八千里,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主角”。影片并没有让魏成功成功,并没有给他设定人生逆袭的喜剧剧情,因此,影片只是停留在了类型上的“喜剧”,却在结尾处依然回落到了悲剧的实质。这也正是影片不同于其他荒诞喜剧电影的高明之处,“大团圆”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不圆满、有缺憾才是现实的常态。电影用魏成功并不成功的结局揭开了现实的残酷,它告诉世人:努力、奋斗未必能带来成功。但同时,影片又借助魏成功的话告诉人们,即便不成功又如何?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即便成不了电影的主角,但依然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让观众从头笑到尾之外,能够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的思考,能够让观众在魏成功这个小人物身上找到情感的共鸣,这才是一部荒诞喜剧电影在“荒诞”之上应有的“题中之意”。

此外,影片在通过荒诞的形式表达深刻的主旨和立意之外,在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上,也同样可以在笑料百出中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的深思。比如影片的灵魂人物魏成功,对于这个小龙套演员的刻画,影片采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與传统喜剧电影中对“丑角”的刻画方式相似;从人物外形上来看,魏成功其貌不扬,甚至有“丑角”一样滑稽幽默,再辅之以逗趣的语言和夸张的形体动作,魏成功的喜剧形象便异常饱满地树立了起来。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上更独具匠心的是赋予了人物“龙套演员”的身份设定。在这个设定之下,魏成功在影片中扮演“杀手”时各种近乎癫狂的表演就有了更加合理的荒诞性,而其作为一名常年跑龙套的小演员在成为“主演”后的亢奋和对自身演技的盲目自信,也让影片的荒诞色彩有了现实的合理性。这种现实的合理性还在于,我们从魏成功这个人物身上,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荒诞”的正能量。纵然其演技拙劣夸张却又盲目自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那份痴迷让人动容,甚至他对梦想的付出也让人敬佩。比如,魏成功被“骗”去扮演杀手要同意大利黑帮谈生意,明星米兰和导演米勒要对魏成功进行意大利语培训,但没想到魏成功不仅会意大利语,而且流利到了可以当口语翻译的程度,原来他平常非常喜欢看意大利影片,因此看了大量相关影片,不仅学习了表演艺术,也学了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这个桥段虽然看起来荒诞不经,却也印证了一句真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哪怕这个机会是个“骗局”。可以说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大笑之余,无论是从立意上还是人物刻画上,都带给了人们情感的共鸣和对现实的冷静思考,这才是荒诞喜剧更大的意义所在。

三、表意实践:影像与现实的互文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的文学和影视创作领域诞生了一个新的流派,或者叫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荒诞现实主义”。[4]所谓“荒诞现实主义”可以理解为,这类作品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虽然是“荒诞”的,甚至是“离谱”的,其展现的内容和情节也基本是假设性的,“但它所讲述的故事,从其最基本的情势来看,仍是‘反映现实的”。当然,荒诞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对于现实和历史的这种反映,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严肃重写,而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夸张与变形,但这依然不能否认其在“荒诞”“夸张”背后对于现实的深层的映射。深入研究自2015年至今的多部荒诞喜剧电影,不难发现其中或多或少都有对现实的映射,但这种映射大多体现在剧情之后的思考,从表现形式上来说,这种映射是含蓄、隐喻的。如《西虹市首富》,从剧情上来看,整部影片可以说与现实“离经背道”,但它又对诸如股市等诸多社会现象进行了映射,但这种映射在观众的理解层面来说,并非直观的,它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才能读懂其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对现实的映射上则比较直接,用戏里戏外对照的方式构建起了对现实的映射。所谓戏里戏外对照,一方面,在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设计和整体架构上,它本身就是一出“戏中戏”,电影中的魏成功在人物设定上是一名不成功的龙套演员,在明星米兰和导演米勒的精心“布局”下,他陷入“骗局”扮演了一名杀手,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的“戏仿”桥段,这就让整部影片的“戏中戏”风格更加鲜明突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深层的,扮演杀手的演员魏成功与扮演魏成功的演员魏翔之间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巧合:魏成功是龙套演员,魏翔也演了多年的配角;“杀手”是魏成功演的第一个主角,魏成功也是魏翔饰演的第一个主角。这种人物与角色上的巧妙重合,形成了一种“戏中戏”的有趣结构,这种有趣的戏剧结构却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最严肃而又扎实的背景和立足点,构成了戏里戏外的双关,增加了角色和剧情的说服力,让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发出一声大笑,而是在笑过之后若有所思。在影片营造的这种角色与人物之间的内外“双关”情境中,观众极易被带入影片剧情,并与人物角色产生更大的共鸣,一种“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感怀油然而生,继而生出更多对于人性和现实社会的思考,由此影片也完成了由荒诞喜剧向严肃悲剧的升华。

