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休度生平交游考略

2022-01-23王利民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乾隆

王利民

(赣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武英殿大学士朱国祚与其兄子刑部侍郎朱大启是秀水朱氏家族官位最高的两人。朱休度是朱大启的六世孙,他与朱国祚曾孙朱彝尊是朱氏家族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两人。

朱休度(1732-1812),字介裴,号梓庐,又号小木子、壶山长、壶山旧史、范湖病渔、新愈病人。在秀水朱氏家族的诗人中,于声律一道最为精深的当数朱休度。如果将该家族的诗人按诗歌成就排个座次的话,朱休度当在朱彝尊之后享有次席的位置。《两浙輶轩续录》引《府志》曰:“休度,明文恪裔孙,渊源家学,该洽宏通,诗文并造上乘。”[1]郭麐《灵芬馆诗话》卷八曰:“朱梓庐先生休度,今之诗人之良药也,其诗不为俗语、熟语、凡近语、公家语,戛然以响,漻然以清,萚石宗风,此其继别。”[2]朱休度是秀水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成员,效法钱载,实践着生涩瘦硬的诗风。朱休度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山西广灵知县名宦朱君事状》(1)载钱仪吉《衎石斋记事稿》卷八。《清史列传》卷七十二附《朱休度传》《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二九等。但这些传记资料都相当简略,不能使人总览其生平之大观。本论文从《秀水朱氏家谱》、朱休度本人诗集及其同时代人的诗文集中勾稽材料,考述其交游事迹,以呈现其一生之总貌。

一、蹉跎科场

朱休度生于雍正十年(1732)十月十九日。少年时,曾祖父朱德遴、祖父朱丕戭都还在世。其《我归行示三子》自言:“幼逮三世双髻趋,曾大父年九十余。先型旧德恒诏予,未能聪听听其粗。大父赍志文藻殊,我先太史亟称诸。寿未周甲我甫睟,喜我不啼从乳雏。至今披稿流泪珠。我大母孝宗党孚,七十为妇躬洗牏。”[3]总角时,朱休度受知于李光地从孙李清时。乾隆十三年(1748),聘国学生沈兆基之女为妻。朱休度到弱冠之年,曾祖父和祖父均已去世。朱休度《我归行示三子》曰:“我自逾冠两世殂,天乐渐减人事拘。”[3]朱德遴死于乾隆十四年(1749),享年九十一岁。朱丕戭死于雍正十二年(1734)春。

朱氏家族文脉到朱休度一辈仍兴盛不衰,族中子弟多重视经、史、子、集等古代经典的学习。朱休度早年曾在其书斋“藤花居”苦读经史。《我归行示三子》曰:“忆我键坐藤花居,冥搜遐讨穷朝晡。思猎经史咀膏腴,上追著作之先儒。秋风一荐惭区区,岁荒命蹇饥来驱,不殖而落初愿辜。”[3]由此亦可知,朱休度初应乡试是落第了。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更努力地向科举之途寻觅出路。乾隆十八年(1753),朱休度掩关穴食,专治举业。这年乡试,朱休度中三十三名。

中举后,朱休度应会试很不顺利,自乾隆十九年(1754)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间,朱休度六度应礼部试落第。所谓“六上春官六予罢,少壮意气销归乌”[3]。乾隆十九年(1754),朱休度第一次北上应会试,意气风发,“日轻世事神睢盱”[3]。入都后,随伯父朱麟应寓居在乡试同乡查礼的碧玉山房。碧玉山房位于东城,别墅前后池水清浅,叠石玲珑,树木苍古,修竹丛聚。朱休度落第后与朱麟应、余枫溪、查礼、查善长、查善和兄弟等在此唱酬。

乾隆二十二年(1757),朱休度再罢礼部试,由津门南归。此后,他到淮安郡斋看望父亲朱振振。他在《我归行示三子》中论其父之品行说:“痛哉我父生拮据,拮据力养三纪逾。平生笃行厚有余,考行人言厥字符。无尊无贱无亲疏,谓见叔度鄙吝祛。治河治赋经国需,为人必忠曾氏徒。至和而介严锱铢,千金聘却千里途。”[3]看来,朱振振有治河和办理财务的能力。朱休度到淮安时,正碰上大举河工,羽书旁午。淮安府知府五诺玺留他随父佐理河务。

朱氏家族中的穷困书生常以塾师为职业。乾隆二十三年(1758),朱休度授徒于秀水南湖之滨,有《滮湖紫藤花歌》《病中杂诗》数首,为盛百二所称。盛百二时馆东门,与朱休度时常见面,多以文章疑义相质,多所讨究。这一年,里中有老翁死了孙儿,伤悼不已,请求朱休度作哀辞。朱休度于是集楚辞语,作哀辞一篇相慰。

