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办刊模式探讨

2022-01-27田甜

传播与版权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科技期刊影响力

田甜

[摘要]本文以《制冷学报》为例,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科技期刊应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注重专业团队的人才培养,在坚持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这一原则下,探索新媒体融合发展途径,为广大读者、作者、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科技期刊;办刊模式;选题策划;影响力;《制冷学报》

中国期刊出版业发展主要分为6个阶段[1],各阶段及对应的期刊数量如表1所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的总量为4958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4429种(89.33%),英文科技期刊359种(7.24%)[2]。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3]。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当今时代,期刊正处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期。因此,科技期刊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期刊转型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如何在保证质量和自身特色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新的期刊发展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制冷学报》为例,对其办刊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制冷学报》的学科背景

在美国工程技术界评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空调制冷技术位列第十,是食品保鲜及冷藏运输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作为全球第一大空调生产国,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技术不断涌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正逐年增加。2014—2017年,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共计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2019年,国际制冷大会共颁发了9个奖项,其中我国有6人获奖(此奖项自1991年设立以来我国共有16人获奖)。国际制冷学会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过去五年的发文作者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发文量为548篇,居世界第一;2020年发表的文章约67%来自亚洲,其中,约45%的文章是中国作者发表的。

目前,我国有196所高校设立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有150多所高校设立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行业内的科研院所超过300余家。这些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产出量逐年递增,有众多学术成果需要发表。

二、期刊发展策略及分析

(一)坚持办刊宗旨,明确自身定位

《制冷学报》创刊于1979年,一直严把稿件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坚持科学办刊,坚持正确引导行业科技发展方向,旨在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方面的科技新成果,为我国相关设计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设备制造企业的广大读者服务。《制冷学报》在制冷、空调、供热、通风、冷冻冷藏等专业领域获得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是中国制冷行业技术和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制冷空调行业技术的发展对提升能效、减少碳排放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制冷学报》作为体现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期刊,其坚持办刊宗旨,明确自身定位,为制冷空调行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办刊流程

《制冷学报》编辑部通过建立企业化经营的相关制度,规范编辑出版流程,为期刊未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制订《出版道德声明》,对编辑、审稿人、作者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严格要求参与出版本刊的编辑、编委、审稿人、作者和出版者必须遵循出版道德规范,保证科研诚信。

第二,为了规范编辑部的工作流程,保障期刊按时出版,《制冷学报》编辑部制订了《〈制冷学报〉编辑部日常编辑工作规程》《〈制冷学报〉编委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了保证稿件质量,《制冷学报》编辑部制订了《〈制冷学报〉审稿要求》《〈制冷学报〉审稿程序》等文件。为方便作者投稿,提升写作质量,《制冷学报》编辑部制订了《〈制冷学报〉投稿须知》《〈制冷学报〉稿件修改具体格式要求》《〈制冷学报〉学术论文关键词的选取方法及规则》等文件。以上文件对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各编辑岗位职责明确,做事有据可依,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组建专业团队,提升出版服务质量

科技期刊是针对特定的少数群体为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而打造的小众传播媒体,在实际运营中更偏重于研究的学术价值,被认为是专业研究人员交流成果的平台,其受众主要是科研工作者[4]。科技期刊自身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其须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团队,以提升出版服务质量。《制冷学报》从编委会、审稿专家、编辑团队三个角度分别进行强化。

从编委会来看,《制冷学报》不断扩大编委队伍,现有编委包括两院院士、多位长江学者及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带头人,部分编委在相关国际组织以及本学科内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中担任要职,具有先进的办刊经验。

从审稿专家来看,目前,《制冷学报》审稿专家数据库有审稿专家313人,审稿专家均為行业内优秀的中青年研究学者和专家。《制冷学报》编辑部根据学科研究领域对审稿专家进行了细分,并进一步完善审稿标准,保障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

从编辑团队来看,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编辑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基础,《制冷学报》编辑部的所有编辑均具有制冷相关专业背景学历,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制冷学报》编辑部编辑通过参加制冷行业和期刊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科技前沿及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学习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出版技术,促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体系与时俱进[5],快速适应数字化出版转型,使期刊出版工作更加高质、高效。

(四)吸引优质稿件,提升期刊影响力

当前,《制冷学报》积累的作者队伍规模已经超过5000人,并且在逐年扩大。科技期刊刊登优质稿件有助于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品牌声誉,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作者投稿。内容为王始终是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核心。