除此之外,影片的制作团队还借助片尾的“彩蛋”将这种戏里戏外的对照运用到了极致。片尾的“彩蛋”中,龙套演员魏成功又或者是配角演员魏翔,一边哭一边致谢观众和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这一出“戏外戏”可谓戳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但它的高级之处在于并非为了煽情而煽情,而是同样让观众跟随人物与角色自然而然地从戏里走到了戏外,带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观影感受。到“彩蛋”部分,影片带给我们更多关于现实的思考,特别是从演员魏翔的身上,片尾那句“成功和未成功只差一次”的道理得到了最完美的注解。魏翔可以说非常成功地扮演了不成功的魏成功。魏翔出色的演技将魏成功这个龙套演员“怀才不遇”的盲目自信、成为主演后的欣喜若狂、沉浸于角色时的夸张、梦想破灭时的茫然无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让整个角色和整部架空现实的影片都充满了说服力,由此也赢得了观众对于角色和演员的认同。“彩蛋”之外,影片的主题曲《天才白痴梦》也再一次深化了这种戏里戏外的对照,“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的歌词,既是在唱魏成功,也是在唱做了二十多年配角的演员魏翔,仿佛也是在唱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每一个人。演员魏翔和他扮演的演员魏成功,用戏里戏外对照的方式构建了我们每个人的现实,让我们在嘲笑魏成功的同时也在内心产生了一种自嘲,这就再次回归到了荒诞喜剧电影“自嘲式”的幽默,提升了影片的思想性。

综上所述,《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集合了荒诞喜剧电影所擅长的多种经典元素,用戏里戏外的对照拉近了观众与现实的距离。影片实则通过戏谑荒诞的表达方式诠释了一个严肃的主旨,讽刺了现实,也鼓舞了现实中的人,因而整部影片也具备了思想的力量感与厚重感。

结语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尽管因为时空的架空在个别剧情上显得悬浮和有失逻辑的合理,但整部影片在总体剧情的设计、人物角色的设计上都形成了一种戏里戏外的双重情境,用荒诞夸张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让影片产生了类似于周星驰喜剧电影那种反讽现实的意味。褪去“荒诞”的外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底色是对现实的严肃映射,带给人们的是对自我的反思、对梦想的坚持和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具有非常深刻而积极的现实内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盖琪.在虚无中自嘲: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 J ].当代电影,2019(07):28-32.

[2]李月波.《无名之辈》:荒诞主义与现实的错位与和解[ J ].视听,2021(05):98-99.

[3]刘宇清.荒诞喜剧:学理的定义与实践的类型[ J ].当代电影,2019(07):24-27.

[4]刘志荣.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 J ].东吴学术,2012(01):51-67.

【作者简介】 赵晓蕾,女,山东聊城人,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电影学,融媒体报道研究;李 敏,女,山东枣庄人,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电影学,电影批评研究。

猜你喜欢

龙套喜剧电影错位
有趣的错位摄影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龙套熬成“咖”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动作喜剧电影周
“错位教育”要不得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