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2022-02-06□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育人思政

□张 悦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强领导精准施策,14亿中国人坚定信心众志成城,通过艰苦努力,使得疫情防控形势向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疫情发生以来,思想政治课积极肩负起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但在疫情背景下,纷繁的疫情防控故事、复杂的疫情舆论环境、受阻的育人教学手段等,让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主动深入分析现状,积极探索应对举措,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路径,助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疫情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对“战疫”知表不知本,难以形成深度认识。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统一”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育人为核心,以理论性为前提,以思想性、政治性为根本,同时面对学生提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真正做到“八个统一”。在抗疫中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最鲜活的素材。面对这本特殊的教科书,青年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该如何深入学习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很多学生因思辨能力较差、理论功底不足、人生阅历有限等,面对一系列“战疫”故事,仅浮于表面,难以参透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中国力量。思想政治课教师如若不能以问题导向针对性地深挖抗疫思想政治元素,并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思想说服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感化学生,他们将很难在思想层面留下印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的也将难以达成。

(二)学生对网络舆情难辨真假,容易造成价值观偏差。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教育方针的核心课程,根本上是人的工作,在立德定方向、铸魂塑三观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不仅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接班人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深刻而全面地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学生把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努力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然而,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其凶猛势头漫延态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恐慌,随之而来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各种舆论的暴发。虽然有关部门对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工作毫不松懈,但在当下这个全媒体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部分参与者凭借自己的主观喜好、感性认识,道听途说、夸大其词,给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提供了可趁之机。青年学生由于知识架构尚未完全搭建、价值观还未完全稳定成型、情感心理不够积极成熟,难免存在疑惑、恐慌、迷茫等情绪波动,也极易受到影响跟风做出一些不良举动。对此,思政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认识到负面舆论险恶用心的真实面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育人受阻,开展线上教学充满压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全程育人是思想课的特有属性。疫情发生正值寒假,各高校延时开学。大学生各自待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面对疫情出现的疑惑与困扰,不能通过与家人交流沟通完全解决消化掉,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如若等待复课后回归传统课堂再对学生的现实困扰与思想疑虑进行回应,难免显得太过滞后而使育人效果不甚满意。

育人受阻,思想政治课教师纷纷开启线上工作模式。尽管不少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并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身处新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教学也迎来未知与挑战。一是学生提出疫情相关问题,对教师专业度提出更高要求。疫情之下,学生们会产生一些困惑疑问,并将思政课教师视为“答疑解惑者”。面对学生求助,教师不能回避问题、绕着问题走,否则就会出现教师无的放矢,打击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此,较强专业度、认知能力,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压力”。二是线上讲授限制情感互动,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育人的课程,集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于一体。在传统课堂中这种亲和力较易实现,但在网络空间中其效果则逊色不少,使得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期待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三是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不熟练。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熟悉课堂面授式教学,而对线上教学使用APP及具体操作充满陌生。教师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教学APP,整合各类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适应新兴的媒体教学技术,构建互联网教学思维理念,会在内心造成压力焦虑。

二、疫情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举措

(一)强化政治性讲透学理性,结合疫情增加教学厚度。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规模广、防控难度大,学生仅领会浮于表面的内容还远远不够,须通过思想政治课帮助其认识这本无字之书的深层价值,在思想上获启发,在理论上有收获。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挖掘“战疫”思想政治元素,强化政治性,讲透学理性,真正发挥好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统一行动的重要育人功能。

在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八个统一”要求中,置于第一位的便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六要”要求中,“政治要强”也居于其他要求首位,这都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首要的政治属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敏锐的政治眼光、扎实的政治素养,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对疫情防控的理性思考,将疫情防控之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青年学生责任与担当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从抗击疫情中深入思考“中国之治”,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筑起信仰高地,引领大学生不断锤炼思想、提升自我,并教给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同时,充分挖掘疫情背后原理,增强思想政治深度,帮助大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深刻认清抗疫行动举措背后的科学理论。

(二)以学生为中心传递情感,强化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思政课在办学治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具有重要性。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之尖锐的复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已然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党爱国情怀的主要渠道。但学生因对思想政治课晦涩而乏味的固有印象,加之多数教师“你说我听”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较差,价值引领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完成。究其根本原因,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这一群体。

重视学生主体性是思想政治课建设与创新的关键所在。思政课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疫情中,难免有一些学生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而产生不良情绪,或做出极端行为。对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设定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及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理直气壮地讲清疫情防控背后的科学理论,及时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真诚地帮助学生分析典型舆情事件,甄别别有用心的谣言,让他们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强化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同时,不断加强他们的理论认可和情感共鸣,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及时结合时事热点讲授思政理论,还要在课堂之外丰富育人方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课外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切入点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合理发声,引导学生获得启发,切实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面对此次疫情,通过邀请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人员等人物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他人感悟,感染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师生联系优化学习效果。

(三)教师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新变化探索教学新模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着力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不断扭转被动局面。一是要强化理论素养坚定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与理论高度,面对大是大非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才能帮助学生解答思想疑虑,释放“角色压力”。二是加强共情力强化亲和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要努力借助个人魅力与信息化互动手段,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发情感共鸣以提升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三是不断学习教学信息化手段。为响应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师从之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完全转变为通过腾讯课堂、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的线上教学,这一巨大变化让教师产生诸多不适应。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结合课程特点,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刷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空间、转变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具感染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新时代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面对诸多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勇敢作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思想政治课注入新鲜血液,为“战疫”取得全面胜利添加思想政治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