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策略研究

2022-02-06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陶伟梁

农银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账款小微供应链

■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 陶伟梁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备受关注。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因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资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市场风险较大、信用记录缺乏,时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竞争由企业竞争逐步转换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2006 年,深圳发展银行(2012 年与平安银行合并)在国内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面向产业供应链提供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结构特点、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放贷不再局限于对风险主体的评估,更多的是对供应链及交易的风险评估;传统模式下融资参与方由金融机构和企业两方组成,偶有政府、担保公司等第三方参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则变为上述几方加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模式,不同的参与者共同发挥作用、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收益,实现多方共赢。经过十多年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于小微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把小微企业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加以考虑,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信息比较畅通,间接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资信价值,有利于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缓解资金紧张;于商业银行而言,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潜在的信贷风险,提升了放贷的积极性,有利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一、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一般把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目前还有一种新兴的供应链金融形态,即战略关系融资。

(一)基于供应链上游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随着赊销成为供应链中最主要的销售方式,供应链上游的企业普遍承受着现金流紧张带来的压力。为帮助缓解上游企业资金紧张,商业银行以买卖双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为卖方提供融资业务,包括保理、保理池金融、反向保理、票据池授信、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和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等。

(二)基于供应链中游的库存融资模式

企业经营中时常面临预付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小微企业更加多见。为解决企业流动资产中预付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问题,银行以授信申请人自有动产或货权为质押标的,以贸易融资、一般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贴等各种形式开展表内外授信业务,包括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仓单质押授信等。

(三)基于供应链下游的预付款类融资模式

供应链下游企业向核心企业采购时常常需要提前支付货款,但由于下游企业资金有缺口,需要银行融资为其垫付采购资金。预付款融资便是发生在上述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下,融资申请方向银行交纳一定保证金,通过银行融资审批后,银行贷出全额货款供申请方向核心企业采购用于授信的抵质押物,货物到达后设定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担保方式主要包括先票/款后货授信、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国内信用证等。

(四)战略关系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都是有抵押物前提下的融资行为,战略关系融资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新形态,以提升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为导向,以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企业与某个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后,当供应商有资金需求的时候,企业向供应商提供融资,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详细掌握具体的交易及供应链上下游情况,所以只有为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才有能力更好地防范风险。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产品与模式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不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都加大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抢滩布局。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鼻祖”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额达到9599.11 亿元,同比增长33.7%。同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累计服务近6000 个核心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近10 万户链条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支持超8000 亿元。

(一)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针对供应链交易各环节,推出相应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上游客户的应收账款管理,农业银行创新全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保理e 融”“应收e 贷”“票据e 融”。其中“保理e 融”主要针对持有核心企业承诺付款应收账款的供应商,农业银行为其提供批量、自动、便捷的应收账款管理、保理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应收e 贷”主要针对持有核心企业供货发票等应收账款资料的供应商,农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为核心企业上游小微企业提供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融资服务,核心企业承担最终付款责任、代偿责任、差额补足责任或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票据e 融”主要依托“农银智链”平台,对持有核心企业承兑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上游小微企业提供在线票据贴现、票据质押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2021 年7 月,农业银行推出国有大型银行中首款供应链票据在线贴现产品“供票e 融”,通过与票据交易系统、上海票交所供票平台直连,可为持有优质核心企业作为承兑人的“供应链票据”上游供应商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贴现服务。围绕下游客户的预付账款管理,农业银行推出全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订单e 贷”,包括订单模式及类保兑仓模式。其中订单模式应用“农银智链”平台,基于核心企业的销售计划或销售订单,为购买核心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下游客户提供批量、自动、便捷的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包括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业务。类保兑仓模式下,经销商通过“自付资金+申请贷款”的方式支付整笔订单,后续根据还款金额提货,直至贷款全部还清。若经销商到期未全部还款,由核心企业回购货物,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下游经销商小微企业融资难、仓储难等问题。此外,农业银行通过与政府采购部门等其他第三方平台合作,推出了“政采e 贷”的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依托政府采购中标信息或合同信息,为履约记录良好的政府采购中标供应商提供基于未来应收账款质押的短期融资服务,重点针对存在短期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的政府采购供应商群体。