乾隆二十四年(1759),朱休度到淮安知府李源署中探望其父,被留下为李源的六位公子授课,且负责起草公文书信。是年秋天,陪李源游览金陵摄山,有五古十二首寄朱休承、钱世锡,皆获称许。八月二日,抵江宁承恩寺寓舍,适逢阐上人于初一示寂,于是为上人《南窗集》题诗云:“西竺僧先返,南窗我到迟。雪鸿空有迹,春茧独抽丝。一览诗终卷,三更月在枝。烟消钟磬断,想见苦吟时。”[3]“烟消钟磬断”五字是阐上人的诗句。因为故交李时沛任盐城县令,朱休度遂往盐城相访,并谒宋陆右丞祠,酹酒凭吊宋末负幼帝跳海的陆秀夫。

乾隆二十五年(1760),朱休度第三次会试又落第了。他在京与盛百二同住,常讨论经学。盛百二所著《尚书释天》早已成书,为京都学者所看重。与群公还往间,朱休度亦得听闻绪论,有向学之趣,而忘下第之愁。王鸣盛专研汉学,尤习《尚书》,曾对朱休度说,他将纂辑《群说汇通》而将以详定,以成巨编。过了三十余年,其《尚书后案》才出世。王鸣盛对朱休度的诗歌也很欣赏,常和休度表叔钱载在钱大昕面前称道朱休度诗歌的佳句。朱休度又应翰林曹学闵之招,教授其子锡龄、祝龄,秋冬孜孜,讲习举业。冬暮,写了几首绝句抒发感慨。钱载看了这几首诗后说:“诗忒苦,且场期近矣,不作可也。”[3]钱载是朱休度在诗学上的老师,钱仪吉《山西广灵县名宦朱君事状》曰:“本朝自君家竹垞太史名重海内,世谓秀水派,乾隆间吾从父箨石(钱载)先生父子、汪厚石、桐石兄弟及比部王谷原孝廉、万柘坡诸先生继起,振兴古学。君(指朱休度)与同里蒋先生元龙及寓公戚先生芸生,齿稍后,皆学诗于箨石先生。”[4]638

乾隆二十六年(1761),朝廷为皇太后七旬万寿开恩科。朱休度是科应试落第后,准备回浙江桐屿。此年夏,至临清州,谒卫水神庙。庙在广济桥南,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朱休度仰曕塑像,觉得该像酷肖李清时,鬓眉光彩,毫发无差。朱休度对李清时的知己之感,耿耿不忘。乾隆四十一年(1776),朱休度重过兖州,回忆二十年前在李清时官署内读书的情景,作《重过兖州有感》,云:“衔感茫茫久益哀,春风五马记曾陪。古之遗爱谁其嗣,客竟何成此又来。万里海山双泪缺,半生杯炙寸心灰。不知夹道青青柳,怎度秋霜二十回。”[3]

多年来,朱休度四处奔走,如水萍风絮。经曹学闵推荐,朱休度到南汝光道张冲之处任事。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黄河于杨桥驿决堤,河南四十七州县受灾。张冲之携朱休度自信阳疾趋开封。开封水势滔天,六门皆塞,官民梯城出入。正所谓“其岁在巳狂澜输,非河伯仁吾其鱼”[3]。八月十三日“钦差刘相国、兆将军、裘司农踵至,始克填道,进北门。亟筹堵御,履勘东西坝基,并勘引河。相公策马中流,软沙陷及马腹,万人咋舌,遂奏定刘驻东坝,以开归道承之;兆驻西坝,以南汝道承之;裘主营度疏洩事。又奉命南北河督臣、新旧抚臣、常川临工设局,工次调遣一切机务,即于八月十八开工,邪许百昼夜。趱十一月初四合龙门”[3]。这段时间,监司大小官员竭力效命,霜厉风严,靡餐靡宿。朱休度张灯苇舍,握笔趋事,草檄飞书,夙夜辛劳。十月十九日是朱休度三十岁生日。夜宿杨桥客舍,思家念亲,作《三十初度杨桥客舍作》,云:“生年三十愧昂藏,七度悬弧滞异乡。鞍背船唇几曾歇,杯残炙冷最能尝。萧然伴影天将黑,到此思家梦更长。今夜堂前双白发,定呼小女说游梁。”[3]十二月,朱休度回信阳,曾于黑夜跨生马,颠越于黄流所经之野冰坑冻草间,十分疲惫。可过了一天,又冒着大雪,奉六百里之檄赶回省城。

办完弹压护送京兵西征的差事,朱休度病卧开封两个月,颇为委顿,后又应张冲之的邀请至信阳。是年秋,从固始乘商船,浮淮以归。抵盱眙后,舍舟而陆。回到秀水,适逢里中大水。七月二十七日,鹤洲草堂在雨中倾倒,朱休度为之慨然不已。久动思静,朱休度借祥符僧舍,闭关三月,打算温习举业,因工夫短,不济事。

