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终盘点系列

2022-02-15千寻梳子步摇

收藏·拍卖 2022年1期
关键词:考古艺术家艺术

千寻 梳子 步摇

《唐宫夜宴》出圈

关键词:“国潮”兴起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一支大气恢弘的《唐宫夜宴》一夜之间成为覆盖各大社交平台的顶流,随后《洛神水赋》《芙蓉池》《祈》《龙门金刚》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各个都是爆款,在中原低调了许久的河南卫视也一跃成为观众心目中国风国潮类节目的标杆,河南博物院也成了郑州最热的“打卡地”。

河南卫视一系列“爆款”节目呈现了三样东西——国宝、国风、国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进行深度融合的“国潮”的兴起,不仅是一种文化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波澜壮阔的国潮里,河南卫视不是孤浪一朵。

NFT席卷整个艺术圈

关键词:NFT元年

2021年2月25日,在拍卖巨头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一件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6025万美元的惊天价格落槌。自此后,NFT渗透到艺术各个环节,先有Beeple一举进入在世艺术家第三高价,后有孙宇晨花1050万美元买微信头像……但也有翻车事件,村上隆上拍的108件NFT作品临门一脚撤拍。对于NFT是否为另一场“郁金香泡沫”,业界在纷纷欲试的同时也在质疑。

毫无疑问,2021年是加密艺术(NFT)的元年,从各大画廊、美术馆到国际拍卖行,NFT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对于艺术领域来说,NFT确实拓展了艺术的边界,还改变了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的艺术权益分配模式。随着人类对数字资产所有权和产权的需求不断上升和发展,2022年我们将亲身见证更多借由NFT发生的革命实验。

各国海外文物回归案例不断

关键词:大势所趋

自2021年4月起,德国向尼日利亚归还古贝宁王国青铜器的消息就在文博圈就掀起了一场关于文物归还的热烈讨论,后續不断有文物归还案例发生。

流失国外的文物要回归祖国,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多国联合追索收效甚微的原因。当然,既然现在有博物馆可以迈出第一步,我们也总算看到希望了,毕竟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把文物归还原属国是迟早的事。

东京奥运会的人头气球

关键词:文化差异

2021年7月16日,“你被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大脸吓到了吗?”话题占据微博热搜榜。隔日,东京举行了名为“搬运幸福之旅”的展览,展览上有一个叫做“Mocco”的巨型木偶,继“人头气球”后,又一个令网友惊异的艺术作品。开幕式、闭幕式上一系列的舞蹈表演也被网友评论“艺术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

其实,这种审美取向来自于日本独特的文化特性——物哀美,“丧到极致就是美”。不得不说,要看懂这些极具日本元素的表演,还是有一定欣赏门槛的。

泉州“宋元商贸中心”

申遗成功

关键词:非遗活化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提交大会审议正式获得通过,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再添一颗璀璨明珠,共有56项世界遗产。

泉州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历经千年,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护,活化利用。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赋予这些遗存新的活力,也给泉州带来新的机遇。

阿富汗文物命运惹世界担忧

关键词:人类共同遗产

2021年8月,武装组织塔利班重掌阿富汗的控制权,让世界为之震惊。随着阿富汗局势突变,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一度关闭,甚至有传闻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宝藏遭遇抢劫。随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官方社交账号上,用波斯语和英语发布了一条公告。该公告恳请包括安保机构、各种国际机构、塔利班等相关人员,不要破坏文物或者盗卖文物。

不得不感叹,“生”在阿富汗的文物是何其无辜,只因这块土地太过特殊,它们自古以来就见证了阿富汗遭受多方争夺的历史,也不经意地烙上各大文明的碰撞印记。

艺术深圳人气、购买力火爆

关键词:大湾区艺术市场

2021年9月12日,为期四天的“2021艺术深圳”圆满落幕,累计入场超过6万人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万人次的藏家、媒体、艺术从业者、专业观众,及社会公众参与,大湾区艺术市场概念也被媒体多次提起。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特殊的地理位置,辐射的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生态,所以业内业外都对深圳有了更多期待。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深圳极有可能成为继北京、香港、上海后的当代艺术市场的热点城市。

500克黄金制1000粒米扔黄浦江

关键词:社会责任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一场“行为艺术”引起了轩然大波。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纯金大米,然后将它们一粒一粒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各个角落,艺术家表示想通过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这一举动却将他推上风口浪尖,因为这些米粒按照金价计算等于20多万元人民币!有网友质疑:这场行为艺术本身就是浪费。

杨烨炘表示,如果只是用金米粒做展览,那它就只是个比喻,观众看完就忘了,不会引起关注和反思,大米比黄金更有价值,把浪费的过程给表现出来让人们真实看到,把大米扔掉就如同将黄金扔掉,这样才会敲响警钟。

整个艺术圈的人都去上海了!