(二)建设银行

自2007 年推出全流程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供应链业务以来,到2014 年,建设银行通过适应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围绕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研发推出了国内保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融资、金银仓、网络银行e 贷款等供应链融资服务。并于2017 年搭建“建信融通”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信、融驰、账款、订单、云条、政采贷等系列“供应链+互联网”服务。总体而言,建设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应收类,主要包括国内保理、应收账款融资、网络银行e 销通、e 点通、e 信通(e点通升级版)等。国内保理是建设银行为企业提供的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账款管理、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等功能,这种产品以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为基础,银行成为保理项下应收账款新的债权人,企业可以在相关额度内随时转让建设银行认可的应收账款获得可支配资金;应收账款融资是建设银行以企业应收账款为质押发放的贷款;网络银行e 销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提供的销售订单融资,可帮助核心企业迅速实现货款回笼,为经销商获得低门槛、低成本的融资;e 点通主要为网络定向保理业务,是为与核心企业发生赊销关系的供应商提供的基于核心企业付款承诺的国内保理融资业务;e 信通是e 点通的升级版,是建设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及建信融通的合作,为核心企业上游多层级供应商批量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保理服务,供应商可对核心企业出具的《付款承诺函》进行持有、转让、分割、贴现融资。第二类是预付类,主要包括保兑仓、金银仓等。保兑仓是建设银行与生产厂家(卖方)、经销商(买方)三方合作,以银行信用为载体,由银行控制提货权,生产厂家受托保管货物并承担回购担保责任的一种金融服务;金银仓是经销商持建设银行认可的购销合同和订单,基于优质生产厂商信用,以建设银行认可的仓储公司出具的仓单作为质押,向建设银行申请的短期融资信贷业务。第三类是存货类,主要包括动产质押融资、仓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是客户以自有动产作为质押向建设银行提供的融资,质押动产范围广、种类多,包括钢材、有色金属、贵金属(黄金、白银)以及化工原料等;仓单融资是企业持建设银行认可的、以其自有货物存放专业仓储公司而得到的仓单进行质押,向建设银行申请的资金融通业务。

(三)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银行,早在1999 年就开始涉足票据、存货融资等业务,2006 年全面推广应用线上融资系统并在国内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系统性地对供应链中的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结构性解决方案,2013 年开始对基于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进行授信,并于2019 年全面升级打造“平安好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2020 年自主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目前,平安银行旗下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预付类融资、动产质押类融资、应收类融资和数据质押类融资,其中,预付类是平安银行推出的为授信客户提供在线订货、融资还款赎货等服务的一类产品,是该行与核心企业及监管方平台合作,通过“平安橙e”等平台,为供应链下游企业提供的全流程在线预付款融资产品。动产质押类融资是以存货为质押物,保证质押物价值能够完全覆盖融资金额损失风险的融资模式,主要有现货线上融资、电子仓单质押线上融资等产品。应收类融资主要包括反向保理等产品,反向保理是在买家(核心企业)资信水平很高、愿意向平安银行推荐供应商和提供应收账款信息、并承诺付款锁定的情况下,对以这些买家为付款人的应收账款或者订单,平安银行直接发放融资。与此同时,平安银行与第三方金融机构、产业合作伙伴共建平台生态,推出“塔比星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金融+平台+生态”供应链金融模式,包括平安链融、票据秒贴、塔比物联等产品与服务,其中,平安链融为业内领先的供应链平台,平台链接金融机构与产业链,利用区块链多方签名、不可篡改的特点,基于平台的债券转让可获得多方共识,已服务能源、电子、建筑、医药等多个行业央企、国企集团;平台应用人工智能、云服务等科技手段实现营收账款票据化,获得多家金融机构认可并接入,大大解决了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供应链资源整合有限

一是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整合有限。机构设置上,除个别商业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缺少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供应链金融得到的重视程度有限;人员配置上,银行普遍缺乏深谙产业链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客户服务能力有限;激励约束上,根据调查了解,多数商业银行没有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未来战略方向布局,供应链金融发展缺乏专项战略激励资源、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够。二是跨界信息资源整合有限。一方面,银行间资源整合有限。目前,少量银行投入大量财力、人力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由于银行自建平台往往对其他金融机构有排他性,许多没有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银行往往依赖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业务整体的主导性较弱,业务发展情况更多受制于平台自身拓客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保护、金融创新合规性等方面的监管日趋严格,一旦平台出现合法合规性问题或出现道德风险,将对银行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深度有限,与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较少。

(二)全链条产品研发不够

一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是应收、预付和存货等环节的标准化产品,产品类型、功能等趋同。二是部分产业链环节存在服务空白。如商业银行供应链上游产品主要是基于已形成应收账款的开发,在未形成应收账款前的节点缺乏相应产品对接;对于供应链下游产品没有准确对应到产品使用端。三是针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缺乏差异化服务。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微企业对利率、期限等存在差异化需求,在还息主体上,有的企业希望买方还息,有的企业希望卖方还息;在还息方式上,有的企业希望一次性预扣利息,有的企业希望一次还本付息,有的企业希望分期付息。针对这些需求,银行在融资产品定制上创新较少。