乾隆二十八年(1763),朱休度五罢礼部试,仲夏,过济宁,留居李清时运河道官舍,三个月后归里。乾隆三十年(1765),坐关六个月,究心时艺,并与时文名手吴懋政往复讨论。

二、清冷学官

值得庆幸的是,朱休度的仕途追求以“晚遇”而终成正果。乾隆三十一年(1766),六罢礼部试的朱休度始遇特恩,以大挑二等得教谕一职。其堂兄朱休承以大挑一等分发陕西,于是两人一同前往陕西。因路途辛劳,朱休度到目的地后即患病,稍稍痊愈,朱休承署理三水县,朱休度也同往部署。九月,过永寿县。县令是其同年孙景燧。此人后任台湾知府,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正月死于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之手。这一年八月,朱振振病逝,休度于严冬奔丧而归。他在《我归行示三子》中描述当时的心情说:“痛兮尤痛戌冬初,我从从兄官豳墟。我孽自作天不诛,奔我父丧肝肠屠。五千里号风雪衢,风泪雪血双眥枯。我无伯叔兄善病,每念门户我心愈。”[3]因为未能给父亲送终,休度惭恨不已。乾隆三十二年(1767),朱休度在山东巡抚李清时幕中。八月十五,夜行泰安山中,思念亡父,有感而赋:“凭高南望霑襟血,肠断悲歌《陟岵》篇。”[3]

乾隆三十三年(1768),朱休度与李文藻定交,客居茌平县,谒马周墓。冬日,南归。翌年春,游西湖。不久,署安吉州学正,又以教谕衔管嵊县学训导事。朱休度为贫而出仕,但县学学官位卑禄薄,不能自豪,向称冷官,朱休度任此卑职,心中仍多失意之感,诗中也常发“冷官”之叹。

乾隆三十五年(1770)春,朱休度与李清时相逢于西湖,即送之官南粤,又往嵊县实性寺,访净修上人。晤谈之后,朱休度恍然有真性之感,甚至表示要弃官证禅。(2)朱休度《实性寺访净修上人》:“修语令我悔,恍然见真性。秋山自逶迤,秋水自明莹。何当弃儒官,细将禅理证。”载《小木子诗三刻》之《梓庐旧稿》。

朱休度在嵊县时,“四库馆采访遗书,大吏檄君总其事,四年中得书四千五百二十三种,为卷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五,不分卷之书又二千九十二册,为总目以进于朝。”[4]638乾隆三十八年(1773)闰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三宝有《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曰:“曝书亭久经坍废,书亦散佚无存,但为时较近,尚易踪迹。其族孙现任嵊县训导朱休度,曾经觅送过三十二种,内选取一十二种,已在前二次进呈书目之内。”[5]

乾隆三十七年(1772),朱休度被征入杭州书局。三十八年(1773)监理敷文书院,三十九年(1774)、四十年(1775)监理紫阳书院。十七岁的杨蟠谒见朱休度于杭州书局。朱休度首先以读书敦行勉励杨蟠,然后谈到诗文说:“诗文虽小技,非深入甲里,不能工也。”[6]乾隆四十年(1775)秋,朱休度秩满离开嵊县。

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十九日,朱休度出杭城凤山门,由虎跑泉登六和塔,循江干,进云栖,道经理安寺而归,顺道寻访了石屋、水乐洞诸胜。是年膺荐入都,旨以知县需次,随就山东学政幕。在济南,游趵突泉。秋日,陪钱载及其子世锡、陈梅轩同登泰山。四十二年(1777)春,其母病重,南归侍母。

乾隆四十二年(1777)秋,朱休度与邵晋涵交往频繁。(3)朱休度《秋日送邵二云太史入都四首》其四:“昨秋夜夜倾浊醪,煨芋剥栗持蟹螯。”载《小木子诗三刻》之《梓庐旧稿》。四十三年(1778),乾隆将要南巡,在杭州城设总局。上司因朱休度熟习掌故,命其住局经理书画等事,并专撰《三天竺志》以供陈设。是年秋,送邵晋涵入都。他的《秋日送邵二云太史入都四首》其二称赞了邵晋涵著《尔雅正义》及《孟子说》的学术成就:“先生经义析纷纭,雠讨遗文补缀勤。郭璞后身有杨子,赵岐今日折朱云。”[3]四十四年(1779),朱休度获皇侃《论语义疏》于海舶,因而著《皇本论语经疏考异》。朱休度“说经不欲自立一说,集汉唐以来诸儒之言而疏通之,至近世穷经家亦多所采取云”[4]638。

乾隆四十五年(1780),王杰总督浙闽,例赴江南迎驾,命朱休度随营襄理笔札。乾隆皇帝回銮,王杰又摄浙抚篆,令朱休度佐幕务。送王杰入都后,朱休度归里,在城西南金陀里构墙下小轩。小轩有屋三间,轩外梅欹短墙,鸟啭幽林。王杰写信给诸友人,请大家为小轩绘图赋诗。

