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耀辉 叱咤拍场的“80后”藏瓷大家

2022-02-15余一

收藏·拍卖 2022年1期
关键词:江楼器物藏家

余一

几年前就在收藏圈、拍卖圈中听闻过“阅江楼”江氏兄弟的江湖传奇;在2021年年初的广州敬和“敬阅——阅江楼旧藏”无底价瓷器专场上亦见识过其让人惊艳无比的收藏实力,却一直未得机会晤面。年终岁末,终于有机会成为众多慕名前往者之一,见到了这位叱咤拍场的“80后”年轻老将、“阅江楼”主人江耀辉先生(小江)。

广州明清瓷器大行“阅江楼”坐落于广州沙面的一片古建筑群中。走进阅江楼,古器雅物罗布其间,一股古朴雅致、优雅宁静的气息迎面而来。

阅江楼的“小江”传奇

自1999年跟随亲戚来到广州摆摊以来,从荔湾古玩城开设的第一家古玩店“珍粹阁”,到如今业内赫赫有名的阅江楼——江氏兄弟20多年来在收藏圈打拼的精彩故事,可能七天七夜都说不完。

但对江耀辉而言,真正影响他人生抉择的是其命里“领路人”“师父”,也是他后来的合作伙伴,香港知名的古董经纪人余济森先生(曾身任刘銮雄、庄绍绥等多位收藏大家的艺术顾问)。余先生曾带他出入拍卖行数十次,而“因为师父很忙,不会每件器物都看,但拍卖时又很爱提问。万一回答不上来,会很尴尬”。这种即兴的现场考学,“逼”着江耀辉必须对每一件器物了如指掌,眼力就是在这样的“高压”下练出来的。

“東西看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收藏脉络,慢慢地,在看到一件藏品时,很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关于它的认知。工艺、釉色、画工……有时候只是看一眼照片,就能大概看个‘八九不离十’。”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拿到图录到拍卖预展,江耀辉无时无刻不在做功课,从查询相关的馆藏、出版,到了解之前的上拍情况……入门即高配,日复一日的“功夫锻炼”培养出他对好器物极高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

这段经历也让江耀辉从古玩城走出来,真正进入收藏领域。“80后”敢闯敢拼的天性也逐渐显露——他开始频繁地去世界各地看拍卖会和收古瓷器。凭靠天生对瓷器的敏锐触觉及多年实战经验,江耀辉逐渐在古董收藏圈声名鹊起,并常与苏富比、佳士得、邦汉斯、保利、嘉德等诸多拍行合作,藏品也多次成为拍卖封面拍品。

十年如一日研究体系打造

阅江楼二楼右拐尽头是江耀辉的私人书房,一摞摞如砖头般厚重的书籍,从天花板直连地面,堆满了一整排大书架子,里面各大博物馆、拍卖行图录等书稿卷册精良盈沛、羡煞同好。其中一套《东洋陶瓷大观》,系目前最完备的以国外重要博物馆所藏东方陶瓷为内容的文献巨著,这是江耀辉当年花费近30万元购入的。

“当年我的很多同行们在古玩城赚大钱的时候,都买车买楼,我的钱全买书了。”江耀辉与儿子的一次对话让身边朋友记忆尤深。在那个几百万元能买几套房的年代,愿意花几百万元买书的人,在行业内也是凤毛麟角。10多年下来,江耀辉几乎把书中的每件瓷器都烂熟于心。

“凡属阅江楼出品,必是臻品”,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而阅江楼最为行业津津乐道的便是“捡漏”故事:一只青花五孔瓶,2016年在丹麦约700万元人民币购入,2018年在北京大羿拍卖以2000多万元出手;一只乾隆的官窑贯耳瓶,200万元从日本背回来,2013年在香港拍出将近700万元……

不少人将他的成功归于运气与时势,其间更遭遇一些同行“打枪”。面对质疑,江耀辉从不废话,广征博引,以20多年的阅览数据,告诉人们每件器物的来源和记载。至于捡漏或“吃药”,自有分说。

在官窑行家里,江耀辉一直是个“异类”,买东西并不总按常理出牌,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体。不少同行会按照当下流行的标准下手,比如利润空间很稳定的官窑,但江耀辉最爱买也最敢买那些“没见过”的东西,购买的第一标准竟是讲感觉。

仅凭直觉就能在千万物件中挑出极品,背后是无数次的资料翻阅,与几乎日日持续到深夜的交流讨论。“看对了眼,拍照上手,回来第一时间冲到书房做背调研究——把这件东西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搞清楚,一待就是好几天。”这就是江耀辉的日常。如果不是十年如一日养成的知识系统和20多年来无数次的过手实战,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断一件器物的真假和级别?

