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讨

2022-02-06□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融合专业

□毕 倩 赵 飞

在现阶段的双创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引起重视,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高速发展。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深入应用,许多高校开始对自身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实现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技能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促进我国的创新创业发展,高校应当坚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的探索,深入挖掘人才的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较低。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的积攒才进行的,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教师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均较低[1],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也不多,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并未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起重视,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不佳,对创新创业没有信心,在这样的形势下,增加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的难度。同时,在大部分高校中,创新创业的开设形式也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较少,缺乏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以及平台,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高校学生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且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均较为低下的局面。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度不高。现阶段中,高校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体系完善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以及有效性[2]。高校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时候,应当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使高校学生在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以及认知。近些年来,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其纳入教学大纲里,但是在构建二者的融合体系时,由于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且教师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方法和教授专业课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匹配性,从而导致对学生开展的创业创业教育过于浅显,流于表面[3]。第一,在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的过程中,没有将创新创业的深刻思想意识融入专业课程中,导致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最终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均含有标志性词语,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有待完善。同时,在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过大,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较少,从而使学生无法深刻感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三,教师在教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时,所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及科技均飞速发展的现今,此类教学方法呈现出一定的落后性以及不协调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融合模式存在不均衡现象。因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时间比欧美国家更晚,因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熟度以及完善度也比欧美国家更低。在2010年,我国提出创新创业理念,倡导各大高校积极将其融入专业教育中。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导致高校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依然位于初级探索时期[4],且获得成果较少。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侵染,从而造成高校的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较为注重专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其融合模式缺乏一定的均衡性。此外,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有待落实,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高,学生中也存在“轻创新创业、重专业课程”的现象。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对策

(一)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工作的时候,应当对实践平台的构建引起重视,通过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平台来使学生的实践体验以及实践感受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不管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育[5],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都应当对实践活动的作用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高校应当和相关的校外企业展开深入的交流及合作,拓宽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渠道。在学校内,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高校应当积极创建相应的创业园区、专业的实验室以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在学校外部,高校应当积极和相关的企业展开联系以及合作,形成一个校企联动机制,以此来为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通过这些实践平台,学生会对创新创业意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深入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校外企业以及校内实践平台的联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挥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相关部门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保障。现阶段中,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高校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社会以及政府应当提高对其的重视度[6]。由于创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及风险,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害怕创业失败,因此更加不敢去尝试,在这样的形势下,创新创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此,社会以及政府应当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的保障平台,以此来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保障,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以及勇气。除此之外,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属于新人,从业经验不够丰富,且难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将大学生申请创业资金的要求以及门槛适当的降低,同时积极制定相应的创业优惠机制以及政策,为其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服务以及指导,同时,社会相关组织及部门应当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基地以及实训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三)加强课程系统内容的构建。大部分高校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教学理念与现代发展不符,且局限性较强,大部分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7],从而造成学生极易对课程产生枯燥乏味之感,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现如今的创新创业背景下,要求教师应当积极结合相关教育理念及标准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高校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开始相应的培训活动,或是邀请专业人员到学校中开讲座,将国外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融合的先进理念引进校园中,让教师对创新创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结合的教育。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对学生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应当将教学定位以及教学目标明确,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引起重视,将其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核心理念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应当将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创业活动的规律以及创业的基本素养等[8],让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个性引起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创新创业会涉及到人格教育、法律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以及法律思想,让学生在创业的时候遵守法律法规,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自身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加强课程系统内容的构建、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保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专业教育的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融合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