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美术馆大将宝龙,建馆四年后创造力再激发

2022-02-15余一

收藏·拍卖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文化

余一

“读懂上海,不妨从民营美术馆开始。”

上海无疑是全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重镇,尤其是徐汇滨江打造的西岸艺术走廊,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昊美术馆、明珠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等一众民营美術馆林立,它们正逐渐形成一张网,紧紧扣住上海艺术的脉络,推动上海以及全国艺术的发展。

宝龙美术馆也是沪上美术馆格局中的一员大将。从个人收藏到企业收藏,从企业收藏到美术馆收藏,自2017年开馆以来,宝龙每次亮相总能带来惊喜。不过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年仅4岁的宝龙还很年轻,但背后有整个宝龙文化产业作为后盾,它无疑又是处于金字塔塔尖的。

近期,上海宝龙美术馆推出建馆以来最大规模收藏展“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六大线索梳理收藏谱系,从齐白石到KAWS,国内外百余位艺术家同台……趁此良机,本刊也专访了刚到任不久的上海宝龙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作为新馆长,同时兼具策展人、评论家身份的他或许对宝龙有另一种新视角和解读。

Q:4年来支撑宝龙强势发展的是什么?

A:馆藏是美术馆的王牌

在王晓松看来,“宝龙最重要的是有丰富的馆藏,没有收藏的美术馆只能是个展览馆,此次作为宝龙美术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收藏展,展出也仅是宝龙收藏的一部分”。

本次收藏展从内容鸿富的馆藏中遴选出国内外艺术家逾150件作品,从齐白石于1931年前后创作的《咫尺天涯——山水册》,到2020年KAWS创作的《峰回路转》,其间跨度近百年,当中包括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等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蔡国强、周春芽、薛松、黄宇兴等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伟恩·第伯、草间弥生、大卫·霍克尼、安塞姆·基弗、乔治·康多等活跃在国际艺术前沿的艺术家。

很难想象在同一场艺术展中看到齐白石的同时,还能看到KAWS,但是宝龙美术馆做到了。

“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收藏是宝龙美术馆的重要学术支点”。王晓松说。

据悉,上海宝龙美术馆建立的收藏系统从19世纪中期绵延至今,这一轨迹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吻合。本次展览所题“现代的脉动”意为揭示宝龙美术馆收藏的历史价值和谱系——近百年的历程中艺术没有缺席。此次展览既是检阅宝龙收藏的行动,又是回看历史的动作。

总策展人张子康在策展文中写道:“本次展览从六大线索回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谱系,不难发现其总体特征,其本土行动和全球视野使宝龙美术馆成为中国现代民营美术馆的一个样本,收藏是对于艺术和历史的致敬,更是饱含美术馆对于文明的敬畏,尤其也体现出美术馆对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文化野心。”

美术馆馆内常设书藏楼珍藏展,这是私人美术馆中不多见的举措。“书藏楼”是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宝龙美术馆创办人许健康先生为纪念其父许书藏老先生而命名的斋号,也是其家族艺术收藏之所。宝龙美术馆的建立让“书藏楼”超越了家族收藏的意义,变成了从私人收藏进入到公众传播领域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美育功能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一般只有博物馆才会有常设陈列展,绝大部分美术馆是没有的。常设展是宝龙的重要基础。换个层面看,常设展是历史整理和文化收集的展示,宝龙美术馆的持续收藏在不断充实馆藏的同时,也通过收藏视野从传统中国到当今世界的扩展展现出一种全球眼光。”王晓松分享道。

Q:如何做好一个民营美术馆?

