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颗从神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2022-02-09艾春玲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神明功能患者

韩 琦,刘 寅,艾春玲,项 颗*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 13002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进行性记忆丧失、行为改变为特征,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中重度患者除了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往往伴有精神症状,如淡漠、易怒、幻觉、妄想等症状[2-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AD患者超过750万,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超过2 000万[4]。与此同时我国自1990-2016年,AD病死率增长了57.8%,为近年来造成死亡的第五大死因[5]。作为一种难预防及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与衰老密切相关,同时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6]。AD虽未直接致死,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问题,极易发生跌倒、摔伤及走失等问题[7],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8],已成为近年来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学中并无“阿尔茨海默病”这一病名及其专论,但可将其归属于“痴呆”“善忘”“喜忘”“文痴”等范畴。中医药在AD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既可延缓疾病进展,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本文总结项颗教授的从神论治理论,从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延缓进展的角度来治疗AD的经验,归纳治则治法及方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启发。

1 病因病机

“痴呆”作为中医学名词首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一书[9],已知最早的关于痴呆症状的记载是《左传》:“周子有兄而不慧”,西晋杜预注:“不慧,盖世人所谓白痴”,但此处的“不慧”仅仅能代表认知功能下降这一表现。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平均寿命在夏代为18岁、秦汉20岁、东汉22岁[10],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寿命达65岁以上者极少,所以AD的发病率也会相对较低。研究指出,AD的发病率至少在85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几乎每5年增加1倍[11]。部分医学典籍所阐述的症状也大多围绕在认知功能下降这一特点。如《黄帝内经》中,针对善忘这一主要临床症状就有多处论述,可归纳为肾精亏虚、心阳虚损、心肺两虚、气血逆乱、情志损伤以及六淫外邪致病这六点[12]。可见在当时医家对痴呆患者的身体动态及疾病就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灵枢·天年》中指出:“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便是从年老脏腑功能衰退来阐释本病。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了“言善误”的症状,正是AD的一种临床表现。宋·《太平圣惠方》曰:“夫心者,精神之本,意智之根……精神离散,恒多忧虑,耳目不聪,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也。”指出心在痴呆中的重要地位。及至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医家认识痴呆的病因病机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不在心在脑”,对先前医家认为心为记忆之根本提出不同见解,同时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脑髓的功能,指出老年痴呆的重要病因是“脑髓渐空”。而后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进一步论述:“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精湛而强记不忘矣,若火炎髓竭,元神渐昏,未老健忘,将成劳损也。”将肾、脑及认知功能的关系进一步阐述,指出肾精在认知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项颗在总结先前医家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AD一病,并非单一脏腑的问题。主张AD应当从神论治。神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蕴藏着人的生命机能、外在表现和精神意识思维等含义[13]。中医学认为,“心藏神,脑舍神”,如《素问·灵台秘典》中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所以才能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提到的“脑为元神之府”,并非离经叛道,实则中医用“府”字,多有府库、场所之意[14]。因而我们可以得知其论述为神藏于脑,而其用在于心,所以心脑共主神明。近代医家张锡纯于《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详细论述:“神明藏于脑,发于心”“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即是脑为神明之体,心为神明之用,心脑共主神明。单一的诊治脑,或者单一的从某一脏腑出发是无法有效的作用于AD,这也是AD不断进展,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

2 临证经验

针对AD的防治,应当从神入手,着重审查病机,灵活辨证。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之根本,神之义有广狭之别。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狭义之神指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精神活动[15]。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以说人体的生命过程中,各个脏腑相互为用,阴平阳秘,运行得当才能够神清语明,精神乃治,这离不开神的作用。而神想要发挥作用,更需要心脑协作,相辅相成[16]。当各种因素导致心脑功能失常,进而影响神的正常功能发挥,就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AD患者其年龄因素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年老多虚,所以在诊治时,应攻补兼施。既要查明AD患者的脑髓是否有空虚,又要注重患者的神明是否失用。进而去判断,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着患者的神明失用,问题是在脑,还是在心,还是痰、火、虚、瘀等其他因素,阻碍着心与脑之间的神明共主。因此把握好神明在AD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着重围绕着它去进行治疗及完善,正确地处理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临床便能够收获较好疗效。

