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消积汤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2-02-15丁占林

光明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消积血细胞外周血

丁占林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手术可对早期病灶进行有效切除,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以防止复发。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等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化疗方法,其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进而抑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其单一疗法在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不佳,同时化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较多,机体耐受力减弱,影响化疗效果[1]。中医认为癌症是一种久存在患者体内的邪气,可对患者脏腑功能造成损伤,中医著作《女科撮要》认为“乳岩属肝脾二脏郁怒,气血耗损”,而血瘀、气滞、痰凝等均为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病理产物。而化疗、手术等可进一步损伤机体正气,损及脾胃,致使脾不运化,机体正气亏虚,因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当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健脾益气、化痰消积为基本治疗准则[2,3]。健脾消积汤主要成分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消积、扶正固本的功效[4,5],目前临床关于健脾消积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健脾消积汤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21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7.83±4.36)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4±0.13)年;绝经前患病31例,绝经后患病29例;病理类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27例、乳头状癌21例。观察组年龄23~66岁,平均(48.21±4.5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9±0.15)年;绝经前患病32例,绝经后患病38例;病理类型: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乳头状癌23例。2组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获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癌中西医诊断标准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者;单侧病变者;初次发病或未发生转移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无其他恶性肿瘤者;无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无内分泌功能障碍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法国Aventis Pharma S.A.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39,0.5 ml∶20 mg)、表柔比星(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36,5 ml∶10 mg)进行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第1 d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表柔比星50 mg/m2。化疗期间给予患者止吐、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消积汤(陈皮8 g,蛇莓、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英各12 g,枳壳、白术各15 g,黄芪25 g,太子参、薏苡仁各30 g)进行治疗,以水煎服,100 ml/次,2次/d。2组均治疗6周。

1.4.2 观察指标①血细胞。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Hb)水平。②免疫功能。血液采集同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③欧洲癌症研究组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卡氏功能评分(KPS)。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QLQ-C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KPS评分对患者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机体健康状态越好,越能耐受化疗带来的不良作用。④安全性。治疗期间,对2组WBC减少、Hb减少、PLT减少、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细胞比较治疗6周后,2组外周血WBC、PLT、Hb水平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细胞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治疗6周后,对照组外周血CD4+水平及CD4+/CD8+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外周血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例,

2.3 2组患者QLQ-C30、KPS评分比较治疗6周后,2组QLQ-C30评分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QLQ-C30、KPS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WBC减少、Hb减少、PLT减少、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7%、3.33%、6.67%、6.67%、3.33%、38.33%,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23.33%、26.67%、26.67%、21.67%、63.33%,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例,%)

3 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各类癌症发病率的20%以上,同时其病死率占女性癌症病死率的14%[8]。临床对于Ⅰ~Ⅲ期的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同时辅以术后化疗降低肿瘤细胞的复发率或转移率,多西紫杉醇属于紫杉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表柔比星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其可直接直接嵌入脱氧核酸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信使核糖核酸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此外,其还可通过抑制拓朴异构酶Ⅱ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化疗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也会对患者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使得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机体化疗耐受力影响较大,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9-11]。相关研究[12]结果显示,中医药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

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于乳岩范畴,其病因在于患者正气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肝脾郁结,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成岩证,病机在于患者脉络不畅、肝郁气滞、血瘀内阻,术后阴液耗伤、正气亏虚,加之化疗损伤气血、脾胃,而化疗药物的使用可加重患者正气亏虚症状,致使气血进一步亏损,加重患者病情。因此中医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当以调节妇女任冲失调、补气固本为主[13]。健脾消积汤中,白英、蛇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抗癌消肿;枳壳行气消食;陈皮、薏苡仁消食和胃、增进食欲;太子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茯苓健脾祛湿、运化水谷,全方共奏益气和血、健脾和胃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观察组QLQ-C30、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健脾消积汤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WBC、PLT、Hb是机体重要的血细胞,CD4+、CD8+是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可对机体血细胞及免疫细胞造成损伤,使其水平异常,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观察组外周血WBC、PLT、Hb、CD4+水平及CD4+/CD8+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期间,观察组WBC减少、Hb减少、PLT减少、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健脾消积汤可有效维持乳腺癌术后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代药理研究[15]结果显示,白术中的甘露聚糖AM-3、太子参中的太子参环肽有免疫增强作用;白术中的苍术酮具有抗肿瘤、促造血、保护胃肠功能,避免肝损伤等作用,可有效维持乳腺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缓解化疗以引起的血细胞降低及肠胃功能、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黄芪中的黄芪甲苷、黄芪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中的车叶草苷酸、鸡屎藤次苷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造血功能的作用,蛇莓中的甲氧基去氢胆固醇、低聚缩合鞣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因此健脾消积汤可有效维持乳腺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血细胞水平,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健脾消积汤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血细胞和免疫功能受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维持和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时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消积血细胞外周血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蛭岩消积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养正消积方剂治疗恶性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