朱休度的家庭较为贫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元旦,朱休度有《辛丑元旦口号二首》,其二云:“妇无嫁物我无田,举案今朝共百年。一笑呼儿将酒饮,传家留得瓦盆圆。”[3]正月八日,曹秉钧招邀朱休度、王复小饮叙话,三人皆不善饮,但话很投机。朱休度用苏轼送曹子方韵赋诗云:“执壶斟虽浅,呼烛话未阑。君腹富有书,我身轻无官。道贵用所长,术忌趋所难。宁甘骥伏枥,讵厌鲇上竿。既醉一短谣,相期保岁寒。”[3]王复是王又曾之子,监生,官偃师知县,有《树萱堂诗集》二卷、《晚晴轩诗集》八卷、《晚晴轩词集》一卷等。

三、掌教书院

乾隆四十六年(1781),朱休度开始掌教剡川书院,所谓“一官博士聊窃糈,剡山青青剡水纡”[3]。在书院,朱休度选《史汉以来文章类要》以教士,还曾举异文同义数百条示塾童。因偶患心疾,不能观书,考金石文字自娱。

高士戴晋,字康侯,号松厂,斋名“松山书屋”,崇祯时人,居嘉兴墙头村。幼孤,慕陆羽为人,尚志隐居不娶。从其叔戴灏至同里项氏窥天籁阁所藏名迹,遂精画理,善山水、花卉。后寓精严寺与方外秋潭、高士殷方叔、高元雅辈交。常游金、焦、北固间,所至必图其景以赠人。殁后葬于放鹤洲旁。曹溶曾为其作传。朱休度藏有戴晋所绘《破窗七影图册》,图册上有金铭寺僧智舷所题七绝句。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十八日,海上刮来大风,拔树毁屋,朱休度的小轩窗因此破损,累月不能修理。是秋,适逢翰林院修撰汪如洋假归,与朱休度、蒋元龙、张讷斋、钱约斋、秋白、王复、菊圃等醵饮小轩中,征题赋诗。朱休度欲为破窗解嘲,拿出《破窗七影图册》,举坐叹赏不置,遂以《破窗竹影》《破窗蕉影》《破窗松影》《破窗梅影》《破窗灯影》《破窗峰影》《破窗鹤影》为题,分七客吟咏,而朱休度七影全和。

乾隆四十六年(1781)冬,朱休度自剡川回到故里,作有《我归行示三子》,诗中这样描述他回到家中的情形:“我自剡归拂雪帽,迎门儿立身长俱。大儿过头次肩及,阿虎最小奔如驹。上堂拜母妇携女,偕至呼婢应者奴。谓我生日羁中孤,欲补巵酒为我娱。”[3]这一年,朱休度已届天命之年,他在《我归行示三子》中检点平生经历后,表现了家居的幸福感和对三个儿子的期望:

乾隆四十七年(1782),朱休度掌教金华丽正书院,曾作举业文若干篇,请教郑虎文。郑虎文,字炳也,号诚斋,秀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历提督湖南、广东学政。归后,与朱筠、程晋芳、王太岳、张九钺等唱和。著有《吞松阁集》四十卷。

朱休度掌教金华丽正书院期间,与当地文人多有交往。乾隆四十八年(1783),朱休度有寄楼上层、方元鹍诗各一首。楼上层,金华府东阳县人。廪膳生。其应乾隆己酉科浙江选拔贡试文有总批曰:“义括程朱之秘,词罗《史》《汉》之腴。石破天惊,水穷云起,此文境之大凡也。论则奥衍宏深,策则条分缕析,解经则贯穿十三经。不并不猥,排律停匀,弥谐宫吕。揭晓后,始知撰述等身,古诗文俱已名家,是两浙读书种子。”[7]楼上层于此科被取为第一名。方元鹍是浙江金华人。少耽吟咏,为诸生。嘉庆六年(1801)成进士。官工部主事。性孤洁,不耐官事,暇则扃户长吟,门径萧然。诗寓数十年悲忧愉乐,而博取典籍,约之以性灵,极为朱珪所赏。方元鹍引疾归里后,流寓太仓。著有《铁船诗钞》二十一卷,《凉栅夜话》四卷、《续编》六卷,《旧雨新谈》四卷及《铁船乐府》四卷;又尝辑唐、宋、金、元、明七律为《指南甲乙篇》。方元鹍善饮,故朱氏《寄楼子上层方子元鹍各一首》其二云:“多应酒力胜茶力,散却不平毛孔收。”[3]

