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2022-02-06李泓达赵梅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能教材职业

□李泓达 赵梅芳

一、“三教”改革的提出及其内涵分析

(一)“三教”改革的提出。“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是贯穿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在我国教育界教育理论的早期研究中,并未将“三教”问题综合考虑,而仅仅将目光放在“三教”问题的某一个点上。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界对“三教”的研究逐步加深,提出了“三教”融合问题。2019年国务院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界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调研员汪忠明在2019年3月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7期的文章《深化“三教”改革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提出了“三教”改革的理念,指出“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二)“三教”改革的内涵。“三教”改革中的“三教”,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必须进行综合规划。而“三教”改革的最终落实,要具体到课程体系建设上来,课程体系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合点。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职业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更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要与时俱进,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充分融入到现有教材中去,作为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以更好地满足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要重新审视全校性的公共课的开设方式、方法,考量专业群内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在进一步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后的重构。在课程层面,打破以前的学科体系结构,凸显职业技能课程,突出教材的可操作性。

“三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院校作为企业人才输入的培养基地,应该紧跟我国产业结构的变换。首先,我国产品结构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职业教育必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次,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从单一琐碎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向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再次,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因此确定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职业教育要通过实施“三教”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胜任职业发展的岗位需求。要由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用最适合课程内容的教材,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最实用的技能,帮助学生从“就业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

二、“三教”改革实施路径构想

(一)推进教师改革。职业教育对“谁来培养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描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要想把戏唱好,需要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来引领。但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直没有专门培养高职教育教师的途径。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大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这些教师长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缺乏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发展需要。这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互动,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团队教师队伍要构建产业导师+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体系。产业导师通过聘任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教学名师从高职院校已有的骨干教师中选拔具有良好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青年老师进行重点培养;对于自身参加过技能竞赛获得省赛一等奖的教师或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过省赛一等奖以上的指导老师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使之成为优秀的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通过从骨干教师中选拔具有良好技术技能基础的优秀青年教师,采用产业导师、企业专家带徒的方式,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与技术革新,使之成长为技术技能大师。在推进教师的改革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能力、对各种教学方法实际应用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推进教材改革。当今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从编写的源头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人员组成单一。目前我国教材编写人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材编写人员主要由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师组成,这些人员虽然很熟悉所编写教材需要的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但普遍没有行业一线工作经验,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往往会与实际生产过程不一致,不能对实际生产起指导作用。再者,教材的编写到正式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往往会造成教材编写出版之后,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已经成了旧技术、旧工艺、旧规范,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教材改革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优化教材编写团队结构,结合校企合作,将更多的行业、企业专家吸收进教材编写团队。在教材具体内容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打破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的束缚,着重强调教材的科学性、实践性、时效性。第二,改变教材形态。结合在线课程建设,除了使用原有的纸质教材外,还可以在某些课程教学中探讨使用在线课程建设中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职业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形成活页式教材。第三,擅于利用智慧职教丰富的平台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校企优势互补,校企双方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三)推进教法改革。教法是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学生情况,综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将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对标行业、企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第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仿真教学场所。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努力打造适合各类学习者的智慧型学习空间,真正落实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引导教师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主体型课堂,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改变教学形态,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等实际工作需求为载体,重新设计教学单元,实施模块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态,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总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师、教材、教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技能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