关键词:重拾信心

2021年11月,即便在疫情之下,也丝毫不影响大上海的热闹,各大博览会、画廊美术馆展览接踵而至。比如西岸艺博会,75%的画廊返场率、60%的国际画廊、半成的巴塞尔一线画廊重合率,显然它已成为国际画廊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首选登陆地之一,也足见上海这个市场的强大吸附力。

在近两年疫情中国际活动与实际交流的减少趋势下,2021年上海的表现确实提振了市场的信心。除了人气、购买力,还有很多值得我们2022年进一步关注的趋势与新现象:青年艺术家价格系数飙升、年轻藏家群体愈发壮大、海外年轻艺术家迅速登陆、与西方艺术家同场竞技的中国艺术家整体作品数量上相对较少……

北京成立“三区”叠加

的艺术中心

关键词:全新行业模式

2021年10月23日,在2021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上传出两大信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贸易平台、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宣布建成和正式投入运营。

有着三区叠加优势(保税区、综保区、自贸区)的博乐德艺术中心,一系列配套服务将让所有入驻的机构画廊、古董商不再有任何的顾虑和担忧,也会在未来形成一个新的艺术生态闭环,从保税入关、协助出关展览展示、艺术品包装运输仓储、拍卖,到藏家与机构之间的交流等一系列服务,为行业开辟了一个全新模式。

这样的模式让我们不出国门,就能看到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知名古董机构、国际画廊,国际各大美术馆或是博物馆的精品;同时,还能解决中国文物回流的问题,也能把海外好展览引进来,让中国好展览走出去。

北京永乐推出

内地首个NFT专场

关键词:NFT内地开花

2021年5月22日,永乐拍卖推出国内首场线下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全场总成交额为483万元,成交率93.33%。随后,各家拍卖行相继试水,NFT加密艺术似乎有种在内地市场遍地开花的节奏。

NFT最有操作意义的是那些艺术家还在世的当代艺术作品,由此看NFT在高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作为十分有限。此外,藏家接受NFT的观念也需要时日。他们最初购买艺术品的目的是为了放在家里悬挂、摆设,或者对照名作观赏、学习和临摹,而NFT将艺术品仅呈现在电脑和手机屏幕上,人们对艺术品的装饰、学习的需求就不易实现了。因此,未来内地形成NFT加密艺术市场的规模化交易的难度很大。

“富艺斯×保利”跨地区联拍

关键词:抱团求变

2021年6月,富艺斯与保利拍卖“再续前缘”,联袂呈献“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和设计”北京、香港两地双城拍卖,此专场实现拍品全部售出的“白手套”战绩。11月,富艺斯与保利拍卖再三度联手,以总成交额6.7亿港元圆满收官。

富艺斯与保利,来自东西方两家拍卖行在后疫情时代,资源共享,共辟市场,确实创下联手服务藏家的典范案例。在艺术品交易和拍卖模式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拍卖机构也在经营策略上求新求变。从联手以来几场拍卖创造的成绩来看,市场对这种抱团模式很买账,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业界开启了艺术资源的一种崭新整合方式,探索出二级市场的更多可能。

“周杰倫×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

关键词:明星带货

2021年6月18日晚,一场万众期待、由音乐界传奇及艺术收藏家周杰伦客席策展的当代艺术晚拍“周杰伦 x 苏富比”在香港苏富比开拍,46件拍品全部顺利成交,喜获白手套。尝到甜头的苏富比随后即宣布与王家卫破天荒合作拍卖专场“王家卫 x 苏富比 | 现代艺术传奇联乘”。

在现有的拍卖场次品类中求新求变,邀请明星藏家打造有代表性又具话题度的主题专场拍卖,同时在拍品选择中加入对同时代艺术家的优先考量,这是拍卖行释放的市场信号。利用巨星的号召力引来圈外非艺术收藏者的关注,既打破艺术收藏高高在上的固有观念,也收获了热爆网络的话题讨论和超越预期的成交金额,收藏的魅力也自然随着明星效应辐射至年轻一代。但吸引的这个“圈外人”,是否最终能成为拍卖行的买家,就有待来日验证了。

华艺国际“民国名家及文人瓷专场”

关键词:首次独立“成团”

2021年6月初,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拍特别推出“百年薪火——民国名家及文人瓷专场”。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品种,如浅绛彩瓷、新粉彩瓷等。特别是当时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创作的粉彩瓷,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艺术个性很强的作品,成为民国瓷器的一大亮点。

