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音乐文化的育人路径研究

2022-02-06曾红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音乐

□曾红梅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红色音乐文化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宣传意义,能够进一步厘清红色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理念,全方位阐述出红色音乐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不仅能够将红色音乐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在当前阶段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要求,培养当代大学生拼搏奋进的优秀品质,引领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与此同时,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也能够更好地传播红色精神,让学生牢记历史,实现优秀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高校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以全员、全课程、全过程的当代育人形式为主体,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类其他课程之间的共同发展,以此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在此之后还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现代高校教育需要秉持的基本教育理念,实现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需要始终与思想政治课保持育人方向上的一致,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处理好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之间存在的差别,避免二者之间出现冲突的情况。二是高校教师需要保证该自身的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能够互相融合,保证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方面的有机统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属于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学任务推广的重要途径[1]。三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之间需要做到有机融合,保证二者之间的协同联动性,保证教育模式采取的运行机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作用。四是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有效探索。高校属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不同的高校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并且在育人方面均有着自身特色。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红色音乐。红色音乐属于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内容、结构、曲风等诸多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是组成现代音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尤为突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出我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期间的生活情况,为人们详细地描述出人民群众在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红色音乐还具有一定的记录特点,能够对建国后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总结,在音乐内容中还会抒发出世界无产阶级抱有的远大发展志向,能够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备上述特点的音乐表现形式,均属于红色音乐[2]。

(二)红色音乐文化。近几年以来,红色音乐文化在音乐界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渐渐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红色音乐文化的界定,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这些差异点主要存在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出大点的不同造成的文化定义差别。笔者分别从广义、狭义和形态三个不同的方向阐述红色文化概念。

以广义角度为基本出发点,红色音乐文化是一种针对全世界社会主义解放过程的文化,由革命音乐文化衍生出的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等多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产物,《国际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物,隶属于广义角度上的红色音乐文化[3]。

以狭义角度为基本出发点,红色音乐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国际上的先进文化表现形式,同时也是音乐文化的重压组成结构,更是时节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本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红色音乐文化属于中国特色文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有机结合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音乐文化产物总体表现形式。

以形态角度为基本出发点,红色音乐文化属于当代的一种精神文化表现形式,在表现形态方面融入了电影、戏剧、美术等诸多文化形态特点。从文化传播的方向出发,红色音乐文化在流传度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能够从更加真实的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非常深邃的传承价值和文化底蕴[4]。

(三)红色音乐文化的育人功能。红色歌曲的广泛传唱和推广可以使人保持长时间的身心愉悦,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红色音乐形象可以净化大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爱国思想并在此期间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精神道德层次、实现人文地理以及语言音乐等多方面教育的全方位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音乐育人的路径

(一)挖掘音乐欣赏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发展而言,需要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意识,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因为红色音乐文化不仅蕴含着我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初心与使命,同时还包含着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其自身具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育人价值,并且还涉及诸多领域的文化表现形式,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情感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育人价值也能因此得到更好的发挥空间[5]。

(二)开发红色音乐文化的党课团课。在组织红色音乐文化的党课或者团课教育活动期间,需要依托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团支部的职能作用,明确活动核心目标,以培养现代化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工作目标,对于红色音乐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路径上,可利用红色音乐文化相关教育活动,借此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以红色音乐文化为核心开展的主题讲座形式,需要将红色音乐、歌舞剧、电影音乐等诸多元素融入到主题讲座内容中,利用红色音乐文化元素的不同讲解方式,促进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保证学生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际教学期间,可以适当借助反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回顾并感受民族艰苦的奋斗史,对民族承受过的灾难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好地珍惜时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勇于承担祖国的建设责任,养成自身敢于担当的意识[6]。

(三)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艺术类社团可以借助红色音乐在当今时代的影响力,将音乐教育研发过程中相关的主干课程内容进行扩大,此时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全方位拓展音乐教学涉及空间,以此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弊端,最终达成教学容量的扩大,保证共色音乐的高效率教学效果。如:《中国音乐史》课程中便根据红色音乐的体裁风格和音乐唱词中呈现出的方言特点差异进行处理,将红色音乐资源穿插在各个章节中,同时再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出更为完整的现代化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音乐教师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革命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经典作品并合理利用红色音乐营造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对学生形成引领作用,使其进入到乐学好学的状态。通过对上述教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和铺垫,教师还可以将所授知识应用到音乐教育基础课程中,对于《歌曲写作》课程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做到红色音乐资源的学以致用,在创作过程中引用并以此作为红色音乐创作的核心素材,保证使教训内容易于接受的同时准确掌握音乐风格,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对音乐创作产生更加真实的理解。

教师在授课之余,还需更加关注挖掘红色音乐资源,带学生进行民间调查,组织红歌文化研究活动,撰写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作为红色音乐的传承手段,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红色音乐接班人。在此期间利用课外活动或者艺术实践的形式组建合唱团或者乐团,在举办红色音乐比赛期间,融入更多的红色元素,使学生可以在红色音乐氛围中直观地感受到红色资源带来的感染和熏陶。

(四)开展红色音乐文化的研究创演。红色音乐大多以合唱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其中以班级、社团、宿舍等为单位的合唱形式不仅能够供人欣赏,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红色音乐的合唱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团结协作的要素。红色音乐内容严肃,对团体之间的和谐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共同的指挥引导下完成不同声部之间的互相合作,期间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二是红色音乐合唱能够让学生保持严谨自律的习惯。红色音乐音律铿锵,合唱音准节奏、音量强弱、声部进出以及旋律纵横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时合唱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三是红色音乐合唱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朝气蓬勃。红色音乐大多主题鲜明,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红色音乐合唱需要保证歌词的转变足够清晰准确。红色音乐的合唱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和想象的过程,作品的思想可以在此时得到更为直观的升华,学生此时的情感也会受到音乐的荡涤作用而变得纯净,同时学生的精神也会愈发振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课程之间的融合发展,属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教育核心的教学模式,对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补充环节,是进一步强化课堂教育成果的有效路径。在红色音乐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出校园社团团支部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效用,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共色音乐文化的发展典范,自觉践行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音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音乐
他们用“五招”育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