乾隆五十一年(1786)至五十三年(1788),朱休度闲居在家,专门学习风水地理之书。五十二年(1787),曾合葬其父母于城南石头池,犹自恨察理未精,葬后始知其地得气而失运,得局而失中。两年后的正月十五日,朱休度与浑源知府、龙溪人黄照同登恒岳,游悬空寺。展礼后,相山之阴阳。朱休度说:“主山应虚危,针路为至中,直午峰得廉贞象,乃二五妙合天然之正位。惜乎立庙者舍正就偏,且统外势,亘数百里如卧,而主山内包如心,故于文从亘从心。”[3]黄照同意这一看法。朱休度又为岩下无名井泉取名为“履一泉”。黄照表示要筑亭榜之。两人还联名镌于壁上。朱休度题,黄照书。朱休度《登岳一首同黄刺史照作》有云:“侧身怀古苍烟痕,黄君守土古治敦。神之听之民无冤,邀我登岳谒帝孙。题名岳壁联篪埙,劝我作歌辞复温。我无笔力扛鼎翻,敢绘日月摹乾坤。昌黎遗诫时乃谖,虽欲悔舌不可扪。”[3]

四、作宰山西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三月,朱休度北上都城,在京与李本璇相遇。两人同龄,在嵊县同为学官六年。六月同谒吏部选官,同赴热河觐见皇帝。引见时,两人名字又相连。因此,朱休度口占一诗柬李本璇云:“同生壬子记同官,一别剡溪十五年。忽漫相逢又同选,联名引见是前缘。”[3]

朱休度在部掣得江西临江府新喻县知县缺。引见之日,改山西大同府广灵县知县。九月,到广灵县任职。自乾隆四十年(1775)以来,朱休度有除官的资格,但没有赴吏部谒选。十五年后再出山,对自己“少无媚世婵娟姿,老学登场傀儡状”[3]的情形也觉得可笑。在其《绝句二首》其二中,他以“老女羞为新嫁娘”[3]自嘲。

朱休度初到广灵任职时,正值大荒年,灾疫流行,百姓疲乏,人口流亡过半,朱休度采取切实措施,多方安抚招徕,让百姓休养生息。粮籍旧日未清,朱休度“亲履勘山村之远近,原隰之肥瘠,人民之多寡,顺舆情,绝胥扰,奠其居而劝之耕,使地皆有应耕之人,粮皆有承纳之户”,由于措施得力,收效明显,“一年而荒者垦,三年而土无旷。于是丁粮地粮,岁无逋负,得纪录如例”。[4]636因为粮清赋办,朱休度获优叙。

在广灵任职的七年间,朱休度体恤民情,多善政,尤善决狱,“诉曲直者,数语处分,民皆悦服。数年,囹圄一空,举卓异”[8]10031。朱休度曾经说:“律则一耳。然南方案多情重法轻,北方案多情轻法重,稍忽之,失其情矣。能无慎乎?”[9]因此,终其任,朱休度不枉杀一人。他慈惠诚信,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之。大同府知府索明阿至广灵县,听百姓都称朱休度为“良心官”,对他甚为看重。

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朱休度曾赴代州。八月十九日,雨夹霰,远山已白。二十二日,天气晴暖,出游壶泉。重阳节,过浑源,黄照携饮于新建的知乐轩,并借衣以行。九月十二日,朱休度上雁门关。冬十月,休度长子、少子迎家眷至广灵。

广灵县城东南一里有小山,高不满三丈,顶平处周不满四十丈,形状如壶,为流泉丛木所环绕,面面清佳。昔人根据山形将此山命名为壶山。壶山西北隅有千福山,山有荒废已久的恒岳行祠,而朱休度予以重建。壶山旧有水神堂,祀龙母以祷雨。水神堂门额上的“小方壶”三字竖匾是朱休度所题刻。壶山山隅有七级实心砖塔。除此之外,榛荒蔓结,堆砾弃苴,别无寸椽之覆,片席之居,可供游者憇息观览。乾隆五十七年(1792)七月十六日,朱休度揆得吉日吉时,审基面势,召来工匠,建造山堂。前后历时九旬,辟屋三楹。山堂内外,焕然一新,峦容野色,林影泉光,荡胸溢目。朱休度在梦中曾见到“巽妙”二字题额,久而未忘,但不得其解。壶山当城之巽位,而山之巽隅,泉石尤为清妙,既于山之佳处作轩以领其要,便把山堂题名为“巽妙轩”。政事之暇,辄呼僚友,及县之乡老学官弟子,或携其子声和、声依,其孙孚甲、从辛,汲泉烹茗,讽咏于此。

乾隆五十七年(1792),朱休度一度护理大同府理事同知。乾隆五十八年(1793)腊月,朱休度患了场病,几乎吃不下饭。第二年春天,气候转暖,饭量才勉强加大。二月里,朱休度因公事前往代州。

朱休度一直心系百姓,只要是对百姓有益的事,他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广灵旱。每三六九集,有四五十处村民各迎龙神,号呼行雨,朱休度一一虔礼安慰。其时屡屡问卜,都无雨象。五月八日,芒种事急,朱休度率僚庶,连续三个晚上在恒岳行祠匍匐祈雨。他在诗中说“为民请命职应尔,鞠躬礼祷腰从折”。[3]

