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内在意蕴与现实启示

2022-02-03唐良虎吴满意

社科纵横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局变局大变局

唐良虎 吴满意

(1.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2.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自192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人沉着应战、主动出战、奋力决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跨入新的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2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科学理性判断中国发展大局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努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一、于变局中开新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所谓的人类先进思想解答不了时代大变局给人们带来的困惑,特别是满足不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新格局,从此以后,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科学纲领。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唯物史观的发现,“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2]597。170余年来,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先后在大变局中发展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前进方向。事实表明,于变局中开新局,生动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实践性和革命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自我进化。

(一)于变局中开新局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不是进行简单再生产,而是进行扩大再生产,不是画一个圆圈,而是画一个螺旋形”[3]263。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强调人类社会历史轨迹从来不是线性的、规则的、单向的,而是呈螺旋形发展。在人类社会本身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4]26。恩格斯后来也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2]603。他以否定之否定规律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认为一定的生产制度和发展方式总会经历从对社会前进起正面的促进作用,到不适应进而被否定,再产生新的生产制度和发展方式,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恩格斯认为,“运动的发展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会是非常迂回曲折的,并且有时候好像是在后退”,“最后的胜利依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迂回曲折的道路,暂时的和局部的迷误——虽然这也是难免的——现在将会比以前多得多了”[5]505。尽管经历诸多曲折、反复甚至有时候会倒退,但是历史总是在这些过程中开创新的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的制度、文化和方式,从而在向总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历史局面。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总体方向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在曲折中不断探索,找到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的理念、制度、方法。

(二)于变局中开新局凸显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试万灵的药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庸俗化。马克思逝世后,针对部分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断章取义、生吞活剥,恩格斯反复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他晚年的很多书信都对此做了论述和阐释,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562。毛泽东充分掌握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提出“世界上的事物,因为都是矛盾着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6]200。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无论是在波谷还是波峰,都必须着眼长远和大局,在唯物的、辩证的、发展的视角中发现新方法、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提出:“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7]377阐释了如何“应变局”,又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开新局”。总的来看,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是不断发展的,各个国家的革命条件、生产力条件和社会建设任务在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千差万别,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情况的前提下,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事而变,确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任务、路线和策略,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二、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门的钥匙

(一)上承:于变局中开新局赓续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

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8]325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敢于和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的政党特质,也对党无论面对顺境抑或逆境时的政党姿态提出具体要求。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大变局之后迅速成长壮大。党的成立改天换地,开创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局,开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的新局,开创了世界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新局。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变局中惊醒,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局。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沉着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一方面勇于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开展斗争,开创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局,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面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国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和平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坚决反击,开展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在美苏冷战的世界变局中,中国共产党果断出击,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杀,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保卫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果实,继而开创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全球治理危机与新冠疫情的变局,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巨大的战略定力,坚持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干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出发,从共产党“守民心”的初心出发,科学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局,争取主导权和主动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新局的历程。

(二)中扩:于变局中开新局放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于变局中开新局既体现了我国上述制度优势,又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首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高度的政治勇气。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治理困难重重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严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形势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艰巨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不等不靠,重新整装待发,以新使命新作为迎接新担当新任务,凸显了敢于破旧立新的政治勇气。其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既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又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执政智慧,更汲取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危中寻机的战略主动、化危为机的政治智慧。最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高度的政治决心。面对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大势,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树立了“十四五”期间的六大发展目标,又确立了到2035年要实现的九方面远景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夙夜在公、时不我待的干劲,把一项项工作指标细化、落实的决心。

(三)下启:于变局中开新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图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更进一步分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构想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建设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对应。富强侧重于经济层面,民主强调政治建设,文明包含但不仅限于文化,和谐主要指向社会建设,美丽则是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同时推进,缺一不可、松一不可、慢一不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特色。其次,明确了当前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容。从五个方向提出了12个方面共计48条具体举措。一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模式,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从制度上治本,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速文化产业化发展;四是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上发力,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五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生产发展、生活美好与生态良好的良性互动。再次,明确了当前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方法。一是必须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特征和保证;二是必须狠抓落实,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三是必须危中寻机、见机行事、化危为机,尽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最后,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步骤,包含三大时间节点。到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打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队、民生等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实现。

三、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新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环境,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17-18,这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历史征程的行动宣言,进一步明确了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要形势、任务以及基本方法。从本质上讲,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开创、开拓和开启的新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局,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局,必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共产主义道路上,不变质、不变色、不变调、不变味。

(一)胸怀复兴全局,准确识变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审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开新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识变必须胸怀复兴全局,在此基础上认识世界变局。唯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变局”为“全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科学把握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否则会造成立场不稳固、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

第一,要准确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根源是经济领域变局。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59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等系列因素的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推高。然而,在资本主义固有基本矛盾的掣肘下,世界先后于1997年和2008年爆发两次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又接踵而至,西方经济复苏乏力,美欧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已然成为世界大势,中国成为推动经济加速全球化的旗手,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疫情防控有效,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正朝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转化,而两种社会制度博弈的天平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倾斜,恰恰证明了“两个必然”判断的科学性。

