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分析

2022-02-03邓爱民

社会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旅游业高质量

李 鹏,邓爱民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平顶山学院 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2]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宏伟目标,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要依靠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所说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维度。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3]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战略,旅游业正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宏伟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聚发展动力,共享发展成果。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中具有诸多优势。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基于产业高质量发展视角,旅游业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如何落实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在解读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旅游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势和路径。

一、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物质极大丰富,文化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5]要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将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做强,促进文化大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每个人都要达到富裕的标准和条件,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共同富裕不仅是指经济上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因此,共同富裕不能仅仅用经济指标去衡量,更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指标、精神文明指标等。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需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同地区不可能同时达到共同富裕,不同个人也不可能达到相同的富裕水平。[6]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的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要允许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丰富的地方先富裕起来,实施区域带动,定点帮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不同地区实现时间有先后,并不是同时实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允许合理的贫富差距,尊重个体合法劳动所得。因此,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避免“躺平”,禁止“搭便车”。另外,对于特殊情况人员,要实行政策兜底,确保全体人民都富裕。

二、旅游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势及路径分析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超过了我国GDP总量的11%。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全国就业总人口中超过十分之一都与旅游业存在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稳就业、保民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旅游业所具有的特殊产业特征非常契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旅游业对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业能够显著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598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447元,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7]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奇迹。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小康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人群还存在返贫风险,绝对贫困已经消除,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只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解决。

旅游业能够显著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同样大有可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超过110项行业都与旅游业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的收入每增加1元,通过乘数效应,可以拉动相关产业产值增加4.3元。[8]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与第一产业融合,形成了农业旅游;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形成了工业旅游。可见,旅游业可以有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整体水平发展。综合来说,可以通过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总体发展,将社会财富“蛋糕”做大,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二)旅游业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不同的区域,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决定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可能齐头并进。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区域中遥遥领先,分别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34倍、2.49倍和10.17倍。与1992年相比,区域之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9]共同富裕允许适当地区发展差异,但过大的区域收入差距会造成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国外发展经验表明,贫富收入分化,会导致社会撕裂。我们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旅游业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和集聚,在带动旅游目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三)发展旅游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优质人口资源流向城镇,农村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衰落化。这就造成了我国城镇逐渐繁荣,而乡村逐渐没落,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渐明显。从收入上来说,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56:1,而这一比例到了2019年扩大到2.64: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10]

实现共同富裕最大的困难,还是在农村,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返贫风险较大。通过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有利于城乡资源有序流动,打破城乡空间界限,缓解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11]我国大部分优质旅游资源分布于农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引导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人口从城市回流,回乡就业创业;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活化农村民俗文化,美好农村环境,完善农村综合治理,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最终促进共同富裕。

(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指人民的经济宽裕和物质充裕丰富,也包括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富裕,也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经济指标和物质基础,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和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旅游活动本来就是一种精神消费过程,在旅游的过程中注重游客的精神体验和价值提升。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人均出游达到4.3次。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业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以旅游的形式增强人民的精神满足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12]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都承受着来自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许多人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旅游这种途径,可以放慢生活节奏,释放负面情绪,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满足大家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求。同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体会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在红色旅游景点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生活,使游客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净化,内心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满足。因此,旅游能够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五)通过旅游业可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共同富裕是指所有人都达到富裕水平,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富裕标准。共同富裕允许适度的收入差距的存在,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基尼系数处于0.3~0.4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区间,当基尼系数超过0.4时,就说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存在不稳定因素。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91,到2019年基尼系数降为0.465,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0.4以上的高位,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6]中等收入人群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仅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占比相对偏少。

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9年,全国就业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都在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职业。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就业,对于我国的保就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市场主体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非常适合青年人创新创业,通过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等收入群体。

(六)通过旅游业可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2021年,我国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小康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绝对贫困虽然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我国部分居民的收入还比较低,还有6亿多人口月均收入只有1000元,这部分人口将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对象。[13]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能够吸纳大量人口就业。而且,旅游业的就业门槛相对比较低,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所以,旅游业对于低学历人员特别是农村人口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许多农村居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旅游业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助力其实现共同富裕。

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以创新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是依靠资源驱动和资本驱动。在新发展阶段,创新才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多依托创新驱动。旅游企业要准确把握现代旅游者的需求趋势,满足旅游者的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同时,旅游企业要依靠创新引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创意大幅度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把时尚的创意理念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打造旅游产品的独特IP,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企业要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将旅游和文化有机融合,通过旅游产品演绎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创新也要以技术为依托,“新基建”为旅游业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新动能和新机遇。[14]“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中,多个领域都与旅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设可以助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的便捷程度,提高旅游管理的精准程度,改善旅游虚拟现实增强体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的建设,可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高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同时也有利于旅游要素流动,畅通旅游经济循环。旅游企业一定要抢抓新机遇,搭乘“新基建”政策红利,激发旅游新需求,丰富旅游新供给。“新基建”将助力旅游业提质升级,促进旅游业创新变革,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要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矫枉过正。特别是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正本清源,守正创新。

(二)协调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结构特征

这里所指的协调,不仅是指旅游业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需要整体协调推进,协同发展。但我国很多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这些旅游要素比较关注,而对于“购、娱”旅游要素下功夫明显不足。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旅游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要素之间不协调,产业收益来源单一,旅游经济长远发展乏力。我国有些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对于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倾心倾力,而对于人才储备、运营管理、品牌塑造重视不足。这些不协调的发展模式,都将严重制约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不可持续。

同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具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所有要素,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打破区域之间的市场壁垒和限制,促进市场要素在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有先后,资源有互补,信息有沟通,以先进带后进,加快旅游产业帮扶和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充分利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将为全国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三)绿色发展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有之意,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只有优美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的到来。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殊不知,旅游业也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据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8%。[15]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6]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支持,需要国民经济产业的具体落实。

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重要体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方式,需要统筹考虑,全程落实,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将绿色理念贯彻其中。不搞大拆大建,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采用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强化循环利用,减少一次性用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根据绿色饭店的实施经验,探索制定绿色景区、绿色旅游企业评定标准,推进旅游发展规范,对于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从而落实绿色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通过开放构建旅游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要限制对外开放,走封闭经济运行的老路,而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旅游业属于开放型产业模式,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旅游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畅通的国际市场和开放的新发展格局。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做好国内旅游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旅游资源、信息、人员等要素有序流动,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共享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是过程和途径,要将“蛋糕”做大;共享才是目的,让人民都有机会共享发展的成果。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旅游这种形式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旅游业发展早期阶段,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设施规划时,规划设计人员总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规划方案怎样才能服务好旅游者。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站在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视角(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进行规划设计,要让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民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总结与展望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都达到富裕的水平,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宏伟目标,要在发展中逐步推进和实现。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中具有诸多优势。旅游产业关联性强,能够显著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旅游业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民的精神富裕。旅游业具有的特殊产业特性,能够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结构,以绿色为发展方式,以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共享为最终目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旅游业高质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