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消费市场的振兴与发展

2022-02-05张秀辉

商展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老龄消费

张秀辉

(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同时基于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逆全球化盛行,国际经贸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不断挑起贸易争端等,我国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内循环发展格局下消费的重要作用

内循环格局下,消费在拉动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内循环发展格局中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动力。在消费、净出口、投资拉动需求三驾马车中,我国长期以来较为依赖投资和对外贸易,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愈发严峻,国际市场国际需求越来越不稳定,随着疫情蔓延,更加需要将内需作为需求管理的重心。在消费和投资两大内需中,投资需求具有操作性强的优势,更适合作为短期调整手段,但长期投资容易加大资本形成,加剧产能过剩。相对而言,消费更具有最终需求特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具有可持续性。我国长期以来较为依赖政府在基础建设中大量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模式面临着政府债务居高不下、杠杆风险过高等问题,不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将消费作为主要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2015 年以来,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55%以上,投资贡献率保持在 40%左右,消费已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主动力。(2)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需要。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消费是最终落脚点,同时也是下一轮再生产的起点。消费对生产产出具有引领作用,引导生产的发展,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打通消费环节,促进消费增长,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必要环节。(3)消费市场始终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是关系内循环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消费市场的规模与繁荣程度,最大限度反映了一国民生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市场规模、消费结构、消费市场发展环境等状况,是决定内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我国内循环发展格局下消费发挥着重要作用。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具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短期来说,发挥消费对需求拉动效应解决了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外贸拉动效应不利局面;从长期看,相比投资,消费更具备最终需求特征,更加稳定,在经济体量中的比重更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加稳定,更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特征,长期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具有内生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方式也更健康。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进一步发挥消费在经济内循环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消费率(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在40%左右,相比美、英、日等国 60%~70%的居民消费率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促进消费增长,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我国当前发展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

2 影响消费发展的主要因素与路径

2.1 需求端影响因素

消费需求根本上是收入的函数,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了其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提振消费首要的条件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投资需求,强化了资本要素,使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降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提升我国消费水平,首先,要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报酬比重,增加工资性收入比重。其次,要积极深化税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落实减费降税,将累进税落到实处。再次,要降低部门收入差距,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反垄断法,消除公用部门进入壁垒,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公平的营商环境。最后,要加强居民保障体系改革,加强民生领域投入,切实减轻居民住房、医疗、教育的经济压力,使居民无后顾之忧,降低预防性储蓄,将更多收入投入到消费市场中。特别是住房购买这一块,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挤压消费,乃至挤压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压力来源。

2.2 供给端影响因素

消费需求端和生产供给端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消费对生产有引导作用,反过来,生产供给端也通过产品创新或营销模式创新培养消费群体,促进消费增长也需要供给端的发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品质类、服务类、个性化消费需求上涨显著,部分高收入人群对奢侈类品牌需求有所增长,在我国产品市场供应不足时,会转向国外市场,出国购、代购发展迅速,形成消费市场外流。需要我国生产商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品牌营销能力,顺应消费者品质类产品需求,提升供给层次。在便利性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体育健身、养老保健等近年来消费热点领域加强供给端保障与创新。

2.3 消费发展环境影响因素

促进消费市场良性发展需要营造畅通、便利、公平的消费市场发展环境。要建立起畅通便利的商贸流通体系,特别是乡镇市场,消费基础设施、物流网点、互联网络流通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消费者申诉维权通道建设,简化维权流程,提升市场监管的专业化程度,特别是食品市场安全问题。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商家、平台信誉体系建设,为放心消费和市场监管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消费这一新兴领域,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如产品质量保障、假冒伪劣、刷单、线上线下规则不一致、消费者维权难、平台垄断等,需要尽快就互联网领域新业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法律制度。