(三)开放式批量获客较难

一是对外部依赖较重。有的银行依赖第三方供应链融资平台,平台的获客能力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覆盖面;有的银行虽然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但由于当前银行与产业链数据信息共享不够,自建平台难以深度嵌入产业内景,业务流量有限;有的银行较为依赖核心企业,供应链获客大多来源于核心企业提供的“白名单”,对核心企业的主观意愿和配合程度要求很高,“白名单”的质量直接影响银行供应链客户群体质量,由于核心企业基本为同业竞争型优质客户,银行在核心企业的话语权有限。二是内部协同联动较少。部分商业银行存在“部门银行”现象,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挖掘客户潜力不够。

(四)融资风险管控压力大

一是风险管控理念更新难。众所周知,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涉及贷前、贷中、贷后等多个流程环节。然而,供应链融资不同于传统单户信贷业务,必须将融资风险放在整条供应链中予以考虑,这使得银行必须更新传统风险管理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风控模式,以适应供应链融资线上化、批量化、高频化等特点。二是核心企业多头授信约束难。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核心企业签发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基于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授信,单家银行很难掌握核心企业在他行的授信情况,也难以判断企业是否会因此难以清偿。三是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难。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基于产业链,银行无法直接掌握产业链的产供销信息,必须多方面核实贸易背景,操作程序复杂,难度较大。

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策略

(一)完善供应链业务发展体系

一是提升业务定位。将供应链融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业务来抓,建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导。二是增强服务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完成产品快速交付,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在各级机构设立由核心客户管理部门、产品支持部门、技术部门共同组成的跨部门柔性团队,全面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激励约束。将供应链金融业务纳入银行内部部门、机构考核,在综合评比、工资激励、表彰奖励等方面突出供应链金融业务,设置专项奖励工资,配备专项工资费用资源,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二)丰富供应链融资产品服务

一方面,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政府、监管部门牵头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整合银行业内部企业、客户、信息、技术资源,实现资源互通共享。积极探索银行同业之间的供应链融资合作,优化升级应收、订单类等常规供应链产品功能,方便企业基于动产进行融资,创新政府采购、大宗商品贸易等交易场景类特色供应链产品。完善政府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加强与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和保险机构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另一方面,开展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打破银行内部产品运用界限,以融资服务为切入点,将支付结算、理财、融资租赁等产品协同组合,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为链上企业高管及关联关系人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核心企业金融需求,加强与投资公司、理财公司合作,利用债券承销、股权收益权转让、员工持股计划等新型产品或模式,为核心企业提供“信贷+”综合服务,助力核心企业发挥供应链支撑作用。针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客户差异化金融需求,量身定制供应链产品,提高产品设计人性化程度,满足企业在利率、期限等方面个性化需要。顺应当前数字金融趋势,推动供应链金融产品向线上迁移,提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

(三)扩充供应链金融获客渠道

一是自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打通商业银行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地方优势产业链在数据、信息上的壁垒,深度嵌入产业链交易场景,做大自建平台流量。二是加强与第三方供应链融资平台合作。以直连方式精准对接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参股等方式深度介入市场影响的头部平台,提升商业银行在平台的话语权。三是突出重点产业链获客。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营销以先进制造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围绕地方发展战略,择优选择优势产业链,锁定具有产行业优势的核心企业,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围绕政府采购以及国家、地方重大工程项目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围绕国家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的机遇,对接地市级以上医药平台,基于二甲以上优质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四)严控供应链融资风险

围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调整风险管理理念,把握关键环节风险,严守风险底线。一是重点防范核心企业风险。加强核心企业风险识别、评价和防控,充分评估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供应链管理能力、经营不当导致的财务风险以及欺诈风险,强化贷后管理。二是加强外部平台风险管理。从系统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应用、业务合法合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平台准入评估机制,重点关注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建立定期沟通和贷后检查机制。拓展与核心企业自建平台及其他实力较强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合作,降低在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业务集中性。三是搭建供应链金融贷后预警体系。从融资客户、链条、核心企业三个维度出发,搭建有别于传统单体客户信贷业务的贷后预警体系,支持围绕供应链“三流”数据定制差异化预警指标,对业务运行、供应链交易等及时分析、调整,提高业务风险预判能力。

猜你喜欢

账款小微供应链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小微课大应用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