2.1 年老多虚,神明之体渐损,治以五脏同调、填精养神 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由于年老,常有思维活动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出现。如《医林改错》中指出:“小儿无记性者,髓海未满;年高无记性者,髓海渐空。”相关研究也表明,在AD这一群体中,辨明体质特征,往往对于其治疗更有帮助[17]。所以在临床上为老年人进行诊治时,不论是何种病症,都应注意其神明之体渐损的这一生理特征,未病先防。同时,因为AD中后期患者脑实质发生改变,较难逆转,所以AD早期也是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段[18]。在用药上,多以补虚、调养为主,方以七福饮加减。项颗认为,补虚不能单纯用补,同时要注意补虚过程中的运化功能正常。所以药以甘苦微温,补益五脏气血同时促进运化,使得补而不滞。方中熟地黄、当归,养心和血、益髓填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益肺;酸枣仁、远志益智养神;同时以炙甘草利肺气,少许川芎入肝经,促药力上行至清窍。全方补运并举,既能调养五脏,又可充养髓海。临床应用也可视情况加入少许血肉有情之品,收效更佳。

2.2 认知减退,神明之体已损,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安神 此类患者在磁共振平扫下可见明显的脑萎缩,甚则海马体萎缩,伴有明显认知功能减退。临床上可见表情呆滞或淡漠,沉默寡言,失认失算等症状,同时多数伴有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细弱。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患者的脾胃功能虚衰,气血生化乏源,或因年迈久病,气血耗伤,导致神明失养,出现神明之体受损,神明之用失常的呆傻、善忘。恰如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健忘证治》曰:“今脾受病,则意念不清,心神不宁,使人健忘,尽心力思量不来者。”项颗认为针对此类患者,在补肾养心之余,亦要醒脾运脾,恢复气血运化之力。此时苦寒之品应少与,年老多虚,谨防苦寒伤及中焦,更伤运化之力。方用自拟益髓填精安神方,药以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益髓填精,现代药理研究中也表明,山茱萸多糖可通过提高海马BDNF和TrkB的表达,提高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19];石菖蒲、远志、龙骨宁心安神益智,同时少与麦冬用以润燥清心。临床应用之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变化,神明之体虚甚者,可酌加鹿角胶、紫河车等品,填精补髓之力更强。

2.3 或痰或瘀,阻碍神明之用,治以化瘀降浊,开窍醒神 除却虚损致病,临床上也会出现因痰浊、瘀血阻碍神明之用,或致使脑窍失养而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如张仲景《伤寒论》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又如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指出:“痰积于脑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所以不能见到AD患者,就简单地从虚立论来指导用药,亦需辨明患者是否因为神明之用受到影响,而渐至出现AD。项颗认为痰浊、瘀血以及其他病理因素都有可能阻碍神明发挥其固有作用,与AD关系密切。久病年老者,脏腑衰退,痰浊、瘀血等因素常见。或阻碍清窍,或蒙蔽心神,神明受扰进而出现性情大变、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急躁易怒等症状。虚实病邪夹杂使中重度患者出现淡漠、易激惹、抑郁、幻觉、妄想、激越等精神行为异常[20]。项颗常用抵挡汤、洗心汤等,旨在开窍醒神,复神明之用。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但尤需注意AD患者年老多虚的特点,祛邪同时谨防伤正。

2.4 久病难愈,体用皆损,治以填精益髓,补肾养心调神 AD患者病程长,病情迁延,后期正虚较甚,呈现多种病理因素混杂的情况。同时因病程长,神明之体受损较重,神明之用被遏至极。此时患者多表现为语言退化,无法表达情感,甚至不能主动活动,卧床不起,二便失禁。陈士铎《辨证录·健忘门》中指出:“人有老年而健忘者……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肾水之竭乎。”所以在治疗上,应当施以补肾、养心、调神。甘温以补肾养血益气,少与苦寒,同时调心养神,既养神明之体,又复神明之用。项颗认为,这个阶段的治疗应当心肾并重,旨在调神。临床常用自拟调补心肾方,以鹿茸、人参合用,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壮肾阳,益精血;人参能补气安神,二药相济,滋肾生精,补气养血,充养髓海;再以石菖蒲、远志宣窍益智;生地黄、熟地黄合用补中有清,滋而不腻,重在填精益髓;同时少与三七、牡丹皮养血活血调神。项颗强调,AD病程之末,必夹杂多种并发症,应当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警惕危及患者生命的其他病因。此类患者治疗时可应用大量血肉有情之品,如龟甲胶、紫河车等,填精补髓收效更佳。同时注意在AD患者病程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以蜜丸或膏方缓治。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的重症患者,其预后较差。

