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

2022-01-29吴素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人文素养

吴素芳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于2021年秋季开学正式实施。党中央的“双减”政策,要求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要我们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语文教学更好地结合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引领和导向。

我们知道,语文课渗透人文精神,它能唤起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一种探索的热情。它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作者情感的园地,从而体验人生百味,明确自己人生的价值。然而在以往系列的考试制度的调控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课文标准答案的加工厂,语文教师则成了工厂的“熟练工人”,他们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减少失分,而将优美的文课进行支离和分割,导致学生学语文索然无味,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更无从谈起。

现在,双减政策开始实施了,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把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发展人文素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要求我们要培养注重学生的心灵感悟,要培养注重学生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由此看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因素,来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性。

入选义务教育的语文教科书课文,编者围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索来组织各语文单元。努力使各单元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典名著,这些语文教材,大量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它们承载着名家智慧的精华,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家深厚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可以从内容上和教法上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渗透。

内容上,我们可以从“理想的指引,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亲情的体验,”和“生命的思考,自我的成长”这几方面来指导。

首先,理想的指引,信仰的力量。我们知道,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首先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语文教学要和人文素养结合,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就必须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世界观,让他们从小树立个人前途命运和价值要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教育者就要从小做好对学生进行树榜样的教育,这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部队的五位战士,他们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及群众的转移撤退,在完成拖住了敌人的任务完成后,还故意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课文表现的是五壮士面对强敌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也成为一种英勇不屈的象征。我们在教育过程,就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五壮士的壮举是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的表现,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我们要教育学生,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是广大象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烈士,是他们敢于牺牲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烈士的洒热血,抛头颅牺牲换来的,而且的还吸引了大批象闻一多等民主主义的人士支持,甚至牺牲换来的。入选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1946年,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就在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上,有国民党特务分子捣乱。追悼会上有人嬉笑,破坏了会场上悲痛的氛围。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讲演的最后,闻一多先生表明自己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结果,就在闻一多先生回家的路上,他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祭献了自己的理想。這就是理想的指引,信仰的力量。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要引领学生记住这些榜样的形象,要时刻激励自己学习好,以回报祖国。

其次,人性的光辉,亲情的体验。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徜徉之地,是老师引领学生与作家对话的依据,它的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凝聚着作家激情、灵感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和情感,并最终内化成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六年级上册课文《月光曲》,课文写到,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一天外出散步时,贝多芬因为听到一位(盲姑娘)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该多好!”而(鞋匠)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我们太穷了。”听到这里,贝多芬便轻轻推门进去,为他们兄妹俩弹起了刚才盲姑娘弹的曲子,然后,又借助月光,即兴为他俩弹了一曲,这后来就成了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这就是人性的光辉,贝多芬不因自己是大音乐家而轻视穷人,而是轻快愉悦地为穷兄妹俩弹了琴。我们要教育学生和启发学生,这样借着人性的光辉,既感动他人,又成就了自己。

又如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一文,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叙事性回忆散文,文章记述了作者离家两年多后,回家奔丧,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事。文章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文章以真挚的情感、素朴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了广大读者,“背影”也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全文“字字句句皆深情”。文章着重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这是全文的中心。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的描写的,却不是那么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朱自清先生当时回家奔丧后,又要离家重新回到北京工作,当时祖母刚逝世,父亲的工作也丢了,而且,朱自清先生回家奔丧前,父子因为某些原因,还存有隔阂。然而,在这些境况下,父亲还是坚持送儿子到车站,还不顾一切,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回了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父亲的这一系列行动,深深打动了儿子。使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完全彻底的转变。作者一眼不眨地看着父亲,步履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下身”“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双手攀着”“两脚缩”“向左微倾”等等一连串复杂的动作,作者看到父亲这一系列艰难的动作后,爱父,怜父,感动,又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联想到自己以前对父亲的种种不理解,“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正因为文章写的是特定的父慈子孝、特定的心境、特定家境,特定的父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既饱含深情,又有淡淡的哀愁,更显得能打动人心。这是对人性的准确把握,更是对亲情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在教授时,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对身边人事物的感受,要像作者这样,抓住生活中让你感动的瞬间,围绕中心表达出来。

第三方面,生命的思考,自我的成长。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自我的语言去诠释自己心中的课文形象,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和课文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生命的力量。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六年级上册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通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点明夏天事物成长的特征。文章由自然界万物在夏天迅速成长,最后写到“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我们可以通过教学,鼓励学生珍惜当下时间,好好学习,自己也跟着大好时光迅速成长。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我们在教导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珍惜时间。时间就像课文中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们要教育学生,时间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认真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在教法上,我们要以“双减”政策为指导,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1.在教育形式上,我们要仔细研究中小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和规律,采取生动活泼方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开放。引导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加以肯定和引导,这样更能体现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课内引导到课外,从校内引导到校外。双减政策的实施,极有利于语文教学渗透学生的人文教育,因为,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作业负担少了,课余时间多了,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开展诸如“我与书的故事”,“阅读伴我成长”,“课外阅读启迪了我”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活跃學生的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在这些读书活动中进一步得到体验和升华。另外,写作教学也是人文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写作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事物,还要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情,要学会“我手写我口”。老师在引导中还要加以文章要从传播社会正能量方面去指导。这样,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2.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做到让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课堂学习中,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我们要创设让学生质疑的情境,让学生由被动的机械地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这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真正使语文教育立德又树人。

总之,双减政策的实施,很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人文素养的内涵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双减人文素养
人文时光(组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