2021年年拍卖市场,明清瓷是绝对的主流,为数不多的民国粉彩瓷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选择趋势。民国粉彩瓷以往并不怎么被藏家看好,但随着近年来收藏市场的繁荣,民国瓷器的市场价位不断上升,其中又以民国粉彩瓷最为突出,甚至一些精品超过晚清官窑的市价。目前我们发现已经有不少投资者把眼光投向民国粉彩瓷。

富艺斯《女力艺视》

线上展售会

关键词:女性艺术家

2021年9月7日-28日,富艺斯推出了《女力艺视》(Sweet Jane in Fields of Daisies)线上展售会,精选19位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值得关注的新晋女性艺术家创作。此专场虽为线上销售,却获得行业内外众多关注。

202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都掀起了一股对新晋女艺术家作品的抢购热潮,女艺术家不断创下高价纪录,其迅猛的升值速度将许多男艺术家都甩在身后。

很显然,女性艺术家群体正在获得更多关注,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身体、情感、社会、审美、历史等各个方面,也通过多样的途径如装置、视频、摄影、综合材料等,塑造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成为艺术拍卖圈的一轮绝美风景。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纸上作品”专场

关键词:“大家”小作

2021年11月13日,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纸上作品”专场拍卖中,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埃贡·席勒等一批艺术大家的纸上小作品值得留意。

近年,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纸上作品在全球艺术市场愈加受到关注,比如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上,一幅名为《熊的头部》的达芬奇画作以885.75万英镑的高价售出,而这幅熊头是画在一张7x7cm小纸片上。

纸上作品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看到大师灵光一现的瞬间,以及艺术家是如何一步步准备,将自己的想法落到实处的。因此纸上作品同时具有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另外,纸上作品被认为是新藏家入门的最佳通道,因为纸上作品的价格门槛要比同一艺术家的油画、雕塑作品等低一个等级,犯错成本也相对低。

内地首个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

关键词:西方大师作品试水

2021年11月28日,中国嘉德首次推出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斩获白手套。其中,克劳德·莫奈博物馆级“睡莲”系列翘楚之作《睡莲池与玫瑰》以1.541亿元成交。无独有偶,在北京永乐2021秋拍上,巴尔蒂斯的最后一幅完整油畫《镜子里的猫III》以1.6675亿元成交,成功刷新巴尔蒂斯个人最高价纪录,同时也刷新了内地最贵西方艺术品纪录。

2021年,西方艺术大师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拍场,无疑是拍卖行的一次试水和对国内藏家购买力的一场检验。在艺术品交易越来越全球化的语境里,中国拍卖市场引入西方艺术是水到渠成。其实,放眼全球艺术拍卖,在西方艺术专场上并不缺少中国买家。中国藏家的购买范围也越来越多元化。

北京保利“中国新绘画”

升级为夜场

关键词:“70后”全盘上扬

2021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首次设立“中国新绘画专题夜场”,此夜场所涵盖的“70后”艺术家正是市场热点中的热点,2021年“70后”艺术家得到了全球艺术市场的重点关注,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保利等在香港地区拍卖中都逐渐增加中国“70后”艺术家面孔,内地拍卖行也逐步设置聚焦“70后”的专场拍卖。

全盘上扬的“70后”艺术家势必推动当代艺术市场洗牌,从拍场数据来看,他们的价格离天花板的高度还远着呢,2021年年突破6000万元成交的黄宇兴不就给大家打开了想象空间吗?

中贸圣佳

“稀有天空陨石专场”

关键词:陨石收藏

2021年中贸圣佳春拍,举办了国内首场专门的陨石拍卖会,本场焦点拍品橄榄陨石立方体,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115万元成交,成为内地拍卖市场最贵陨石。而到了秋拍,陨石专场再度精彩呈现。

其实,欧美国家研究及收藏陨石达上百年,佳士得、苏富比等各大拍卖行每年都有定期的拍卖。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这些来自外太空的访客也逐渐得到了收藏界的青睐,陨石收藏在国内可谓方兴未艾。

上海明轩“一间屋”

全新亮相

关键词:“沉浸式”专场

2021年12月30日,“一间屋”专场重现沪上秋拍,再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一间屋”将征集的书画、古董、当代艺术等置于一间雅室展出,在这里,它们除了是藏品,也是陈设,更是生活日常。“一间屋”模式自2015年首次推出以来,就成为圈内的一道养眼的风景,它将艺术品融入现代生活美学,又能重现古时文人雅士的理想家园,也是今天高净值人群享受艺术生活的标本。

