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比较

2022-02-14张美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张美霞

内容摘要:基于Hyland对元语言(metadiscourse)的分类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了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结论段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和语气加强词(boosters)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组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频率都远高于语气加强词,但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明显高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气加强词的使用方面,两组文章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本族语者使用的加强副词的类型明显要更多。这些研究发现对于国内二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气加强词 英语议论文 结论段

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是文章元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作者用来表达立场的方式,也是作者与读者立场建立联系的策略[1]。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雅思写作文章结论段,探究两组作者在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使用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文献综述

1.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定义

Hyland认为所有的元语言都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Thompson和Thetela[2]将这种互动分为两类,分别为interactive resource和interactional resources。Hyland采用了同样的分类方法,他认为interactive resources是作者用来表示文章组织结构的语言,例如连接词;而interactional resources是将读者融入到行文中的语言,它们能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文中作者的立场。

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都属于interactional resources。其中,模糊限制语指的是用来表明作者认识到读者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因此避免语气过于绝对的语言策略,它们表現出了作者对文章内容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常见的例子有perhaps,possible和might等。Hyland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准确性导向模糊限制语、内容导向模糊限制语和读者导向模糊限制语。语气加强词与模糊限制语相反,指的是作者用来关闭与读者协商空间的语言策略,包括强调词和加强副词,它们表现了作者对文章内容的确定性(certainty)。

一篇文章中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表达出作者愿意包容不同立场的程度以及他们主观上与内容之间的紧密程度[1]。

2.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研究

基于Hyland对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定义,不少研究比较了不同语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章对于这两种元语言策略的使用。例如,Vassileva在2001年比较了英语本族语者的学术文章,保加利亚语学术文章和保加利亚人写的英语文章的开头、讨论和结论部分的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这项研究发现,英语母语者在论述时的语气最不确定,而保加利亚人写的英语文章中,语气最确定,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保加利亚人在用英语写作时没有意识到目标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必要性,但也有可能是由于作者努力想要在文章中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3]。Hu和Cao[4]比较了应用语言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期刊文章摘要部分的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他们发现,英文期刊文章摘要部分的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文期刊,实证类文章的语气加强词明显多于非实证类学术文章。Lee和Casal比较了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工程学学术文章结果与讨论章节的元语言。结果发现,英语学术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比西班牙语学术文章多,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更多[5]。

国内较少有研究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议论文结论段使用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情况。王银玲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了中国理工科类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的元语言,但没有与本族语者的文章进行比较。该研究发现,中国211理工类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需要加强[6]。

笔者认为,通过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文章,可以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方面与本族语者存在的差异,从而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启示。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议论文结论段中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2)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议论文结论段中对语气加强词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2.研究语料

本研究基于两个小型自建语料库,所有文章都是雅思写作考试任务2的议论文。第一组语料选取了雅思考官范文35篇,文章来源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雅思(Cambridge IELTS1-15)系列书籍和雅思官方指南等。第二组语料是笔者收集的国内某高校大学二年级学生在课堂写作环节完成的35篇雅思作文。第一组语料结论段总字数为1574词,第二组为1427词。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Hyland对于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分类方法,运用Microsoft Word中的查找功能,逐个查找和确定上述70篇议论文的结论段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

三.研究发现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考官范文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都明显高于语气加强词。两组语料的结论段一共使用了93次模糊限制语,却仅使用了14次语气加强词。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即在所有元语言类型中,作者对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最为频繁[1][5][6]。并且,两组文章的结论段使用得最多的都是读者导向模糊限制语,分别占模糊限制语总数的54.5%和60.5%。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说明作者考虑了读者可能持有的不同意见,表现出了谦逊的态度和对读者的尊重[1]。这表明,不管是本族语者,还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都意识到了在议论文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应该表现得过于确定。

此外,两组文章对于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族语者的结论段共使用了55次模糊限制语,而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了38次。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没有本族语者强。两组文章使用语气加强词的频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不同。Hyland在2005年的研究中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了更多的语气加强词[1]。本研究还发现,本族语者使用加强副词的次数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的结论段只使用了一次never这个副词,而在雅思考官的范文中,使用的副词有undoubtedly,certainly, clearly, obviously和surely等。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局限和对副词使用的不熟悉造成的。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强化副词的学习。

在模糊限制语的具体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得最多的都是should和may。但两组文章也存在差异,本族语者在表达个人立场时多用I believe,而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得最多的是in my view和in my opinion。I believe的确定程度比in my opinion要高,有些研究将其归为语气加强词。雅思大作文结论段通常要求作者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上面的对比表明,本族语者在表明立场时态度更坚定,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在雅思考试中的考生身份,与考官之间存在权力不对等,因此自信度和確定性不高。同时,这种差异也可能是由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所造成。对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无论在口语还是写作中,“我认为”就是单一对应英语中的“in my opinion”或者“I think”, 因此它们就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表达个人立场时最常见的选择。Hyland也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作文分数越高的学生,在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的使用上就越接近本族语者[1]。

本文对比了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雅思作文结论段的模糊限制语和语气加强词,研究发现:(1)两组文章结论段的模糊限制语频率都远高于语气加强词,并且最常用的都是读者导向模糊限制语;(2)英语本族语者的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章;(3)在语气加强词的使用方面,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了较多的加强副词,而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副词很少。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具备一定的读者意识,但这种意识还有待加强,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更多地预测和包容读者可能持有的不同立场。同时,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副词的学习,提高学习者使用英语副词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英语写作中更灵活地使用语气加强词。

参考文献

[1]Hyland, K. 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 London: Continuum,2005

[2]Thompson, G., Thetela, P. 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 the management of interaction in written discourse[J]. Text, 1995(15):103-127.

[3]Vassileva, I. Commitment and detachment in English and Bulgarian academic wri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1(20): 83-102.

[4]Hu, G. W & Cao, F. Hedging and boosting in abstra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ticl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medium journal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43): 2795-2809.

[5]Lee, J. J.& Casal, E. Metadiscourse i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chapters: A cross-linguistic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thesis writers in engineering[J]. System, 2014(46):39-54

[6]王银铃. 结论部分的互动式元话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