2.4 消费新动能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品质类、服务类、个性化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应用到经济领域,新的消费业态模式不断涌现,新型消费模式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这些都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极大活力与新动能,成为目前消费领域发展的重点。在初期网络购物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各类新型消费模式,将极大提升消费效率,提升消费体验,繁荣消费市场。网络直播带货最大限度地消减了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社区社群团购模式,通过交流、分享模式,形成一定的消费圈层与分享经济;积极推进传统商贸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加强商业综合体、特色步行街建设,扩展夜间经济规模,为小店经济创造条件,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3 目前我国提振消费的几个重点举措

除了以上促进消费增长的基本路径外,我国目前应着重推行以下几个提振消费的重点举措,以应对疫情常态化和对外经济不利环境的影响:

3.1 进一步推进消费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1)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普及 5G 网络,大力发展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消费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与设施基础。(2)进一步促进消费流通领域技术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通过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相关市场主体加强创新,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到其经营模式中去,提升消费流通领域的经营效率与现代化水平。(3)依托大数据、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对消费流通体系中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流通信息数据的全面打通。(4)建立起消费流通体系大数据库,并依托数据信息,提升流通速度,提高商家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使得柔性生产、定制化供给成为可能,提高消费流通效率。(5)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促进更多新型消费模式涌现,为消费市场不断注入活力。

3.2 建立适度、有序的消费金融市场,助力消费市场增长

基于消费行为的融资信贷业务,也就是消费金融,为促进消费增长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保障。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金融信贷业务不再局限于以企业为主,逐步开始面向广大居民,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消费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的兴起,为消费信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化消费金融成为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极大拓展了我国消费金融的规模。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化消费金融能够实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优势,扩大了消费金融使用人群。基于大数据应用,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升了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消费规模不断扩张。

消费金融的目的是利用金融服务功能,帮助消费者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实现理性消费,即基于自身收入和还款能力的消费,满足日常高频率的小额消费信贷需求,而不是鼓励超出自身收入能力的过度消费,因此金融机构与相关互联网平台具有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义务,要做好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不能为了扩张业务规模而过度投放消费信贷,引发一系列债务问题。消费金融风险控制,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与平台加强消费额度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要从整个社会层面,建立起全面的个人征信信息体系。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起有效的消费金融监管体系,将互联网平台消费金融信息作为监管重点,实现央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系统的信用信息共享。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有序信贷是消费金融业务的基本原则。

3.3 积极促进重点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将一些消费重点产业与重点市场作为主要培育方向,成为一定时期内我国提振消费的重点与突破点。

(1)继续稳定和扩大消费基础较好的消费市场。如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业关联度高,拉动经济效应强,从需求层面,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有较大空间潜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市场也是近年来消费热点,消费者对生活宜居需求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人们对生活服务业需求增长,餐饮消费增长也较为迅速等。

(2)要顺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培育与发展品质类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对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增长较快,如高端家用电子设备,移动终端等;绿色消费品,空气净化器等;娱乐休闲,旅游消费等;文化创意,场景体验式消费等;体育健身消费;养老保健消费;提升生活便利度的各类生活性服务需求,如各类上门居家服务等。需要积极培育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消费市场,同时也要加强相关市场的监管工作,防止市场混乱,如加强旅游市场的调整整顿。

(3)顺应消费结构调整,促进落后产能的升级或淘汰。如基础性小商品制造业,存在产品低端性、同质性问题严重,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促进良好市场秩序的实现。

(4)关注老龄消费市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龄经济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经济已完成从物质经济匮乏到全面小康社会的转变,老龄人口特别是初老人口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潜力不容忽视,关注老龄消费市场也是社会结构健康良性发展的需要。老龄产业主要集中在:老龄文化产业,包括针对中老年人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旅居等产业;老龄健康产业,包括老龄体育、养生保健、抗衰老、慢性病的预防与养护相关产业;养老服务产业,包括积极打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供各类型的居家老龄生活性服务与健康服务,积极发展入户上门养老服务等。老龄消费市场,特别是养老服务类市场,具有公益性特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老龄消费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40年消费流变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