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结合研究

2022-02-06郭燕翔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政治

□郭燕翔

高职院校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才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足以说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对课程思政及教育发展十分重视,高职院校促进《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也能促进高职进一步发展,推动素质教育进步。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言论和思想逐渐自由化和多元化。高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不同价值观念的思想,其中有主流观念主流观念思想,也有一些非主流的西方价值观念,学生必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才能增加自身辨别能力,减少网络中不良思想对自身的侵害和影响。高职《大学语文》中本身存在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本身便宣传真善美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了解,也能使学生认真感知到传统人物的魅力和智慧。促进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使其课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改革中增加思想政治内容,也能使学生加强对主流观念的了解,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从而减少西方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可以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树立崇高理想,不仅能激发高职学生潜能,也能使高职学生养成不惧艰险、勇于奋斗的顽强精神。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信念理想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也要确保其理想价值观的正确性。而课程思政有利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创新改革及发展,也能加强对学生思想能力和政治能力的培养,从而利用信念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同时,高职《大学语文》中涵盖的很多名言名句,具有一定励志作用,不仅会引起高职学生共鸣,也能为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高职学生成长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促进高职《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机融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及德育教育,使学生奠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从而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健全的人格,不仅能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身心健康。随着思想观念和信息模式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也要使学生受正能量信息熏陶,这样才能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充满正能量。高职《大学语文》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名言警句,这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加强自身思想政治能力,这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能使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坚定正确发展方向,而这些都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增加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思路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构建思政专题模块。《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内容和国学内容,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加强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挖掘及梳理,构建思想政治专题模块,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例如,可以在《论语》选读中,加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的了解与探讨,并以此映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具体感受思想政治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学习经典时加强对爱国主义人士的分析和了解,以此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培养;另外可以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内容拓展,通过合适的案例,拓展教材内容及教学内容,并通过教材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块,以此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有利于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构建思想政治专题模块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大学语文》教材内容,促进二者有效贴合,可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因灌输式教育使学生产生反感。

(二)通过任务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内容并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加强对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加强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也能使相关教学更贴近生活化,这更有利于对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也能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团体协作过程中,可以拓展自身知识视野和学习思路,这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成长;高职院校要加强建设网络教育载体,教育载体中要增加一些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等,以此引导学生加强对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内容的挖掘。同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也能使《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在结合与发展过程中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从而为学生自学提供资源和平台。

三、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结合的策略

(一)引导《大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创新促进其思想政治素养提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师思政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才能使教师有能力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一是教师要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深入挖掘,不仅要保证其思想政治内容可以融入教学方方面面,也要保证融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加强沟通与互动,通过互动不仅能增强《大学语文》教师的思政能力,也能实现教育思路和教育思想得到不断拓展,从而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二是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帮助其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也要注意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多元化;三是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定期讲座不仅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教学能力,也能使教师充分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也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的深度结合。

(二)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传统教育模式明显不利于《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内容结合,因此,可以通过教学创新,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以此促进二者的充分融合。一是可以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展开专题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并细致讲解社会荣辱观、思想政治原则等,以此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培养;二是可以通过混合式教育展开案例教学法、分层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促进教学多元化,引导学生加强沟通和讨论,使学生充分拓展思路,加强对思想政治内容的了解。同时,信息技术也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大学语文》教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从而增加课堂感染力。而且,课堂互动和网络互动过程中,也要巧妙地融入性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三是高职院校要加强构建线上教育平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加强碎片化式学习,以此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增加思政天地,并引导学生与教师积极进行线上交流,以此促进《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

(三)更新教材内容促进实践活动增加。高职院校要不断促进教材内容更新,必须保证《大学语文》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欣赏能力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并在编写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思想政治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结合。一是教材不仅要体现传统文化精华,也要具有一些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覆盖教材每个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知与了解;二是教师要在《大学语文》教学过后,增加实践活动比例,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能力。例如,可以根据实时政事展开辩论赛;也可以根据《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朗读比赛;还可以展开历史文化辩论。通过一系列形式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才有能力将学习的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也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到《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内容的魅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本身便蕴含很多思想政治元素,二者融合不仅能加强此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教育魅力。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书,但却忽略育人方面的发展。将二者进行充分融合,可以实现教书与育人协同发展的局面,也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爱国意识和爱国理念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多元化。虽然,目前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其不断改革与创新,其教学模式越来越趋于合理化,这也有利于加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