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锻造育人树人新模式

2022-02-14付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德语文教学育人

付尧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即走上初中语文教学岗位的我,如今已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完成了二十年的教学授课任务,在这二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做了许多教学实践与教法的尝试,获得了许多的收获与体会。结合二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认识到中学师生关系不能只传道、授业,更应是解惑,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师益友型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总结出作为一名神圣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用“爱”锻造育人树人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师德 育人 语文教学

记得我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作为教师的父亲告诉我“要善待学生”,我遵照父亲送我走上讲台时说的话“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做了,并将其作为我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时至今日,可以说我已经胜任了教师这一岗位,虽然我做的还很不够,但我想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今将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请师长前辈们批评指正,并与同龄人及后来者共勉。

一.“课上是师生”要求我们:不能只传道、授业,更应是解惑

在二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受颇深:

1.深入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理论,寻找适宜的教学方式

我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之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信息量大的和时代感强的现代模式,教学对象又是一代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并且时代感极强的青年学子,所以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必须去适应这种变化并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互动启发式引导他(她)们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每学期安排6—8节的讨论课,要求同学课前准备几个课上教过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的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做主题发言。平时上课时,也允许同学在听课时自由发问,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效果不错。

2.对所授知识突出重点,授课过程旁征博引,以拓宽知识面

比如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可以多组织一些类似于“东方时空”的“面对面”深度访谈节目的活动,首先让同学们在课下做好相关准备,然后在课上的时候可以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使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又能够使得课堂氛围自然灵活。

二.“课下是朋友”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型关系学生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完美契合。在古代,古人对教师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仅仅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书,只表明了“教书育人”中的“教书”,而对“育人”,现代的“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从人格上为学生们作榜样。现如今,各种因学校霸凌、不适当体罚事件的频频热搜,“育人”成为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建设人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代衡量教师师风师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与学生相处融洽并且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成为新时代培养教师的重点所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据权威调查机构“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的学生觉得和老师的相处比较融洽,66%的学生感觉和老师的相处还可以,那些和老师相处融洽的学生认为老师性格温柔或者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好所以得到了老师的喜欢,但是那些和老师关系不太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不守班级纪律导致和老师的相处不是很融洽,这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倾向。足以说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受教育年限也有着密切联系。我发现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她)们与老师的关系会逐渐趋于平淡。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她)的独立自主性越强,与老师的交流也会减少,缺乏了和老师互相了解的机会,导致他(她)们认为和老师的关系一般。但是在进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调查中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老师在师生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才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

而我所教的初中生正是这一典型群体,在教与学关系的深入认识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者担负着收集整理知识体系,重新编辑录入知识框架,再输出传递知识信息,并同时接受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多重社会角色。教方的每一环节的败笔,都会影响到学方的信息接受。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适应于教学多重社会角色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既然我们握有主导权,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为人师表,更应该关心他(她)们,把他(她)们当作朋友。同样来源于“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热爱学生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学生更多的喜欢师爱型的老师占53%,喜欢知识渊博型的老师占31%,从数据中能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学校不仅想学习知识,更想得到老师的关爱,一个和蔼可亲富有爱心的老师比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喜愛。学生觉得富有爱心的老师就像是父母般的亲人,他(她)们愿意主动亲近老师,和老师聊天,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我认为当我们发泄对学生不满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99%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孔夫子说“有教无类”,岂容我们在今天给毁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形象概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激励、鼓舞学生,优化自身形象,树立一个“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不仅从内在改变,必要时还要在气质、仪容仪表、行为等外在进行改变,在穿着打扮方面可以改变穿衣风格,在行为上要注意改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意识已经落后,得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与学生友善相处,关爱学生,营造出一种尊重、温馨的班级氛围,创造出一种互相信任、宽容、有爱的师生关系。

三.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的我们如是做

1.学生都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

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接触的人群只有同学和老师,所以他(她)的个性也会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事做人,但是要想教学生如何做事做人,就得以身作则,成为一名学生有道德的老师,成为学生受爱戴的老师,这样学生才能愿意亲近老师和老师分享喜怒哀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学生亲近教师的原因分析

学生对老师变得亲近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比如老师的渊博知识、老师的权力、老师的颜值和老师的人格魅力等。但是以上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老师的道德。因为老师渊博的知识只能满足学生短暂的对知识的渴望,老师的权力只能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不平等关系-顺从,不能维系长时间的亲近,老师的颜值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短暂的吸引,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而真正吸引学生的是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的道德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好的道德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并且潜移默化地成为老师一样的人,而不好的道德会消极的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是误入歧途。这是那些学识、权力、颜值加一块都无法比拟的道德的魅力所在。