阅江楼的员工跟我们说:“江总清楚地知道每一本书的位置,随时可以告诉你哪件器物在哪本书的哪一页。”

唯有日日之功,才能造就审美直觉这四个字。

真正的收藏经得起市场考验

在收藏这个圈子,不少人端着藏家的范儿,认为“收藏不是买卖,不是生意;一旦卖东西,藏家就成了行家”。

但在整个采访中,江耀辉毫不避讳地谈及藏品买卖。在他看来,真正的收藏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

“齐白石在画画的时候已经明码标价了,你能否定他是艺术家吗?你说这个藏品如何稀缺,那只是个人认可,把它推向市场试试,市场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再比如,你今年花10万元买入一件器物,10年之后拍卖公司是否愿意接手?是原价还是加10倍价格、或是打5折?一场拍卖,每件拍品都是征集回来的,哪件东西上封面绝对不是某个人说了算。一定是因为拍卖公司做好了上百件拍品的调研后,这件器物才因其在学术、艺术等多方面具有代表性被挑出来。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会卖也是藏家的功课之一,打通收藏的源头活水,一边赚取收益才能一边玩下去。“如果死守着长年积累下的藏品,从不转手,那20年前与20年后,阅江楼玩的还是同一批东西。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买了半辈子,手里依然全是普品,艺术品位也没有精进,今天人们也不可能知道阅江楼的存在。”

近20多年来,江耀辉一直在锻炼自己挖掘冷门项的潜力。确实,在收藏界,“捡漏”和“淘宝”永远充满吸引力,但对于眼光独到、熟悉市场的藏家来说,“捡漏”不是期待一夜暴富,而是吸纳那些还没有被市场充分肯定的珍品,重新梳理和挖掘它的价值。如此既能创造收益,也能检验自己的市场嗅觉,还能不断提升锻炼鉴赏力。

一直身在市场一线的他如何看待目前瓷器市场的变化?

“第一,市场越来越专业了,价格体系也已经很清晰透明;第二,随着拍卖公司的大量数据、相关资料书籍和博物馆的开放,拍场捡漏的机会微乎其微,以前那种低价买入,随后立刻高价出手的几率很少了。现在入手时更多需要看未来5年、10年的变化。”

江耀辉在各大拍场不停做着很“俗”的买卖,同时又关起门来做着很雅的研究。一件东西到手,他能一直看5、6个小时,真正与器物融为一体。这种反差或许就是他的魅力,很真实。

阅江楼在2019年进行重新升级打造,更名“阅江楼艺术馆·茶肆”。正如大家所见,今天的阅江楼既是古玩店,也是私人博物馆,还是一间茶肆。空间陈列大多都是阅江楼收藏的古董老件,佛像、瓷器、字画、石木雕刻种种古玩器物各显气象。这是江耀辉迈出艺术共享愿景的关键一步。

“没有人能拥有所有美物,阅江楼的初衷是希望以茶为媒介,与喜欢古陶瓷的朋友交流,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接触古瓷。比如器物的鉴赏交流、古玩知识的分享、空间美学的共享……器物应该融入空间和真实生活,与人产生真正的互动,而不是被束之高阁。”

缕缕茶烟升腾,想起在采访前,我们本以为阅江楼是个高冷的私人收藏馆。一番接触后发现,你可以在文物建筑里吃茶的同时,品味感受古董瓷器里的艺术美学与厚度,还可以相邀对坐,与主人闲话古今。终于明白,为何这个与众不同的瓷器艺术馆,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各路追求艺术、典藏和茶饮的有缘者前往。

(编辑/余彩霞)

猜你喜欢

江楼器物藏家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阅江楼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填一填
江楼夕望招客(节选)
江楼旧感
器物之心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