嘉庆元年(1796),朱休度因患胃病,痰嗽不止,请求回籍调理。布政使谢启昆等饬委不同城不同乡之灵丘县知县苏荣坪验看属实。山西巡抚蒋兆奎奏称:“臣查广灵县知县朱休度为人明白,办事勤慎,任内并无承办紧要未完事件。既据验明患病属实,应请准其回籍调理。病痊,堪以起用。由原籍验看给咨赴部照例办理,除印甘各结送部并饬将仓库钱粮交代清楚。”[10]

朱休度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赴选抵官,至嘉庆元年(1796)离开广灵县归秀水,八年间,宦囊仍空,回乡时,“妻子咨嗟问归计,一张驴劵几钱该?”[3]从山西广灵回到浙江秀水,千里迢迢,诗人或许连买驴的钱都付不起。但他积诗颇多,去掉其中虚夸浮泛及有声病者,有诗数百首。适逢其弟子朱鸿来广灵县,为他抄录成三卷。因为广灵县僻陋近边,士多愿朴,朱休度每成一诗,几乎没有人能与之倡和,所以,他自题此间诗稿为《壶山自吟稿》。

五、退居故里

嘉庆二年(1797)早春,朱休度应钱宝甫、吴榕园之邀,冒雨携其子声依过九丰堂探梅,并以钱载自题墓屋联“六艺云备,九谷斯丰”分韵赋诗。朱休度后来为钱载撰写了《礼部侍郎秀水钱公载传》。

塞上归里后,朱休度因为生病,本无意于旧诗。因有人怂恿,其儿辈又零星钞撮,朱休度便于枕次将旧诗删存一卷,付工刊刻于《壶山自吟稿》之后,署曰《附录》。

浙江学政阮元来访朱彝尊曝书亭,只见满园荒芜,池干荷枯,片瓦全无。阮元感慨曝书亭在康熙年间曾名重一时,就此倾圮未免可惜,于是在原址上加以重建。嘉庆二年(1797),曝书亭重新建成。落成之日,朱休度因病未能前往参加庆典,有《仪征阮阁部公视学吾浙,为吾家太史公重缮曝书亭。落成之日,枉驾过梅会里,领多士览故赏新,题诗亭柱,观者如堵墙。休度以抱病弗获步趾迎候,兴感莫自已,谨集杜,成二诗志美,且荐后人》诗。

嘉庆三年(1798),朱休度闲居里中,无所事事,很想作诗,希望稍有进境,结果竟然因为生病而不能多作。他曾推行年厄,以为戊午年是自己的厄会之期,幸五行有救,未随朝露。十二月,朱休度撰《豫盦述略》曰:“豫盦者,小木子之墓也。子姓朱,既因名表字,且号梓庐矣,又称小木子者何?朱者,赤心木也。吾祖菊塍先生尝以一字自号,曰朱木小子,因以小木称也。小木子生而多病,晚益甚,遭母忧,茕茕不岀户,乃潜究青囊家奥旨,久之豁然。”[3]从为父母选择墓地到如今,朱休度增加了十年学力。归里后,他以郭璞乘金法,按天心,为其长兄休榑夫妇定幽宅。他认为,此幽宅风水很好,其侄子声希虽缺少兄弟,也一定能蕃其后嗣。朱休度又于秀水县灵宿乡幽湖之西为自己相中了八亩地。这块地呈半椭圆形,虽落脉短,开局隘,但形小气蓄,尚如一花一果,含欣欣向荣之意。筮之,得豫之上,爻辞曰:“冥豫成,有渝无咎。”玩其占,冥训幽,豫乃安、乐、备先之意。幽冥中安且乐,则此地甚吉。既得此卜,于是他访寻到这块地的主人,直截了当地表示要买下这块地。主人面无难色,同意卖地,但屡约而屡失期,不来签约。朱休度在病中,占以六壬,得亥、子、丑三奇课。书言此课,祸消福起,凡事吉利统豫之体,上下悦怿之象。过了一天,地的主人来了,同意出售八亩地的一半,而另一半舍不得卖。中间人啧啧有言。朱休度说:“无多求,穴在焉,勿失也。”[3]双方就此达成交易。朱休度“乃就穴处为场百弓,筑以待种树,遂取卦名名其穴,曰‘豫盦’”。[3]

嘉庆四年(1799)春,当事开志局于郡中,延请朱休度入志局纂辑郡志。其学生杨蟠亦携席砚入局,朝夕相侍。适逢朱休度《壶山自吟稿》刻竣,杨蟠读后作跋曰:“自己酉至丙辰,皆宦游之作。其归里后,及旧日存稿,间附一二。先生喜盘硬语,不蹈袭前人一字,而闵闵有恤人之心,时溢于言外,虽元道州、韦左司不是过也。至于晚律之细,云陆孝廉列之为表;少作之清新,榕园上舍摘之为图。蟠不敏,何敢复缀一辞哉。惟是二十年来,独学无友,于诗古文词未窥涯涘,既请先生之诗而卒业焉,庶几得以津逮也。”[3]