第二,要准确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重要推力是科技进步。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9]1003精辟总结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前沿性、颠覆性高新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学和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蠢蠢欲动”、呼之欲出。原先欧美强国“抢跑”“领跑”、中国“跟跑”或“并跑”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5G应用、量子通信等一些领域逐渐领先,正成为影响这一大变局前途和走向的关键变量。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领域还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必须放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攻关,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把握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第三,要准确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表征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演化。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上升,G20峰会等更具广泛代表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影响逐渐扩大,以美国为首的富国、大国、强国、霸国俱乐部主导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格局逐渐失灵,再难达到“一言堂”目的,于是开始转向,逐渐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阻碍者、正常秩序的破坏者、国际麻烦的制造者、有序治理的妨害者。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响应,成为世界和平新的建设者、全球发展新的贡献者、国际秩序新的维护者。

(二)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应变

战略定力既是一种处变不惊、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坚定沉着、识时通变的战略行动能力。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10]170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无战略定力,关乎生死存亡、事业兴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就能头脑清醒、处变不惊,进行冷静观察、通盘考虑,做到科学应对、谋定后动。

第一,完善战略规划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核心。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提出消除社会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社会公有制的奋斗目标,到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正式颁布,100年来建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历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超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历史再一次发展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面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既立足实际又保持适度超前,既解急人之困又要落实发展的千秋大计,既立足国内又面向全球,提升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操性。

第二,强化战略执行是保持战略定力的硬核。习近平多次强调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胸怀“两个大局”,党更要肩负起引领航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等五大任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目标不动摇,坚守旗帜不变色,坚持使命不懈怠,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串接起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征程中,强化战略执行,一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坚决杜绝“停下来”“歇歇脚”的想法。二是要在落地中破解难题、在落细中提升质量、在落实中抢抓机遇,永葆时不我待心态、日夜兼程状态和风雨无阻的姿态。三是在战略执行中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抢干。

第三,坚定战略自信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吸吮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丰富养分,吸收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经验最精华的部分,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这是战略自信的根本来源,更是100年来改天换地和开天辟地的根本力量。在新的征程中,一是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杜绝封闭僵化,反对改旗易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二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三是将战略自信转化为战略优势,以实现复兴梦凝聚民心,以扎实推进“四个全面”凝聚民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凝聚民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三)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求变

习近平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1]225深刻阐明了斗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大价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斗争中主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韧性、干事创业的韧劲,才能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局。

首先,以斗争破危局。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携手共治是大势所趋。然而既得利益者为维护掌控权、话语权、优先权,必然会制造纠纷和矛盾“螳臂当车”,单边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势必蔓延,国际对抗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加。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加深,一些敌对势力以歪曲、丑化的方法抹黑中国,对中国遏制、施压之态持续加大。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面对这一形势,妥协退让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压迫和屈辱,必须以斗争破危局,方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是进一步明确“斗不斗、斗什么”的问题。即凡是可能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危害,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造成侵害,对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造成损害,对人民根本利益造成伤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造成妨害的,必须坚决进行斗争,并且坚定不移取得斗争的胜利。二是明确“拿什么斗”的问题。要主动学习,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要求,主动学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换成中国故事、中国模式、中国声音的增量,突破西方话语权的垄断。三是明确“怎么斗”的问题。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2]136当代中国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也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战争,是一场整体战、人民战,必须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拿起斗争武器,为维护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利益而斗争。

其次,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13]745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较量,抑或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与周边国家冲突的解决,无不表明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在斗争中实现团结,才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和发展的机遇,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因此,在新的征程中,必须将斗争作为应对当今复杂局面的有力武器。一是要展现出“斗争之气”。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和矛盾解决中旗帜鲜明表达态度,积极主动出击,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二是要把握好“斗争之力”。从时、效、度等层面把握好斗争分寸,不能被牵着鼻子走,陷入诸如“军备竞赛”之类的陷阱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要运用好“斗争之术”。斗争的目标是团结和进步,因此要统筹谋划、长远布局,不争一时一事之得失,谋取长远和全局之利益,讲求斗争策略,尽量保持斗而不破,争而不伤。

最后,要以斗争求发展。斗争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强调斗争最终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发展权、发展诉求和发展利益。在新的征程中,为何斗争、是否斗争、怎样斗争,都必须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一是找准“突破点”。对内而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等为发力点,全面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而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G20峰会等为发力点,推进主场外交、主动外交。二是扩大“朋友圈”。一方面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共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秉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重点与具有共同诉求的发达国家互联互通做增量。三是提升“点赞面”。在反对恐怖主义、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重大疫情和疾病中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在全球治理中发声亮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新局变局大变局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楼市新变局
中国,在变局之中开新局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迎挑战锐进取 育新机开新局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外币清算变局
车企大咖布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