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伯箫散文风格的质朴美探索

2022-02-14李传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李传忠

内容摘要:散文是一种记述性的文学体裁,作者通过创作散文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情,释怀心中的苦闷,所以散文的体裁受到了诗人和作者的广泛喜爱。散文的文字优美,意境深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读者感受作者内心的波澜壮阔。本文主要以吴伯箫的散文风格作为研究对象,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质朴美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吴伯箫 散文风格 质朴美

散文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先秦时期散文便出现在历史的发展舞台上,当时的散文主要有两种,依次是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主要是以论说为主,比如《论语》《孟子》等等,历史散文主要以记载人物的历史、生平故事为主要内容,比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流转,我国的散文类型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风格也更加鲜明。吴伯箫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创作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散文作品,比如《羽书》《北极星》等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处处体现着质朴美,为后代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吴伯箫的相关概述和创作风格发展

吴伯箫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吴伯箫以《羽书》驰骋文坛多年,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中的地位,受到了文学创作者和读者的喜爱。根据相关的记载显示,吴伯箫从1926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虽然他只是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从事写作工作,但是他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写作,笔耕不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吴伯箫在创作之初是没有自己风格的,比如师范大学时创作的《塾中杂记》,主要讲述了自己在家乡担任教师的经历,描写了幼年无忧无虑的天真、爱情的烦恼以及私塾的情趣,这些内容只是为了排解心中的寂寥和情感,创作的源动力主要是对文学的热爱,再加上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他走上了文学的创作之路。作品的风格一般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和性格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同样的,个人的伟大抱负、社会的动荡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深深地影响了吴伯箫散文创作的风格。在当时贫富分化严重的黑暗时期,吴伯箫备受社会环境的煎熬,所以作品风格也在不断的转变[1]。

吴伯箫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父亲是一名鄉村教师,每天会给吴伯箫讲授一些知识,而祖父是当地的乡绅,家境优越,是一个十分有生活品位的人。吴伯箫曾经回忆自己的童年,春天与祖父骑马赏梨花,秋天一起观赏枫树,冬天一起冒雪攀登山巅,所以吴伯箫的童年是很快乐的。童年的生活经历对吴伯箫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回顾他的早期作品,多半是对故乡、童年的怀念和记述,简单的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吴伯箫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

后来,吴伯箫来到北京求学,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了一系列的罢课与查日货的斗争,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冲破黑暗走向光明。但是社会永远是残酷的,吴伯箫通过自己的努力并没有使社会产生巨大的反转,社会的环境与吴伯箫所追求的精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吴伯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到延安,初到延安时期吴伯箫的作品中还有忧郁的情怀,但是延安的同事一直在宣传文学作品要鼓励前线的战士,粉碎敌人的欺骗。在这样的宗旨下,吴伯箫开始进行创作,将战斗中的故事写进作品,讲述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鼓舞了战士和群众参与到战斗准备中来[2]。

二.吴伯箫散文风格的质朴美探索

吴伯箫的散文风格反映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和感情,用最质朴的语言向人们娓娓道来,不管是翻开文章的哪一页都能看到作者饱含的情感,通过语言的讲述,我们仿佛正在和作者对话,一起讨论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过往,优美的文字会不知不觉牵引着读者走进那段变革的历史时期。吴伯箫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肯定与他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有关系。在吴伯箫的散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沉甸甸的感情,没有冷漠,没有虚伪,更没有充斥着利益的思想。

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系,而且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部作品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留下的重要印记,所以读者通过作品的艺术风格可以感受时代的交织变幻。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东西,并且通过两者的对比,更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在前进道路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老一辈革命者身上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一直鼓舞着现代的人们艰苦奋斗,奋勇向前。毛泽东在延安《讲话》中对知识分子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知识分子要想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并将知识分子转移到工农兵方面来。经过毛泽东思想的洗礼,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深入一线,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吃苦,共患难。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吴伯箫在政治追求上开启了新的阶段,他能够自觉地从革命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美,并将其渗透到作品中,展现作品独特的风格[3]。