三星堆上新,霸屏热搜

关键词:惊世文物

2021年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因连拆六个盲盒发布重大考古新发现,频频登热搜!9月9日,三星堆再上新一批惊世文物,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目前三星堆多个挖掘坑新提取近万件文物,还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实证古蜀人已经开始使用丝绸,这在此前的三星堆考古中从未出现过。

除了掀起全民“考古热”,三星堆还形成“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考古发掘新模式,这种集全国之力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考古模式乃国内首创。此外,再次出土大量与中原文化和长江中下游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也以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

山西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

关键词:生活方式的再现

2021年年4月前后,山西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以出土最萌文物(5件猫爪形金饰)与发现周代女性化妆品盒两次登上热搜榜。作为连续两年入选“十大考古新闻”的北白鹅墓地,此次最重要的收获是出土了近50件有铭文的铜器,内容共计有16篇之多。在M3、M5和M6出土铜器铭文中发现了“中氏”“匽姬”“太保匽仲”“匽太子”及“华”等内容,这些铭文传递出的信息,为解读墓地使用时代和墓地主人族属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北白鹅墓地为研究晋南地区两周时期的丧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索周代的采邑制度、晋南与成周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晋南在整个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稻城13万年前大型旧石器遗址

关键词:填补考古空白

2021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皮洛遗址创下了许多“首次”和“之最”。

这处被考古学家们称为“石破天惊”的发现,年代至少在距今13万年以上。遗址共发现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比如遗址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这意味着13万年甚至20万年前,皮洛居民已经可以征服高海拔、高寒的极端环境了。

此外,皮洛遗址揭露出的七个连续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层位,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为该区域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树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和标尺,填补了该地区乃至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空白。

浙江衢州发现疑似西周“姑蔑王陵”

关键词:规格之最

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的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

这处墓葬群位于衢江区云溪乡的衢江北岸,已经发现10座,有6座进行了正式发掘。现场出土了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大量的玉器、原始瓷等珍贵文物,证明了衢江地区是西周早中期越文化的一个区域中心,也是越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证实了史书中所记载的“姑蔑”并非空穴来风。

此次发现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现,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对于研究玉器传承、原始瓷起源、墓葬制度发展等重大课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发现128座

西汉儿童瓦棺葬

关键词:古代儿童丧葬

2021年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透露,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处汉代古城遗址附近发掘儿童墓葬128座,多为瓦棺葬,根据出土的钱币、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断,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墓葬。这是首次在凉城县发现成片且分布密集的瓦棺葬。

瓦棺葬是一种比较少见特殊的墓葬形制,专用于安葬死去的孩童。这批墓葬的发现,为内蒙古岱海地区的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了解中国古代儿童丧葬制度的重要考古发现。

湖北云梦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

关键词:再现失传文献

2021年11月16日,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联合考古队正式对外披露,该墓地发掘出土一枚战国晚期木觚,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

本次发现的半圆形木觚,形制罕见,内容丰富。觚文是一篇全新策问类文献,风格与《战国策》相似,未见于传世文献,属于遗篇,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西藏岩面手脚印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关键词:世界最早艺术遗迹

2021年12月5日,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是唯一入选的中国考古成果。本次发现的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古人类艺术遗迹。

邱桑温泉手脚印是目前已知的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岩面艺术”(16.9万~22.6万年),相比之前发现手印,如西班牙的卡斯蒂略岩洞手印(3.73万年),苏拉威西西南部的手印(3.2万~7.34万年)等,要至少老10万年左右;而这一“岩面艺术”发现地点所处的海拔(>4000 m)也是世界上发现手印海拔最高的地方,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

咸阳发现中国最早金铜佛像

关键词:佛像史提前200年

2021年12月9日,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布会通知,在咸阳市渭城区发掘了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在墓室内出土两尊东汉时期金铜佛像,一件为释迦牟尼立像,另一件为铜五尊佛像,呈片状。经专家研判认定,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时代最早的独立金铜佛造像,这一发现直接把中国佛像出土的历史,往前提了将近200年。而之前学界普遍认为独立的、体现宗教信仰意义的佛像到十六国时期才出现。

江村大墓被证实为汉文帝霸陵

关键词:近千年乌龙被纠正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纠正了一个流传近千年的关于西汉帝陵的重大错误认识。

霸陵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江村大墓被考古证实为汉文帝霸陵,使得西汉十一帝陵的名位全部确定,弥补了西汉帝陵研究的重要一环。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洛阳现疑似太平公主“豪宅”

关键词:大唐城市规划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通报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重要考古成果,遗址内发现疑似太平公主宅院、孔庙和国子监。

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余彩霞)

猜你喜欢

考古艺术家艺术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