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ACCP原理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10陈秉智费继友李永华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陈秉智 费继友 李永华

摘    要:为提高车辆工程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构建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融合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体系,实施以科研为主的综合素质考核并建立多元评价制度,改善原培养模式中不合理的环节。同时,以信息化教务监控系统为载体建立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测与记录,并形成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HACCP原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68-02

当前我国高铁事业发展迅速,对车辆工程等对口专业高质量应用创新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即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tical Control Point,以下简称“HACCP”)原理应用于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我国铁道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作出相关研究。罗勇针对当前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培养改革思路。沈钰杰等提出一种适用于车辆工程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闫晓磊分析了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构建了多层次融合交叉式教学模式。

上述研究工作虽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并且目前鲜有学者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ACCP原理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满足国家铁路事业建设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一、运用HACCP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的原理

基于HACCP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分析培养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控和纠错制度,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其原理如下。

原理一:危害分析(HA)。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可能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的显著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危害发生原因以及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原理二:确定关键控制点(CCPS)。确定危害分析中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且可以被控制的点,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限量,如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课程多元评价得分等。

原理三:建立监控体系。针对关键点建立有计划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能够实时提供专业人才培养信息,以供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原理四:纠偏与验证。一旦监控体系表明出现超出关键点应有范围的现象,要立刻采取纠偏措施,然后对每个关键点展开验证。

原理五:记录保持程序。建立文件体系,有效记录所有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工作,形成标准和规范。

二、HACCP原理在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中的具体实施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对国家轨道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为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第一节的基本原理,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为背景,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一)潜在问题

在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实施本—硕—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贯通性不够。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以及直博学生的培养课程只是将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叠加在一起,导致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相对独立,且出现课程重复的情况,如本科课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和硕士课程的“数值分析”内容大体一致,与本—硕—博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高效率原则不符。

2.人才选拔不合理。该专业在实际选拔本—硕—博连读培养人才时,仅以课程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偏离了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导致部分仅因成绩好而被甄选出来但不具备科研能力的学生在后期进行科研工作时十分吃力。这种以课程成绩评判学生是否从事科研的模式有待调整。

3.培养环境单一。主要表现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偏少,抑制了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直博或本—硕—博连读培养的学生,因长期接受相同教师和同学的理论知识与学术思维,缺乏交流互动,易产生思想固化等弊端,科研上很难取得突出成绩。

4.缺乏过程性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学习,最后将平时课堂测验成绩、出勤率和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和教授过程的评价。

(二)确定关键控制点

在危害分析基础上,结合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确定关键控制点。

1.课程贯通化。对车辆工程专业中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独立课程融合,删掉冗余的课程,并及时吸纳先进的科研技术,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培养体系。在本科阶段,除了车辆结构及原理、列车总线控制和列车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外,还要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每学期都进行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踐,第二学年进行工程训练,第四学年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和轨道车辆工程综合实践等。研究生阶段理论课则采用以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学习,主要由导师根据科研项目、教学工作安排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经过项目科研实践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毕业后可从事轨道车辆设计、制造、运用、检修及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2.以科研为主的综合素质考核。在人才选拔方面,课程成绩仅为参考,以学生实践经验、科研能力和英语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通过答辩或面试环节考察学生对车辆及轨道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对科研的兴趣程度、创新意识以及是否做好进行科研工作的准备,最终决定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在本科结束和硕士结束等关键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淘汰。同时,应保障未通过考核学生的后续培养工作,如允许学生将已修读本—硕—博连读课程的学分转换为普通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的学分,不用重复修读。

3.交流创新。促进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创新实践,提供和国内外高校或企业联合培养以及交换学习的平台。应多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赛事,如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车辆仿真设计与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平台支撑;安排每学期开展科研实践、国际学术会议、交换学习等,使学生汲取外部优秀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科研经验和方法等,同时锻炼学生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其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能获得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4.多元评价。进行多元评价,持续改进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训练和课程考核五个方面综合评价课程,实施“学生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测评”的多元评价方法。采用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及时的教学评价,以实现以评促教,持续地改进各个教学环节。

(三)建立关键点监控体系

以教务管理系统为载体,建立车辆工程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人才选拔监控和信息管理监控三个方面。

教学质量监控:从教学培养目标出发实施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及标准,并上传至教务系统,以便教师定期对照教学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能力和技能要求。同时,学生需要定期登录系统进行课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上评价结果将被实时记录至系统。

人才选拔监控:为保证多次选拔和淘汰分流机制的有效实施,将人才选拔和淘汰分流的考核标准、考核过程记录和考核依据在教务管理系统内形成记录文件,建立有迹可循、公正、合理的生源遴选体系。

信息管理监控:从注册环节、学生卡管理、选课管理、排课环节、课程管理、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教学信息统计分析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本—硕—博一体全过程的教务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和配置。

(四)纠偏验证和记录保持程序

成立督导纠偏小组,实时监控各人才培养环节,从选拔招生、制定培养方案到考核监督检测和最后学位授予,一旦发现监控体系中出现问题,立即分析问题原因,评估问题影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后,需要检验纠偏效果,即教学质量是否能达到与其对应的标准。然后将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培养方案、考核标准、教学评价等工作过程材料形成一系列体系文件,并记录至教务管理系统,形成标准和规范。

三、总结

本文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和人才输出需求,运用HACCP原理,构建符合车辆工程专业特征的本—硕—博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并确定其重要环节,从而改善了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监控和纠错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将培养过程和效果形成标准和规范,从而指导我校车辆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1]罗勇.新形势下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5).

[2]沈钰杰,吴皆凝,刘雁玲,等.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

[3]闫晓磊,花海燕.面向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交叉式课程教学[J].高教学刊,2019(26).

[责任编辑  包玉红]

收稿日期:2021-04-27

作者简介:陈秉智(1971—),男,浙江宁波人,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与结构优化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动车组结构及原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0150-244)

通讯作者:李永华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浅析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