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绝经后妇女诊断骨质疏松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

2022-02-15彭松林王尚王振民龙灿玲唐菀泽贺小琴陈高扬

骨科 2022年1期
关键词:成骨外周血骨质疏松症

彭松林 王尚 王振民 龙灿玲 唐菀泽 贺小琴 陈高扬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复杂、多因素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发病人群集中在绝经后女性[1]。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给病人带来了全身骨痛、骨折、身高变矮等痛苦和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2-3]。因为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的隐匿性,往往是病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入院治疗才得以发现。因此,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受诸如局部和全身激素、遗传调节剂和生活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4]。近几年来,作为疾病分子标记物和潜在药物靶点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已有研究表明lncRNA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密切关联,在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5-7]。此外,已有研究报道指出lncRNA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分化[8-10],说明lncRNA在骨质疏松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拟从lncRNA层面分析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绝经后妇女外周血中lncRNA 的差异表达并检测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作为诊断骨质疏松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55~70 岁;②绝经后女性;③无影响骨代谢药物史;④无其他炎性疾病及外伤。

排除标准:①肿瘤;②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疾病;③肝肾功能异常;④严重心脏疾病;⑤糖尿病;⑥严重胃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长期腹泻、便秘;⑦严重自免疫型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⑧正在服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或近3 个月曾服用此类激素;⑨近一个月服用抗生素。

二、研究对象

收集2019年全年在本院体检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射线骨密度扫描结果,选取30例骨密度T值≥-1 SD妇女纳入骨量正常组(30例),30例T值≤-2.5 SD 的妇女为骨质疏松组,建立临床样品库。经病人知情同意后抽取部分外周血,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PBMC中lncRNA的表达。

三、试剂和设备

BD-10mL EDTA 真空管采血管(沈阳宝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RNA提取试剂盒(湖南艾科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lncRNA 文库构建和测序(深圳市华大基因,中国);逆转录试剂盒(湖南艾科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成骨诱导液(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h-BMSCs 培养基(Gibco,美国);胎牛血清(Gibco,美国);核酸检测仪nanodrop2000[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美国];高速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美国];qPCR 仪[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美国]。

四、研究方法

(一)外周血中lncRNA相对表达水平的检测

取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外周血PBMC,严格按照RNA 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提取总RNA,nanodrop2000检测RNA 浓度,琼脂糖凝胶检测RNA完整性以及基因组污染情况。利用Qubit2.0 RNA检测试剂盒对Total RNA精确定量,以确定文库构建所加入Total RNA 的量。根据VAHTS TM Stranded mRNA-seq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试剂盒构建lncRNA 文库并扩增,上机高通量测序分析差异lncRNA。

(二)PCR 检测外周血PBMC 中差异表达lnc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取PBMC 细胞,使用Trizol 提取细胞总RNA,检测其浓度与纯度,将总RNA 反转录为cDNA。反转录条件:37 ℃15 min,85 ℃5 s,4 ℃30 min。然后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 进行检测,结果以GAPDH 为内参,采用2-ΔΔCt相对定量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引物序列见表1。

(三)h-BMSCs的培养及成骨诱导

h-BMSCs 购自于ATCC 细胞库,使用的培养基为α-MEM,内含10%胎牛血清与抗生素(青霉素100 U/mL 和链霉素100 μg/mL),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h-BMSCs细胞以5×104个/皿接种于六孔板,待细胞铺满板底约60%时(记为成骨诱导第0天),换成骨诱导液培养。成骨诱导开始后每2 d换液,分批次共诱导培养3、7、14 d。换液时弃原成骨诱导液,然后配置新鲜的成骨诱导液,以每孔2.5 mL加入六孔板中,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

(四)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效果

将h-BMSCs接种在24孔板中,分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基培养,成骨诱导组换成骨诱导液培养14 d 后,4%多聚甲醛固定,按照茜素红染液说明书进行染色操作,检测细胞成骨效果。

(五)qPCR 检测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将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h-BMSCs 细胞(0、3、7、14 d)加入RNA 提取试剂-Trizol。RNA 提取和逆转录方法同研究方法(二),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 的表达。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信息

(六)qPCR检测差异表达的lncRNA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

提取0、3、7、14 d 的h-BMSCs 细胞的RNA 并按照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将RNA 反转录为cDNA,最后把其作为模板通过qPCR 检测差异lncRNA 的表达水平,内参基因为GAPDH,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完成引物设计和合成,序列见表1。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IBM 公司,美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外周血中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

热图显示,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外周血PBMC 细胞中存在15 个差异表达的lncRNA(P<0.05)(图1),其中NONHSAT005760.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

图1 外周血中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

二、外周血PBMC 中NONHSAT00-5760.2 的相对表达水平

qPCR检测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病人外周血中NONHSAT005760.2 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图2)。

图2 NONHSAT005760.2在临床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

三、茜素红染色结果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

在h-BMSCs 成骨诱导14 d 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OCN、OPN 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图3),同时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钙沉积明显,基因和形态学结果均表明成骨诱导成功(图4)。

图3 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与0 d比较,*P<0.05)

图4 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结果 a:对照组,×40;b:成骨诱导组,×40;c:对照组,×100;d:成骨诱导组,×100

四、NONHSAT005760.2在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qPCR检测结果显示NONHSAT005760.2的表达在h-BMSCs 成骨分化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图5),表明NONHSAT005760.2 的表达与成骨呈负相关。

图5 成骨分化过程中lncRNA NONHSAT005760.2的相对表达情况(与0 d比较,*P<0.05)

讨 论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本被认为是“转录噪音”的lncRNA 逐渐被证实在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 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个核苷酸,但不能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其主要作用为信号分子,具有作为生物标记物的潜能,且能调控基因转录。lncRNAs 作为复杂有机体分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待开发潜力。lncRNAs 通常比mRNAs 的表达水平低,其表达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可用于特定疾病的预测和诊断。越来越多研究发现,lncRNAs几乎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每一个阶段[11-13]。

目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遗传、雌激素、营养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发病机制是雌激素缺乏导致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破骨细胞功能活跃,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凋亡,从而使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骨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成比例地减少[14]。另外,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 受体、Ⅰ型胶原和转化因子-β等基因多态性也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15]。

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症病人以绝经后女性居多,其发病隐匿,经常是病人在骨折发生后做手术时才知道患有骨质疏松,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绝经后女性外周血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寻找骨质疏松相关的早期标志物,以期为临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关于非编码RNA 近些年来才展开对其功能的研究[16],其中lncRNA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7],在多种疾病中均被发现异常表达,但是其具体是通过何种机制如何发挥功能的,目前还处于一个相对空白的阶段。lncRNA的异常表达,增多或者减少,均提示癌症进展的一些阶段,甚至可以预测早期癌症治疗的疗效[17]。然而,当前骨质疏松症lncRNA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芯片技术以及qPCR方法,低通量和小样本量进行局部研究。随着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lncRNA测序技术在该领域研究中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优势。在骨质疏松领域,目前有报道发现lncRNA 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8]。本研究发现NONHSAT005760.2 在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外周血中明显高表达,同时在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低表达,表明其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的指标。提示lncRNA NONHSAT005760.2有希望成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lncRNA NONHSAT005760.2 与骨质疏松症的具体作用通路和下游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NONHSAT005760.2 的下游通路和对成骨的具体作用机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成骨外周血骨质疏松症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成骨分化对骨代谢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miR-44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