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06曹振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资源院校

□王 莉 曹振华

一、高职英语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近年来各个院校注重支持科研,科研成果从数量到质量都大幅度提升,通过科研项目,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但针对将科研领域的知识转化为教学资源、加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这个课题,包括“双一流”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与本科高校不同,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专职的科研工作人员,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任务大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完成。在职业院校,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因此,科研的方向大都是围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研究成果大都与所教课程及专业有关。所以,作为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在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更易实现。

一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领悟、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作为科研内容;二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反过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2]。

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历来备受重视,英语应用能力也一直是企业要求必备的职业技能,但面对高职院校扩招及生源的不断变化,以往教师单纯以课本为主、以词汇语法阅读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原本英语基础普遍偏差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随着职业岗位的不断细化,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实际的英语能力和企业对英语人才需求相脱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摆脱固有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英语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索

(一)科研成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传统课堂单纯的板书教学模式,在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课题《基于“蓝墨云班课+SPOC”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索》中,对教学现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及职业需求探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蓝墨云班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教堂”将课堂上一部分学习内容移到课前和课后,打破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安排各种答疑、讨论、展示等活动,并通过平台随时记录及经验值的累加,形成过程性评价考核。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学期的实践,发现实验班的学生从英语学习态度到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变化,最终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至全院英语课堂。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与素材。在省职教协会课题《将中国文化导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中,黄立群老师课题组提出当前英语教育过度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认识的偏差,认为凡是西方的思潮都是精华,而对于本土文化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并提出在英语课堂中插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豪感,并最终做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组团队创建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库用于日常教学,包含收集积累了相关的英文音视频素材,如BBC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纪录片Wild China(美丽中国),A Bite of China(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等;同时发挥课程团队力量制作与课本主题相关的课程思政微课视频,增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三)通过科研成果拓展学生移动学习环境。新媒体时代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将微信公众平台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辅助英语教学,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在院级课题《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英语移动学习环境的创设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终创建了院级英语微信公众平台“国防微英”。平台主要包含教学资源、第二课堂和考试相关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有相关的子模块,由专门的教师和学生团队负责,定期更新推送英语文化趣味文章,及时报导英语赛事活动,并多次举办线上英语竞赛,如英语趣配音比赛、英语书法大赛等,作为英语课堂的有益补充,极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英语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解决策略

(一)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认定主要集中于研究论文、教材及专利方面,对科研项目的认定和奖励也只局限于立项和结题,缺乏后续的成果资源转化方面的支持与鼓励。这导致大量教师认为科研结题就是项目的终结,对其成果转化积极性不足,即使觉得有转化的必要,也会因为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放弃或草草了之,使得科研成果流于表面,背离了科学研究的初衷[4]。为了避免教师盲目追求科研成果数量而非质量的现象,高校应完善其保障及激励机制,比如,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考核和奖励力度,设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等奖项;同时可将其融入教师职称评定中,以“指挥棒”的形式鼓励教师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

(二)高职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主动性不强的应对。不同于本科院校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搞研究,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而成果转化更是需要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之外投入大量精力,尤其是人文类课程科研成果“教学化”,本身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做参考,科研转化教学的周期长,再加上部分教师只考虑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利益,而非其带来教学资源的隐性价值,严重影响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5]。除政策重视和激励科研转化之外,学校还应针对教师对科研转化认识不足的情况开展相关的讲座和学习,让教师意识到科研成果自身的学术和教育价值,促进教学和研究的相互转化;学校也应为教师在成果转化工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资金与配套支持,为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缺少交流的共享平台的应对。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来自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想法和心得体会,而在成果转化时也是某位教师或一个小团队之间的合作,缺乏系统、前沿的理论支持,学校甚至各高职院校之间应该积极搭建教师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的平台,定期开展校内外相互交流活动,介绍分享在教学科研中的研究成果,并且聘请行业内权威的专家开展讲座,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在科研成果及转化过程中更多融入行业相关知识,促进高职教育培养出适合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