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辅助头孢甲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2022-02-15杨卫振李雪艳郭晓丽赵陈祎陈维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苏打头孢脓肿

高 明,杨卫振,李雪艳,郭晓丽,赵陈祎,陈维一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务处,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北 保定 071000)

阑尾周围脓肿为急性阑尾炎的常见并发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为急性阑尾炎的4%~10%,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致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死亡[1]。目前,临床多以保守治疗方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头孢甲肟为常用药物,可抗感染,但因脓肿壁较厚,易导致药物难以达到局部有效浓度,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2]。中医学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属于“肠痈”范畴,治疗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3]。大黄外用可清血热、破血瘀、消肿毒,但中药大黄外敷辅助头孢甲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尚未完全明确[4]。本研究分析中药外敷辅助头孢甲肟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恢复情况及血液指标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7~54岁,平均(40.57±1.14)岁;体温37~41 ℃,平均(38.49±0.37)℃,病程3~16 d,平均(9.87±1.02)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8~55岁,平均(40.70±1.10)岁;体温37~41℃,平均(38.51±0.39)℃,病程3~17 d,平均(9.90±1.01)d。2组性别、年龄、体温、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5]中阑尾周围脓肿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腹部B超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确诊者;2)病程3 d及3 d以上者;3)无手术治疗史,且入组前2个月内无免疫药物治疗史者;4)无其他急慢性感染者。

1.3 排除标准

1)伴弥漫性腹膜炎,需急诊手术治疗者;2)伴全身脓毒血症者;3)伴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或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4)伴回盲部肿瘤者;5)过敏体质或对外敷中药过敏者等。

1.4 方法

对照组予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海南天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05,1.0 g)静脉滴注,每次2 g,每日2次,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外敷。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制作方法:取大黄苏打片(南宁康诺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50020499,每片含碳酸氢钠0.15 g,大黄0.15 g)60片,研成粉末状,以白醋调成糊状,以2层纱布包裹制成药包,加压外敷于压痛处,3 d更换1次。2组均治疗6 d。2组治疗期间若脓肿未见明显缩小可予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治疗。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拟定。显效,超声提示包块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腹部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好转,超声提示包块较治疗前缩小,血常规出现好转,腹部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或轻微,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脓毒血症表现。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2 脓肿消退所用时间 经腹部B超或CT检查,记录2组脓肿消退60%、80%及完全消退的时间。

1.5.3 治疗费用及恢复情况 记录2组治疗费用,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恢复进食及住院时间。

1.5.4 血液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2组外周静脉血3 mL,以流式细胞仪(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ytonova 2050)检测2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另取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1,15 min),得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50) 例

2.2 2组脓肿消退所用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脓肿消退所用时间比较(± s,n = 50) d

表2 2组脓肿消退所用时间比较(± s,n = 50)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消退60% 消退80% 完全消退观察组 4.13±0.67# 8.03±0.50# 15.73±0.63#对照组 7.37±1.21 10.68±1.65 18.91±0.79

2.3 2组治疗费用及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费用及恢复情况比较(± s,n = 50)

表3 2组治疗费用及恢复情况比较(± s,n = 5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治疗费用/万元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h 腹痛消失时间/d 恢复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0.89±0.28# 62.50±9.15# 7.40±1.20# 3.18±0.34# 8.21±0.65#对照组 1.40±0.31 82.47±9.96 10.66±1.31 5.16±0.52 12.39±1.49

2.4 2组治疗前后NEUT%、WBC及血清CRP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NEUT%、WBC及血清CRP指标变化比较(± s,n = 50)

表4 2组治疗前后NEUT%、WBC及血清CRP指标变化比较(± s,n =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EUT% WBC/(×109·L-1) CRP/(mg·L-1)观察组 治疗前 87.02±4.75 16.95±2.77 186.60±9.68治疗后 47.36±2.13#△ 5.33±1.31#△ 6.28±2.26#△对照组 治疗前 87.00±4.69 17.14±2.72 185.96±9.69治疗后 52.15±3.60# 8.57±2.12# 15.05±3.23#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为阑尾穿孔或化脓后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所致,目前尚无规范性治疗方案[7-9]。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操作困难,且易造成肠管破裂或破坏腹腔防御功能,诱发肠瘘、腹腔脓肿、肠黏连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0-12]。西医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多为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头孢甲肟为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杀菌、抗炎作用显著,但其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多存在住院时间长、症状易反复等问题[13]。

中医学认为,气滞血瘀为阑尾周围脓肿的主要病理基础,正气盛衰、热邪轻重为其病情演变的关键[14-15]。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饱食后急剧奔走可致肠道运化失司,均可导致湿热内蕴,蕴湿可生热,瘀滞可化热,而湿热邪毒内结肠腑,使湿热搏结,热腐相搏,进一步导致气血凝滞,故本病的治疗应着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16-17]。本研究在头孢甲肟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大黄可泻有形之实、祛瘀通便,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之效,有助于促进热毒随大便排出体外;白醋可引药入肝,有理气、行水之效,有助于改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临床症状[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恢复进食、住院时间及脓肿消退60%、80%、完全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中药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头孢甲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促进机体恢复,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疗效显著。

炎症反应与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破坏自身防御机制,导致NEUT%、WBC、CRP等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及因子水平异常升高[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NEUT%、WBC及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可有效控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病情进展。现代药理研究[20-21]指出,大黄含游离蒽醌,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大黄中的大黄素可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助于加速机体自我修复。本研究将白醋与大黄苏打片共用,可发挥协同配伍作用,大黄苏打片粉末与白醋混合可产生CO2发挥发泡剂的作用,有助于产生更小的药物颗粒促进机体吸收,且大黄苏打片中的碳酸氢钠可中和部分醋酸,减少皮肤的刺激,发挥抑制脓肿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自制大黄苏打片药包外敷辅助头孢甲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而促进机体恢复,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苏打头孢脓肿
介入超声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头孢不能混着用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这个世界大概有这样一种感情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