为及时反映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学术成果及行业发展现状,《制冷学报》编辑部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优质稿件。例如,《制冷学报》编辑部通过开展和参与行业内顶尖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了解国家重点课题和基金的资助项目、热点研究项目,联系这些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约稿;持续关注行业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定期走访,与科研第一线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邀请编委撰写热点领域的专题系列文章等。《制冷学报》编辑部主要通过约稿、策划专刊、承担项目等途径提升稿件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约稿:有针对性的选题约稿是优质稿源的重要保障。2020—2021年,借助制冷空调行业的各种学术会议,《制冷学报》编辑部针对制冷空调行业大数据、热泵技术、液化天然气(LNG)等热点研究领域特邀专家撰写综述,力求全面反映这些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制冷学报》编辑部向西安交通大学曹峰教授的约稿《跨临界CO2蒸汽压缩式制冷与热泵技术综述》,讨论了跨临界CO2制冷或热泵技术在车辆空调、建筑采暖与热水供应、烘干产业、商超冷链等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对同行业学者、产业技术人员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向上海交通大学林文胜教授的约稿《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研究进展》,介绍了煤层气液化和煤制燃气、合成氨尾气液化的研究进展,对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短短6个月内,两篇文章的下载次数分别为2788次和2270次,极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

第二,策划专刊:专刊分为常规专刊和虚拟专刊两类。

從常规专刊来看,2020年,“碳中和”的理念渗透各行各业,对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结合该热点,《制冷学报》编辑部策划了《碳中和专刊》,邀请了制冷空调行业的院士、教授、企业高管及科技骨干等共同探讨了“碳中和”问题,内容涉及政策、技术、管理、生产、销售和能源变革、工质替代、环境评价、产品创新等,旨在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为制冷空调行业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2021年,《制冷学报》编辑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该专题文章进行宣传,引起了制冷空调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期刊影响力大幅提升。

从虚拟专刊来看,近两年,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结合该热点,《制冷学报》编辑部综合考虑文章质量、研究方向、受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对已出版的文章按专题进行了筛选,策划了《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技术》虚拟专刊,邀请汽车热管理领域的专家撰写本期述评,并在《制冷学报》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虚拟专刊推出后,整期文章的月平均下载次数不断增长,显著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

第三,承担项目:通过承担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制冷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根据《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证报告》,2015—2017年,《制冷学报》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增加7.49%,总分排名上升14.61%;核心影响因子排名上升33.82%;核心总被引频次排名上升15.12%。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报告,《制冷学报》综合影响因子增长77.64%,他引影响因子增长57.21%,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52种期刊中的排名由第12位提升至第5位。各种统计数据表明《制冷学报》正处于健康、良好的发展阶段。

(五)扩大传播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版产业势必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6]。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其融合新媒体技术后可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提升自身影响力。《制冷学报》对期刊品牌的宣传主要分为线下和线上两方面:在线下积极参加行业学术会议,举办专题研讨会,走访高校、企业等;在线上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宣传。本文主要介绍对品牌宣传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几种新媒体融合发展措施。

第一,网络首发。为了实现快速传播以及确保学术成果的首发权,《制冷学报》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合作,签订网络首发协议,对已授权网络首发的文章于正式印刷出版前在中国知网平台通过网络首发的形式进行数字出版。文章一经录用,《制冷学报》编辑部即可将稿件上传到中国知网数据库,极大地缩短了出版周期。自协议签订以来,《制冷学报》网络首发文章数量增加了74%。

第二,搭建官方网站。《制冷学报》通过建立科技期刊网络平台,加强期刊数字化建设,完善稿件在线处理系统,实现编辑流程网络化;建立期刊在线发布系统及全文数据库,实现期刊内容的开放存取和在线发布;建立期刊发行管理平台及数据库,实现期刊经营网络化。《制冷学报》官网访问量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底,访问量已达47.2万次,相比2019年增长了92.65%。

第三,开通微信公众号。《制冷学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期刊的最新内容,发布行业资讯,对优质文章进行二次宣传。截至2020年底,《制冷学报》微信公众号总用户数比2019年增加了42.33%。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服务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工作,关联投审稿系统,方便作者及时投稿,知晓稿件进展,关联编辑系统,编辑可以有效地开展组稿、审稿、远程校对等工作;二是服务读者群,关联网刊发布系统,开发与公众号相匹配的网页菜单,方便读者随时随地了解期刊信息与行业资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受到巨大冲击。《制冷学报》编辑部紧跟社会热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于2020年特别策划了“行业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和《后疫情时代的制冷行业》专题,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宣传。这些专题反映了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贡献,对国家给予产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优惠、国际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国际疫情下的产业运行现状和趋势三方面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行业反馈良好。

三、结语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科技期刊则须注重稿件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组建优秀的编辑团队,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使自身在保持特色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董毅敏,秦洁雯.新中国期刊出版业70年:历程、成就与经验[J].出版发行研究,2019(11):5-10.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任胜利,马峥,严谨,等.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中国科技期刊“十三五”发展简述[J].科技与出版,2020(09):26-33.

[4]刘雪松,赵景辉,朱瑶.科技期刊与新闻传媒的融合发展[J].编辑之友,2012(10):48-49.

[5]邢玉军.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的素质[J].天津科技,2018(12):74-76.

[6]苗壮.试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形式碰撞与理论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8(05):52-53.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科技期刊影响力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My Hobby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