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中华书局

2022-02-10安意如

月读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书局中华书局才华

◎ 安意如

局庆专题

今年,中华书局喜迎110周年华诞,众多学者、读者、作家来函,分享他们与中华书、中华人的故事。本期为您带来的是作家安意如的文章。

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中华书局的老读者。作为一个作者,我是中华书局的新作者。

是很奇妙的缘分,在2006年,我刚刚来北京,进入出版行业时,我认识了中华书局的老师,彼时书局提出跟我合作,但我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我作为一个从小看书局的书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在我开始从事写作的时候,做好与书局合作的准备。这种感觉就像你心里的白月光主动跟你说,我们交往吧。我想大多数的人未必敢一口应下,而是要回去默默琢磨,细细回味。

我不是自卑的人,却委实不曾(从未)自信到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才华和学识,是值得书局青眼有加的作者,所以我说,谢谢老师,等我磨砺几年,觉得自己有资格跟书局合作的时候,我再跟书局合作吧。

这一磨砺就磨砺到了2020年。诚然从事写作的十四年来,我从未懈怠,亦不敢以轻慢的姿态面对任何一本书,一篇约稿的创作,可我还是觉得底蕴不够。每次到中华书局的书库和书店取书,我都像进了寺庙一样顶礼膜拜。那种知识自带的浩然正气总让我瑟瑟发抖,让我觉得自己是竖子和无知小儿。那些典籍更让我觉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这一辈子可能也来不及通览,而这个出版社里深藏着无数质朴渊博的编辑和学者,他们皓首穷经,他们不求闻达,他们是某种意义上的隐逸之士,深藏功与名,而我只是一只误入桃源、不求甚解的花哨蝴蝶。

这真的是我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没有一字虚言。我觉得人可以不够聪明,但不能没有自知之明。

说话间到了2020年,那个秋天我回了拉萨,当我从大昭寺朝圣出来的时候,我接到了书局编辑的电话,她跟我说,想约稿,让我写二十四节气。

彼时正是白露方过,拉萨的艳阳照得人身心通透,半点不见秋日的颓丧,我看着碧蓝清空下的大昭寺,心中蓦然一动,想起外公多年前给我念的节气诗,想起十数年前的约定,觉得到了践行的时候。

我在脑海中过了一下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典故,内心有个声音对我说,可以写,但必须写好。莫名的,我觉得不能给书局 丢人。

就像古代的士子不能给自己的座师丢人一样。

于是我对编辑说,我想一想,等我回北京再详谈吧。需要思考的原因是,我不想写一本罗列节气民俗,农耕物候的书,我的兴趣在于,如何写一本落笔有情、字句有味的故人书,它绝不是为了写节气而写的,它是我站着中年的垭口,回复过往的昨日书、有情信。

时光翩跹,节气与诗词携手同至,回忆汹涌,化作漫天飞雪触枝生花。我是站在树下检点光阴的人,《二十四日》是我人生经历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揉杂了我的认知,它可以不那么夺目,却一定不是刻意卖弄学识给人看的。

当我回程经过拉萨河边,遥望着蓼花汀畔,寒山有冷月孤鸿,想到我生命中去而不返却至为重要的人时,我决定将二十四节气与我行走过的二十四座城联系起来,更精确地说,是将我曾与中华书局的因缘描画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是外公给我留下的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他老人家总喜欢在讲史的同时给我说各种各样的诗词逸闻;还有我的父亲,他总是陪着我去逛书店,让我自己选书,他喜欢我在中华书局的书架前逗留,乐意给我买唐诗宋词的各种选本。

现在想到他们不会悲伤,写到他们心头却总会有一丝涩痛,我不是盼着他们复生,却还希望告诉他们,今天的我,过得 很好。

我想我被他们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渐渐成为他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不因才华,无关声名,而是成为一个清醒自持、清柔和暖的人,对世事无常、人间爱恨没有过多的抱怨和痴缠。可以通过阅读身心自安,藉由手中的笔写出两三行、三两章,将红尘事,归欢喜处。

没有悲怨,不生爱恨;没有爱恨,不成文章。情绪是写作的动力,但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泄情绪,而是要用智慧去驾驭它,破除烦恼执障,恰如火中载莲,将莲花和余香传递给懂的人。彼此心悦,彼此温暖。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我没有过人的天赋和才华,却也没有过多的悲伤和困惑,因为一直在读书,一直在调伏自己的刚强心性。

在我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书局像一位老先生一样引领着,敲打着我,从最开始的论语,到老庄,再到佛经。这些书成为我探看这个世界的手杖,而诗词更像我喜爱的花草,是那些古籍,比亲人更贴近我的心,陪我度过漫漫长夜,那些智慧,修剪着我心念中横生蔓长的枝桠,令我在坐井观天的同时,没有作茧自缚,没有沦为井底之蛙。

在我的心上,永远有一间书斋是留给中华书局的,每次走进去,我都要默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她有着连接古今、任君遨游的时空隧道;她有着儒释道三家的前贤大德,孜孜不倦,观机逗教;她有着星汉灿烂,山河影转。出没其间的人和事都是值得记取的,无论剑指楼兰还是玉树歌残。

这一隅心斋,如芥子纳须弥,我在其间观风月,品哀乐。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柔情漫溢,有时忧患陡生,自以为顿悟明察,更多的时候会深觉无力,因为自身的渺小和愚钝。我无数次悲哀清醒地认知到,有些人信手拈来的才华,是我一辈子望尘莫及的。人家江郎才尽还曾有才呢,我却是不才。甚至在认知层面,我都无法突破古人划定的框架,企及世界上那些最敏锐的大脑,更勿论突破。

偶赋凌云偶倦飞,承认自己是笨小孩,然后一路跪着走,真是让人郁闷挠墙复又释然的事。

不知不觉间,中华书局已经一百一十岁了,我们的缘分延续了近三十年,我从事写作也有十多年了,时至今日,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我对它的敬畏和感恩只增不减。

如谢师恩。中华书局,这四个字,在我心中,始终端静雅正,历历如新,皎如皓月。

我也会继续认真写作,继续这段善缘。

猜你喜欢

书局中华书局才华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金陵书局刻印书籍考论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北京京华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