A:宝龙逐步形成艺术产业链版图

每每论及民营美术馆,我们都不免老生常谈到其生存问题——缺钱几乎是所有民营美术馆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美术馆如何拥有更好的持续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以藏家为主导的私人美术馆,由企业建立的民营美术馆具有更强有力的支持,但也绝对不是纯资本力量的“比拼”。宝龙美术馆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其门票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捐赠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入则作为美术馆运营的资金补充。

其实在大多数民营美术馆还在为艺术与商业之间如何转化成良性运转模式而大伤脑筋的时候,宝龙美术馆的出现则是证明:宝龙的顶层设计已经为艺术布局了一条呈放射性的产业链,除了自身要造血,还要对其他兄弟产业链产生一种共生的关系。

自2011年起,宝龙集团关注并加速投身文化艺术领域,逐渐建立起宝龙美术馆、书藏楼、宝龙画院、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形成了包括公益文化事业、收藏与艺术品创作、艺术品经营与拍卖在内的立体全方位文化产业链,并将文化艺术产业纳入宝龙集团的战略产业,与地产、商业、酒店、工业信息业一起作为集团的五大支柱产业进行发展。此时的宝龙,不再仅是单纯的个人收藏和企业收藏,而是成为一个全方位、产业链健全的文化企业。

那么在当下语境,如何做好一个民营美术馆?

在王晓松看来,“第一是创办人要有持续的文化热情;第二,不仅要有硬件和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有见识的美术馆人、必备的藏品、专业的策展团队、具有前瞻意识的艺术研究者等;第三,希望社会与政策上能有更多的倾斜——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美术馆,都是服务社会的平台,应该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变得更好”。

Q:建馆4年后如何再跨越?

A:不忘初心,做老百姓喜爱的美术馆

写到这,不由得想起2017年11月18日在参加宝龙美术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上,宝龙美术馆创办人许健康先生的一席话:“建立宝龙美术馆,一方面是发展、弘扬艺术产业,更重要的是回馈社会,让更多人欣赏到艺术,对美、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产生感觉和热爱,完善自我。我们是从商业地产开始的,我最怕就是场馆里没有人气,所以我希望美术馆能做成老百姓喜欢的地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场所。希望能通过美术馆来传播民族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精神文明,让艺术家们对社会、对现实起正能量作用,让老百姓走进艺术、喜爱艺术,提高审美水平,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文化、艺术中来。”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做老百姓喜爱的美术馆”是许健康先生提出的创立宗旨,也是宝龙美术馆开馆四年来始终践行的初心和准绳。

“个人收藏只能服务于个人,我们既然是做美术馆收藏,就要拿出来与社会大众分享,这是许先生一直坚持的办馆理念。美术馆运营到了第四年,我们的分享也不再只是拿出某件作品展示,或者让大家去看某一幅画,我们想跟大家共享的是一种审美意识、现代精神,更深度地与公众发生关系,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审美意识和精神意识的提高会促进文化的创造力,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未来我们也会整合各方面资源来深化这项工作,比如我们可能会在常设展的基础上推出系列馆藏研究展,建构宝龙美术馆自己的出版体系,不断与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艺术资源合作,同时也注重在地关联性。”王晓松回答。

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美术馆建成城市地标,但对宝龙而言,并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始终把美术馆当作一个能够持续流动的、活跃着的思想激发场所,让更多人走进美术馆、让美术馆走近每一个人。实际上,艺术的教育功能也会在这种互动中悄然实现。四年来,宝龙美术馆先后举办了数十场高质量的重磅展览,建立了集展览、公教活动、艺术教育、行业论坛、艺术咨询委员会、志愿者服务及文化艺术传播于一体的成熟的艺术发展与服务体系。

以跨越百年的收藏为立馆之本的上海宝龙美术馆,至今经历了三次重要跨越:从个人收藏到企业收藏,从企业收藏到美术馆收藏,从美术馆收藏跨越到美术馆学术研究层面。此次“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是宝龙美术馆积极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活跃在与时代共振的创造性图景前沿的努力,它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宝龙美术馆实现再次跨越的起点。

我们可以遥想一下,场馆硬件、软件优势明显,馆藏丰厚的上海宝龙美术馆,下一步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

(编辑/余彩霞)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