3.教师得到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往往是综合学术、外表和权力以及道德的评价,其实真正的评价,应该是除去颜值、权力和知识之外的评价,也就是只对老师的道德进行评价,学生这时对你的态度才是你真正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在我所教过16届毕业生中,就有一名学生虽已经上高中,但是每到我生日时候都会寄给我一张他自制的贺卡,写满对我的感激之情。2013届毕业的学生白宇航,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必给我一段她的学习感受,同时征求我的建议。因此,在学生已经毕业或是教师离世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才会真情实感地流露出来,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老师道德的真情评价。这也是教师这一行业独特的魅力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是燃烧的蜡烛”,付诸全部的心血只为让学生成人成才。

4.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的道德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这也是师风最基本的一个表现。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做“父亲”或“母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这也映照那句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尊敬之情。在我们班有位杨新垚学生,开学后成绩屡屡下滑,当我把她约到操场上,耐心的和她交流正确的人生观是坚强乐观,而不是一味责怪周围人时,她终于向我哭诉父母即将离异,充满争吵的家庭,让她无心学习。我只能先把她拥入怀中,安慰她。下班后,我多次和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一个健康的家庭才会孕育心灵健全的孩子,而这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家长和好如初,孩子最终走出困境。教师对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解也应该适当不能越位。教师不能真正以“家长”的身份去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对此进行了完美描述“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意思就是当别人给你“德”之后,你千万不能忘记,当你施别人“德”后,你不能一直牢记不忘。我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含义是:一是即使只当一天的教师,也要做到对学生负责,承担起“父”的责任,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二是当学生有了优异的成绩之后,不能以“父”身份去抬高自己或是想办法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错时,要主动承担“父之过”的责任,承担“师之惰”的责任。只有做到这三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也算是真正的师德。

5.师德师风不像其他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

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照映着师德师风。在中学校园里,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喜欢去模仿别人的行为。所以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即使你是有才能的教师,或是有权力的教师,或是颜值高的教师,这些都无法遮住道德的“丑”,甚至道德的“丑”只会放大,把其他优点掩盖,中学生又善于模仿别人,希望自己成为焦点,导致学生不断学习不道德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影响力可是无法估算的。学生对老师的爱戴既看才能又看师德,有德有才才能得到学生真诚的喜爱。

6.“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

“侠”“义”通常被用在武林当中,形容人仗义、义气。其实这种美德与教师也有很大的联系。“侠”“义”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在这种美德的渲染下,中国的教师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都会表现出“仗义”。有位美籍华人教授,办公室挂的座右铭中写道“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教学相长”,其实只有“教学相长”与他的职业有直接的关系,“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是用来形容人讲义气的,不拘小节。但这位教授受到了好多学生的爱戴,是因为他除了才能之外,也特别的讲“义气”。其实关于“义”字的词语很多,并且适合于对常人道德的鞭策,如“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学生遇到困难,遇到危险时,教师也应该“拔刀相助”,倾尽全力去帮助学生度过难关。那些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帮助学生的教师也可以算得上是没有师德,这样的老师也无法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拥护。

7.高尚的师德是个性和共性的并存

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小情绪,所以高尚的师德是个性和共性的并存。个性是指你可以有自己的坏情绪,允许你发牢骚,但是共性的要求就是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当你在单位、家里或是社会有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你的工作中来,一旦你的负面情绪带给你的服务对象时,这会给你的服务对象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样的情绪转换是非常困难的,但也是我们作为一位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克服的困难。只有把这种负面情绪克服了才能真正的称为具有高尚的师德。

8.师德的核心是风气问题

师德并不是一个人洁身自好就能养成的,是需要在一个大的氛围中逐渐养成的。如果一个教师群的风气不好,那这个教师群的危害就大了,不僅影响了学生,更是污染了学校的风气,破坏了学校的名气,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可能会造成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所以培养师德的核心在于教师周围要有一个良好的风气,督促他(她)成为更优秀、更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老师。

以上所述各种观点纯系个人二十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真情反思,实为我在二十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行业确实不容易做好,面对近一百名的学生其背后就是一百个家庭,进而会扩展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责任重大、压力陡增。保持“善待学生”的班主任工作作风,以“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作为我职业的座右铭,我相信中学语文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我一定会做的更好。望师长前辈斧正,期与同行及后来者共勉!

参考文献

[1]李敬飞.德正身,言明志——争做“四有”好老师[J].贵州教育,2017(12):11-12.

[2]穆惠涛,张富国.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师德内化的突破口与实现路径——基于教师职业责任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04):91-95.

[3]何军卿,李和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3):52-5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光华中学校)

猜你喜欢

师德语文教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