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2-06赵瑞晔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政治

□赵瑞晔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相对比较复杂,除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学会科学保养身体、有效应对体育创伤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进行必要的培养,以便于让学生拥有和未来职业匹配的生理、心理优势。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必须要做到创新,能够因人而异,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前提下,形成多元教学活动。

一、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思想政治课堂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拥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另外,也有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爱学校作为具体内容。无论哪一种划分,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拥有集体意识,能够为集体付出,并建立集体荣誉感。

高职基础课程思政化和思想政治课程不同,既有丰富的体育技能、技巧、体能、体育项目的教学,又需要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差异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地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称纲要)提出的意见,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去挖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学充分融合,最终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教育部门对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教学要求,给出的高职体育课程标准,是该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体育学习问题给出的指导性文件。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将教学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落实、现代思想教育融合的关键,决定着高职能否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高级教育目标。这其中还需要认真领悟《纲要》提出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道德修养五部分来形成具体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供给。诚然,这需要体育教师在了解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思想政治化重要性基础上,能够很好掌握学生状态,并因此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融入途径,这是保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体育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

(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思想水平如何,他们是否喜欢体育课,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喜欢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些项目里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是体育教师需要明确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展开调查。这样可以获得学生思政水准,并明确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名单,利于教师统筹分析,围绕这些项目进行必要的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例如如何提高体弱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思政环节提高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改变过去比较保守的理念;如何让体质好但不懂得配合、谦让的学生认识到合作、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等。

(二)政治认同。这是高职体育思想政治的目标之一。如今高职学生受多元思想影响,对政治缺乏认识,故而政治操守并不完善。正因为如此,教育部的《纲要》才将高职基础课程思想政治化首要目标确定为政治认同。想要高职学生在体育课开展过程里形成政治认同,第一关就是保证大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关是寻找体育课和政治认同的关联,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最终作用于学生的政治思想。综合所有教学方法,“红色体育”既具有体育属性,又具有政治教育意义,故而有必要成为实现“政治认同”的最佳教学方法。红色体育指的是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根据地以及解放区推行的体育活动。其中包含了革命前辈乐观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抗日以及解放战争当中。红色体育是我国独有的教育资源,应该将其和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是集合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的最佳途径。例如在5公里越野当中,可以革命前辈名字命名自己的队伍。这样让高职学生置身于红色氛围之内,能够在精神层次不断叩响“红色体育”,与其共鸣,最终认同党的方针、政策。

(三)家国情怀。体育当中富含强烈的家国情怀,奋斗于国际赛场的体育健儿往往会成为人们关注对象,让人们为他们的表现而欢呼,这一时刻体育和国家荣誉是连接十分紧密的。基于此,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将体育健儿于国际赛场拼搏驰骋的画面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眼前,让他们被健儿们的表现感染,进而建立起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四)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培养和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紧密关联,三者完全可以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来。其中学旅结合便是非常好的形式。在具体操作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参加较为原始的民俗体育活动,甚至于可以体验非遗体育活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在旅游中打开视野、体验民情,在体育活动里感受生命活力。在旅途中教师展开必要的思想渗透,培养学生彼此尊重、合作意识,率领学生参与劳动,建立学生的劳动素养。可以说,学旅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达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高级教育目标。

(五)宪法法治。体育科目思政化,并且要将宪法法治教育融入,其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纵观各类创新方法,唯独校企联合具有这样的融合优势。这里所谓校企联合指的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经常性进行体育比赛,形成联谊关系。通过这样的联谊关系可达成以下目标:首先,校社联合为高职学生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未来就业企业氛围提供了机会。在比赛活动中和社会企业员工、行政机构办事人员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他们获得宝贵的职场经验。尤其是一些劳动纠纷的解决方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最为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提升了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六)道德修养。体育课程思政和道德修养关系密切,这是源于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意识形态内容,二者以体育为载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其中以赛促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一是以赛促学解决了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化的抗拒,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当中,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关”。二是以赛促学充分激发了学生拼搏精神,能够为集体荣誉而战。虽然高职学生大部分集体观念并不强烈,但也并不会严重影响“以赛促学”的开展。只要体育教师思想动员及时,语言真切,都会让他们认真对待赛事。三是在比赛过程里学生学会了深层次体育技能,锻炼了体魄,提升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彼此交流,形成了吃苦耐劳精神,更体会到了为集体付出带来的快乐。

三、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体育教师大部分都存在体育思政化是“体育+思政”的简单认识,这导致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过程里出现了体育和思政割裂的问题,结果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而这其中也说明了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政化较为排斥,不能主动了解体育课程思政化的意义,不去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故而生硬地将体育、思政捏合。另外他们也不擅长利用信息手段去影响学生思想,平时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导致自身威望不够。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认识。高职学生只是较重视技术学习,认为技术学习可以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而相比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难以琢磨,看不到短期效益。在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之下,学生都形成了顽固的“体育无用论”,对体育尚且缺乏兴趣,对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育课更有一种排斥心态。

(三)社会尚未对全面发展人才形成急迫需求。当市场存在需求供给方便会积极生产产品以满足需求。人才供给也是如此。目前社会企业存在明显的“能力论”,能够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就是人才,对人才的思想境界等缺乏评价。这样的用人环境,不能给高职院校教学形成倒逼,学校仍然以技能学习为主,对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缺乏研究。

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化的策略

(一)积极提升高职体育教师创新意识。前文所述体育课程思政实施途径,都是建立在教师能够高度理解体育课程思政化这一基础上的,而事实上大部分体育教师并未拥有这样的深刻认识。为了让高职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化重要性,并且让他们提升教学的创新水平,需要高职院校推出严格的绩效考核,通过这种利益捆绑的方式来驱动他们于体育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本人也要全面看待新时代体育教学,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利用微信等工具和学生交流,以此来了解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为后续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前提。

(二)丰富教学方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生硬的说教自然无法唤醒学生内心反省,徒增他们的反抗。故而体育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通过以赛促学、学旅结合、红色体育等具体方法来渗透思想教育,通过这种反复的暗示和影响,最终唤醒学生的共鸣。高职院校的党支部也需要发挥功能,联合体育教师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通过集体学习来酿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带动所有学生去学习理论。

(三)需要提高高职社会教育功能。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包括社会大众与社会企业等组织。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缺乏和社会互动,导致了教育上的闭门造车,这才出现了教育和社会割裂问题。故而高职院校必须要利用新媒体不断地向社会传递全面发展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要唤醒社会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如此高职院校、社会企业等才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教育和社会需求对接。

五、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始于体育课程标准,决定于教师教学水平,受到学生体育学习及思想政治学习兴趣影响,而最终成于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新时代之下的高职体育教师必须要全面看待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找到二者相融的“点”,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红色体育、学旅结合、校社联合等形式开展体育教学,积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达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