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

2022-02-02陈清花林翠云

北方药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血栓

陈清花,林翠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

脑血栓形成,属于脑血管意外症状,又被称为动脉硬化脑梗死。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深入研究了脑血栓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逐渐注重疾病的超早期治疗[1]。生活节奏加快,相应增加脑血栓发病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本文研究中,给予脑血栓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1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患者经临床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前,未接受降压、溶栓治疗;肌力大于2级。排除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患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共有患者59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5~78岁,平均为(65.47±4.3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58~80岁,平均为(67.51±3.1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鉴别诊断:临床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第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与小量脑出血临床表现相似。脑出血多为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速度快,发病时血压升高,伴有嗜睡、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CT检查显示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第二,脑栓塞:脑栓塞起病急骤,局部症状体征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不仅包括栓子来源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骨折病史,最常见为房颤;第三,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脑脓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囊肿等疾病,也会引发偏盲、偏瘫、失语等症状,从临床症状与体征上无法鉴别,采用脑CT、MRI检查可区分。

治疗方法如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选择30mL丹红注射液 + 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2周为一个疗程。研究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生产厂家: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284)治疗,选择0.4g血栓通 + 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2周为一个疗程。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如下:显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检测显示病灶消失;有效标准:临床症状好转,CT检测病灶缩小;无效标准:患者症状无改善,CT检测病灶无变化。应用本院自制调查表,测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涉及到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指标,各项指标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治疗效果越佳。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不同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通过t检验法,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法,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21%)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22%),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记录比较可知,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

2.4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失语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群体为脑血栓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器官功能退变,抵抗力、免疫力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充分考虑患者最大耐受力,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防止引发药物毒副作用,既无法提升治疗效果,还会危害生命安全[2]。由于脑梗塞疾病比较特殊,在治疗时应当注重保护脑细胞损伤神经,加强缺血缺氧耐受性。当患者出现脑梗症状时,必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避免形成血栓,还能够有效改善肢体功能。临床上可以选用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血栓[3]。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能够证实,尽早给予脑血栓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并相应减少症状性出血,还能够有效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主要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血栓通注射液以三七总皂苷为主,包含反藜芦玄参、丹参成分。药物具备活血化瘀功效,能够优化患者血流功能指标,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现代药物研究证实,三七提取液,可以作用到人体血管内部,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同时具备防御脑垂体后叶素效果,减少患者血液通透性,不仅可以优化血管循环功能,还可以增加血流量,控制血脂胆固醇含量。此外,血栓通注射液也可以调节血糖,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心脑组织缺血缺氧治疗中。但是患者服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藜芦类药物。临床治疗期间,药物会发挥溶解血块、化瘀活血功效,有效对抗血栓形成,缩短凝血时间,同时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加外周血管、颈动脉血流量,扩大肠系膜细静脉、细动脉口径[4]。临床服药期间,关注药物使用禁忌,例如视网膜动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服用降压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患者,也不能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伴有高血脂、动脉硬化患者,以及肝肾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患者,禁用血栓通注射液[5]。红花注射液以红花为原料,红花具备活血化瘀功效,活性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红花醌甙。患者用药后,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微循环。红花还能够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影响,保护脑细胞组织与脑功能。红花注射液还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与组织血灌注,改善微循环障碍,有效保护缺氧缺血状态下的脑组织,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针对血管形成患者,尽管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然而却无法改善脑血栓伴发症状。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治疗要求相应提升,注重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此加强患者生活质量。血栓通注射液,以三七总皂苷、氯化钠为主,能够起到化瘀活血功效,优化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稀释血液黏稠,改善血液循环。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可知,三七提取液能够作用到血管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三七提取液可以优化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对血脂胆固醇水平进行控制。此外,血栓通注射液能够双向调节血糖,因此被应用到心脑组织缺氧缺血治疗中[6-10]。针对脑血栓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避免组织缺氧,增加组织血流量,修复和再生细胞,同时对栓塞范围进行控制,避免损伤脑神经。同时,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能够保证细胞超氧化物活性,尤其是歧化酶,彻底清除细胞内源性氧自由基,高效治疗疾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21%,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22%),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生理健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验证了血栓通注射液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具备活血化瘀功效,能够增加外周血管灌注量,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血栓通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病情。按照相关报道显示,血栓通注射液还可以改善病灶周边组织营养环境,修复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加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缺血所致病理损伤。此外,本文显示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属于临床常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标准,在评价脑血栓形成疾病的客观性较强,因此临床认可度高。ADL评分,可以反映出患者在医院、社区、家庭的基本能力,判断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临床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时,注重监测和观察患者病情,评估病情进展情况,以免病情恶化。全方位监测和观察患者病情,保障疾病治疗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在此次研究中,重点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方法,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治疗要点,总结疾病治疗内容,希望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同时,血栓通注射液实际应用期间,可能会引发患者不良反应,因此要求医学工作者研发新型治疗药物提升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大多数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急、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因此要尽快接受诊断和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恶化发展。老年群体为脑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且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所以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充分考虑患者最大耐受力,防止引发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既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危害生命安全。由于脑血栓形成疾病比较特殊,治疗时要注重保护脑细胞损伤神经,加强患者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当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时,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改善肢体功能。需要关注的是,在本次研究中,选择11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患者病例纳入数量少,对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欠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建议研究学者加大病例纳入数量,注重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探究,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加强说服力,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流变学指标,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