比如《记一辆纺车》,这是吴伯箫在1962年发表的,作者通过回忆延安时所用的一辆纺车,描述了那个年代纺车比赛的情境,展现了人民劳动生活的场景,歌颂了抗日军民乐观、顽强、积极向上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记一辆纺车》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很多读者看过题目以后都以为这是一篇记事题材,打开书页,读者处处可以看到由情即景、情景交融的场面,文章的语言委婉自然,就像一泓清泉缓缓地流入读者的心田,使精神荒芜的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世界。该篇文章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与文章的质朴美的风格是分不开的。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作者将全部的情感寄托在一件件小小的事物和器件上,通过小小的物件反映出了宏大的历史主题,曾经人们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一篇优秀的文章,而如今这句话可以生动的评价本篇散文。纺车是那个时代最平常的一个物件,在文中作者这样描述到“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成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从字里行间没有体现出纺车的与众不同,纺车确实是太普通了,它是家家户户使用的最普通的工具,只能帮人们纺线,织毛衣等等,但是它却解决了人们的穿衣问题,人们不再过着衣不蔽体的日子,解决了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通过作者简短的描述,这辆纺车不再普通,而且时刻闪耀着光环,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优美的句式,却渗透着人们美好的精神品质,他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换来劳动产品,这不正是抗战时期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吗?“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这样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是生产,是舞蹈,还是体育锻炼。”在这一个段落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态度,细致的描摹重在突出人们纺线时的情境,不在乎华丽的辞藻,试图用最质朴的语言刻画出当时的情境,展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从中带给读者的启示是:纺车不仅是保障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也是让人民群众懂得劳动能够创造财富的意义。反观之,作者之所以观察得如此仔细,描写得如此质朴,这与作者延安时期深入一线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4]。

吴伯箫一生致力于写作事业,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散文诗集,《猎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社会经济萧条,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国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猎户》被创作出来,它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文字描述了一位胆量过人的打豹英雄董坤。野外狩猎的生活本身是十分惊奇的,充满了惊险和刺激,更何况是打豹的英雄呢?他的生活一定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作者并没有着力笔墨写打豹的事件和精彩的传奇,作者笔锋突转却写了路上的见闻,描写了野鸡惊飞、野兔骇走的情境,在整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作者语言的质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天晴了。很好的太阳。”短短的八个字,意境深远,包含了层层深意。八个字独立成段,与前文形成了照应,不仅写出作者见到打豹英雄董坤的喜悦心情,而且也鼓舞了人們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革命终将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取得胜利,光明也终将会到来,质朴的语言不仅传达出作者率真的性格,而且也使得整篇文章前后呼应,上升了一个高度[5]。

语言是影响文章风格的重要因素,作品风格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只有将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使文章的风格更有新意。因此,当读者的阅读经历足够丰富后,能够一眼从文章的语言中看出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同,比如李白的语言风格是狂放不羁的,而杜甫的语言确是质朴自然的,我们不能评价哪种语言风格的好坏,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之所以它能够被传承下来,还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质朴的语言风格更被大众所接受,吴伯箫的作品风格也是从华丽走向朴素的,恬淡的语言中充满了味道,兼有含蓄美和质朴美[6]。

散文的风格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生平经历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吴伯箫作为延安时期文学界的代表,向人民群众创作出了一篇篇喜闻乐见的散文,他以质朴的语言将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所以,这也应该引起现代作家的反思,如何改进创作思路,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顾之川.吴伯箫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J].语文建设,2020(11):65-69.

[2]张期鹏.吴伯箫的《忘年》往事[J].山东文学,2020(03):150-152.

[3]子张.又读吴伯箫之《北极星》——“再探文学史”之三[J].博览群书,2020(02):107-110.

[4]赵蕾.因时而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梁向阳,梁爽.吴伯箫的延安之路[N].文艺报,2018-04-20(005).

[6]申朝晖.吴伯箫早期文学活动的现代性反思[N].文艺报,2018-04-20(006).

(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与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