嘉庆六年(1801)春,朱文藻自杭州至嘉兴,招朱休度、曹秉钧小饮于花下。朱休度《辛酉春家朗斋自杭来禾,招同曹种梅花下小饮,朗斋有诗见贻次答》云:“老病逢春耿索居,一樽草接笑谈余。新花品第劳相及,旧学商量赧不如。胸握珍珠能记事,手编铁网竟成书。古交非必敦同姓,三十年来祗似初。”[3]朱文藻是浙江仁和人,号朗斋,精六书金石之学。诗中所说“竟成书”指的是朱文藻与毕沅、阮元等合作,撰成八十巨册的《山左金石录》。诗中自注曰:“交朗斋自壬辰始。”朱休度与朱文藻订交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此已有三十年,而交情不衰如初。

嘉庆七年(1802)春,朱休度过合峰园。园中峰石为宋代焦氏故物,相传是花石纲所遗。其《壬戌春过合峰园有作兼柬北枝明府二首》其一云:“岿立双峰翠欲流,烟霞怅望几春秋。旧游曾访梁园去,不见宣和盘固侯。”[3]是年秋,朱休度与海盐人吴修同游苏州狮子林,见其基地隆阜,其上众峰迤逦林立,一一灵峭,都是嵌空太湖石。虽然数以百十计,未免复沓。狮子林腹内洞户窈渺,可容一人入内,其径高下往复盘回,凡数十折。洞底洼处,有水泓然。踏蹬以度,使人迷不知所岀。一旦出林,又失入口。朱休度周览完毕,不觉慨然对吴修道:“余观此林,匠作巧而伤雅,必非名手所结撰。此乃奇技淫巧,岀于侈心者之为,靡金钱不知算也。”[3]朱休度又证诸苏州府志所采史籍各条,益发感叹,于是应吴修的请求,摘叙狮子林的由来,并系以三绝句。

嘉庆十年(1805),郭麐至秀水,访朱休度于墙下小轩,休度出《仙家诗意图》嘱题。郭麐和朱休度情谊深厚。朱休度去世后,郭麐亲至墙下小轩,吊唁故友。

休度从祖朱稻孙六十六岁时,曾为沈奉宜写八分千文册。沈奉宜谦谨有文,为桑调元的弟子,可惜的是毕其一生,在童子试场上竟未能获得秀才资格。其子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举,后入赘于京城某人家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与朱休度在京师相遇,此后莫识所归。嘉庆十三年(1808)春分日,朱休度阅朱稻孙所写该八分千文册,颇有感慨。回思弱冠之年,朱休度随侍稻孙问诗法,宛宛如昨日,遂作《题芋坡从祖为沈翁写八分千文册》,云:“小册东阳夙所藏,墨花零落砚池浜。八分字字元和脚,蝴蝶窗前旧梦长。”[3]砚池浜是沈奉宜所居。蝴蝶窗指醧舫之窗,因为醧舫旧有小额“蝴蝶局”。

谚语称“百年难遇岁朝春”,意思是说元旦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是百年难遇。而朱休度一生遇到三次这样的年度,即雍正十二年(1734)甲寅、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及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嘉庆十五年(1810)元旦兼立春日,天气甚寒,朱休度睡午觉时,口占二首:

忆着摇篮一梦才,兹晨罗立有孙孩。春逢元旦百年幸,我及今生三度来。白堕未消深腊雪,黄香且插去冬梅。若由新宅悬先像,瞻礼稍亲色笑陪。

背曲腰酸昼据床,今年奇冷破天荒。吴田无恙丰将兆,燕炕如人暖不忘。南北候殊潜欲转,阴阳道浸见而章。弱魂杳渺归何处,犹记冬闺学母妆。[3]

“南北候殊潜欲转,阴阳道浸见而章”句下自注云:“迎来南方间,岁寒如北地。北京间岁热如南省。岂列子所谓阴阳之道浸者然欤?”“弱魂”指其亡女声安。朱休度午睡之处原来是声安的居室。此时女儿一家已荡析无存。此年,朱休度曾重游泮宫。

宋元易代之间,岳飞后裔岳琳遭乱畏祸,奉岳飞像及劵册、鼎爵诸器藏于诸暨山中。岳琳临终前,遣其夫人程氏携二子归嘉兴,变姓为乐,匿于外家。万历十一年(1583),岳飞第十四世孙岳元声登朱国祚榜,成进士。当时,岳元声还姓乐。待乐元声之弟乐和声成进士后,乐家才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疏请复姓,而岳元声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山中访得岳家的像器故物,遂建祠迎祀。可惜明末岳忠武王祠被毁,像器都被盗。嘉庆十六年(1811),岳和声的六世孙岳鉴奋志重建岳忠武王祠。朱休度作《郡西郊重建岳忠武王祠落成二首》。此诗的自注说明了嘉兴岳氏的来源。