项颗强调,AD病程迁延,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神作为AD辨证、治疗的病机关键,神明之体、神明之用的变化在疾病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治疗时应当明晰养神、安神、醒神、调神之要旨,及时干预,及时治疗。但临床患者复杂多样,尤其老年群体病因往往并不单一,甚则多种病理因素同时并见。AD迁延不治,病久呈现虚实兼杂之态,临证之时尤当仔细辨别,把握其病情动态,谨记从神论治,综合分析,灵活变化,方可收获显效。

3 预后调摄

AD患者的生活调摄,对于其病情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及医生应当关注患者自身的精神状况,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智力及功能训练。同时应当适量增加患者自身的身体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此证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指出此病有可康复者,亦有预后不佳者,尤其应当注意饮食等多方面的调护。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78岁。2018年4月20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近来发生的事情感到模糊不清,对儿时的事记忆较清。计算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曾于当地三甲医院确诊为AD,但未予重视。近3个月来症状加重,时有目不识人,喃喃自语。其父亲,叔叔晚年患有AD。门诊为患者检测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患者初中学历,17分,初步认定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颅脑MRI显示:脑萎缩,两侧海马轻度萎缩。刻下症:情绪淡漠,时有烦躁不安,形体偏胖,交流存在障碍,甚至答非所问。表情呆滞,计算力、定向力均有下降,语言表达也时有不清晰,腰酸,乏力,四肢不温,纳呆,睡眠差,易醒,大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AD。中医诊断:痴呆(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安神。处方:人参9 g,茯苓15 g,大枣15 g,熟地黄15 g,山茱萸9 g,石菖蒲9 g,远志9 g,生龙骨25 g,鹿茸1 g(研末冲服)。14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18年5月4日):服药后患者情绪淡漠情况略有好转,有时能主动与家人攀谈。四肢不温明显好转,仍有腰酸、乏力、纳呆。舌质淡,苔白,脉细。上方加白术15 g,杜仲10 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8年5月18日):药后患者诸症均有改善,简单交流、语言较之前条理性改善较多,不规则数加减表现仍不足,但略有改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二诊方去鹿茸,加枸杞子10 g。28剂,煎服法同前。

患者先后加减服药140余剂,同时结合精神、饮食调摄。患者于2019年10月来门诊,自述现今记忆力尚可,心情愉悦。门诊为其检测MMSE量表:患者初中学历,20分。嘱其复查颅脑MRI,病情变化随诊。

按: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情绪淡漠,记忆力、计算力明显下降,可判断患者为痴呆病。患者年老体衰,髓海空虚,五脏受损,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同时结合MRI、MMSE量表评分,可判断患者神明之体已损,神明之用渐受影响。所以治疗上以健脾益气,补肾安神法为主。初诊时以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同时养血;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益髓填精;石菖蒲、远志、龙骨宁心安神益智;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诸药共伍,复脾运,壮肾阳,益气血,安神益智。二诊时加白术、杜仲以增强全方健脾壮肾、强筋骨之力;三诊时去鹿茸,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治疗大法不变。后期治疗中,在从神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汤剂改为丸剂长期服用,结合调摄,继续治疗。经治疗半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心情愉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本阶段尚属于AD患者的早期疾病阶段,治疗以补虚为主。尤需注意补肾安神,兼补脾气。虽本案患者诸多症状暂时缓解,但仍需注意观察“神”的状态以判断疾病动向。把握该年龄段的自身特点,注意髓海亏虚、脾肾不足、气血渐弱等间杂的病理因素,在日后的治疗中及早干预,尽可能的避免疾病进展。而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也应同时注意AD患者的依从性问题,所以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围绕着患者自身的疾病演变,从神论治,采取多种剂型,多种治疗手段,围绕着患者本身,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进行诊治。现有研究[21]也指出基于传统疗法的多靶点序贯疗法在针对A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在缺乏有效药物或针对性干预的情况下,多靶点序贯疗法对AD患者则更有益处。与此同时,项颗非常重视AD患者的日常生活调护,相关研究[22]也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对于AD患者来说极其重要。保持积极的社会活动,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对于AD病情改善具有一定作用。

5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AD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医治疗AD,特色独具,疗效较好[23-27]。

从神论治是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项颗提出的创新性治疗理论。项颗认为AD患者的核心病机,就在于各种病理因素的出现,影响神发挥其正常作用,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上主张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以动态的视角结合先进设备检测,在从神论治法则下,厘清患者主要矛盾,以养神、安神、醒神、调神来指导用药,进而延缓AD的疾病进展,从而治疗AD。

猜你喜欢

神明功能患者
也谈诗的“功能”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画地为牢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