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媒体实践研究

2022-02-06张翠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抗疫思政

□张翠方

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特殊时期,将抗疫故事、抗疫精神等抗疫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其内在使命,不仅有助于防疫抗疫,也可以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而移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抗疫时期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方式又进一步将其带入了全新的微媒体时代。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2]面对疫情信息传播复杂的微媒体网络环境,面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受的威胁,利用微媒体将抗疫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争夺话语权就势在必行。

一、疫情元素微媒体传播给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此次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历程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特殊的教科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良机……充分运用‘抗疫教科书’,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所在。”[3]由此可见,抗疫元素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抗“疫”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先进模范,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抗“疫”期间,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缅怀受难者、歌颂“最美逆行者”,颂扬抗疫精神。这些正能量的疫情元素的传播旗帜鲜明的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网络和微媒体又弥补了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扩宽了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打破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限制、采取民办高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因此,抗疫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媒体实践既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与要求,又对疫情期间做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挑战。抗疫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微媒体实践也存在极大的困难。第一,信息多元化,舆论引导难度增大。微媒体传播信息多元,学生更关注于娱乐等功能,缺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舆论引导困难;疫情信息微媒体传播的主观性较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疫情相关信息的发布者与阅读者。同时碎片化的传播与解读等又导致疫情信息真假难辨,舆论引导困难,这都给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选择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二,微媒体开放互动式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学生崇尚个性、自由,而微媒体信息传播的自由便捷与娱乐性的特点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第三,民办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微媒体平台建设不足,教学中形式单一,集中于微信、QQ等;第四,民办高校教师微媒体相关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微媒体疫情信息的政治敏感度和微媒体平台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第五,抗疫元素与思政课的融合力度不够,相关理论与实践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因此,在教学关注度、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效果、教学技能、教学平台、教学监管等方面,疫情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微媒体实践都还有待探索。

二、疫情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微媒体实践路径

基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情特点,特别是大学生对疫情信息关注度不够、甄别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参与思政课程意愿低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利用微媒体疫情元素发挥思政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切实将微媒体思政课程元素的价值引领贯穿于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堂的各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无微不至”的思政课教学过程,立足微媒体的特殊视野、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隐性德育,融知识传播、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三维目标于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扭转疫情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传播中学生难以辨别和选择的状况,使学生在利用微媒体解读疫情这本无字之书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感度。将思政理论课堂与社会现实对接,引导学生更清晰地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让学生问道、明道、信道,激发学生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一)以“知识传授+育人教育”为导向,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实现微媒体与思政课结合的基本路径。因此,在课程目标设计中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4],将微媒体中的抗疫元素与民办高校的生情、思政课程的特点结合,注重“术道结合”,利用微媒体和相关抗疫元素完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中要注重利用微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将疫情相关信息导入思政课,利用微媒体平台,明确课程“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价值引领”,明确“知行合一”,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立足微媒体抗疫元素,充分挖掘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微媒体实践必须充分挖掘抗疫信息中的各种思政教学资源,提炼抗疫元素中蕴含的思政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实现微媒体平台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盐”,溶进微媒体铺天盖地的抗疫信息的“汤”里,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微”生活中,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情感认同很重要。如抗疫的白衣天使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等就较容易契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在温暖人心的同时实现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对于一些歪曲报道和谣言,思政课也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本清源。

(三)切实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对思政课微媒体实践的关注度和德育能力。2020年疫情期间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是疫情冲击下的一次巨大挑战,各民办高校更是难以负荷,微媒体则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教学媒介和平台。广大教师利用微媒体平台,将疫情元素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线上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只有教师掌握微媒体信息技术并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善于捕捉有效的微媒体疫情元素并对其有正确解读,善于搭建与思政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和德育能力,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将疫情信息与微媒体教学融入授课教师的话语体系。

(四)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微媒体实践的平台与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5]疫情信息融入思政课的微媒体实践的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搭建课程“微平台”,建立一套制度体系,确保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用好这个新媒介,使之承担起知识传播、价值引领的功能。搭建高校的课程“微平台”并建立监管与保障制度重点在于课程设计(包括微媒体疫情信息与思政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监控与管理等制度方面取得突破。健全课堂管理办法,完善微平台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强化集体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检查、建立学生微媒体学习效果多维度评价体系等。

(五)具体实践路径。

1.微媒体正能量的疫情元素的新闻推送与资料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让知识传播从灌输式、说教式逐渐向交互式、探讨式转变”[6]。民办高校应尽力搭建微平台为教学互动与交流服务,但往往因资金、人员等诸多限制无法做到。虽然学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毕竟不是专门为思政课服务的,难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应尽力利用微博、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学习通等微媒体平台加大疫情信息推送与资源分享,强化舆论引导。通过正能量的抗疫故事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提升学生辨别思想是非与理论是非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养。

2.微媒体疫情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其中也包括对歪曲报道和谣言信息的正本清源。第一,线下课堂教学:各类疫情信息的微视频、微文字、微图片等是思政课线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疫情期间,各微媒体平台上疫情元素众多,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选择相应的微视频、微文字、微图片丰富教学资源,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听觉等多重刺激下把握理论真谛;第二,线上教学:微媒体辅助线上课堂教学与管理。民办高校疫情期间大多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微媒体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媒介和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微媒体加强课堂的教学与管理,如考勤、知识讲解、小组讨论、作业测试、答疑解惑等;第三,课后的微平台辅助学习。教师可通过微信群、QQ群、智慧树翻转课堂的讨论区等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包括疫情元素的新闻推送,供学生在课后自学。当然要有相应的激励和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微媒体问题研讨的方式考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第四,微课程是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可将疫情元素与思政课程结合,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专题版块,精心准备制作成若干十数分钟左右的微课程视频,通过微平台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程视频,完成学习任务;第五,微媒体实践学习。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疫情与思政课程结合的实践项目主题,通过微信、QQ群、腾讯会议等微平台与学生开展微讨论与微实践,完成微视频制作、微文字撰写等项目任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价值观培育等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任务的发布、学习的交流、成果的汇报、成绩的考核都依托微平台进行,引导学生成长。

三、结语

疫情期间,微媒体凭借其及时便捷、开放共享等特点成为大学生接触疫情信息的重要窗口。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最美逆行者”,但也充斥着诸多国外的歪曲报道和谣言信息,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判断是极大的考验,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也是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疫情这本弥足珍贵的抗疫教科书如何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提升其政治敏感度、思想道德素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抗疫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