朱彝尊的著书砚,形制特别瑰异,制作时有意不同于寻常石品。关于著书砚的情形,朱休度少时从其曾祖父朱德遴那里听说过,成人后又听堂伯父朱麟应说过。时光荏苒,到朱休度时,已不知著书砚原石的去处。嘉庆十四年(1809),嘉兴诗人曹言纯客居扬州,见到著书砚,很诧异,就购买下来。关于这块著书砚的真伪,众说纷纭。曹言纯请朱休度定其真赝。朱休度观其形状,离圆遁方,勃窣尊严,奥峭嵚崎,边缘凹凸,纯任自然。面有洼处,作天然小圆池,以水注之,宛然是一泓泉水。受墨处宽平大圆晕,晕外石纹抱如云缦,背则歧作两峰,右突而斜岀,左锐直而短。两峰间,豁然成凹,其下迤广如山麓,中间所刻朱彝尊戴笠像,肖其本人,像上的朱彝尊用左手抚马,屈右足而坐。像右刻铭文曰:“北垞南,南垞北,中有曝书亭,空明无四壁。八万卷,家所储。鼠衔姜,獭祭鱼,壮而不学老著书。一泓端州石,晨夕心相于。审厥象,授孙子,千秋名,身后事。丁亥三月朔日,秀水朱彝尊。”[3]铭文随石势作参差七行。丁亥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朱彝尊时年七十九岁,所作铭文小隶精雅不苟,非仿书所及。峰突起处参差刻有查慎行铭文:“不雕不琢,还返于朴。日日著书,字字奇璞。惟此佳砚,先生先觉。置之几席,如对乔岳。”[3]款称“后学查慎行敬识”,行押。书砚匣面刻有厉鹗跋,乾隆四年(1739)题。出售的人说,此砚是马氏小玲珑山馆所藏。朱休度将此砚谛审完毕,认为其曾祖父朱德遴及堂伯父朱麟应言之不爽。他很高兴真砚出世,不禁拍着曹言纯的肩膀说:“幸哉幸哉!此是祖石。”

嘉庆二年(1797)至嘉庆十七年(1812)十六年间,朱休度主要闲居在家,有诗二卷,集为《俟宁居偶咏》。《俟宁居偶咏》和先前所刻《壶山自吟稿》都是朱休度的晚年诗稿。而《壶山自吟稿附录》汇集了其前期诗作。把《壶山自吟稿附录》中的诗置于晚年两刻之间,殊觉失伦。于是,朱休度将自己的诗作重新厘为《小木子诗三刻》,收诗1080首。其乾隆十七年(1752)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间创作的一百五十四首诗被编为《梓庐旧稿》,列于《小木子诗三刻》之首,追系以年。嘉庆十七年(1812)夏,朱休度手书《检存旧诗述略》,总结自己生平诗歌创作经历说:“今既髦,神明惝恍,无能为也已。独念自未冠学诗,而壮而衰,以逮登籍,相隔且四十年,中间宜有诗,而竟寥寥,鲜可存者,堪自悼也。盖余于诗,未尝无会悟,未尝无志趣,未尝无家教,未尝无师资友益,未尝无壮游之助,卒蹉跎以流于废。无他,动与愿乖,为饥驱,为病缠,为姿性弱不能强记以供属比,又为治举业苦役其心脾,课徒分其日力,或依幕勾管簿书,参详札奏,其事更与风雅殊。即时有篇什,不过坼补献酬,为人作嫁衣,替人歌哭,以作庆吊辞,未谋面以题人照。其诗徒徇一时悦俗,都嚣然无真性情语,往往脱稿即弃,听其散亡。冀他日杜门却轨,当痛读书,以沉研六艺之归,然后自运炉锤,磨洗以出之,庶无负师友诲,孰意其终于不振哉?”[3]

嘉庆十七年(1812)十月二十七日,朱休度卒,享年八十一岁。道光六年(1826),离开广灵三十年的朱休度被崇祀山西名宦。现存于广灵县水神堂的一副朱休度手书对联是“乃圣乃贤,坦白澄清如此水;作霖作雨,聪明正直谓之神”,其中的“坦白澄清”“聪明正直”既是他对为官者的勉励,也是他的自我写照。

朱休度工于书画。晚年书多自署,虽然手有些颤抖,但腕力更遒劲。除《小木子诗三刻》外,朱休度还著有《三天竺志》《石药记》《学海观沤录》《紫荆花下闲钞》《游笔》,选有《史汉以来文章类要》《宋诗绝句》。

猜你喜欢

乾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乾隆巡游
孝贤纯皇后——乾隆原配死亡新解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乾隆与黄氏响声丸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乾隆时期的清朝